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教师礼仪》读书心得感悟,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教师礼仪》读书心得感悟4篇
第一篇: 《教师礼仪》读书心得感悟
教师读书心得 《苏东坡传》读书感悟
偶然,从朋友初得到这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初读是因为喜爱他的诗词,现在已经读了三分之二,但最让我感动的还是苏东坡贬谪黄州期间,自食其力,过着一种陶渊明式的悠闲自在是生活这一部分。虽然身处贬谪,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没有了勾心斗角,大起大落之后生活终于得以平静,大彻大悟之后的思想如此的动人,于是,名篇佳句层出不穷!而苏东坡的名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承天寺夜游》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可见,回归自然,同时心灵回归到最简单的状态,是最有魅力的生活!身处闹市,每每周末,每每夜深人静,也能让稍显浮躁的心灵安静下来,回归如自然的天然宁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但是,张惇并没有就这样放过苏东坡。他暗地里调查苏东坡的生活状态,凡是对苏东坡有帮助的人都会遭到贬谪!而苏东坡呢?又被进一步的贬谪到最偏远的海南岛,那里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他说:“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唉,无奈啊!这也是苏东坡一生最后一次贬谪,也是最悲惨的一次!为什么这些人如此的肆无忌惮呢?为什么他们要做的如此绝情呢?悲哀啊! 东坡,我们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过去生活的态度,一向是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食,吐之乃已’。不过到目前为止,还幸而安然无事。可是在他吐到第一百次时,他就被人抓住了。” 其实,我们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姑且不说这种行为的正确语与否,单单是这种“不吐不快”的次数多了,也会招致别人的反感,进而失去朋友!及至如此,则后悔也就来不及了! 现在终于明白文人学者为什么在写文章时,总是引经据典,搞得人一头雾水了!原来也是自保的一种需要!也终于明白了鲁迅的文章之所以难懂的理由了!而我们学习鲁迅文章时,看了是需要从“字里行间”寻找作者真实是意图!不过,不明白的是,现在又许多人,又不存在民权的保障问题,为什么有时候说话也总是极其微妙,让人难以捉摸呢?有时候,真的让人不知所云!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简单到说话都不需要“措词造句”就好了!
第二篇: 《教师礼仪》读书心得感悟
《师德与教师礼仪》读书心得
近期学习了《师德与教师礼仪》,本书力求在注重把理论和实践、原则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的同时,也将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礼仪相结合,揭示两者互为支撑的关系。道德与礼仪的关系,说到底是善与美的关系。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美是一种善。”普罗提诺则说:“善在美后面,是美的本质。”可见道德与礼仪关系之密切。学习完本书后,让我明白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良好礼仪的内在根基,而礼仪则既是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也是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偏颇。教师只有在注重职业道德修养的同时注重礼仪修养,才能真正体现“身正为范”的要求。
师德的要义在于“爱”,而我认为,“爱”要扎根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关爱学生,就是要理解尊重学生。说“爱生如子”也许是不切实际的也是很难真正做到的,新一代独生子女教育之难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教师每天要面对几十上百性格各异的学生,其中当然不乏心理偏执的行为顽劣的,甚至有由于某些家庭环境影响社会因素误导而导致的故意与同学作对与教师为敌的特殊学生,面对这些学生很难自然而然地爱起来,更不用说“爱如子”了,那么,对之尽量理解和尊重,尽量用平等公正的心待之,尽量原谅他们成长中犯的错,尽量耐心的接近他们引导他们,懂得有什么“果”必有什么“因”,找到解决他们心结的线索和方法,这应该是“关爱”的朴素的内涵吧!教师要善于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对学生不求全责备,珍视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用微笑点燃每一个孩子天真的笑靥,用掌声青睐学子每一次微小的进步,以博大公正的胸怀对待学生,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让他们的心灵沐浴在阳光下,这应该是“关爱”的美好境界吧!如此,以敬业乐业为础,以关爱理解为基,师德规范将不再是强制规范,而是内在的修为、自觉自悟的德行,不用特意去“为人师表”,你已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已无时无刻不在感染学子打动他人。
我们的国家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使者,承载着推动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责任,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仪表是教师整体风范之一,他们的音容笑貌、举止文明、作风正派、知识渊博、风度儒雅,衣着发式无形中都成为学生和社会学习的楷模。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
我们的国家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使者,承载着推动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责任,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仪表是教师整体风范之一,他们的音容笑貌、举止文明、作风正派、知识渊博、风度儒雅,衣着发式无形中都成为学生和社会学习的楷模。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
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一名教师,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注重形象礼仪,做到仪表衣着文明。教师的衣着整洁、典雅、美观,则具有导向和潜移默化的久远影响。如果衣着不修边幅,衣冠不整,蓬头垢面,显然不雅。女老师超时髦,超前卫的着装也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为我们是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模仿能力很强的学生,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在注重外在的衣着打扮之外,更要注重内在德行的修炼,做到自然适度,外在仪表与内在素质相一致。
总之,从事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返顾的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登,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第三篇: 《教师礼仪》读书心得感悟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教师礼仪》读书心得体会
下面是风林网络小编带来的《教师礼仪》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
《教师礼仪》读书心得体会(一
学校作为一个既严肃又活泼,既庄严又亲切,既紧张又文明的地方,与此相适应,就要求必须有合适的礼仪规范,这不但是教师为人师表的体现,也是学生养成良好教养以便于融入社会的要求。
我们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举手投足之间是否拥有礼仪,能否讲文明、懂礼貌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文明修养的尺度。所以,当我们想让社会、家长和孩子们知道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好学校,我们的老师是一群好老师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向他们展示我们良好的学校教师形象,因为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他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
通过学习《教师礼仪》我认为: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注重形象礼仪,做到仪表衣着文明。教师的衣着整洁、典雅、合群,则具有导向和潜移默化的久远影响。如果衣着不修边幅,衣冠不整,蓬头垢面,显然不雅。而超时髦,超前卫的着装也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模仿能力很强的学生,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在注重外在的衣着打扮之外,更要注重内在德行的修炼,做到自然适度,外在仪表与内在素质相一致。
其次教师要注重教学礼仪。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度过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与学生互动时要使用文明语言。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使用文明语言,不仅有助于思维、情绪的完善表达,还能使学生产生美感、亲切感,从而增师生之间的感情。
第四篇: 《教师礼仪》读书心得感悟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及感悟【四篇】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全书用很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让人人都享受一份关爱
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度求全责备,因为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有,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所以,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个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但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有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使用“赏识”这个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二、让人人都享有一次机会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的课程理念。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针对学生的特点实行赏识。“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理解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首先理解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实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通过持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个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发挥其的作用。
三、赏识不是万能的,但能够接近万能。
《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升”。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的作家。透过这个事例,我们能够理解到,赏识是很多促动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
自己的闪光点,仅仅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
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
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协助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所以教育应该是牵手,是澄明,是温情,是质朴,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
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持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及感悟【二】
书是我们的好朋友,通过它能够“看”到广阔的世界,“看”到银河里的星星,“看”到中华瑰丽的五千年,“看”到风土人情和世间万象……对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积累、提升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我国伟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也曾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由此可见,读书不在多,而在于是否读的精。对于书,只有善读,才能像蚕一样,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一样。读书是为灵魂寻找的镜子,我们必须用心去领会书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
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乐趣,读书更给了我力量。读书,让我知道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读书让我知道了怎么为人处事,读书给了我的东西就是,“知识,它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我的见识。”
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所以我们要像海绵吸水那样,吸收着知识的点点滴滴。在学校的号召下我阅读了由宿春礼先生主编的《思路决定出路一书》。
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当书到手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读这本书。读完后不禁觉得神清气爽,以前也曾读过一些书,读后似乎感觉都是一些空话,仅仅留给我一些无谓的说教,没什么实质性的协助。看了这本书后,感觉与众不同,一生中我们拥有很多选择的机遇,关键在于你的头脑中是否形成了准确的思路,并决心为之付出与奋斗。多一个思路多一种出路。概述生动而鲜明地诠释了人生的处世与生活智慧。主要从展示秀的自我,把握人生的关键点,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做人与处世的智慧以及有梦想才会有奇迹等诸多方面将生活的智慧授予我们。
海伦·凯勒曾说,“当一扇门关闭的时候,另一扇门就会打开。不过我们太多时候总是遗憾地盯着那扇已经关闭了的门,从而对那道为我们敞开的门视而不见。”生活从来不会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时常会遇到令人棘手的问题。面对烦恼,面对问题,我们应有直面的勇气,更应有科学的克服方法与思路。缺乏经验与阅历的我们更需以该书为指导,让其成为打开我们心扉的金钥匙。《思路决定出路》一书教会了我如何在工作中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身的不足;教会了我如何把握人生的十字路口,谱写美好而绚丽的人生华章;教会了我如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以豁达乐观的心态看世界。本书以生动鲜活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将生活中的哲理与智慧向我们娓娓道来。其中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以下这则故事:
读小学的时候每天要经过一条国道。路两侧总是有货车上落下的焦炭块儿。我随手捡一些,带回家给母亲好炉子用。那东西燃劲儿大,能节省很多煤,所以,母亲夸奖过我几次。有一天,为了博得赞赏,我趁放学时在路上奔波到天黑,整整捡了一书包焦炭。回到家,将辉煌战果献给母亲,她却没了往日的快乐,沉着脸问:“你的作业做完了吗?”“当然没做完,”我很扫兴地咕哝着。母亲说:“顺手带些焦炭回来,没错;专门去捡它,那不是你的事。我不是要看你带回多少焦炭,而是要看你带回多少学问。”读高中时,我迷上了“文学”,整天谋划写作,心思不在学业上,成绩很差。虽然我内心为此很恐惧,但总幻想着一鸣惊人,然后躲过高考,被大学破格录取。终于有一天我的文章见报了。我兴冲冲奔回家,送给母亲看,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你损失的,比得到的要多得多。”
大学泡汤了。我当兵到了部队。在一次小型军事演习中,我所在的连队以50%的“伤亡”打败了“敌军。全连官兵欢呼雀跃!但当天晚上的总结会上,首长否定了我们,他指出:在真实的战场上,你们在胜利后的两个小时内,就面临全军覆没。第一,你们的兵力已经难以应付敌人的后援;第二,非常严重的是你们在胜利后就昏了头,居然没有一鼓作气即时占领某战略制高点。
这则小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很多时候,我们在为自己的“成功”而自得时,事情却逐步露出其尴尬的一面。衡量成功,不但要看得到了什么,更要看自己为此失去什么。如此道理在教育中也能得到深刻的验证。一些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与成绩,教学手段缺乏科学性,忽视学生的素质与德育教育。更有甚的为让学生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虽然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可能会有所提升但这同时却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学生中很多走向社会后缺乏水平,难以适合社会的激烈竞争,于此同时,因为长期以来德育被忽视,很多人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后不遵循社会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对社会的危害自然可想而知了。表面看来的成功,实在是充满沉重代价的。
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很少停下来思考,很多事情都是想当然地去做,往往忽略了怎么做才是最便捷的,忽略了怎么做才是最有果的,忽略了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只有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使用我们心灵的力量,开发我们的潜能,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创新,才有光明的道路。
比大陆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思路。换一种想法,会换一种心情;多一个思路,会多一种出路。教师寒假读书心得及感悟【三】
今年暑假,我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读了教育家李镇西的《做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阅历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读者。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让我折服。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老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能够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能够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能够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时代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敢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个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因为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代沟。通过读李镇西的《做的老师》一书,我持续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别太远了,这哪是爱学生?反思后才理解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使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不过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进取,顾大局,识大体,努力按照上级的要求,按学校要求,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不但要自己思想过硬,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乐于敬业,端正态度,明确责任,勇创佳绩,还应想方设法投入到学校集体的建设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校增光、添彩。自觉维护学校利益,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舍小家顾大家,洁身自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甘为人梯,爱生如子。
最后,借教育家镇西小语作为我的座右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师在学习中的方向。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及感悟【四】
对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
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个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持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即使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即使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协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所以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协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升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升自
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个理解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地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个“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书生老师那深邃的哲学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人仰视,让人望尘莫及,但这并不妨碍我认真地去做,学着他去做,让自己在未来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
推荐访问:礼仪 感悟 心得 《教师礼仪》读书心得感悟 《教师礼仪》读书心得感悟 读教师礼仪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