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看张桂梅事迹观后感(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看张桂梅事迹观后感5篇
【篇1】看张桂梅事迹观后感
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个人心得五篇
张桂梅的事迹感动每个人,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着的榜样,她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善良慈爱、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们钦佩。下面是收集推荐的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个人心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一
教育是拔掉穷根、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可以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为了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通过知识摆脱贫困、改变命运,张桂梅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滇西深度贫困山区,无私投身教育事业,帮助无数大山里的女孩圆了大学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贫困地区大多存在教育短板,常常会陷入“越贫困越不重视教育,越不重视教育越贫困”的恶性循环。过去一段时期,受自身教育水平和认知的限制,一些贫困家庭对子女教育重视不够,尤其是女孩的辍学现象非常严重。在“女孩子如果有文化,她可以改变三代人”等理念的支撑下,20多年来张桂梅执着地投身教育扶贫事业,既“雪中送炭”又“授人以渔”,帮助1600多个农村贫困家庭改变了命运。“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张桂梅的这句表白,让世人看到了她的力量****。
张桂梅的力量,****于她对教师职业的崇高信仰。一名好的教师,可以影响学生的人生,张桂梅便是如此。她仿佛黑夜里的灯盏,照亮了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成长之路。在全省各地,还有许多像张桂梅一样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坚持用知识温暖孩子的心房,用梦想点亮孩子的希望,用行动改变孩子的命运。教育,不仅能帮助孩子们学习知识、增强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带来观念上的改变。
张桂梅的力量,来自于她对教育扶贫的深刻认知。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文化知识,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为了让贫困山区的女孩有受教育的机会,她每年寒暑假都会深入大山做家访,把“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带进大山;为了让孩子们都有成才与出彩的机会,她默默付出,辛苦耕耘,帮助学生们铺平前行的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不仅改变着学生个体的人生轨迹,更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作出贡献。
为梦想燃灯,为希望开路。张桂梅就像一盏灯,点亮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像一团火,温暖孩子们的心房;像一颗星,启迪孩子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像一面旗,引领孩子们奔向更美好的未来。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我们要牢记初心、不忘使命,积极主动作为,立足岗位建功,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二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张桂梅数十年如一日,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坚韧执着、励精图治。丈夫去世后,张桂梅只身去了祖国西南边陲的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并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在任教期间,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为贫困的学生和简陋的学校出钱出力,又当老师又当母亲,不留余力的细心照顾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起居,为了学生们能够走出大山,她励精图治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免费女子高中,她主动带头免费为学生们补课,因操劳过度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长期拖着病体就算腹部长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讲台上,只为孩子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除此之外,她还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她十年如一日,从未退缩,从不言弃。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下,孩子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来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
勤俭节约、无私忘我。张桂梅在贫困山区任教期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中。在学校里,学生没有钱吃饭,她拿自己的钱给学生;学生没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学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带学生看病并自己掏医药费。总之,只要学生们缺什么只要她有,她都能解决。在儿童之家,她义务成了众多孩子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昼夜的照顾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为了维持儿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来给孩子们用,并利用空余时间到处筹措资金。然而她不是万能的,她自己并不富裕,她只舍得吃馒头、青菜、面条,衣服也是好心人给的,她省下来的钱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业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献身扶贫。张桂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她深知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扶贫先扶智,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她心系群众,勤俭节约,帮助困难学生,带学生看病,给学生添置衣物,对贫困家庭进行家访,为孩子们争取学习机会。她前前后后为山区的孩子们、为慈善和教育事业投入了100多万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给她治病的钱,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并无怨无悔。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张桂梅巾帼不让须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尽显巾帼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她这种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在此也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实际行动。
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一件大事,对一个家庭来讲更是一件大事。由于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适龄儿童无法正常入学,对上学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种奢望,但张桂梅,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却用行动让1645名贫困女孩迈向了大学之路,实现了华丽转身,她就是人间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对张桂梅来说,她这一辈子都在为贫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劳,为建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面对旁人的不解、质疑甚至是谩骂,她都不予理会,牢记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担,为改变贫困山区教育落后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现实情况,她四处奔走,拉赞助,搞募捐,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费女子高中成立了,这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无数贫困女孩改变命运的希望之门,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学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篇2】看张桂梅事迹观后感
2020感动中国张桂梅观后感2020感动中国张桂梅观后感1
张桂梅觉得,贫困山区的落后,主要是教育落后,其中女孩的受教育程度更低,由此形成了“低素质女孩一一低素质母亲——低素质下一代”恶性循环。张桂梅认为,只要母亲的素质高,孩子的素质就高。要解决偏远山区的贫困问题,就必须从提高妇女素质入手。由此,她萌发了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梦想。2002年起,她就开始为这个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而四处奔走。
“要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你是不是有神经病?”张桂梅的“宏伟蓝图”招来的是许多人的质疑和辱骂。但张桂梅并没有放弃,为此饱尝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为筹集资金办学,张桂梅求过很多人。一次,张桂梅到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办女子高中的构想说完,该企业的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见我不走,保安就放狗咬我,很多工人还出来看笑话。”看着被狗撕破的裤腿和流血的脚,想着自己的委屈,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更多的时候,疲惫、无助至极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根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2008年1月7号,姐姐从哈尔滨打来电话,说哥哥病危,一直喊着我的名字,盼着见我最后一面。”“恰好当时宣传部通知我9号到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我想北京离哈尔滨近,可以去看看哥哥了”。但到了中央电视台后,热情的编导找了个企业家和她对话,争取帮她解决点女子高中的困难。一边是山里的娃,一边是弥留的兄,张桂梅艰难抉择。当她把节目录完,等来这位企业家承诺给女子高中50至100万元资助的同时,也等来了哥哥已经火化的消息.......。那种锥心之痛,张桂梅至今难忘。
筹建学校的日子,张桂梅异常艰难、身心疲惫,但她始终义无反顾,矢志不渝,在省、市、县各级党委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捐助下,她的办学梦想最终实现了。2008年8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建成。9月1日,来自丽江市华坪、永胜、宁蒗等深度贫困县的94名贫困女孩走进了女子高中的校园。
2020感动中国张桂梅观后感2 她坚韧顽强!
学校是建起来了,但如何留住孩子却成了难题。为留住这些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有些学生的家,路太难走,连车都租不到,只能徒步前行。一个假
期甚至两个假期,即便马不停蹄,张桂梅也只能走完一届学生的家。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无论如何,我一定要亲自到每一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一次家访,到山下,师傅告诉张桂梅,车上不去了。但学生的家在山顶上,仅有一条不超过半米的山路,路的一边是万丈悬崖。如果走路的话需要6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张桂梅搭乘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当时坐在车上,我都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入悬崖粉身碎骨。”想起当时的场景,张桂梅至今心有余悸。学生下山来接她,在半山相遇时,张桂梅第一句话就问她,“你为什么要回这儿来啊?你怎么还想老回这儿啊?这地方你怎么回来的啊?”女孩低着头淡淡地说,“老师,我不回来,我上哪儿去啊?”张桂梅无言以对。这样的家访已持续11年,覆盖学生1345名,行程近11万公里,哪怕摔断过肋骨、迷过路、发过高烧、旧病复发晕倒在路上……。正是这一次次的家访,更加坚定张桂梅将女子高中继续发展下去的信念。她不希望山里的孩子因为没能接受教育,在不到15岁的年纪就结婚生子,然后将缺失文化带来的无知和贫困又一代代传下去…… 她孜孜以求!
作为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总是孜孜以求,每件事都亲力亲为。2008年,女子高中建校时只有3个班94名学生,张桂梅喊孩子们起床上课都比较方便。第二年扩招了5个班,班级数由此增加到8个,日常工作量增加不少。尤其是每天早上打扫学校卫生,逐间宿舍喊学生起床,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张桂梅就有了她的小喇叭。每天早上,小喇叭就会准时响起:“姑娘们,起床读书啦。”从起床到出操,再到课间休息,以及晚上睡觉前,小喇叭一直回响在校园里。学生们说,听到小喇叭的声音,心里特别踏实,如果张桂梅出差或出去开会了,一天听不到小喇叭声音就觉得像缺少一种什么东西,甚至心里都会有不安的感觉。张桂梅说:“我要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学生的身边守护着她们,一直和她们在一起。”
作为教师,张桂梅总是把提高教学质量当做自己的本份。她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基本是降分录取,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差,有的竟连汉语拼音都不会,普通话也说不清,成绩始终提不上去。张桂梅心急如焚,决定从激发内生动力入手,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精神。她坚持补短板与讲新课两手抓,一份工作操两份心,延长了个人备课时间,增加了批改作业量,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每堂课,她都精心设计一个新颖的开场白,有时朗诵一首美丽的小诗,有时唱支学生爱听的歌谣,有时讲述一个自编的故事,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这样被调动了起来,慢慢地成绩也上来了。天道酬勤,张桂梅付出的心血得到了最欣慰的回报。11年来,女子高中已经毕业1645名学生,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2019年,毕业学生118
名,109人上了本科线,9人上了专科线。但与此同时,张桂梅的身体每况愈下,肺纤维化、肺气肿等疾病日益严重,医生说她的生命可能不会超过2年了,但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张桂梅总是笑着说:“感谢每天清晨能够醒来,又能看到新的阳光!”
2020感动中国张桂梅观后感3
“为了她们走出大山,吃什么苦我都愿意”
在民族中学工作的时候,张桂梅就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女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有的被叫回去干农活、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礼,就让孩子辍学结婚。”张桂梅心痛地意识到,有些大山里的女孩连站在教育公平起跑线上的机会都没有。
“有知识、有文化、有责任感的母亲,是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辍学的,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世世代代窝在大山之中,代代贫困下去。所以我就想让山里的女孩子受教育,让她们全免费上高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让更多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走出大山,通过知识改变她们的命运。”2002年,张桂梅决定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并为这个在别人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四处奔走。
为了筹集办学资金,张桂梅放下了全部自尊。从2002年起,她每年假期都跑去昆明募捐。她把自己获得的各种荣誉复印了一大摞,在街上逢人便拿出来请求捐款。
“为了她们走出大山,吃什么苦我都愿意。”执着的张桂梅没有放弃,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被骂骗子,被吐口水,被放狗咬……5年下来,她只筹集到了一万多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在2008年8月建成了。这是一所没有录取分数线,只要初中毕业、只要愿意读高中、只要是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学校都无条件接收,全免费就读。
当年9月1日,100名来自周边地区的女孩子成为女子高中首批学生。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
华坪女高成立以来,张桂梅每天都会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上课、吃饭、自习、做操。学生们跑步去晨读、跑步去吃饭、跑步去睡觉……每一件事情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学生们开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严峻。学生来自大山,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也不强,教学难度很大。刚开始的几届学生,有些连中考录取分数线都没有过。
在张桂梅和同事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硬件条件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建校12年毕业10届学生,上线率和升学率都是百分之百,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全市第一,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1800多名贫困女孩在这里放飞了梦想、走进了大学,成就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人们都说,这所学校“低进高出”的背后,离不开学生的苦读、教师的苦教,更离不开张桂梅不顾生死的奋斗。
这些年来,张桂梅将自己的工资、各级政府发给她的奖金,甚至是大家筹集给她看病的钱全部捐给了华坪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社会事业,累计有上百万元。她个人没有任何财产,现在还住在女子高中的学生宿舍。但她却说:“我什么都有,我心里有学校、有千千万万个孩子。”
张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帮助大山女孩改变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无数家庭和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之光。她无私的大爱,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和一届届学生。
韦堂芸老师,左脚骨折拄着双拐坚持为学生上课;勾学华老师,婚礼当天上午还在学校忙碌;杨晓春老师,长期资助学生却从不说起……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学生,大学毕业后考取一所中学的教师,听说母校紧缺数学教师就放弃正式编制,回女子高中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拼的黄付艳,在华坪遭遇水灾时,把自己积攒的钱首先捐给学校…… 2020感动中国张桂梅观后感4
我们要认真学习张桂梅同志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大家决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构建和谐大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要认真学习张桂梅同志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她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幸运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
肝脏。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毅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张老师的话“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张老师的生命价值观非常清晰。
我们学习她,首先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作为一个党员,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承担学校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女生工作,妇女工作,语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务工作。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们学习她,学习她爱生如子。她虽然没有孩子,可是她却是许多孩子的妈妈。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中午、晚上看着学生睡觉,给学生盖被子。学校学生和孤儿院50多个孩子,住院她陪着,给他们送饭,付医药费,资助学生读书,自己连洗衣机都没有。她将爱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
2020感动中国张桂梅观后感5
她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十佳师德标兵。2019年10月,云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发出通知,号召全省党员向她学习。
张桂梅作为千千万万基层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这三十年中也一直积极践行这一人生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她心系困难群众,始终相信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教育扶贫行列,在她的努力下,华坪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持树人先树魂,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她长期拖着病体,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自己却甘守清贫。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张桂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家访。张桂梅身体不好,但是她却从来不让学生家长来开家长会,自己拖着生病的身体进大山挨个对学生进行家访。在遇到有辍学思想的学生时会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的给学
生和家长做工作,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就是这样的家访,张桂梅坚持了十年,帮助很多想辍学的孩子又重新走进了学校,坐在了课堂上学习。
拜读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命点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领会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张桂梅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她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也许她在悄悄的改写着英雄的概念.”张桂梅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张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学习张桂梅的精神,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做学生热爱、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做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教师。
【篇3】看张桂梅事迹观后感
张桂梅人物事迹观后感范文5篇张桂梅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她用自己 的一片真情点燃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希望。下面小编整理张桂梅人 物事迹观后感范文5篇,欢迎阅读。
张桂梅人物事迹观后感1
张桂梅,女,满族,屮共党员,1957年6月出生,辽宁岫 岩人,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屮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 儿童福利院院长。
心系山区,不忘教育初心。从2001年3月起,张桂梅一边 在华坪县民族屮学当老师,一边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 家的院长。民族屮学里不仅女生很少,有的还会时不时从课堂上 "消失〃,经过多次家访,她终于找到了女孩从课堂上"消失〃的原 因:"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很多女孩上到中学,就因为经济负 担而辍学〃,她们中的不少人早早被定下了婚姻,或是在家务农, 或是外出务工。于是,张建梅萌生了〃建一所免费的女子学校〃的 想法,于是她开始筹备为这些孩子建一所在校学习期间免除一切 费用的女子高中,让这些贫困家庭的女孩有一个继续深造的机 会。
心系女屮,牢记教育使命。20XX年,在张建梅的努力下, 在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
女子高屮
“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建成。办学12年来,张建 梅走过长达万公里的家访,翻过的大山更是不计其数,白天 她是校长、晚上她是保安,长时间的高强度劳作,使得张桂梅的 身体每况愈下,肺气肿、小脑萎缩等/16种疾病纷纷缠上了她, 可张桂梅依旧坚守岗位。在2019年的高考中,全校118名毕业 生的一本上线率高达40.67%,位居丽江市所有高屮排行榜的首 位,在12年间先后让1600多名来自大山的女孩走出大山、圆梦 大学。
没有家庭、无车无房、一身病痛・・・・・・张桂梅用“蜡炬成灰泪始 干〃般的执念,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教育事业、 献给了贫困山区人民。我们要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时刻不忘自己 肩负的岗位职责,果敢应对挑战、善于攻坚克难,自觉在党的领 导下埋头苦干实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屮国梦作出新的 更大贡献
张桂梅人物事迹观后感2
近期,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在全国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 桂梅同志学习活动。
相信在教育系统内部,每位教师对〃张桂梅〃这个名字都不陌 生,对张桂梅的先进事迹都能说上一二。但是每一次对张桂梅先 进事迹进行学习,我都发现自己对她又认识了很多,学到了很多。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张 桂梅作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扎根贫困地区全身投入教育事 业,用生命点滴书写出来的人生故事彰显出一名普通党员、一名
教育工作者的高尚人
格和精神魅力。
她坚守初心,对党忠诚一辈子。张桂梅同志是云南省丽江市 华坪县女子高级屮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是忠诚践行〃四有〃好老 师要求的榜样。她响应党的号召,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跨越千 里、辗转多地,无怨无悔。她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她坚决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融入办学体系,帮助数千名山区 女孩改变命运,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华坪县女子 高屮,是全市第一家党员佩戴党徽上班的单位。张桂梅让党员在 群众和师生面前〃明身份〃,促使党员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 到了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徽在闪烁。2000年,她在领取劳模 奖金后,把全部奖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党费。她把对党的忠诚 和对人民的热爱渗透在血脉里,在她身上充分体现着一名共产党 员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质和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
她牢记使命,为民奉献一辈子。40多年来,她为了不让一 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 行程十余万公里。张桂梅与孩子们之间有很多故事,每一个都是 催人泪下。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个男生突然发高烧, 张桂梅看到这位学生寒冬腊月还穿着单衣,当即把丈夫去世后留 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给了这位学生,并连夜把他送到医院,替 他付了 200元的住院费。第二天,当学生家长赶到医院,看到 已经守候了整整10个小时的张桂梅脸色苍白,神情憔悴,这位 傑傑族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量的付出
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好
成绩。
她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扎根贫困地区
40多年,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
的诺言,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倾力建成全国第一 所全免费女子高屮,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托 举起当地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希望。
张桂梅人物事迹观后感3 女高校长张桂梅:大山女孩的明灯
许多年前,一次家访途屮的偶遇,让张桂梅至今无法忘怀。
一,个女孩坐在山坡上,忧愁地望着远方,身旁放着算筐和镰 刀。她上前询问得知,女孩才十三四岁,父母为了 3万元彩礼, 要她辍学嫁人。
张桂梅暗自发愿:要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让她们通过读书 走出大山。20XX年,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屮一一云南 丽江华坪女子高级屮学。12年来,已有1800多名大山女孩从这 里考上大学。
她像一盏明灯,燃烧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梦。
低进高出,1800多名女孩命运改写
今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月底,学 生们报喜的短信把张桂梅的手机震得嗡嗡作响,但她却闷闷不乐 了好几天。
这一届,华坪女高159名学生参加高考,150人达到本科线, 本科上线率为94.3%,其屮一本上线人数70余人。“如果没有疫 情影响,姑娘们能考得更好。〃张桂梅心有不甘。其实,这个成 绩真的很不错了。
因为,华坪女高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不少学生基 础差,甚至屮考分数远低于当地高屮的最低录取线。低分进、高 分出,高考成绩常年位居丽江市前茅,华坪女高创造了大山里的 教育奇迹。
12年来,1800多名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改变了人生轨迹。
27岁的陈法羽是其中之一。20XX年,家境贫寒的陈法羽中
考分数没过线,自费读高中一年要好几千元。"当时我妹妹也在 上学,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陈法羽说,实在没办法,她只能 放弃读书,回家种地。
后来听说华坪有一所女子高屮,专门招收家庭贫困的女孩, 不收任何费用,陈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快跑来报名。在 女高学习三年之后,陈法羽顺利考入云南警官学院,如今已成为 丽江市的一名警察。
回忆高中三年,陈法羽难忘校长的严厉与坚守。不管刮风下 雨,张桂梅每天清晨都会陪着学生晨练;白天,几乎每节课她都 会亲自查课;晚上,她和学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里12点后查 完宿舍才入睡。
"没有张老师的呕心沥血,就没有我们的命运转变。〃陈法羽 说。
张桂梅人物事迹观后感4
张桂梅,45岁,满族,中共党员,云南省丽江地区华 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华坪儿童之家院长.2000年以来,先后被 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被全国教育总工会、国 家教育部评为"全国十佳师德标兵〃,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 劳动奖章、全国〃十佳〃知识女性,获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 首届"兴滇人才奖〃,被省妇联、省电视台评为“感动云南〃十县委、县
大母亲,被评为丽江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被
【篇4】看张桂梅事迹观后感
2021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悟5篇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观后感1 华坪女高在华坪县城边的一个小山包上,学校的大门并不阔气,教学楼的墙面也已有些斑驳. 这所其貌不扬的学校,曾是张桂梅遥不可及的梦想. 张桂梅原本和丈夫一起在大理一所中学教书._96年,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39岁的张桂梅便主动申请从热闹的大理调到偏远的丽江市华坪县工作. 到华坪县教书后,张桂梅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女孩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说,一打听才知道,有的学生去打工了,有的小小年纪就嫁人了. _年,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成立,捐款的慈善机构指定要张桂梅当院长.她担任院长后逐一了解福利院孩子们的身世发现,不少女孩并非孤儿,而是被父母遗弃的. 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更是让她痛心不已. 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呆坐在路边,满眼惆怅地望着远方.张桂梅上前询问,女孩哇的一声就哭了.〝我要读书,我不想嫁人.〞女孩一直哭喊着.原来,女孩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张桂梅气冲冲地来到女孩家,对她的母亲说:〝孩子我带走,上学的费用我来出.〞可女孩的母亲以死相逼,张桂梅实在拗不过,只能放弃. 〝后来我再也没找到她,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张桂梅说.自此之后,一个梦想渐渐在她心中萌生:办一所免费高中,让大山里的女孩们都能读书. 但这个梦想很快遭到身边人的反对.〝我是给她泼冷水最多的人.〞华坪县教育局原局长杨文华回忆说,〝虽然她让我很感动,但我知道办一所学校有多难.〞 _年,张桂梅和杨文华一起出差.一路上,她反复讲述自己的梦想,想说服这位局长帮忙. 〝你知道建一间实验室要多少钱吗?〞杨文华问. 〝要两三万元吧.〞张桂梅回答得有些露怯.
〝她太天真了.〞杨文华说,张桂梅当时因为带病坚持教书.教学成绩突出,还在华坪县儿童福利院收养了多名孤儿,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等诸多荣誉,但她只是一名一线老师,没有管理经验,对建一所学校毫无概念. 杨文华不知道,张桂梅当时已连续几年假期到昆明街头募捐.她把自己获得的荣誉证书复印了一大兜,在街头逢人便拿出来请求捐款.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放下尊严募捐,换回的却是不理解和白眼,还有人说她是骗子. 几年下来,张桂梅几乎要放弃了.直到_年,她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她的梦想才出现转机. 张桂梅平时很少买衣服,每件衣服都穿了好多年,直到磨得发白破洞才舍得丢.临去北京前,县里特意资助她7000元,让她买一身像样的正装,可她转手就用这笔钱给学生买了台电脑,自己穿着一身旧衣服参会. 一天早晨,她正急匆匆往会场走.忽然,一位女记者把她拉住,悄悄对她说:〝摸摸你的裤子.〞张桂梅一摸,穿了多年的牛仔裤上有两个破洞. 〝当时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张桂梅说.那天会后,她和这位记者相约聊了一整晚,把所有办校的苦楚都倒给了她. 不久后,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访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代表》的报道发表出来,张桂梅办学校的梦想马上受到关注. _年9月,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首届共招收100名女生. 开学那天,张桂梅站在唯一的教学楼前,泪流满面.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观后感2 〝走出这里,就忘了女高和我吧〞
10多年来,张桂梅老师走过_万公里的家访路,走进1000多名学生的家. 有些地方,包车司机都不愿意去,张桂梅虽然因小脑萎缩导致行动失衡,却跋山涉水坚持家访.她握住学生家长黝黑皲裂的手,脱下外套塞给人家,自己冻成伤寒……在她看来,女高不是普通的学校,是连接党委政府和山区贫困群众的桥梁. 〝女高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的后盾.〞各级党委政府对女高关
爱有加,当地为女高解决了50个教师编制,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全额拨款. 在女高教学楼走廊的墙上,挂着大大小小的牌子,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捐款记录.〝学生们每天经过这条‘爱心长廊’,会记住得到的帮助.〞张桂梅说. 有人联系张桂梅,表示要给女高捐款,但条件是提供学生家庭地址和贫困情况的照片.对于公开学生信息的行为,张桂梅并不同意.她说,对学生的信息要严格保密,既维护学生的自尊,又保护她们的隐私.张桂梅也经常对毕业生说,〝走出这里,就忘了女高和我吧.〞
如今女高毕业生遍布全国,她们把艰苦朴素.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感恩回报的精神带出了大山,又带回到山里. 周云丽是女高第一届毕业生,_年大学毕业后考取宁蒗县一中数学教师岗位.正当她准备上岗时,听说母校数学老师紧缺,她毫不犹豫放弃〝正式编制〞,回到女高任代课教师.陈法羽将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寄给学校,之后每月拿出500元钱资助在校贫困学妹,〝女高改变了山里女孩的人生,我们也要把张老师的精神传下去.〞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观后感3 〝坚持,再坚持一下呗〞
进入女高的陈法羽很快发现:关爱的同时,是严格的管理. 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课间出操1分钟站好队.张老师每天拿着小喇叭,不厌其烦地喊学生起床.跑步.吃饭.睡觉,〝你们迟到一秒钟我也不干!〞 张桂梅和病魔斗:〝不能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休止地看病上〞; 她和贫困较劲:〝挽救一个女孩拯救三代人〞; 她对学校老师.学生要求严格:〝坚持,再坚持一下呗!〞这是张桂梅劝慰大家最多的话. 陈法羽说:〝我们来女高读书是来改变命运的,不拼拿什么和别人比?张老师也在拼啊!〞
校办主任张晓峰告诉记者,张桂梅老师是在拿命办学,师生们服气. 张桂梅的言传身教也感染着女高老师们.韦堂芸老师受伤左脚骨折,想到还有
100多天就要高考,她拄着双拐给学生上课;杨晓春老师悄悄给学生垫付医药费.生活费,却从不往外说——这样已知和未知的故事,在女高还有很多. 张桂梅宿舍里有4张床铺,1张自己睡,3张留给〝不听话〞的和生病的学生.有名女生性格孤僻,和张桂梅住在一起.不管张老师怎么关心她.开导她,她都不怎么说话.张老师疾病缠身,每天早晨5点起床,忙里忙外一天,晚上还和她聊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痛哭,说一定好好读书. 〝女高的许多学生家庭贫困.变故多,她们的心要好好去焐.〞张桂梅说.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观后感4 一所没有〝门槛〞的学校
对于大山里的女孩们来说,华坪女高没有〝门槛〞. 从建校第一天起,张桂梅便定下规矩:学费.住宿费等全免,只收少量伙食费.特别是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即便基础很差,中考分数没过线,也全部招进来.首届学生几乎全都是〝线下〞生. 学校生源差,教学条件更是十分简陋.校园没有围墙,没有食堂,甚至没有厕所,只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根旗杆,院子里满是杂草.学生在一间教室上课,在另一间教室睡觉,吃饭.上厕所都只能去隔壁学校. 〝她心里着急,如果等学校全部建好,晚一年招生,就又有一批女孩被耽误了.〞杨文华说. 学生入学了,张桂梅却犯了愁.〝有的学生考试只能考几分,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张桂梅心想,就是把命搭上,也要把学校办出名堂. 在华坪女高,学生雷打不动每天5点30分起床晨读,晚上_点20分自习结束才上床睡觉,连吃饭时间都被限定在_分钟. 张桂梅有一个小喇叭几乎从不离手.〝傻丫头,快点!〞在校园里,有学生稍一磨蹭,就会听到她的吼声从小喇叭里传出来. 十几年来,她不仅每天陪学生自习到深夜,还一直住在学生宿舍.〝我一刻也不能离开学校,老师.学生我都得盯着.〞她说. _年夏天,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一炮打响,高考百分之百上线,还有几名学生考上了一本.〝和学生入学成绩相比,华坪女高创造了一个奇迹.〞杨文华说.
_年,华坪女高完成建设工作,各项设施逐步完善,学校有了食堂.宿舍,还有了标准的塑胶运动场.截至目前,学校3个年级共有9个班,在校生达464人.张桂梅常年坚持家访,累计行程_万多公里,覆盖华坪和周边县的_00多名学生.至今,华坪女高已送走10届毕业生,__名学生从这里考入大学,学校不仅一本上线率高达40%多,高考成绩综合排名还连续多年位居丽江全市第一. 学校语文老师韦堂云说,学生成绩突飞猛进,但张桂梅的身体状况却一落千丈.她的身上贴满了止痛的膏药,平时连爬楼梯都十分艰难. 今年2月,受疫情影响,学生只能在家上网课.心急火燎的张桂梅直接在教室外搭了一张行军床,每天躺在床上,盯着老师学生上网课. 〝我上网课的时候,经常听到她在床上疼得忍不住发出声音,但她从来不说.〞韦堂云说. 华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秀丽是张桂梅相识多年的闺蜜,也是她为数不多的倾诉对象. 〝她全身都是病,骨瘤.血管瘤.肺气肿……以前她经常让别人猜我俩谁更重,可现在她已经从_0多斤掉到了只有七八十斤.〞王秀丽说.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观后感5 陈法羽一辈子也忘不了在华坪女子高中入学时那张贴在床边.写着自己名字的小纸条.她是女高的第二届毕业生,如今是丽江市永胜县一名民警. _年,陈法羽初中毕业,中考没达到高中录取线.父亲对她说:〝自费读高中咱家供不起,要不你回家,过几年找个好人家嫁了.〞
那一年,陈法羽_岁,心有不甘.此时有人告诉她,华坪建了所免费女子高中,专门招收贫困山区初中毕业的女孩,想读高中可以去试试.这对陈法羽来说,无疑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开学报到,宿舍的床已经铺好了.被褥崭新整齐,床位上贴着名字.陈法羽轻抚写着自己名字的字条,忍不住哭了:〝这张小床让我感到安全和温暖,这张纸条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几乎每个从华坪女高毕业的学生,都有和陈法羽相似的感动,她们对张桂梅的敬重无以言表——有什么比改变命运更重要?
张老师对学生的爱真挚热烈,又一以贯之.拖着病体,她坚持为毕业班的孩子上课;节衣缩食,她把省下来的钱捐给学生……有人曾说,张老师快枯竭了,人的爱是有限的.张桂梅听后说:〝不会的,因为有源源不断的爱奔向我.鼓励我!〞 _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悟
【篇5】看张桂梅事迹观后感
2021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观后感
2021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观后感【1】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一件大事,对一个家庭来讲更是一件大事。由于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适龄儿童无法正常入学,对上学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种奢望,但张桂梅,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却用行动让1645名贫困女孩迈向了大学之路,实现了华丽转身,她就是人间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对张桂梅来说,她这一辈子都在为贫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劳,为建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面对旁人的不解、质疑甚至是谩骂,她都不予理会,牢记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担,为改变贫困山区教育落后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现实情况,她四处奔走,拉赞助,搞募捐,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费女子高中成立了,这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无数贫困女孩改变命运的希望之门,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学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张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再到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这一个个身份的转变和叠加,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改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对当地组织的关心和照顾,都化作了她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努力贡献的动力,她不为名利,不图回报,只为让每一位贫困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贫困孩子未来的天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张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过19年的努力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她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用行动向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课,是用行动让贫困女孩华丽转身的“天使”。
2021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观后感【2】
偶然间在微信朋友圈刷到一篇记录张桂梅事迹的*,在读的过程中我被深深的感动,同时也感受到了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力量支持这位看起来饱经沧桑女士愿意为了山里的女孩们能够上学付出自己的一切。同时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成功创建了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并且让1600多名女孩成功走进了大学,改变了一生的命运,其中不乏全国顶级的大学,有浙大、武大、川大等。
事迹的****是央视的《面对面》,在节目中主持人对张桂梅做了采访。先来看一下张桂梅其人(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女,满族,1957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院长,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这些内容是她众多人生经历中的一小部分,但这是最令我感动的历程。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是全国惟一一家全免费的女子高中,这里招收的学生全部是华坪县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据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全校共有118人参加高考,600分以上有10人,一本上线48人,本科以上有109人,综合上线率达100%。建校12年以来,有1645名女孩从这里走出了大山,多名毕业生进入名牌大学。这是一份多么伟大的成绩,但每一个伟大的成绩背后都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张桂梅在华坪中学任教过程中,时不时就会有女孩在课堂上消失,在家访之后她发现,这些十几岁的女孩都被家里嫁人了。2001年张桂梅担任儿童福利院院长,她发现一些健康的女孩被丢弃在福利院门口。这些经历让她萌生了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的想法,因为帮助一个女孩可以挽救三代人。于是从2002开始她四处奔走,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四处募捐,然而社会往往是现实的,用了5年时间仅筹到了1万元。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XX年作为党的17大代表参加党代会期间,一名记者在她裤子的破洞上发现了她的愿望,发表了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从此她想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愿望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支持,政
府出资200万元创办了华坪女子高中。高中创办之后也不是一番风顺,条件艰苦,师资落后,多名老师因无法接受这个工作条件而辞职。剩下的老师在张桂梅的带领下,凭着作为共产党员的信念才坚持下来,并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任何伟大的事业背后的过程都是艰难的,张桂梅甚至没有自己的生活,她说:“也不是不想有自己生活,只是一天做着做着,就把时间做没了。忘了,把生活忘了”。是什么支撑张桂梅走了下来?在采访的最后,记者问道:“您觉得您这辈子的价值在哪?”,张桂梅回答:“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还是少,毕竟她们后面走的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对我是最大的安慰”。我在这句话中找到了答案,就是她找到了人生的使命,是使命的力量支撑她坚持下来,并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做到了这一切。
使命是什么,在当代的企业管理中,使命、愿景、价值观是经常被提到的三个词汇,企业的使命就是你的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对于个人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找到自己使命的人和一个没有使命的人,能够做到的程度是绝对不一样的。张桂梅就是因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也就有了支撑自己走下去的信念,在这个过程中她可以不记荣辱,不记得失,真心诚意的为自己的使命去奋斗,进而取得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成绩。
张桂梅的事迹给我了很大的启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疫情肆虐,国际形式波谲云诡,但所有的危机又都是机遇,从此时此刻起认真的梳理自己,挖掘自己的人生使命,并为自己的人生使命而奋斗。
在疫情之下,我们的党和政府表现出了强大的执政能力,以极快的速度控制住了疫情,是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唯一能保持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珍惜当下的大好环境,为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而努力奋斗。张桂梅在采访中也提到:“我希望她们出来不需要感谢张桂梅,不需要感谢女子高中,我希望她们感谢我们的党和政府就足够了”。这正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心声。
2021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观后感【3】
张桂梅同志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莫过于教师——他们用心灵陪伴心灵,用青春点燃青春,用梦想照亮梦想。
每一名站在讲台上的师者都值得我们尊重,授业传道成了他们生命的选择,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一个人,她不仅为师为表、传道授业、解惑答疑,她还是136个孤儿的“妈妈”,19年来在她的呵护下,一个个孤儿健康成长,走进学堂;她还成
立了全国第一个女子免费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县女子高中,照亮了贫困山区1645名女孩迈向大学之路。她叫张桂梅,是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也是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十佳最美乡村教师”“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她,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却用人间大爱,为孤儿、也为祖国,托起了明天的太阳。
命运无情,人间有爱。张桂梅,没有自己的孩子,却用一个伟大的母亲的怀抱,温暖了136名孤儿的生命。“孩子,别怕!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妈妈,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了。”一句简单的话,却是最伟大的承诺,是最坚强的担当。她用瘦弱多病的肩膀,为孤儿们建起了一个遮风避雨的港湾,为他们托起了命运的未来。
桃李春风,师恩难忘。张桂梅,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总是把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问题放在心头。她深刻认识到贫困山区落后的根源在于教育,为解决孩子读书费用问题,她四处筹资、多年奔走,20XX年成功创办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把红色文化融入校园办有理想信念的教育,11年来,女子高中改变了1645个农村女孩的命运,也改变了1600多个农村家庭的命运。
传道授业的光辉崇高,兴家庇幼的大爱伟大,张桂梅,用瘦弱的身躯为我们留下了顶天立地的精神光华。我们虽不在教师的
岗位,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传递爱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本分。我们应当学习她的崇高精神,舍己为人民,大爱暖人间,把自己深埋在心底,时刻温暖别人,用真情为他人托起明天的太阳。
2021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观后感【4】
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张桂梅,但对于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来说,张桂梅却是改变她们命运的人。20XX年,张桂梅创办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免费接收贫困家庭的女孩。十多年的坚守,18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所学校走出、走进大学,也走向她们更广阔的人生。
张桂梅的坚守,源于对“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信仰,源于对教育扶贫的信念。华坪女子高中的办学成绩,也说明了一个道理,贫困地区孩子缺的不是天赋,不是智慧,而是缺少优质教育资源,缺少像张桂梅这样呕心沥血付出的优秀教师。当他们遇到像张桂梅这样的燃灯者,兴趣被点燃、潜力被释放,也能拥有灿烂的未来。而且,发展乡村教育,帮助贫困地区孩子走出大山,接受更好的教育,还具有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
所以,弥补乡村教育短板,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了国家共识和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方向。不可否认的是,受限于客观条件,乡村教育仍面临人才下不来、留不住的问题,制约着乡村教育质量的提高。据统计,全国普通高中学校教师中,研究生的比例是9.8%,而OECD国家达到45.5%。
打造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需要教师自身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也需要给乡村教师一份坚实的制度和物质保障。只有让乡村教师的腰杆更直、钱包更鼓,切实为在最边远、最贫困、最艰苦地区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解决收入、住房、医疗保障、职业发展等问题,让他们可以为乡村孩子付出的同时更好实现人生价值,才能让更多优秀人才扎根乡村教育,为实现教育公平、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此前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从乡村教师职业发展、职业供给、地位待遇保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创新举措,瞄准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痛点,也反映了广大乡村教师的心声。希望各级政府落实政策要求,保障教育投入,善待乡村教师,不断提高乡村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1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观后感【5】
张桂梅同志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托举起当地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希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张桂梅同志是“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榜样,是教育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教师典型;是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珍视教师职业荣誉和肩负的职责使命的先进典型代表。我们要学习张桂梅同志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崇高品格,学习她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学习她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至诚情怀。要大力弘扬她矢志不渝跟党走、痴心执着为教育、无私无我育新人的崇高品格。
学校要以党建引领,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活动,要将学习活动和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与身边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全国优秀模范教师代表、教师节表彰的先进教师代表相结合,通过组织专题学习、集中研讨、座谈交流等方式。把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学习活动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引导和教育师生厚植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让自己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教育有方。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始终保持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将满腔热忱献给党和人民教育事业,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2021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观后感【6】 爱托起贫困山区孩子读书梦
“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群众对我的支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一腔热血情洒贫困山区教育事业,创办了华坪女子高中,圆了山区女孩的读书梦,用心血和汗水为华坪教育谱写出新的篇章。
张桂梅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精神文明人物”“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岭楷模”等荣誉。
创办女高 圆山区女孩读书梦
初秋的华坪县城凉意沁人。凌晨5点,天空还一片漆黑,位于华坪县“儿童之家”孤儿院内,张桂梅宿舍的窗子已经发出微弱的灯光。20余分钟后,灯光熄灭,随着一声关门声响,她匆匆出门,前往相隔几里远的华坪女子高中,开始一天的工作。十几年来,无论严寒与酷暑,张桂梅的这一习惯始终未曾改变。
15岁时,张桂梅随支边的姐姐从黑龙江来到云南,随后在丽江教育学院(现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读书,毕业后与丈夫一起到大理任教。丈夫突然病故后,她孤身一人来到华坪县民族中学,成为一名普通老师。教书育人过程中,张桂梅渐渐发现,当地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有一次,她去家访的途中,认识了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由于家里贫困,女孩想继续求学,但父母却打算让她嫁人。
听了小女孩的话,张桂梅心如刀绞。“你们只要把孩子交给我就行,学费、生活费都不用你们承担。”“不行,彩礼钱我们收了,再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吗?”张桂梅的努力劝说并没有打动孩子的父母,这件事成了她的心病。此后,她萌生了创办女子学校的想法。张桂梅说,她想让山里的女孩子都能免费接受高中教育,让她们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要创办学校十分艰难。回顾学校成立之初的场景,华坪女子高中老师罗梦华至今难忘。据罗梦华介绍,一栋孤零零的房子
矗立在一块四周长满荒草的空地上,这就是最初的华坪女子高中。
为了筹集办学资金,曾经身患重病的张桂梅,每到寒暑假就拖着虚弱的身体四处募捐。有一次,她去企业募捐,人家就放狗追她。筹集资金建学校的过程中,张桂梅常常委屈地哭,但哭完了又继续咬牙坚持。
20XX年,在省、市、县三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女子高中终于建了起来,教学楼的墙上贴满了每一笔捐款的****。学生的课本、住宿、校服都是免费的,张桂梅的愿望得以实现。
用爱浇灌 一腔热血育新苗
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作为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心中有“大家”,唯独没有自己。
1997年4月,张桂梅被查出患有严重的疾病,腹腔迅速膨胀,疼痛难忍,几次晕倒在讲台上,可从来没有请过一天病事假。十几年来,她做了两次大手术,但当她额头前的包块需要做手术时,她怕影响记忆无法工作而拒绝了。
“县长,我想求您一件事可以吗?”20XX年,生病住院的张桂梅躺在病床上,对前来探望她的华坪县县长庞新秀问道,“您
能不能先把我的安葬费提前批给我?我要在活着的时候,看着这些钱都用在孩子们身上。”张桂梅的请求让庞新秀鼻子直发酸。
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老来无子,张桂梅孑然一身,笑对自己的一切不幸,把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山区的孩子们。为了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她毅然将自己获“兴滇人才奖”所得的30万元奖金捐出;她把自己的工资卡交给学校财务,让财务在学校支出方面该怎么花就怎么花。在她的感染带动下,女高老师们也纷纷效仿,学校放假时,他们自愿护送偏远山区的学生平安回家……
虽一直疾病缠身,可是张桂梅依然坚持家访。10年来,她走遍了丽江市的一区四县,行程近10万公里,探访了768名学生的家庭。常年走在艰险的山路上,张桂梅摔断过肋骨、迷过路、发过高烧,还险些掉下悬崖,也有次旧病复发晕倒在路上。在家访过程中,张桂梅还多次将自己的衣服、钱物送给学生家长,并向山区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为学生安心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一名党员,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对女高的每一名学生负责。我送出去一个女高学生就是实现了一次教育扶贫。”张桂梅说。
张桂梅在教室内向学生了解学习情况 赤子情怀 书写校园新篇章
在华坪女子高中的校园里,到处充满着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顶天立地代代相传”“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各种口号标语遍布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这样做主要是让老师和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教育。”张桂梅解释。不仅如此,学校每周还组织老师和学生开展一次重温入党和入团誓词。
“人对了,世界就对了。”张桂梅始终把教学生做人和品德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教育,在华坪女子高中的教学中占很大的比例。张桂梅告诉记者,学校就是要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们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社会,报效国家。
“自从两个女儿当上教师以后,家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届女高学生周云丽姐妹,同时考上了大学并圆了教师梦。周云丽父亲说,孩子如今自立了还可以贴补家里,家里生活也变得好起来。
尽管送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但张桂梅从不允许毕业生回学校看望。“我不要她们对我和学校感恩,她们要感恩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我的责任,我尽到这个阶段的培养责任就行。”张桂梅说。
在张桂梅以及女高所有老师的艰辛努力下,华坪女子高中捷报频传。20XX年6月,首届参加高考的96名学生全部考上大学,综合上线率达100%,在丽江市当年的高考综合成绩中排名第一。
此后,华坪女子高中的教学成绩更是大幅提升。2019年高考取得了本科上线率99%、综合上线率100%的好成绩,最近3年全市排名始终保持在第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