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发扬斗争精神一词越来越成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高频词、关键词。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通过斗争取得的,共产党人在奋斗实践中形成的斗争精神,是党的百年奋斗形成的一个基本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要求,“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号召全党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中,习近平总结提炼的伟大建党精神,其中就包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等精神品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敢于斗争”归纳为党的百年奋斗积累的基本历史经验之一。党的二十大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提升到开启新征程所“务必坚持”的基本要求,并且把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等内容写入新修订的党章。习近平关于发扬斗争精神的系列重要论述,是对党的基本经验新概括,提炼出党的精神新内涵,赋予了党的品格新的面相,彰显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取向,为新征程上开辟党的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新方略。借此机会,我讲几点体会,与同志们共同交流探讨。
一、中国共产党人所进行“斗争”的基本内涵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信仰信念和初心使命,内在地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是领导进行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即领导进行社会革命和社会生产实践,而党领导进行改造社会、改造自然首先是要进行自我革命。无论是领导进行的社会革命、社会生产实践,还是党的自我革命,都需要进行斗争,由此,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工作就是斗争”。
(一)共产党人所领导进行的社会革命,需要斗争
马克思恩格斯把破除旧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的实践活动,称之为“社会革命”。他们强调社会革命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任何一次真正的革命都是社会革命”。他们认为,“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由于代表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要求改变旧的生产关系,而代表旧生产关系的反动统治阶级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就必然会引起尖锐的冲突。这种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同时也采取各种附带形式,如冲突的总和,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意识的矛盾,思想斗争,政治斗争,等等”。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他们所处的时代的阶级斗争的时候,强调这些斗争已经发展到由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政党领导下进行这样的阶段了,而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所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斗争,“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也就是说,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定义,共产党人领导进行的社会革命是把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作为斗争的最近目的,把消灭阶级、实现人的彻底解放的共产主义作为最终目标。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明确规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毛泽东把这个社会革命具体概括为首先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他指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为此,必须“动员全民族一切生动力量,为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进行革命,充满艰辛、困难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者以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开启了惊心动魄的革命伟业。正如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总结的:“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党的历史是一部理论发展史,中国共产党人在发扬光大和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革命思想。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里面,社会革命一词的基本内涵主要是强调改造、调整旧生产关系,以及巩固、完善新生产关系,这些在生产关系的实践,根本目的至于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即马克思恩格斯说的“真正的革命”。在内容上,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的社会革命除了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强调的破除旧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以解放生产力的社会革命运动,也就是中国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因为这些革命究其实质是“推翻妨碍生产力发展的力量,目的是为着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还包括如下两大方面:一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建设运动,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就是毛泽东所说的“破坏一个旧世界”后,还要进行的“建设一个新世界”,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邓小平所说的,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
二是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以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变革运动,即进行改革开放这个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的伟大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和目标任务的新的重大论断。“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我们要为完成这一任务而苦战到底。”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被赋予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使命。这一历史使命需要通过领导进行社会革命来完成,而进行社会革命所要进行的改造、巩固、完善、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社会实践,都需要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斗争自不待言,因为正如毛泽东所概括的“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同样,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需要伟大斗争。毛泽东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把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进行伟大斗争的道理概括得很清楚:“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这里,毛泽东一方面强调“在社会主义时代,矛盾仍然是社会运动发展的动力”,因此仍然需要斗争,另一方面又指出这个时期的斗争的内容和形式已不同于民主革命时期,“阶级消灭以后,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政治斗争,或革命,继续进行,但性质变了”,也就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伟大斗争。在新时代,习近平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也是从这个理数阐述这个问题的,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经过伟大斗争,需要有斗争精神,只不过斗争的环境、内容、形式和特点随着时代变化必然有所不同而已。实践也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斗争精神,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不拿原则做交易,打开了事业发展新天地,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不被迟滞甚至打断。正因为斗争贯彻于党的整个领导社会革命的历史,习近平总结说:“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
(二)党在执政的条件下所领导和组织社会生产活动,需要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社会实践,包括生产活动、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而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也就是说,异化劳动的消除,人类的彻底解放,必须依靠生产力的大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强调:“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因此,他们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在取得政权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在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执政的领导党后,必须领导人民扩大生产、提高效率、增进财富。对此,毛泽东鲜明提出:“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我国比现在大为发展,大为富、大为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向全党提出转变工作重心的要求:“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在这个时期,“要学会率领整个社会跟自然界作斗争,要把中国的面貌加以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究其根本,也是领导人民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同样道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是,如果没有强大的生产力就无法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人民也就无法在社会分配中获得更多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因此,必须依靠生产力发展积累起来足够的物质力量,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并深刻地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发展是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至于为什么社会生产实践也需要斗争,这首先当然在于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本身,就是斗争。因此,我们看到,在中共的话语体系里面,经常性地用“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战天斗地、改天换地”(这里的“天”“地”泛指大自然),“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等词句,表达的就是改造自然、增加社会财富需要斗争的意蕴。其次,说社会生产实践也需要斗争,也在于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不容易,在于改造自然、进行经济建设、组织社会生产的不容易,这些都需要通过斗争、通过克服困难来不断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用诸如“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等简明而又深刻的语言表达,强调创造美好的生活需要通过社会生产实践,需要经过奋斗和斗争。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忘初心,艰苦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就能创造美好的生活,也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党进行自我革命,使党自身过硬,需要斗争
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和现实实践都告诉我们,从根本上说,党之所以成为领导核心,根本原因在于党的先进性。然而,党的先进性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对党的先进性的要求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党的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更加复杂,面临着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依然严峻复杂。与此同时,党内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诸如一些党员干部信仰缺失、党性弱化、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等“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习近平反复强调,只有党“自身是过硬的”,才能担当起全面领导的重任,如何才能做到自身过硬呢?习近平创造性提出党的自我革命这一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重大主题,强调通过党的自我革命来引领社会革命。
自我革命,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根本性改造。就基本内容而言,党的自我革命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党自己主动地直面、克服和破解自身的毛病、缺点和问题,通过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以及旗帜鲜明地反腐败,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克服和消除导致“其亡也忽焉”的各种条件,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另一方面,主动地要求自己、约束自己、限制自己,使党牢记使命担当。这主要包括要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开展集中性党内学习教育;
加强党内监督,接受人民监督;
贯彻“三个务必”要求,等等。通过这些举措和要求能够使我们党“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党的自我革命意味着需要进行斗争。首先,进行自我革命解决自身的问题,需要“刀刃向内”“排毒杀菌”“刮骨疗伤”,甚至“壮士断腕”,这是斗争。其次,党对照党的本质而对自身的要求、约束、限制和监督,以克服精神懈怠、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脱离群众等不良现象,这些自我革命的举措本质上也需要斗争。
二、发扬斗争精神的思想意蕴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走上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就自觉确立并不断磨砺出来的精神品格,这就是习近平总结的:“一百多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梳理习近平关于发扬斗争精神的系列重要论述,可以推知,发扬斗争精神包括要有斗争意识、奋斗精神、敢于胜利和斗争准备等主要方面。
(一)斗争意识:“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讲,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运动发展的动力,而事物矛盾是由矛盾的主要特性即斗争性所决定的。人类社会的历史也是如此,不同的利益关系和思想观念彼此对立甚至相互冲突,在不断的相互斗争中此消彼长,旧的矛盾得到解决,新的矛盾不断出现,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有矛盾就会有斗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创造出新的生产关系、生产出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让客观世界更好的适合自己的发展。习近平强调的“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就是对斗争意识极为简明而又深刻的表达!
(二)奋斗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习近平强调的“奋斗精神”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有顽强拼搏的顽强意志。习近平经常用“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敢涉险滩”“愈挫愈勇”“不怕牺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知重负重”“苦干实干”等话语,表达的就是这个意义层面的斗争精神。二是敢于碰硬,勇于战胜前进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克服不利条件去争取胜利。要有那么一股在困难面前遇强更强、愈挫愈勇的精气神,能够做到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三是敢于战胜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气概,“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
(三)敢于胜利: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敢于胜利,首先就在于相信党和国家的事业胜利要通过斗争获得,谁也不会送给我们。这就是习近平所概括的:“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其次,“在重大风险、强大对手面前,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得‘软骨病’、患‘恐惧症’是无济于事的”。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能够获得存在和发展的权利,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再次,敢于胜利还在于相信做好斗争准备后,往往“反而打不起来”。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我们所说的斗争,对手是不会因为我们的忍让和退缩,就会放弃对我们的斗争和打击的。只有通过实际而有效的斗争,对手才会有所忌惮,不敢冒然发动斗争,因此,要坚持“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
(四)斗争准备:“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征程上,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都面临各种严峻复杂的斗争情形:一是斗争任务异常艰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破解改革遇到的阻力,解决改革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突破体制机制障碍,都需要进行斗争。二是斗争方式内容繁多。我们面临的挑战很少是单一的,经济博弈、金融战争、政治较量、文化殖民、武力挑衅、民族分裂、价值观围堵、外交手段,往往相互配合、分进合击。三是斗争具有长期性,“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四是斗争成败事关重大。一个领域的风险、挑战、阻力、矛盾没有解决,很可能会影响到多个领域,甚至影响全局的发展。由此,新征程必须做好斗争准备:首先,要认识到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必然会面对更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也有大量改革难题、发展课题需要破解,“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其次,要居安思危、常怀远虑,在工作中勇于担当,在面对大是大非要敢于亮剑、面对矛盾要敢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要挺身而出、面对失误要敢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要敢坚决斗争。再次,要敢于与阻碍前进的反动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争夺、争斗、争取,不退让、不妥协,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三、新征程上发扬斗争精神的实践要求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讲斗争的时候,总是从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等两个方面来论述问题的。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内在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也会体现什么样的世界观。从哲学根源上说,斗争精神是源于对客观世界是矛盾构成的统一体的认识,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有矛盾就有斗争,这样,作为具有理论自觉和历史主动的共产党人,就应该有斗争精神。而实现斗争的目标则需要具有斗争本领,需要有正确政策和策略,需要有科学的方法论。因此说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既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生动体现,又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要求,二者本质上是统一的,也是缺一不可的。这就告诉我们,新征程上党员干部既要敢于斗争,勇于碰硬,又要善于斗争,讲究斗争艺术和策略,保证斗争方向、立场、原则不出问题,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牢牢把握正确斗争方向。
(一)新征程上的斗争是有政治立场的斗争。共产党人强调进行斗争,是有立场的斗争,即人民立场,根本目的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指出:“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这就告诉我们,共产党人进行的斗争,是为了人民和民族根本利益的方略,在要不要进行斗争、和谁斗争等斗争对象的选择,以及怎样斗争的斗争策略问题上,我们要以人民利益作为决策判断的根本价值标准,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战略谋划和战术决断。与此同时,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唯有得到人民支持,我们的斗争才会充满力量,才会取得胜利。
(二)新征程上的斗争有着特定的原则和方向。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原则的,是奔着重大矛盾问题、重大风险挑战去的。新征程上继续推进伟大斗争,必须把准进行斗争的红线、底线,对此,习近平有一个极为深刻的概括:“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
(三)正确把握斗争和团结的辩证关系。党的力量在于思想统一、意志统一和行动统一,在于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就党内关系而言,必须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
就党外关系而言,必须“用好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团结大多数,搞好大联合,不要四面出击,不搞关门主义”。当然,这种团结“是通过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达成的,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尤为重要的是,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党是我们斗争的主心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团结奋斗和取得斗争胜利的根本保障,“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保证还是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新时代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
(四)讲究斗争的策略方法。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讲斗争的时候总是强调:“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在各种重大斗争中,我们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具体而言,我们进行的斗争有以下的要求:一是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预见形势发展的未来走势,抓好战略谋划,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二是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三是善于根据形势需要,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善于“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这里的“时”是时机、时势,把握“时”,就是避免“过”和“不及”这两种脱离实际的错误。这里的把握斗争的“度”,是指把握斗争的力度、分寸,即斗要斗得“适当”、“适度”,避免斗争得不够或者斗得“过度”。这里的“效”是成效、效果,强调的是必须带着问题意识,进行靶向治疗,讲求最终效果。“及时调整斗争策略”是指要根据事态变化和客观形势需要,以斗争的原则和立场为标准,权衡利弊得失,及时调整斗争策略。
(五)在学习和实践中锤炼进行伟大斗争的本领。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广大党员干部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进行伟大斗争的能力、素质和本领。首先是学习。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领会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这样才能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和行动自觉,斗争起来才有原则、才有底气、才有力量、才有方向、才有策略。二是注重在解决实践难题中练就斗争本领。实践是理论的来源,也是知识和能力的最终来源。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在重大斗争中磨砺,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这是因为这些问题多、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对于我们把握重要情况、矛盾焦点、群众期盼,对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方面意义尤为特殊,正面矛盾问题、迎着困难、奔着风险挑战,在解决这些难题实践过程中,我们的斗争本领才能得到真实磨练和真正提升。
同志们,新征程上,有了正确的斗争信念、方向、立场、艺术等,也就有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气势和方略,就能够在新征程上赢得党和国家事业的不断胜利,创造出新的历史伟业。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