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策划方案> 正文

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优秀范文】

发表于:2022-11-27 09: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优秀范文】

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6篇

第一篇: 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ERP信息化实施规划

注:本方案实施前,需至少进行以下工作

1、必要的服务器及相关管理软件系统

2、深化优化各部门工作管理流程

3、对每个部门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能力优化和技术指导培训,提升员工的计算机业务操作水平,为下一部实施ERP信息化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ERP信息化实施现状

1、信息化办公滞后,除了基本的办公电脑日常工作外,大部分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

2、人员急需计算机业务公司培训,以提高使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办公的能力。

总之,公司目前缺乏合理的ERP信息化整体部署,管理上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与公司快速发展的业务不相适应,虽说目前使用了部分财务软件,但应用层次浅;
无法对销售、生产、供应等管理业务的关键节点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财务总帐、报表等不能与销售、生产、供应业务系统一体化结合,业务数据可能无法达到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的要求,销售与供应、生产无法整体协同,进而没有形成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客户整体产业链的完整供应链计划协同管理。

二、ERP信息化实施意义

1、是通过建立管理业务ERP信息化平台,对人、财、物、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促进沟通和协调,满足公司及时管理的需求,强化公司执行力。

2、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功能,完善各个环节的控制手段,进行切实可行的管理控制及差异分析,辅助公司提高成本核算及控制的能力,降低整体运营成本。

三、ERP信息化实施目标

依据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及远景规划要求,逐步完成:建立ERP集成系统应用平台;
建立和完善以进度管理为主线,以采购、生产、销售、售后、行政、人力、供应、物管、质管、财务管理等为核心的ERP综合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以群件、WEB和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公司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内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
使用ERP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公司信息门户、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业务销售管理、档案资料管理、财务资金管理、知识管理等的信息化、高效快速化、透明化、节约化。

四、ERP信息化实施规划 (一)ERP信息化指导原则

依据公司的远景发展规划,ERP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应确定为:公司领导,部门管理;
统一标准,互连共享。

统一标准,互联共享:ERP信息系统成功应用和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障条件是信息基础标准的建立和统一。公司要实现ERP的有效应用就必须建立和形成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信息基础标准体系(包括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数据库标准、网络系统设计规范、应用系统设计规范、IT基础设施配置规范、信息管理和开发利用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所有这些标准的建立和执行,是ERP信息化建设避免重复投资、加速信息流通、实现信息授权共享、取得最大效益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从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应把公司及下属部门的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作为一条最基本要求逐步落实现实,最终实现公司与下属部门之间信息双向的授权互动共享和高效的协同运作。同时,要让公司内部形成或产生的知识和经验、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

(二)ERP信息化系统整体架构(三)ERP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阶段性实现目标。

1、总体实现目标

以公司五年发展规划确定的管理改进计划为基础,配合公司不同阶段的体制、机制、管理和技术的应用,建设一套符合公司持续发展要求和与其发展能力相匹配的ERP信息化管理系统,整合与重构公司内部和外部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的协同管理,优化公司的营销体系与物流体系,以完成供应链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加强公司的集中管理与监控,同步加强对下属部门的动态监控能力,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实现信息、资源的互动和共享。

2、阶段性规划

(1)第一阶段规划

第一步实现目标

1.1建立一个能够支撑企业应用软件的工作流平台、审批流平台、预警平台、动态财会平台、系统配置平台、报表工具、分析工具并且能够高效利用资源,性能稳定和提供安全保障的基础应用平台。

1.2实现整个公司集中统一的财务集中核算体系,建立统一的财务核算规则与流程,实现财务核算信息的实时、透明、统一,为公司获得经营关键信息知情权,并为及时准确掌握生产和销售经营数据奠定基础。涉及软件模块:总账、固定资产、库存管理、应收管理、应付管理、存货公司对账、报表等基础核算功能的集中化、公司化、规范化。

1.3实施业务板块的内部供应链协同管理,实现从产品到最终用户的流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和销售体系管理,以达到合理控制成品库存、加强业务流过程监控和业务分析,加速存货周转速度、提高商品及时到货率、客户服务满意度,并与集中财务核算系统无缝集成,满足公司财务业务一体化运作和管理,实现成品的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管理。涉及软件模块:销售渠道管理、价格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销售管理、退货管理、库存管理、内部交易、发运管理模块。并满足业务数据与财务应收应付、存货成本核算及总账的集成;
满足公司对销售、库存、价格、成本、收入的分析管理的需要。

1.4配合供应链管理,对生产板块,先行实施生产的成品库存管理。对生产的产成品的出库和入库所有流程进行规范,实现生产产成品的库存实时和准确信息反馈。

实现包括:规范和优化库存业务流程与管理,生产成品完工入库业务,一次物流涉及的内部交易调拨与结算业务等;
实现一次物流业务在生产和销售两个板块的的集成互通应用,从而实现对成品库存的优化管理,充分降低产成品的库存成本和库存占用,更好地实现成品生产与库存的平衡管理。

第二步实现目标

1.5实施生产供应链管理与财务集中核算系统,满足生产业务财务集中的一体化实时运作与管理。

实现包括:
A.建立采购业务管理平台,满足公司集中采购和生产分散采购的不同采购业务管理要求;

B.实现供应商管理,以及采购合同的管理,实现采购业务的内外部计划与流程的协同,为未来实现供应商协同和进一步建立公司的联合库存管理战略和管理模式打下基础;

C.满足生产库存管理要求,包括生产领用、消耗性领用等业务。合理管理原材料库存的计划协同管理,合理降低原材料库存占用,同时提供产成品的直接材料成本消耗数据,满足公司成本管理中对材料成本归集的数据来源要求。D.解决生产的发运管理和运费计算,满足生产对生产物流环节产生的运费核算和分摊管理要求,实现存货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E.集成生产财务与生产业务信息,打通财务业务工作流与信息流,实现生产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实现财务业务的数据联查与统计、分析,实现财务对业务的关键节点实时监控和管理。

1.6启动生产成本核算系统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成本管理系统从现有供应链及总账系统中抽取相关数据,以满足目前生产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在生产制造系统未启动前,成本资料所涉及到直接与制造有关的数据,皆直接录入到成本管理系统中,待生产制造系统上线后,制造系统会与成本系统集成,届时再调整成本管理的方案。

生产成本核算系统的架构图如下图所示:

第三步实现目标

1.7实现生产供应链与采购平台的集成,建立供应商档案资料库。

1.8系统支持导入和集成现代物流技术,如物资条码技术、商品条码、箱码、无线扫描、库位管理等,加快物流速度与库存周转率。

1.9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ERP信息化、规范化,加强人力资源规划与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实施分为两步骤分步实现,即先行实现以人事薪酬管理为目标的人力资源基础应用阶段;
再实现以达到员工绩效管理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为部门的人力资源高级应用阶段。

本阶段实施人力资源基础应用,主要涉及模块:职务职能管理、员工信息管理、员工调配管理、员工离职管理、薪酬管理、福利管理、考勤管理、休假管理、出差管理、加班管理、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政策管理。可对现有的人力结构做出系统分析,包括员工结构、更新率、增长率、离职率、流动(异动)率等规划指标。可满足各个部门,各种岗位薪资结构的定义,并能按条件输出工资单,减轻人工工作量。同时,从公司层面能实时统计分析所有下属机构及分公司的薪资福利发放情况,各分公司及地区岗位实际薪酬水平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集中财务系统需无缝集成,薪资数据直接生成总账凭证。可为财务集中核算提供可靠数据来源。

1.10完成销售供应链和生产供应链上线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业务规范措施,来加强公司对整体供应链运作的管理,并同步优化供应链,提升效率和效益。

(2)第二阶段规划

第一步实现目标

1.11建立公司范围内统一的办公自动化管理平台,并与ERP系统实现部分信息和流程的集成,提高流程和办公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业务流程的透明度和可视化。

1.12实现公司报表合并,达到新的会计准则应用要求。包括实现:同时按管理层级的逐级合并和跨越管理层级的一次性合并;
会计制度差异的调整与外币报表的折算;
不平的内部债权与债务的核对与自动抵消;
自动进行内部利润抵消计算;
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自动抵消;
灵活确定合并范围,或按区域、机构版块进行分部合并报告;
留有可供审计的抵消痕迹,支持手工抵消;
自定义的分类数据汇总与统计分析;
在线催报与提交状态管理;
B/S结构的WEB合并报表。

1.13建立公司商业智能分析系统。包括:提供元数据模型管理方案、数据存储和同步机制的建立、分析模型的设计与实现。建立决策支持平台,实现部分核心业务智能决策支持功能。对公司决策层、公司业务、公司财务所需的分析数据和模型的展现方案,进行智能分析的系统实现。

第二步实现目标

1.14建立符合公司管理要求的销售预测模型。进行公司的销售预测的调研,确定销售预测的流程与业务模型。在计划与信息协同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年度经营战略和总体计划,分不同的产品、销售周期和销售渠道建立公司的销售预测流程与模型,预测误差管理模型和调整流程,逐步形成相对准确的销售预测体系,并结合产成品库存分析,实现销售预测到销售计划、库存计划的一体化协同管理,以达到降低供应链上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库存占用和库存成本,提高存货周转率和经营效率,降低公司的供应链成本和经营风险。

1.15建立公司内部供应链计划体系。

在销售预测模型确定的基础上,完成销售预测系统的实施以及与ERP的集成,完善销售和生产的供应链计划体系,包括:销售预测、销售计划、库存计划、采购计划及要货计划,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信息流的闭环管理与协同。

1.16启动生产成本管理的咨询工作,针对公司现有的生产管理方法和成本核算体系,共同商讨确定适应于公司自己的生产成本管理体系,并提出与成本管理目标相匹配的人事考勤、薪资、总账、存货成本及车间管理的匹配方案。

(3)第三阶段规划

第一步实现目标

1.17在一个平台上统一实现多生产协作的生产管理系统。建立计划及车间作业流程,规划和控制生产过程,使企业内部资源及物料的流动形成完整的闭环。包括建立产品数据管理,工艺过程文件;
建立生产计划协同管理平台,实现生产作业流程管理,规划和控制生产过程,使企业内部资源及物料的流动形成完整的闭环。生产系统与财务集中管理、供应链系统以及成本管理系统能形成协同、集成和一体化管理。生产管理系统的架构如下图所示:

1.18实施和调整、优化成本管理系统。考虑成本管理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接口关系,并对核心业务流程做出必要调整与优化,以满足公司成本目标管理的要求。成本管理系统的架构图如下图所示:

1.19实现公司全面资产管理。除了要实现资产核算与统计,还要对资产的全生命周期,即从资产的采购到资产报废的整体管理流程。资产的实物管理、资产从采购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内部资产的调拨等管理。目标实现包括:资产的预算;
资产的采购与接收;
资产的库存管理;
在用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架构可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实现目标

1.20实现以员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人力资源高级应用管理目标。

涉及的模块:人力资源规划、培训开发管理、招聘甄选管理、绩效管理。

按部门岗位职责为主要考核要素,合理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和考核方案,并可灵活设置考核层级关系;
灵活定义考核方案中的考核人类别权重、考核要素权重、考核指标权重。并可对员工绩效关键事件进行记录和管理,为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提供员工绩效申诉及处理、绩效面谈记录管理;
考核结果与薪资、职业生涯规划及培训相关联;
根据考核的历史记录,分析员工及部门业绩的改善情况,从各种角度对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1建立MRP体系。基于生产管理系统的运行的基础,根据物料主数据、产品数据结构,根据销售预测结果和生产状况,通过MRP运算,自动生成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包括产成品、半成品或原材料。运算过程充分考虑经济批量和累计提前期,以降低存货库存水平,及资金占用,提高生产准时交货率。

1.22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包括:资金结算、网上银行、资金计息、信贷管理、资金预测、资金监控、远程支付。资金系统与应收、应付和总账系统的自动接口;
经常性银行、内部结算账户的对账;
支持多银行网银接口或服务协议,实现收付款的自动划账;
准确及时的资金监控和短期预测;
定期活期信贷与内部结算处理规则;
多种灵活的资金利率计算规则;
可依据内部结算规则处理内部结算手续费;
本外币分账制;
资金预算与支付计划,尽量减少备用金和外币金额;
提供内部信用评价以支持对贷款额度的控制;
在线的内部结算门户,提供适合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认证方案,确保交易安全。

1.23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内控体系。包括:预算目标下达、预算编制、汇总与审批预算,预算的执行与财务核算,预算分析与调整、预算考核与业绩评价。并且根据咨询方案,对方案提出的财务和业务的内控制度定义的流程进行系统实现。

1.24完善智能决策系统。主要实现:生产数据分析与数据模型的展现,以及决策层对的运营整体的分析数据和模型的展现,实现决策层的科学快速决策和经营管理数据信息的挖掘分析。同时建立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和量化的绩效评估管理平台,实现统一的绩效管理和分析评价。

(4)第四阶段规划

第四阶段实现目标(远期规划)

1.25建立门户网站,进行企业的标准信息披露。

1.26建立电子商务系统。包括:B TO C----实现终端客户网上在线定 单、交易、支付,B TO B----上、下游客户的对账和权益确认,网上支付。建立安全认证系统和指纹加密认证系统。

1.27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包括:统一的电话服务中心----电话售后服务接待和电话导购,网上订单处理与订单协同;
公司战略客户数据库管理和大客户关系系统、客户反馈信息管理,危机应急攻关处理等,并且建立统一和标准的客户信息数据库档案。

1.28实现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应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分析, 建立企业研发产品数据管理,以及市场竞争对手产品研究数据,竞争对比分析;
市场份额、人群、销售趋势等综合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

五、规划实现总结

当全部实现建设规划目标,至少将能够有效支撑公司10亿以上的销售规模,适应公司5-10年的规模发展,为公司奠定坚实的信息化基础。

六、规划实施说明

本规划中各个阶段的项目目标、实施进度、项目周期、项目预算投资将根据实施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每个阶段的参与者(相应组织中的关键用户),要求是相应组织中的骨干员工或核心领导,并熟悉ERP理论和内部管理流程,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沟通能力,在项目实施期间有大于30%的时间投入。

第二篇: 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定远县青山学校学校信息化建设

定远县青山学校学校信息化建设

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

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信息化工作有了新的跨越。结合我校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办公无纸化,扎实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二、具体目标

1.硬件建设

优化基础设施,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装备的投入,购买网络服务器、无线网络覆盖设备等。

2.软件建设

(1)建设更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分工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一线教师的作用,健全资源建设、应用、管理制度,制定教学资源征集、筛选、开发和奖励等措施,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2)逐步购置必要的网络管理、教学应用软件,以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

(3)加强校园网建设,提高数字化校园水平,建成惠及师生和家长的公共教育智能化服务体系。

3.队伍建设

(1)加强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培训,提高教师驾驭信息化的水平。加强现代化多媒体的使用和电子白板等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强校内培训,开展课件制作比赛,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信息技术比赛。

(2)以活动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坚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优秀课件和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和应用能力。

三、具体措施

1.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教学的整合,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

(1)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探索实现“立交桥”教学的办学模式。逐步完善数字教学、数字办公、远程数字教育的建设及TI技术教学的推广。

第三篇: 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现状

近几年,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先后配备了电脑85台,其中学生用电脑45台,每百名学生拥有电脑10.2台,建有网络教室1个,建成了100M主干的校园局域网,并且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班班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完成了班班通、室室通和人人通“三通”工程。

信息化建设大大地提高了我校教育教学效率和管理效能,基本实现了学校管理的网络化。一方面,应用于学校管理。学校借助校园FTP或QQ群,进行及时通知,并将所有文件、通知、计划、总结发布在学校网站中供全校教师查阅,并实行教师网上提交材料,在设定的文件夹里上传相关的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另一方面,广泛应用于师生教与学。老师们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全校教师依托丹阳教育信息网,建立个人教育博客,网络备课、办公平台、教学平台等实现了全市城域网优质资源共享,学生利用分配的帐号通过教育网校、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突破时空限制,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我校实行电子备课,然后要求上传到内部办公系统共享,再是提供下载,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修改,再一次上传分享,同时也进行了网上评课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锻炼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今后三年规划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同时根据延安市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求,不断加强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校情出发,依据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规划,着眼现在,展望未来,坚持求真务实,不断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的深化改革。

三、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目标

本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的原则,开展学校未来三年的信息化建设。

1.强化校园网站建设。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尽快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的集信息服务系统、教育管理系统、教育资源系统、学生成长系统、家校互动系统为一体的信息化教育网站。真正把学校网站办成师生学习交流的平台、资源的中心、宣传的窗口、本校师生与其他异地师生交流的快速通道。力争办成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校园网站,力争在省网站评比中获奖。

第四篇: 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信息化规划方案报告

(2015年4月)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单位成立3年来,已自建机房1处,位于三楼办公室内,机房占地总面积110平米,硬件系统包括机柜5台,服务器8台,交换机3台,路由器1台,防火墙1台,UPS 1套,KVM 2台,数据存储总容量40T,电信100兆独立光纤接入,为内部提供互联网应用并支撑网站服务器访问。为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已配备上网行为管理器1台、网页防篡改1台、安全网关网络防火墙1台。大楼内通过嫁接电信的CHINANET无线基础设施实现低成本WIFI覆盖,供移动设备连接互联网使用。

商务中心目前有简易机房一处,主要是中国电信的电话和网络设备,网络接入为两条50M的光纤,分为两个物理隔离的局域网运行。

基于自建网络环境运行的软件系统主要是用友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官方网站群管理系统、政务信息公开系统、政务微博发布系统、文稿采编系统、邮件服务系统、统一认证平台(单点登录)、OA办公系统、即时通讯系统及其他支撑应用的服务软件,目前搭建的信息化系统已基本满足当前的应用需求。

为了保证应用系统的安全性,按照安全管理要求,近期将采购正版Windows服务器操作系统、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国产服务器杀毒软件,迁移财政局财务软件服务器端和数据,搭建下属各局单位网站群运行环境,为各系统的应用提供安全、稳定的运行支撑。

二、内部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1、商务中心:

1)机房:商务中心建设之初没有考虑众多入驻单位的信息化建设需求,机房的设计和建设很难满足将来的各类需要和管理要求,问题包括防火、防尘、安全、防潮、承重、用电、恒温等无法满足将来需求和要求。

2)网络运营商:由于只签署了中国电信为通讯服务商,无法达到某些入住单位的双线和专线要求。目前电信接入的两条50M光纤属于严重浪费带宽资源。

3)楼宇有线网络:楼宇网络设计为单线接入桌面,无法达到某些入驻单位的内、外网同时使用的需求。

4)无线网络:没有预先规划和建设无线网络。

5)局域网划分:由于中国电信接入服务时,进行了物理划分,设备和信息管理上无法统一进行监控,将来会遇到应用系统管理和使用上的很多问题。

2、办公室:

1)机房:目前办公室三楼的机房非常简易,达不到机房的标准,放置机柜的办公室内还有工作人员办公,设备环境很不好,温度、湿度、防尘、安全、消防、用电等条件都无法满足,尤其是温度和灰尘对网络及服务器设备损害很大,目前各类设备的灰尘已经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再加上温度不能保证,设备寿命将大幅缩短。各类设备放置在公开办公区域,毫无安全管理,当设备和线路出现故障时,无从追责。

2)网络:局域网目前运行稳定,但是楼层IP分配没有监控和分配管理,用户区与服务器区没有使用安全网关隔离。无线网络由于嫁接中国电信设备使用,经常出现无法使用的现象。

3)业务软件:目前处于各部门根据自身需要自行选购业务系统,由于没有专业IT人员统筹指引,软件选择问题较多,且各部门的业务软件运行形成了信息孤岛,不能有效汇集,发挥最大效用。OA系统目前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安全:目前没有对员工计算机进行安全管理,尚未安装桌面监控、病毒防护和监控、移动介质管理等,无法配合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落实安全管理,没有定期开展计算机安全审计,不能及时发现和整改管理漏洞。

5)数据:OA系统没有使用正版操作系统,没有搭建热备份系统。由于没有云存储服务器,所有的电子资料都存储在个人计算机上,很少有备份,互相无法查阅,工作交接也很不便,一旦电脑损坏,重要资料都无法找回,有些数据量很大的资料也无处存放,主要是拷贝在多个移动硬盘中,也无备份。

6)用电:随着设备的增多,三楼办公室的用电无法再支持新增设备用电,目前还有两台服务器无法启用,UPS电池组也已使用3年,未更换电池组,不能保证断电后的设备安全和紧急用电。

7)运维:部分设备已经超出厂商免费维护期,设备无人维护,设备种类较多,出现问题时很难及时查找出原因并找到对应工程师进行维护,设备没有备机,再加之大厦距离市区较远,在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替换设备保证正常使用。服务器软件应用由多家公司提供,个人计算机系统大多数由办公室员工兼职安装维护,没有专业的IT维护服务商进行运维,随着计算机数量的增加,势必无法满足运维需求。

8)制度管理:2014年信息中心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多次情况采集,目前正在制定相关的细则要求,国家也成立了信息安全工作组,对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提到很高的层次,而目前我们只有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办法的相关制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开发、应用、管理、维护、安全等方面全部都没有形成相关管理体系,在上级单位提出要求时较被动,达不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网上政务公开工作也没有相应的部门专门进行管理。

9)人员:我单位目前没有配置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岗位编制,更缺乏相对经验丰富、具有相关专业技术的工作人员,未明确职能的管理部门负责信息化建设,随着业务和职能的扩充,这类问题更为突出。

三、信息化建设需求

1、内部需求

不断增加的信息化硬件需求

不断增加的网络需求

业务软件的开发与管理

在线服务平台的开发与管理

软件和应用系统的维护和数据备份

硬件设备的运维

网络及相关设备的运维

计算机安全管理

合理建设和虚拟划分内部局域网

长期信息化规划建设

信息化建设的日常工作及内外联系等

智慧城市整体规划的专业性指导和管理

2、外部需求

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

专线网络建设

双线备份线路建设

无线网络建设

视频会议系统建设

服务器使用需求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需求

区域基础数据共享建设与管理

入驻企业的信息化应用需求(机柜、服务器、网络、用电、安全管理、运维服务等)

四、信息化目标和建设思想

我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作为配套的基础建设内容,已成为机构运转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形式满足日常办公、业务的应用,为业务的开展和办理提供保障支撑,减少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

我单位当前已建设完成了满足基本应用的网络、硬件环境和门户网站服务等信息化系统,已基本满足当前的办公应用和宣传推进作用。随着部门分工的明确,管理职能的细化,信息化需求也不断增加,初步按照五年制订信息化建设目标:

(一)、经过持续信息化建设,打造省区先进、智能的“数字化城区”。

(二)、通过阶段信息化建设,满足新城内企业、机关事业机构、居民群众开展业务办理事项的正常运转,为业务运行提供信息化支撑与保障,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三)、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建设统一的基础信息库、数据中心、服务中心,避免形成信息孤岛、应用孤岛,通过统一、规范、标准的基础平台建设,各业务职能单位、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信息实现互通、共享、协同、协作。

(四)、通过透明、公开的信息化举措,促进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提升政府公信力,增强互动渠道,更好的听取民意反馈,为改善政府职能工作提供反馈依据。

(五)、信息化工作应统筹规划、合理建建设,应避免重复建设、信息化资源过剩,现有信息化资源应最大化保值增值。建设过程应以实用性为前提,立足实际需求,把握技术、平台的先进性和扩展性,适度超前,但应避免盲目追捧新技术而导致过度建设和资金浪费。

五、阶段性规划建设内容

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目标明确、总体规划,重点突出、讲求实效,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总体原则,分阶段建设,建设过程应明确建设用户单位、建设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做好跨部门协调,各单位部门应做到责任明确、分工清晰。

信息化基础建设是支撑后期业务应用的基础,主要包括机房、网络、PC计算机、基础软件支撑环境,目前,办公大楼与商务中心大楼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建设完毕,近期仍需进一步完成以下建设内容:

(一)完善商务中心机房设施

(1)于商务中心选择合适的位置作为机房,要充分考虑安全、防尘、防潮、线路、用电、承重、消防等。

(2)在机房部署UPS不间断电源,保证停电后重要系统能够至少支撑运行30分钟。

(3)为支撑今后大容量数据的存储和备份,并确保各业务系统数据的安全,根据实际需求用量增加网络存储软件和设备。

(4)根据实际需求增加购置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等设备,并保证系统不间断运行。

(5)为满足商务中心大楼入驻的各职能单位、企业的应用,根据实际需求改建基础网络环境,增加机房服务器、交换机设备,满足各单位的基础信息化需求。

(二)实现商务中心全面无线网络覆盖

单位主楼已局部覆盖智能无线网络,随着移动应用的增加,应进一步增加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包括主楼全部楼层,以及商务中心大楼全面覆盖无线网络。

随着工作计算机终端与无线网络终端设备(包括手机、iPAD)的增加,目前的接入带宽可能会面临压力,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实时分配网络带宽,以保证业务系统运行与工作的正常开展。

同时应通过网管设备软件实现对无线网络接入的监测与控制。

(三)满足业务应用软、硬件支撑环境

根据政府单位正版化要求,应根据实际业务系统应用需求和服务器梳理采购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以支撑业务系统安全、合法的运行。

(四)业务职能部门信息化系统建设

1、基础资源服务与共享平台建设

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应以政务信息资源数据以完成多库合一为核心,基础信息资源包括地区、组织、机构、用户、代码、标识等公共基础数据,为政务大厅工商、税务、质监、城管等各职能业务单位建立政务应用提供基础共享数据与公共资源服务。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峻,采用基于身份管理的安全授权管理平台,实现用户身份统一认证,可同时为网站门户、OA办公等多业务系统提供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登录和访问控制功能。

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在未来将作为区内整体信息化系统提供公共基础数据,实现数据互通共享,平台提供统一的用户认证和基础数据统一管理,为所有信息系统提供总线型服务,从而满足各业务应用系统的开放性、灵活性的要求。

搭建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应制订并遵循以下标准:

(1)电子政务总体标准

电子政务总体标准是关于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性标准,主要包括电子政务基础性标准、总体规范及技术框架等,在整个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中具有全局性、指导性的地位。

(2)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是为电子政务提供基础通信平台的标准,它包括基础通信平台工程建设标准、网络服务商互联互通标准、网络安全标准等各个方面。

(3)应用支撑标准

应用支撑标准是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提供支撑和服务的标准,包括信息交换平台、电子公文交换、电子记录管理、日志管理、数据库等方面的标准,是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中基本的组成部分。应用支撑标准主要针对部门级的电子政务应用,在规范部门电子政务应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4)应用标准

应用标准是为规范电子政务应用开发设计而制定的相关标准,包括基础信息、数据元及其代码、电子公文格式、流程控制等标准。应用标准是为承担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的软件厂商提供的,对规范系统开发,提高系统开发的兼容性和通用性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5)信息安全标准

信息安全标准是为电子政务实施提供安全服务所需的各类标准,包括安全级别管理、身份鉴别、访问控制管理、加密算法、数字签名、数字证书格式等标准和规范。信息安全标准对维护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保障公众的隐私权、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6)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主要是为确保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质量所需的标准,它包括电子政务软件工程、电子政务项目验收与监理、电子政务系统测试和评估,以及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评价体系等涉及到工程建设管理的标准。电子政务管理标准为实施电子政务监理和评估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有利于保障电子政务的实施质量和水平。

2、智慧城市

在智慧城市的大框架下,应引入智慧城市管理理念,通过建设数字化智能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实现城市“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管理。

通过建设智慧城管公共服务平台,扩大城市管理可视、可控范围,增强平台的服务能力,通过移动应用技术,增强民众互动参与程度,进一步理顺我区及各职能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责,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真正实现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从相对独立的局面发展到协同一体的智能化、移动化公众服务。

通过智慧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动态巡查机制,实现移动智能化取证、多媒体实拍场景、定位轨迹、综合考核的自动巡查措施。可以有效落实执行“限时办结”、“首问负责”、“社会承诺”等相关工作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加大督察督办力度。有力推进城区的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提升区内企业民众的幸福指数提供多方位服务。

3、各部门业务管理应用系统

应积极采集我单位下属各业务职能单位(部门)的业务需求和建设需求,协助使用部门做好技术支撑,协助采购、开发业务管理系统。并根据已有资源,对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提供支撑与运维保障。各部门选用系统或开发系统时,应尽量遵循数据互通性为基础,最好选用整套的基础应用系统,根据各部门需求挂接相关功能模块,保持内部业务系统的整体性,数据的集中性,有利于整体规划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五)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我单位信息化应用覆盖互联网范围的众多网络用户,承担着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服务的功能,其业务性质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导致它不可避免要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攻击,如黑客攻击、内部人员违规操作等;
从技术角度,各系统由网络连接设备、网络线路、网络节点、应用系统、应用软件等构成,这些要素自身都存在各种可被攻击的弱点。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安全性问题,才能确保整体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

信息安全是具有广泛性的,涉及到各系统的帐户信息、公共资源共享与交换等等,这些应用都必须解决全网统一的身份鉴别,解决数据的完整性、资源的访问控制和授权、敏感信息传输与存储的机密性,以及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

信息安全的管理方面要考虑安全标准规范的建立、规章管理制度的完善、安全策略的制定、系统人员的安全培训等,与技术保障紧密结合,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安全管理及维护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应遵循“整体防护、务求实效”的原则设计建立。根据风险的不同层次,对信息安全防范要重视以下几点:

(1)机房的物理风险:如防盗、防火、防水、防断电等等。

(2)设备的物理风险:恶劣环境、意外故障、断电、超负荷运行或者不当的维修管理都可能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或重要信息丢失。

(3)数据的物理风险:储存场所的安全和不良室内环境可能导致信息丢失或物理介质永久损坏。

(4)网络风险:攻击者利用网络协议的弱点,进行网络信息监听,窃取网上的机密信息或用户信息,不合理的局域网设置导致访问权限的开放和病毒的影响。

(5)系统风险:系统层的安全风险主要是操作系统系统、业务系统自身缺陷带来的安全威胁和病毒攻击带来的系统异常。

(6)病毒攻击:一直是系统安全的很大威胁,尤其由于本系统信息交换频繁,如果受到病毒攻击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病毒发作。

(7)信息篡改:门户网站、行政审批等业务系统运行在公网,信息在处理、传输过程中,可能会遭到攻击者对信息进行恶意修改、删除,极大威胁业务的开展。

(8)管理风险:规章制度不严,使恶意攻击者可以钻安全管理的空子,发动网络攻击;
技术措施不力,使系统安全维护得不到足够的技术保障;
人员培训不够,使系统面临更多的误操作,从而削弱系统的安全性。没有定期开展安全审计工作,对于各类漏洞不能及时发现和整改。

(六)运行维护保障体系建设

信息化运行维护保障的目标是为我单位以及入驻单位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与服务,全面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故障,及时处理故障,保障日常办公应用。在信息化系统运行过程过程中对发生的问题、解决方式、处理结果、规范规章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

以省内外兄弟单位现有运维规范及标准为参考依据,根据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维护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运维规范与管理制度。规范的运维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运维服务中的运维工作记录、运维流程管理、运维考核制度。

对于我单位当前的信息化设备和维护需求来说,系统运维需要具备网络、硬件、数据库、应用软件等比较全面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同时需要具备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协调处置能力,运维工作可面向社会招聘专业人才,并择优选择专业化运维服务公司来承担运维工作,做到内部有监督机制,确保维护工作中不出现安全隐患。

第五篇: 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2011---2015)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楼层、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结合编写“学校员工手册”,通过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编入《学校信息化实验管理手册》。

3、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能和“心通互动教学平台”整合,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青睐的资源网站。在现有电子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库藏,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4、在完善更新学校数学学习网站、信息科技学习网站、摄影学习特色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学习网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市、区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学科网站)。为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5、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提供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初步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

6、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8、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三、基本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更新添置计算机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 加强校园网建设。

(1) 宣传了解。

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学科教学、五认真工作、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 加强管理。

制订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如软件的升级等),确保校园网畅通。

(3) 实践应用。

5、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四、网络管理

1、 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五、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整合,促进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

通过这几年的积累和探索,,已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管理网络机制,同时在网上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借助博客讨论开展的视频民族精神教育,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讨论回复,通过网络以动漫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上学期又以网络电视台的形式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新探索。本学期我们将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促使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层次整合,提升德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抓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信息化整合这一契机,努力争取上级部门对学校德育信息化的认同,并借此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六、继续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更新学校现有网站

学校计算机网络通过几年的调整和重新布局,在各方面的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本学期关键要解决服务器机房内web服务器以及域控制器的软件升级和web服务器内的资源重新调整以及校园网的安全问题。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的积累,在很多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七、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网络中心 2011年10月

第六篇: 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定远县青山学校学校信息化建设


实 施 方 案


精选

定远县青山学校学校信息化建设
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 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信息化工作有了新的跨越。结合我校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办公无纸化,扎实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二、具体目标 1.硬件建设
优化基础设施,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装备的投入,购买网络服务器、无线网络覆盖设备等。

2.软件建设
(1)建设更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分工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一线教师的作用,健全资源建设、应用、管理制度,制定教学资源征集、筛选、开发和奖励等措施,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精选
(2)逐步购置必要的网络管理、教学应用软件,以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
(3)加强校园网建设,提高数字化校园水平,建成惠及师生和家长的公共教育智能化服务体系。

3.队伍建设
(1)加强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培训,提高教师驾驭信息化的水平。加强现代化多媒体的使用和电子白板等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强校内培训,开展课件制作比赛,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信息技术比赛。
(2)以活动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坚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优秀课件和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和应用能力。

三、具体措施
1.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教学的整合,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 (1)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探索实现“立交桥”教学的办学模式。逐步完善数字教学、数字办公、远程数字教育的建设及TI技术教学的推广。
要继续引导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堂课教学,努力发挥学校现有多媒体的作用。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活动,力争在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要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合作,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堂课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学校应定期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载体的课堂教学观摩
精选
研讨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优秀自制课件评比活动,调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2)要保证信息技术课正常开展。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的上网学习能力。

2.以校园网为平台继续推进学校管理的网络化
(1)加强学校资源库建设。要建立学校资源库建设工作小组,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收集优秀课件,另一方面通过评优课等收集本校教师的自制课件,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使学校资源库的内容更加丰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网络资源库通过学校服务器共享发布,要加强管理、合理使用。
(2)建设完善信息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及通知,初步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无纸化办公,提高协作效率。
(3)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各楼层、办公室全面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实现全校无线网全覆盖,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3.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建立完善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
(1)从学生家长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在校学习、生活便捷的服务,满足学生需求的信息服务。为家长提供最新的学校通知公告
精选
等学校动态,家长可以利用学校的微官网来完成学生的成绩、在校状态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信息化服务查询。逐步实现家长在和老师不见面的情况下,对孩子的教育进行交流。对于孩子最近的学习动态,活动,甚至学校食堂食谱都能清楚的了解。
(2)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构建满足其工作、生活、服务等的全面信息化服务。建立通过校园微官网平台,学生在校学习成绩、校内表现等信息老师可以与家长之间通过平台进行信息推送的交流方式,有效加深家校互通。
(3)从学校全局出发,建立通过学校微官网获取教师所需信息的平台,方便教师办公。建立电子化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把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供快速、便捷的、准确、及时的信息通道,提供四方沟通平台,实现智能教学管理,加强家校联系和沟通,提升学校教学及管理质量、增加学校品牌竞争力。

4.以规范管理为抓手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效益
(1)加强信息化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学校信息化设备要专人负责管理,专人负责维护,确保正常使用。加强学生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要保障每台电脑都能进行网络课堂教学。
(2)加强网络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积极实施《校园网管理制度》,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习资源,远离网吧、游戏,将学校计算机房建成“绿色机房”。努力提高学校网络安全的管理水平,执行《校园网安全防范措施》,加强网络的安全防控,利用杀毒软件对全校计算机的病毒情
精选
况进行监控,及时查、杀病毒,减少校园网内病毒的传播,保证学校网络畅通。
(3)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相关规章制度,努力使教育信息化真正成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进步的有效载体,成为现代学校管理、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良好平台。
今天,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校将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信息化工作,大力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合理可行的发展规划,全面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我校今后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精选

推荐访问:建设规划 信息化 方案 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