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4篇
第1篇: 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全院选修课选学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整个学习过程我感触颇深。我对中国近现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愈加深刻的了解,本身我的历史在初高中学的就很好,我个人很喜欢这段历史,虽然是近现代中国的一段屈辱史,但是更是鞭策我们奋进的血泪史,给我们一无穷的动力,她深深的印在我们心中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
中国近现代史的时间:公元1840-1949年。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是中国的近现代史;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是中国现代史。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这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夜的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这是一段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第二个阶段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这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入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入入近现代史。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耻辱的深渊,造成了近现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除了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这两次农夫运动都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以弈欣为首。发展中国军事、民用、教育等,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并且有所发展。
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现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入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戊戌变法,意在使中国走资本主义君主立宪道路,最终失败。戊戌变法的失败证实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颠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抵触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抵触;
农夫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起来了,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辛、曲折的斗争,颠覆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到来,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中国近现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我更加明确了学习它的目的和我们需要做到的一些要求。我们要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现代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
懂得必须首先颠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入步性;
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入一步争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们要了解近现代以来中国地先入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地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
认识历史和人民怎么样选择了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指导的自觉性。
我们要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
入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王开生老师的讲解形象具体,活生生的历史再现于同学的眼前。“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如今的我们更要有这种精神,以史为鉴,进一步发挥自身作用,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
2这学期选学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感觉自己实在是受益匪浅,特别是老师那风趣横生的讲解方法实在让我感觉如沐春风,醍醐灌顶,在这里我非常赞成的是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插入相当量的视频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比之以往的纯粹的口头讲式,这种新的讲解方更易于我们理解接受,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我学习近现代史的兴趣,可谓是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向来我对历史是很感兴趣的,因为学史能让我明白很多······
“以史为鉴可以知更替”,“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向来历史上的王朝兴衰都会引来一大批的学者的探究与思考,希望于历史中去找到一些启示和感悟,中国这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经历了多少个王朝的兴衰,相必没人能说的完全,但作为中国这部近现代史想必每个人都不会陌生,都能说出不少的事儿来,中国近现代史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再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属于中国的近代史;
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至今,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现代史。之所以会这么分,因为中国的革命分为两个阶段,即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中国的社会制度,社会风气,生活习惯,伦理道德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老的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以及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这时期的中国近代史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的。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爱国主义思想萦绕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头,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拜上帝会的创立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农民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对义和团运动,尽管具有排外性和落后性,但他满怀激情地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戊戌维新基本上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尽管维新派敌视农民革命,只主张改良,但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维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帜。他们对国势危急的大声疾呼,对改革主张的有力的宣传,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因而使他们所发动的政治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正是打击了站在它背后的帝国主义。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三次革命高潮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
时达8年度抗日战争和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终于赢得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开启了中国的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从1949年至1978年,虽然中国已经取得了民族的独立,但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不少的挫折在曲折中前进,这其中最大的错误时十年文革给当时中国社会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结束了文革时的混难局面,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这之前和以后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再到新中国的成立的历史所作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才能胜利;
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
只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读史让我懂得了如何去正确的看待历史,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当代的现实社会中去寻找历史的缩影,于历史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免忘了历史重蹈历史的覆辙。
第2篇: 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 简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书 P13 ,自己总结一下】
3、 简述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主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富裕。
4 、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5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 1840 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
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 3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6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两个纲领性文献,简述这次农民战争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对于两个纲领性文献的认识暂无答案 , 书 P42\43 】 (1)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 19 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 2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 、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 、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 3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7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是什么?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前一问暂无答案 P48\49 】 ( 1 )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 2 )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 中学为体 ”“ 西学为用 ” ,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确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 3 )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8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 1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 2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 —— 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 3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9 、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 —— 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0 、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革命的纲领、意义、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P57\67\68
11 、五四运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它不同于义和团的笼统排外主义,它彻底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
(二)真正的群众运动。它既没有像康梁那样企图依靠一个傀儡皇帝来救国,也没有像辛亥革命那样单纯借助军阀力量来实现共和。而是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
(三)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全面启动 " 、 " 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 。
(一)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分水岭 ( 新旧民主革命 ) ,而且在中国社会进程中也具有划时代性的标志。
(二)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政治文化逐步由传统向现代转化。它所蕴涵的思想认识、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则融入到中国近代政治发展之中。
(三)五四的精神的具体内容:爱国主义是其精神源泉,民主与科学是其中的核心,勇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解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
1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运动中 ,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 从此以后 , 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 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12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 1 ) 斗争实践 ——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 2 )思想启蒙 —— 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
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 3 )阶级基础 —— 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 4 )外来影响 ——“ 一战 ” 的影响:
“ 一战 ” 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
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13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无答案】
14 、简述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并思考中国共产党 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前一问暂无答案】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7.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15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 革命新道路的?【答案自己找】
16 、简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党内连续出现的三次左倾错误及 其原因 ?【自己找】
17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 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 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 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18 、为什么说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 *** 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 *** 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19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资本 - 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第二, 本国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 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 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 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 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这就为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总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
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20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1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
主要基础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素和必
要条件。
( 2 )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 3 )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 4 )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总之,这一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第3篇: 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
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额开端?
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使独立的中国开始逐步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开始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2.近代中国阶级关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原有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外,又先后出现了产业无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
3.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4.中国发展面对两大新的历史任务。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近代早期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1.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以林则徐、冯子材等为代表的爱国人士,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凝铸成近代中华民族不屈的魂魄。它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并形成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主流。
2.正是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不畏强暴、顽强抵抗、宁死不屈的英勇战斗,才使我们的国家历尽劫难而未毁、屡遭侵略而未忘,为最终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
1.帝国主义列强决不允许中国独立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自己的对手。
2.中国的封建势力依旧强大,始终压制和限制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都过于软弱,自身没有能力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4.中国人民已经觉醒,他们进行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打碎所有的桎梏,而不是改用资产阶级的文明镣铐来换下封建的野蛮枷锁,广大民众不希望任何一种压迫与剥削继续存在。
四、为什么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选择?
1.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三种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三种政治力量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阶级的方案;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2.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两个基本的选择: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两个中国之命运:帝国主义列强不会让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软弱,中国无法通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上独立、富强之路。
五、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以后社会阶级发生了那些变动?★
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出来。
1.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不过,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晚清时期,由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出现了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
民国时期,由于城市的发展、农民战争的冲击和乡村社会的动荡,有些地主从乡村迁往城市成为城居地主;
一部分地主将土地剥削获得的货币投资于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化为资本家。
2.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由于土地兼并的加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有的农民破产或失去土地后流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3.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它的来源主要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它们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4.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它的来源不同,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六、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方式 (600字)★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除了强迫中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外,主要是利用与其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进行掠夺和榨取,逐步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外国人在广州一地贸易而且必须通过官方指定的公行即“十三行”进行。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开放广州、牛庄、天津等十多个通商口岸,在这些通商口岸里,外国人依仗不平等条约享有种种特权,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这些通商口岸大多成立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基地。
2.掠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逐步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外国廉价商品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中国工业品和手工艺品,并获取高额利润。中国海关不仅不能起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种种特权,把中国变成了他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外国资产阶级还直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洋行,带垄断性地经营进出口贸易,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
4.操作中国的经济命脉。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同中国发生经济关系,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为自身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在中国的近代工业中,外国资本很快形成了垄断地位;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不仅勒索中国的赔款,而且迫使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外国列强还直接控制了关税和盐税这两项税收,等于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
外国资本在中国开设银行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还控制了中国的近现代交通运输业。
七、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300-400字) ★
★历史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国存亡的旗帜,他们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突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领域的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在社会思想、文学艺术、教育、社会风气和习俗等领域开创了新的局面,冲击了封建思想,推动了思想解放潮流的发展,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表现在:不敢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只想着依靠光绪皇帝,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自上而下的改良;
对帝国主义保抱有幻想,在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
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
2.“戊戌六君子“流血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走上革命道路。
八、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300-400字)
1.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尽管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真诚地希望把中国建设成为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帝国主义决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他们运用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并且与内部大地主大买办势力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2.从主观方面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一是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意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二是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他们不但不去领导农民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反而指责农民并派兵镇压。三是不能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散,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核心,有的还另建党派,自立山头。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九、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600字) ★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当时,中国的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尽管还不深入,但他们对当时能找到的马克思主义着作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并且对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联获得了基本正确的理解。在当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的严重对立,中国的先进分子对于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采取了明确的批判态度。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国的先进分子一旦学得马克思主义,就主张运用它去研究和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一方面肯定这个理论具有普遍意义;
另一方面又认为我们不可以不考虑我们的环境,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当前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让这种理论在实践运用中得到发展。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将知识阶级作为民众的先驱,民众作知识阶级的后盾。知识阶级的意义,就是忠于民众、作民众的先驱者,不仅要重视工人,还要重视农民,号召先进的知识分子到基层中去,与劳动群众建立良好关系,了解劳动群众的真正想法,将他们的想法与到思想运动中结合,充分与劳动群众相结合。尽管当时到工人中去的知识分子不多,但这毕竟是一个重要的开端,它预示着先进的知识分子应当遵循的新方向和应当走的新道路。
十、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作用
1.敌后战场的开辟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
2.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站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游击战对阻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3.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游击战为削弱敌人、
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4.游击战还为人民军地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在反攻阶段到来前夕,人民军队已经发展壮大,敌后军民的大反攻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十一、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600字) ★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以工农联盟为主,另一个是以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为主。前者是基本的、主要的;
后者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施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中国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人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才能逐步地争取革命的胜利。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革命,必须建立一支在工人阶级政党绝对领导下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密切地联系这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注重在端正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中国共产党首先着重党的思想建设,要求党员用工人阶级思想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培育和发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十二、八七会议相关内容
时间:1927年8月7日
内容:
1.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3.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4.会议还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
十三、遵义会议的相关内容
时间: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内容:
1.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2.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
影响: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十四、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战后的政治形势,总的来说,对中国人民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是有利的。在国际上,帝国主义屡遭削弱,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有了新的发展,世界反动势力已经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在国内,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经过整风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高度的团结。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毛泽东根据时局变化进一步指出,抗站结束,和平建议阶段开始。中央正考虑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3.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28日同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会议有利于冲破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
4.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中国共产党为了和平民主、为了和平建国是决心严格履行政协协议的,但国民党政权所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统治的社会基础极其狭隘,这也决定了它既不能容忍、也经受不住任何的民主改革,这也暗示着国民党统治集团无法遵守政协协议,注定要怕破坏政协协议。
第4篇: 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
近现代史作业
三旅一营 张木伟 G012012382
1.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问题: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两者互相关系: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有紧密联系,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只有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其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局面,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才能达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从而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问题:近代以来中国从哪些方面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结果如何?
答: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经过三个阶段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鸦片战争前后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阶段,是器物上感觉不足而“师夷长技”、学习西方技术和自然科学的时期。这一时期主要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他们通过翻译西方的书籍,编译有关著作,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提倡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揭开了中国人民了解世界的序幕,在鸦片战争之前,林则徐和魏源的主张并没有得到腐朽的清王朝的认可,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着严重危机,才开始了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这一时期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洪秀全等也提出全面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纲领,其代表作是《资政新篇》。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他们并未能完成西方改造中国的艰巨任务,随着洋务运动的失败,这一阶段的救国救民宣告失败。
第二阶段是从甲午战争经戊戌维新至辛亥革命,是制度上感觉不足而进行的政治制度变革时期。主要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包括天赋人权论、进化论、君主立宪制、共和制等。这一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了西方之所以富强,其根本原因并不是船坚炮利,而是西方的制度先进。在这一时期进行了“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虽然戊戌维新“救国存亡”的呐喊唤醒了人们的民族意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都以失败告终。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三阶段,是文化上感觉不足而从文化深层进行反思的时期。在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以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意识到革命更重要的是唤起多数人的民主意识,他们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思想启蒙运动,把近代学习西方发展到文化这一中国社会的最深层面。
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先进分子开始把目光转向马克思主义,寻求新的救国救民真理。
3.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问题:洋务运动所标榜的“自强”、“求富”为什么不能实现?
答:首先,先从洋务运动的背景上看,洋务运动是清王朝面对内忧外患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是西方列强侵华政策变化的产物。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了保护其在华利益,采取了支持清王朝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鼓动清政府进行适应列强侵略需要的近代化变革,清王朝无力抗拒列强武装侵略因而采取了委曲求全、力保和局的方针,出现了所谓的“中外友好”局面的客观环境;
其次,洋务运动的目的或者实质是在于强化封建国家机器,对付国内人民的反抗和外来强敌的侵略,巩固岌岌可危的清朝统治。同时,洋务派并没有正确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本质,认为失败是因为武器的落后,只要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就可以强大起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自强”。而在筹办近代军事工业的过程中,缺乏资金、原料等等,洋务派认为“必先富而后能自强”,所以大力兴办民用企业,达到“求富”的目的。
洋务运动的失败,除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压迫和国内顽固派势力的阻挠反对等外部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洋务新政并非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而是地主阶级进行的“自救”活动,这使它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其企业管理中具有严重的腐朽性。洋务派固守“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拒绝变革封建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这样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只有彻底解放思想,在学习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引进先进的制度和管理,才有可能实现富强。
4.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问题: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答: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中外反对势力的武力镇压和破坏。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和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依赖性,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第一,革命派没有能够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第二,革命派没有能够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第三,革命派没有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第四,革命派没有建立一支自己掌握的革命政派。
旧民主主义革命80年历程中,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然而均以失败告终。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改革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未能完成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新道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实际上是一个探索、失败,再探索、再失败的过程。在近代中国社会,封建专制的长期统治和列强的野蛮侵略,无时不影响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因此,在其完成历史使命的过程中呈现缺陷与不足是必然的。它作为中国革命的一个阶段,也不可能很快就认识和掌握中国进入近代后发展的规律,这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达到。对这一规律的认识过程,也是中国革命逐渐成熟的过程。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正是这种成熟的标志。
5.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问题: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会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的选择?
答: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活动的主要有三种政治力量,他们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种是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北洋军阀和国民党主张的维持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三种是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由于当时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帝国主义列强为了掠夺中国,它们敌视和扼杀旨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主革命,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软弱性提不出彻底的革命纲领,建国方案是得不到中国广大人民的支持的。如果按照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建国主张,中国人民只能得到一个黑暗的中国。如果按照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中国人民就能得到一个光明的中国。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让人民过上了好生活,所以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
6.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问题: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因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先进思想的指导而导致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失败,事实证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那么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中国革命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要求,同时当时中国已具有组建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条件。无产阶级拥有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深厚的阶级思想基础,十月革命的影响以及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了。
7.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问题:如何认识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答:遵义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红军长征初期遭受挫折的教训,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统治,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解决了党和红军所面临的最紧迫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这次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作出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已走向成熟。
8.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问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检验是什么?
答:意义:第一,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第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第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摧毁了世界法西斯反动势力,壮大了世界进步力量,有力冲击了旧时代列强争霸的国际体系,动摇了世界殖民主义的基础,推动了殖民地、附属国争取国家独立和民资解放的斗争,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方兴未艾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第五,促进了联合国的成立,推动制定了联合国宪章和其他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新机制开始形成,对战后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因:一是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二是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三是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基本经验: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又决不惧怕侵略。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才能创造美好未来。
9.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问题: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原因:中国革命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国革命在各个阶段都曾得到各国革命力量的援助。
经验: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10.走向辉煌的征程
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是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跨越的?
答: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四,从一盘散沙到团结和谐统一。第五,从独立自主、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第六,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11.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问题: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答: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营经济处于领导地位。
(一)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
(二)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三)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12.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问题:如何认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是探索中所犯的错误?教训是什么?
答:“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所犯的错误,是中国共产党在独立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严重偏差,属于探索中的错误。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发生错误、失败总是难以避免的,不是一帆风顺的。
教训:第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第二,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决摒弃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空想论,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首要目标和根本出发点。
第三,必须坚决维护社会政治生活的稳定有序,逐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第四,必须加强和改善执政党建设,特别是要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13.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问题: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了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
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
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这次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中国从此迸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推荐访问:近现代史 心得体会 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 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 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