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构建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构建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6篇
构建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篇1
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思考
作者:袁明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18年第23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加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路径探索,对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发展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深刻认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与社会治理相关的宏大理论和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绘就的乡村振兴战略“路线图”,其中“治理有效”是总体要求之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指出,“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随着中国基层社会的大变局,基层社会治理也面临很多新形势和新问题。基层党组织弱化、利益诉求多元化、治理难度不断加大、基层治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乡村振兴。因此,开展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是破解社会治理困境、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现实需要。
不断丰富“党建+社会组织”的实践载体。着力丰富“党建+经济组织”模式。充分发挥村组、农协、农会的组织、协调、教育等功能,增强农民抵抗市场风险能力。探索建立产养协会、种养协会、旅游协会、“公司+协会+农户”等社会组织,增强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力。着力丰富“党建+文化组织”模式。探索建立道德评议堂、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提升社会组织在教育引导群众方面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仁义礼智信”等优秀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作用,因地制宜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等形式各样的实践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着力培养乡村新风良俗。着力丰富“党建+自治组织”模式。探索建立党领导下的老年协会、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业主委员会等社会组织。将有意愿和有能力关心乡村发展的贤达人士聚集起来,引导他们参与社会治理,提高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水平。着力丰富“党建+生态组织”模式。探索建立乡村清洁协会、环保巡察队、河(库)管护协会等社会组织,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努力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丰富“党建+扶贫组织”模式。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心骨”作用,探索建立扶贫协会、帮扶小组、慈善基金、扶贫公益金等社会组织,不断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良好互动机制。
构建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篇2
构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作者:南组轩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18年第24期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经济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城市基层治理面临着全新挑战、城市基层党建担负着重大使命,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谋划推动,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南充市聚焦城市基层党建系统建设整体建设,以深化区域融合为抓手,着力解决党组织共存不共融、资源共存不共享、服务共存不共联、治理共存不共赢等突出问题,扎实推进组织体系优化、区域资源整合、服务质量提升、基层治理创新等重点任务,大力推动“成渝第二城”“全省经济副中心”建设,构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做强主轴、完善两翼,构建立体联动的组织体系新格局。打破行业单位与辖区之间的界限壁垒,形成全域覆盖、条块融合、立体联动的组织架构。一是做强主轴。市委健全党建领导小组运行规则,定期研究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9个县(市、区)建立城市党建联席会议,负责区域化党建的谋划指导推进;
全市33个街道全部设置党建办、服务办、综治办,成立街道区域化党建指导委员会,集中精力抓主责主业;
在全市583个社区中设立党委(党总支)362个,构建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小区)党支部—院落楼宇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做强区域化党建的“动力主轴”。二是完善两翼。聚焦“体制内”“体制外”有机联动,完善区域化党建的“两翼”。“体制内”的驻区单位依托机关工委、党委教育工委、国资部门党委和卫计委党委等行业系统牵头单位;
“体制外”的驻区单位依托党委两新工委及其下设的“4+X”综合党委,上下贯通地开展工作指导,理顺组织关系,确保城市基层党建领域的各个“子系统”有序运转。三是推进联动。市委组织部印制“1+7”《城市基层党建组织体系运行图》,对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进行系统谋划,建立起“公转带自转、自转促公转”的运行机制;
全市33个街道全部设立“大党工委”、583个社区全部设立“大党委”,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签订共驻共建协议2877份;
全面推行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有效提升区域化党建的针对性、契合度。
构建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篇3
解放思想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市第三次党代会把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作为全市党的建设工作五项重点任务之一。如何破解这一新的课题,促进城乡“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提高全县基层党建工作的城乡统筹水平,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一)要在创新党建工作理念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核心在于转变观念、更新思路,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应对、解决前进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使党建工作与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新目标和新任务相适应,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推进工作理念创新,构建科学、开放、高效、和谐的工作新格局。要拓宽视野,树立开放的理念,突破党建工作和组织工作的神秘感,在不涉及党内机密的前提下,做到政策公开、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扩大群众的民主参与程度,把党建工作纳入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去审视,融进社会变革的大局中去思考,使开放的党建工作和组织工作成为一项“凝聚力工程”,更好地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要树立效益的理念,注重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发现识别干部,通过选准干部、配好班子、建强组织、用活人才,着力打造城乡统筹发展能力强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为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创造出最大效益。要树立和谐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本身就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党建工作和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选人用人、制度设计、人力资源开发和组织资源配置等,都必须自觉地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激活每一个干部的潜能、规范每一个干部的行为,让每一个干部舒畅地工作、健康地成长、不断地发展,通过和谐奋进的党建工作和组织工作,把各级干部的心思和注意力引导到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上来。
构建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篇4
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
核心要点:
■ 党的十九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作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为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首先要明确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大凝练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这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根本价值选择。社会治理要坚持共建的理念、共治的理念、共享的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最大特色。
■ 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是在党的领导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完善我国社会治理体制。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既是新形势下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又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途径。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作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为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首先要明确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大凝练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目标。这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根本价值选择。要牢固树立社会治理一切为了人民的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社会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社会治理要坚持共建的理念。人民是社会的主人,是社会建设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治理要充分尊重人民的意志,反映人民的意愿,集中人民的智慧,汇聚人民的力量。唯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推动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
社会治理要坚持共治的理念。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需求日益凸显,参与意识大大增强。现代社会是多元社会,不同群体和个人都期望通过参与社会治理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同时,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也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各种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下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就要进一步优化社会治理主体格局,从重政府“包揽”、轻多方参与,转向社会多元主体共治,既发挥党委、政府的领导、主导作用,又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参与治理,保障和实现人民参与权利,形成社会治理的合力。
社会治理要坚持共享的理念。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需要的秩序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治理成果,要求我们时刻把最广大人民利益作为根本坐标,把百姓生活、生计放在心上,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好民生问题,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
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最大特色。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不是对现行社会基本制度的改弦易辙,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首先,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委领导是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前提,牢牢把握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权,是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根本政治保障。要加强党的政治领导,确保社会治理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加强党的思想领导。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发挥党的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社会共识,厚植社会治理的思想基础。要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真正把社会治理做细做实。
其次,要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立足我国实际,集中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就社会治理而言,这样的制度安排,一是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
二是能够有效调节各种社会关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是能够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要发挥好这样的制度优势。
再次,要完善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随着改革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不断增长,要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一要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要健全落实责任制,把加强创新社会治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党委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社会治理职能,切实搞好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二要发挥好社会协同作用。要创新社会治理,扩大开放公共服务市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健全激励补偿机制等办法,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其他各类社会组织积极依法参与社会治理。三要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每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依法理性有序地参与社会治理,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四要发挥好法治保障作用。要加强社会治理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和相关政策制度的制定完善,推动形成上下贯通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
三、深化对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当前我国处于改革攻坚期、深水区,社会治理领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迫切需要深化对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既是新形势下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又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途径。
社会治理社会化,就是要在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下,坚持走群众路线,组织和动员各类社会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汇聚社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形成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社会治理法治化,就是要坚持把社会治理放在全面依法治国大局中谋划推进。建设法治社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群众利益、处理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引导广大群众依法有序理性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好引领和规范社会生活。
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要把现代科技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提升现代社会治理效能。特别是利用好大数据和信息化等手段,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精准性和便利性。
社会治理专业化,就是要把社会治理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深化对社会运行规律和治理规律的认识,注重社会治理专业队伍建设,善于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方法、精细的标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增强社会治理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
四、着力做好重点工作,切实提高社会治理实效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围绕切实解决影响人民安居、社会安定、国家安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一要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处理好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这是保持社会安定团结良好局面的关键。要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
建立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指标体系,形成集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综合研判、跟踪督办、应急处置于一体的工作体系;
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
建立规范完善的公众参与规则程序,畅通依法有序的信息公开和民意表达渠道;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整体效果和效力。二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时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要抓紧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
要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势头;
要推动建立行业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化解和管控制度,明确各相关主体责任;
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堵塞监管漏洞,确保行业发展和保障安全同步推进;
要切实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三要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要进一步加快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立体化、信息化,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公共安全防控网络;
要着力改革和加强城乡警务工作,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四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大力宣传美德义行善举,加大对失信失德失范行为的曝光力度,以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加快推进良好社会心态的形成。五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要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多方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引导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健全城乡社区的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
要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要加强城市常态化管理,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强化社区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执笔:范 文 李志勇)
责任编辑:何雯雯
构建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篇5
提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作者:谭敏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29期
摘 要:基层社会治理是我国基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探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若干问题,希望对基层工作者和基层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关键词:基层工作;社会治理
强化党的建设,关键在基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大部署,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基本遵循。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物业服务企业反映出基层组织力量薄弱、应急处置能力不足、资源整合和服务统筹不够等问题,社区街道、物业小区综合治理和服务特性全面凸显,如何弥补基层治理中物业管理的短板,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党建引领这个根本,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
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从探索建立物业管理长效机制角度思考,扩大物业服务企业党的组织覆盖,联合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小区治理机制。当前,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仍然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是做好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和支撑,正确处理好党建引领与多元共治的关系。支部党建领航,优化“红色物业”政治站位与品牌设计,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党建领航“物业”助力基层治理创新,完善职工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推动社会治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一方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支部建在连上”,加强城市居民小区党建工作,采取组织联建、工作联议、服务联办等方式,把党组织嵌在卡口上、网格上,以及各小区楼栋,不断提升党建“全覆盖”质量,持续用力整顿软弱涣散、不作为、懒作为现象,并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成立志愿者服务队,摸索“党群服务中心”或“邻里中心”等形式,把党员培养成“治理能手”“金牌管家”。选好项目带头人,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吸纳和引导在职党员和退休干部、热心人士、团员青年等等志愿者为补充的共建共享的小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并引导和吸纳小区志愿者加入社区“志愿者联盟”,并探索积分激励措施,着力提升志愿者积极性,不断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
构建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篇6
园艺场党建带团建 构建基层团委新格局
单 位:园艺场团委 撰稿人:南旭娟
审稿人:姬 海 联系方式:137********
园艺场党委大力开展“创先争优”、“争创科学发展好班子”、“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及“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有力提升了党建(带团建)工作水平。
一是切实抓好中央、区州县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组织党团员干部、职工群众层层传达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县委王书记十一次党代会等会议精神,以党委中心组和党(团)支部为单位,结合园艺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通过采取集中讨论、上党课、专题辅导、自学等形式,认真组织好中心组成员、党团员和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全场迅速掀起学习热潮,使州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真正深入人心,会议的传达鼓舞激发了全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热情。
二是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提出了“加强组织建设、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农场改革、服务公益事业”的“一加强三服务”工作思路,领悟活动内涵,统一思想认识,更加明确了“一园一区一景”的发展思路,突出园艺特色,发展设施农业,抓好示范,树好典型,形成全场上下和衷共济,上下一心,稳定为先、发展为要的良好氛围,不断加快园艺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步伐,进一步增强场党委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真正成为了园艺场发展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三是深入开展“四领先”活动,通过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实用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加强对党员教育引导,组织实施“党员素质工程”、“党(团)员示范工程”、“党(团)员承诺制”、“六民工程”等,在居民党员中广泛开展三带头(带头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做奉献爱心的模范;
带头交清垃圾处理费、物业管理费和取暖费,做公益事业的榜样;
带头教育好子女家属,搞好邻里关系,做精神文明的标兵)活动,在离退休党员中开展“退岗不褪色、退休不忘本、退位不退职”的“三不”党性活动,在在职党(团)员深入开展“六个一”(当好一名信息员、做好一个表率、参加一支志愿者服务队、帮好一户困难户、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办一件实事)活动,使党(团)员成为“政治思想领先、觉悟高于职工群众,创业技能领先、能力强于职工群众,工作业绩领先、贡献大于职工群众,践行宗旨领先、服务意识优于职工群众”的高素质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架起了党组织和党(团)员联系服务群众连心桥。
四是本着管理服务无缝隙的原则,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网格党支部,每个网格党支部下设3-5个楼栋党小组,把巷道长、楼栋长、在职党(团)员等纳入网格服务员,每人联系10-20名辖区群众,负责网格内政策宣传、便民服务、信息收集、应急处突等工作。建立了民情联系卡、民情联系接待室、民情联系热线,实现党组织服务全覆盖。目前,共建立网格党支部3个,网格党小组12个。
五是加强党(团)员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素质工程”,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依托党校教育、支部教育、远程教育阵地,精心打造党员干部教育三种课堂。发挥场党校主阵地作用,举办党(团)员干部培训班12场次,培训人数890人次。以场机关为重点,坚持集中学习日制度,积极创建宣传思想示范点和学习型机关。
六是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中心站点资源库作用,采取“三定”措施,组织干部群众收看课件36场次,收看人数达到3500余人次,树立学用示范户6户,有效发挥了远程教育的辐射作用,党员干部素质和致富能力不断提高,有效促进了园艺场科学发展。
推荐访问:新时代 党建 基层 构建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 构建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 党的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