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心得体会8篇2023年三问心得体会篇1叩问内心,一生追求什么?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和权力,每名干部都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它。干部讲党性,要明白自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问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一篇优秀的心得体会是能够让读者产生共情的,写好心得体会之后,是可以让自己的思想得到进步的,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2023年三问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3年三问心得体会篇1
叩问内心,一生追求什么?
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和权力,每名干部都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它。干部讲党性,要明白自己为官从政的初衷,明白浅显做人的道理,讲党性才不会是一句空话。很欣赏古代清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落叶归根、告老还乡”的高风亮节。人活百年,把坚持原则、修身养性看得大于物质享受者,肯定能够“吾当三日自省吾身”。“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在表明这样真理:名利乃过眼烟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为党员群众倾情奉献、秉公办事,才会名垂千古、流芳百世,这也是干部讲党性之落脚点所在。
面对名利,是否心如止水?
大千世界,物欲纵横。“能否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是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尺度,也是对干部讲党性原则的一种考验。干部讲党性,最重要的是“严于律已”,始终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心如止水”的境界“修练”自己。一要管住自己的手脚,懂得“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道理;二要管好自己的下级,为属下树立为人公正、恪守党性的典范;三要管严自己的配偶和子女,为亲人树立清正廉洁的君子形象。
做事为官,是否心系苍生?
范仲淹《岳阳楼记》里有一段名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干部党性观念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关系着各级干部的人心所向,关系着党员群众切身利益。国民党部分干部党性不强,在金钱、名利、美色面前低头,腐败滋生,最终短短执政三十年。干部应引以为鉴,洁身自好,不向权贵低头,不向腐败弯腰,公道正派,为人清廉,则“夜夜酣睡、国家无忧矣”。
2023年三问心得体会篇2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县委编办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上下同心抓好"三问",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心、走实。
一是厘清"为什么要学习党史",在学习党史中坚定信仰信念。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劈波斩浪奋力前行的拼搏史,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史。作为新时代党员,我们就要在学习党史中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弄清楚我们党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传承和弘扬先辈们坚如磐石的信仰、崇高为民情怀,在学习党史中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补足精神之"钙",更加坚定信念跟党走,更加自觉做到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强党。
二是明晰"怎么学党史",在学习党史中厚植担当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县委编办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今年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重点任务,对照学习内容,列出学习计划,创新学习方式,针对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不同特点要求,确定学习重点,抓好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运用革命先辈勇往无前、攻坚克难的精神,采取集中学习、个人学习、举办红色故事分享会等形式,分专题开展学习研讨等学习形式,持续增强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领导干部坚持以上率下,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在学党史、讲党史、懂党史、用党史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清楚"学好党史做什么",在学习党史中擦亮政治本色。学习党的历史就会发现,一部党史就是一部自我革命史,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八项规定",从延安整风到历次党内教育,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正是我们党始终注重加强纪律建设、作风建设,才实现了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始终保持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在学习党史中,自觉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自警自省自励,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2023年三问心得体会篇3
2022年关于党员个人三问三解心得体会
一、回顾历史。作为一名书记员,一名法院普通干警,一名共产党员,法律的历史、共产党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历史,在我看来,都应时时回顾学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些往常我们嘴里就能蹦出来的话,听起来是那么熟悉,可真正能经常回头认真思考地又有几人。清楚自己的来历,知道自己将去往何处,明白自己一生所担负的使命。对中国共产党90年风雨历程的短暂回顾,让我看到了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救民于水火牺牲精神,到今天建设和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总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名党员更应努力学习,践行为民宗旨,落实到本职工作,切实抓好“三查三进三解”主题活动这一良好契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认清现状。世界的现状,中国的现状,法院的现状,以史观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中国已不再任人欺凌,法院软硬件环境均有所提升,可仍有严酷的现实更为清晰。因此我们并不敢懈怠,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社会矛盾相对突出,法院案件数量逐年攀升。社会的压力、竞争的压力、办案的压力,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呢?毕远佞老师激情澎湃的党课,似乎又让我回到了学生时代,充满了青春与力量。投入浩瀚的知识海洋,走进农村、企业和社区,感受群众的情怀,土地的芬芳,向群众学习,汲取人民的智慧,解民忧,解民困,解民怨,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面向未来。学习与总结历史,客观评价现状,更要自身规划一个明确的未来。一个人有了
;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站内范文搜索 明确的奋斗目标与理想,生活才有动力
;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站内范文搜索
2023年三问心得体会篇4
按照中央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要开展党员干部三问三思学习讨论活动。在此次学习过程中,我时常扪心自问应对群众期盼,有多少为民服务情怀;应对发展重任,有多少务实干事的担当;应对党的纪律,有多少清廉守正的自觉,深入思考如何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干部为什么、给后人留下什么等问题,透过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的学习,我认为能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做好本职,服务群众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当前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的重要资料,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做好本职,服务群众,是我们开展基层工作的核心要求。群众工作就是民情工作,基层工作就是民生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服务群众,要弄清楚群众要我们做什么,能为群众做什么,认识清楚,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才能多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综合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工作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因此,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开展工作的生动实践。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目标对了,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
三、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在当下正热火朝天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认为我们的工作要以政府引导,依靠群众的工作模式。真正了解到群众的所思、所想,更具体地知晓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要求,从而更好地为群众解决问题。当然,在工作的开展中,群众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利益上看问题,导致群众工作难做。而事实上,当我们的主张不能得到群众理解时,首先该把我们自己置于他们的位置上,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立场来看问题、想问题、处理问题,充分思考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潜力,找到解决问题、办好事情的方法也就不难了。
2023年三问心得体会篇5
来源:【中国教师报】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迈向核心素养时代。新课程需要新教学,新教学需要新的教学目标(简称“新目标”),如何确定新目标是推进素养导向的课程实施、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关键问题。新目标超越了“课时+知识点”的目标站位,走向了由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从以往低阶位的内容为纲取向走向了高阶位的素养立意取向。立足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旨趣追求和教学实践,确定新目标可采用“三问”法加以推进,即一问结果,锚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二问过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三问写法,保障目标可测可评。
一问结果:期望学生从需要教的内容中学会什么
一般而言,确立教学目标首先需要教师阅读教材目录,了解该学期所涉及的单元主题或知识内容,然后依此进行对标,从课程标准的对应要素中明晰本学期课程的育人要求,因此确定新目标的“第一问”便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新课标坚持育人导向,聚焦每门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建构了素养导向的“目标一族”(即课程/学段目标、内容/学业要求、学业质量),这为教师树立“课标意识”、确定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托和抓手。譬如,确立学期目标往往要参照课程/学段目标与学业质量,并通过对标教材目录加以明确;单元目标介于学期目标与课时目标之间,需要统筹考量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以及学业质量,从而思考该主题或知识内容到底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借由对学期目标的进一步分解形成;课时目标作为教学实践的最小单位,建构在单元目标之下,通常要参照内容要求/学业要求,通过对单元目标的分解进一步确定。
以确立单元目标为例,“对标”并非与课程标准机械地一一对应,而是需要教师掌握专业策略、作出专业判断。依托课程标准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单元目标大致有3种情形:一对一关系,意指一条课程标准比较具体、明确,可以直接作为一个学习目标;一对多关系,意指一个课程标准有一定的概括性,需要分解成多条学习目标;多对一关系,意指将多条课程标准或其中相关的目标要素组合、聚焦或联结在一起而成为一条学习目标。根据3种情形,教师可分别用到替换、拆解、聚焦或联结策略,立足教学实践确定具体的新目标。从学习结果出发刻画教学目标,本身也体现了一种“自上而下”的目标导向的演绎思路,即由上位的课程标准,结合对教材与学情的把握转化为下位的教学目标。
二问过程:达成学习结果需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与方法
目标不只是结果性的,还要体现过程性,因此,确定新目标的“第二问”便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即系统思考达成上述学习结果需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与方法。新课标强调课程内容组织的结构化,其实课程内容结构化的本质便是学生学习经验的结构化,既包括学什么,也包括为什么学、怎么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思考新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时,需要考虑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学习方式变革,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如此方能以终为始地思考学生究竟需要“做什么事”才能达成期待的学习结果和相应的素养目标。
思考学生的学习过程除考量前述所强调的素养指向的学习结果外,还可参照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提示”“教学建议”等,以明确达成核心素养表现的策略。例如,在初中生物的“光合作用”单元中,教师可通过挖掘课程标准相应的“教学提示”明确其对学习方式的具体要求,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等多种途径,探究和认识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史等资料,了解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众多科学家经过长期探索、共同努力的结果”。当然,确定学生的学习过程还应立足于对教材本身进行分析,确保相应“教学提示”所建议的学习过程、方法与教材内容贴合。同时,还要进行具体的学情分析,考量不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能力基础以及兴趣动机等。其实,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也体现了一种“自下而上”的归纳思路,即思考在真实的教学与学习情境中,如何立足于知识内容单位,引导学生经由适切的过程和方法生成核心素养,到达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的地”。
三问写法:如何叙写目标以便于设计评价任务
除了上述确定教学目标的程序之外,目标叙写也需要一定的技术规范,不然一个好的目标如果无法评价的话,那该目标是毫无意义的。站在前述对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思考的基础上,确定新目标的“第三问”便在于关注如何叙写目标以便于后续评价任务的设计。写目标就是为评价服务的,如果没有评价,那根本不需要写目标。目标写好之后,如果无法针对性地设计出评价任务,那该目标则变成了“假大空”,这样的课堂就会像“开无轨电车”,更遑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尽管教学目标不是也不可能是产品标准,但教学目标的叙写仍须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以保障目标可测可评。
基于上述分析,新目标叙写应该采取“经历(过程)—习得(结果)—形成(表现)”的句法结构。具体来说,这一句法结构往往表征为“经历……(学习过程或方法),习得(如理解、知道等)……(结果),完成/形成……(表现)”。譬如,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五单元的目标2为例:熟读四篇游记,厘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和“移步换景”等描写景物的方法(经历),丰富阅读经验,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奇美景观(习得),表现出自己对祖国锦绣江山的热爱之情(表现)。再如,通过采访、实地调研、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探究党如何始终保持先进性(经历),理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必要性(习得),概述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表现)。不难看出,上述呈现方式立足于学生主体,同时观照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便于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提供指引,便于指导具体的评价任务和学习任务的设计。当然,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连接了多个具体的知识点,因而在目标呈现数量上往往表征为3—5条,且每条目标都能引领具体的教学活动,以体现素养指向的“目的地”形象。
新旧教学目标:有比较才有鉴别
综上,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新教学在目标上已由旧的课时目标走向了新的单元目标。透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旧目标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目标指向上,由低阶位的内容要求/标准走向高阶位的学业质量,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强调真实情境下运用某类知识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目标范围上,从以往的课时目标走向由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构成的教学目标体系,强调超越割裂性的课时单位,站在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经历的视角下建构整体性、递进性的目标体系,丰富且深化教师对“该课程育什么人”的认识;目标主体上,由时而是教师、时而是学生走向学生是唯一主体,真正体现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这一课程理念。尽管此学习结果既包括某些成果,也包括一些重要的过程,但其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是教师;目标数量上,由不确定性的条目数量到有组织的3—5条,目标数量过少就会导致太抽象而无法评价,太多就会导致过于琐碎,且与课时目标重复。新目标强调既要有一定的抽象性,体现素养指向和“目的地”形象,又可以对其进一步分解成课时目标以引领具体的教学。
总之,教学目标是新教学的第一要素,是起点也是归宿。核心素养只有先进入目标,才能进入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确立和编写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是让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的根本抓手。教师应基于整体性思维系统考量,关注学生完整的学习经历,通过“三问”建构新目标、引领新教学。
(作者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本文来自【中国教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2023年三问心得体会篇6
我们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着党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提出了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作风和务必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两个务必”要求,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提供了根本保障。优良的作风,不仅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而且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时下,党中央制定的一些利民、惠民政策是好的,可是很多惠民、利民的政策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使得中央的政策成了口号。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狠抓政策落实,尤其是身处基层一线的党员领导干部们,务必做到求真务实,执行到位。有人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央的很多政策根本不具备执行的可能性。我想说这话的人肯定就是一些注重走过场的领导干部的代表。的确,政策制定的再好,没有执行到位,没有落到实处,一切的为人民服务就是空谈瞎想。所以我认为,领导干部尤其是广大身处基层一线的领导干部要肩负起政策落实的重任,要狠抓落实,干实事。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落实,一切都是空谈,轻则误事,重则误国误党。因此,抓落实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环节。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人民把我们放在领导岗位上,就是要我们干事业,为人民造福祉。领导干部最关键的是要全力以赴抓落实,一心一意干实事。如果只停留在口头、文件上、观念上而不去解决实际问题,对人民而言,领导干部就成了摆设和看客。当前,正处于改革建设的关键时期,抓落实,干实事,这既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
1.2016为民三问心得体会
2.2016关于为民三问心得体会
3.2016党员干部为民三问心得体会
4.关于学习为民三问心得体会
5.学习党性三问心得体会
2023年三问心得体会篇7
说实话,能够坐下来、沉下心,正儿八经、原原本本地学点理论,这些年来在本人还是第一次。通过这段时间的集中学习,特别是通过学习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有关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本人的思想也有所触动,虽然还远没有达到“触及灵魂”的地步,但感触也不少。
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三问四观”大讨论,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解决好“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群众观”上的认识问题,很有必要。如果这是一份考卷,要求作一篇纸面文章,相信绝大多数机关干部都能够答出一份“优秀”卷。本人没有多少理论水平,这次讨论,想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实际,谈一点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按本人比较狭义的理解,开展“三问四观”大讨论,对于一个像我这样的普遍党员机关干部来讲,主要应该是解决好自我认识、职业态度和处世原则问题,也就是如何清醒地看待自己、如何理性地对待工作、如何正确处理好与他人、同事和群众的关系问题。
人要有自知自明,清醒地知道“我是谁”,找准自己的社会定位。作为机关干部,受党教育多年,显然知道“三问”从政治层面上回答,应当是“我是人民的公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本人认为,一名普通机关干部,虽然有可能在思想境界上没有达到“人民公仆”的高度,但也应当在心中时刻装着一杆称,这杆称当然是用来称量自己的,应经常在心中称一称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估摸一下自己到底“能吃几碗米干饭”。经常称一称,就不会“忘乎所以”,不会产生“老子天下第一”的想法,也不会让我们的孩子闹出“我爹是李刚”之类的黑色幽默。称的准了,你就会知道,自己到底是谁,才能在家庭、单位、社会找准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我是谁”,我们都只不过是,一个承担着家庭、社会双重责任和压力的小角色而已。
要有一个好的职业态度,即使不能完全做到“兢兢业业”“公而忘私”投入工作,起码也应理性地看待自己的职业,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机关干部,公务员,说穿了、说的层次低一点,也是一份谋生的职业。这份职业比较稳定,有一份不薄的收入,只要是要求不高,养家糊口绰绰有余;还有不低的令不少平头百姓羡慕的社会地位,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也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曾经不知道在哪儿看到过一个调查资料,调查结果是,公务员的幸福指数比较高。所以,我们要“惜福”,懂得珍惜这份职业。曾经有一次在机关班车上和同事抬杠,有的感觉对比物价的上涨速度,现在公务员的收入低了,我说不低呀,应该是社会平均水平以上,属于上三分之一的人群收入。别说不低,就是真低了,在现有的收入水平上再砍掉一千元钱,我也不会、不敢辞职。我现在拿党给的工资四千六百多元,听说这次调工资,将拿到近五千元,砍掉一千,也是接近四千元,我这个岁数,这点能力和水平,想在社会上找到收入四千元的职业,绝对不容易,很难。不仅是我,大家可以扪心自问,有几个敢辞的?这确实是本人的真实想法。我的同学、朋友、过去的同事,也有出去挣大钱的,有时也羡慕,但冷静地想一想,自己也确实没有付出像他们那么多的汗水和心智。只有懂得珍惜了,才能解决好“事业观、权力观”问题,才能在本职岗位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也就是说,只有懂得珍惜,才会“想干事”,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才会“能干事”,勤于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勇于担当、敢作敢为;也只有懂得珍惜,才能“干成事”,工作起来有目标追求、有进步提升;才能守住底线,不为名利浮华所累,自觉做到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最终“不出事”。
要有正确的处世态度,处理好与他人、同事和群众的关系。一个人,只有真正学会学人之长,容人之短,善于记住别人对你的好,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才会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活得幸福快乐。在树立群众观上,实实在在的说,我们这个部门、特别是我们监狱科直接接触群众的机会不多,接触群众主要是通过信访渠道。对待群众,可能我们做不到真正把群众当“亲人”,但也绝不要把群众当“下人”。要理解群众,体谅群众。多做换位思考,理解普通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处境,体谅他们的难处。要亲近群众,融入群众。我们本身就是群众中的一员,曾引用过一句话,据了解,这可能是旧社会南阳内乡县衙的一副对联:上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下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古人尚且如此强调为官之道,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更应该把亲近群众、融入群众作为开展工作的立足之本。要信任群众,尊重群众。和群众打交道,态度和作风决定工作效果。要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一言一行上去伤害群众的感情。面对群众,我们不能有“怕”的思想,我们本来就没有做过令自己害怕、被群众揪住尾巴或者把柄的事情嘛,别见了群众跟见了自己领导似的,跟老鼠拜见猫似的,不“怕”但也绝不应该故意“做姿态”、“端架子”,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好像真“张嘴就能吞下天”似的。到机关来说事、求助的老百姓,绝大多数情况下要求都很低,本来他们就是硬着头皮进来的,往往是,我们给句好话就行,给个笑脸就行,把理说通就行。我们要做的往往只是动动嘴、说说理而已,跑跑腿调查调查、动动脑协调协调就把工作做好了。和平年代的群众工作,不需要我们去流血流汗、伤筋动骨,只要我们凭着良心去做、凭着公心去做、凭着耐心去做,就会是一名好党员、好干部。
党员三问四观心得体会5篇心得体会,学习心得开展大讨论,解决“三问四观”问题,我认为对本人来讲,大实话就是:说应说的,做该做的,拿党给的,收获的必定是正当付出所得的。
2023年三问心得体会篇8
市委曹书记在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要求“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广泛入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大讨论,引导党员干部以忠诚之心对待党的事业、以敬畏之心对待群众、以感恩之心对待组织、以平民之心对待自己、以宽厚之心对待同志,不断在思想上补课,在精神上补钙,使践行群众路线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自觉”。开展答三问、强五心主题教育,对于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提高党性道德修养,切实提高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加快我市水利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明确为了谁,就是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也是水利工作的根本要求。水利建设就是要解决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水问题。解除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水旱灾害,让人民群众用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创造良好的水环境,是每一名水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明确依靠谁,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集思广益,这样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明确我是谁,就是要找准人生定位,时刻牢记每个党员干部都是人民公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毛泽东主席指出,我们的一切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焦裕禄精神丰富深邃,本质的核心还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焦裕禄的爱民情怀从他在兰考工作的470多天里展现得酣畅淋漓,他把让兰考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看得比自己生命还要重,临终前仍然惦记着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家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的盐碱地上麦子长得怎么样,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栽了多少。正是由于焦裕禄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人民同样把他放在心中最崇敬的位置。50年过去了,一代代的人们不仅没有淡忘焦书记,反而愈益怀念。焦裕禄用其自己的行动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永恒。
强化对党的事业忠诚之心就是要讲党性,坚定理想信念。党性是一名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从入党宣誓那一刻起,就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作为毕生的追求。要把个人的理想统一于党的事业之中,把个人的价值体现到党的事业之中,把个人的工作融入到党的事业之中,要坚决摒弃那种不讲理想只讲实惠、不讲奉献只讲索取的拜金主义,做到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思想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徐州水利事业的发展之中。
强化对群众的敬畏之心,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了解群众需求,为群众所想,让群众满意。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正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强化对组织的感恩之心,勇于奉献,敢于担当。每一个党员干部的成长都离不开党的辛勤培育、离不开组织的信任与支持。我从一名普通的学生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领导岗位,既有同志们的帮助和个人的努力,也有组织的培养,是组织给了我一个又一个平台,才有一步又一步的成长。我们唯有勤奋工作,兢兢业业,以优异的工作业绩回报组织的培养和信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致力于改革创新,要以善操作、会落实、能创新、敢担当的新时期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创造性地完成好各项工作。
强化对自己的平民之心,慎用手中的权力。党员领导干部本来就是群众中的一员,只是组织上赋予更多为人民服务的权力。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廉政风险,我们只能将权力用于推进工程建设上,而绝不能中饱私囊,以权谋私。在工作上要严要求,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生活上要低标准,过一个普通群众的生活。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守信自己的精神家园。
强化对同志的宽厚之心,增强团结,凝聚合力。对同志宽厚,就是要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不能因一些小的过失而抺杀主要的业绩;对同志宽厚,容得下同志之间的批评,习惯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习惯在法制的轨道上用权。对同志的宽厚,就是要有海纳百川的政治素养,能够团结绝大多数同志一道工作,创造积极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汇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答好三问,强化五心,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将使我们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增强党性道德修养。当前,我市水利事业正处在快速全面发展阶段,新时期水利事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如推进重大农业节水工程,开展大型灌区建设工程等,我们要抓住机遇,认真研究解决所面临的新课题,以更实的作风,更高的标准,更足的干劲,为徐州人民提供一个安全、优质、美好的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