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党课下载> 正文

年度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范本【完整版】

发表于:2022-11-04 15:4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年度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范本【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年度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范本【完整版】

2022年度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范文4篇

2022年度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范文篇1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学习传达提纲/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宣讲报告/

学习解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专题党课讲稿

——在学习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各位领导: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是指导我们基层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下面围绕为什么、如何看、是什么怎样做四个方面,我们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规划总体思路要求、规划具体部署任务、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方面来详细了解一下该篇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一、为什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我们必须准确研判乡村发展态势,切实抓住历史机遇,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对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开篇用《规划背景》整篇文章进行了详细解读,简单来说,实施乡村振兴规划具有重大意义、丰厚基础和良好态势。

(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具有重大意义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

  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具有丰厚基础

一是具有宝贵的理论思想社会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立足国内保证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这些重大举措和开创性工作,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农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5年间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过去5年累计68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

  三是三农工作依然发展滞后。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
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
农村民生领域欠账较多,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
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三)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具有正反态势

  一是乡村振兴机遇挑战并存。从2018年到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5年,既有机遇,又面临挑战。从国际环境看,我国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空间将进一步拓展,同时国际农产品贸易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然突出,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任务紧迫。从国内形势看,乡村发展将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是必然要求。同时应对好村庄空心化和农村老龄化、延续乡村文化血脉、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任务艰巨。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备良好条件。有习近平总书记把舵定向,有党中央坚强领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党章,乡村振兴具有根本政治保障。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乡村振兴具有坚强制度保障。优秀农耕文明的人文情怀和国人的乡村情结历久弥深,乡村振兴具有深厚文化土壤。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对农业农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乡村振兴具有雄厚物质基础。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乡村振兴具有扎实工作基础。

  二、如何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总思想总要求

  在《规划》中,用第二篇3章对乡村振兴的大战略大规划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安排,即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2018年至2022年这5年间,既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又要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局起步、打好基础。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

  规划中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大战略,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六大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

  实施乡村振兴,主要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调动各方力量投身乡村振兴。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动力。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分类施策,不搞一刀切。

2022年度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范文篇2

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党课讲稿

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党课讲稿
同志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保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党建促脱贫各项工作,今天我就以“发挥党支部和党员作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主题上一堂党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所以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的作用,发挥村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自己应该做的贡献。
一、要坚定信心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甘肃省作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总书记了解甘肃扶贫攻坚的薄弱点和问题的所在点,更是对即将吹响最后的冲锋号的出发点再次鼓舞士气,鼓足干劲。所以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鼓作气、尽锐出战,坚决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标准。二、要咬定目标不放松
总书记在谈到我省的脱贫攻坚时声音刚正,提出要咬定目标不放松,甘肃的脱贫攻坚任务重,困难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这就更需要我们有执着的理念,坚定的信心,要始终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咬定目标不放松的要求,做好工作,这是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更是对我们其他各项工作的总要求。
三、要落实责任不松劲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我们要坚决把责任扛在肩上,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要强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格局,贯彻精准脱贫方略,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要及时予以帮扶。特别是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四、要整改问题不手软
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对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坚决克服,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
五、要转变作风不懈怠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强化作风建设,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要及时纠正脱贫攻坚中反映的党员作风问题,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完善和落实抓党建促脱贫制度机制,加强我们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对一线扶贫干部关爱和保障。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战斗堡垒。抓好党建促扶贫,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建设服务型党支部,使其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更要通过自己的工作实际来践行听党的话,听总书记的话,做一名真正的合格共产党人。

2022年度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范文篇3

乡村振兴战略解读专题党课讲稿

乡村振兴战略解读专题党课讲稿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讨论的一个热点。无论是中央领导还是与会代表,都多次提及乡村振兴战略。今天,我和大家讲一讲乡村振兴战略是怎样提出来的。
  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发展战略上开始向农业农村倾斜,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三部分是“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其中,第五小部分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强调了2018年要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有“五句话、二十个字”,重点是什么?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这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和重要抓手。
  进入新世纪之前,我国采取的是农业支持工业的战略,工业的发展要从农业中汲取资金,当然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除了早期像欧洲一些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来自于对别国的掠夺之外)的工业发展走的都是这样一条道路--工业发展靠从农业中汲取资金。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也采取了农业支持工业的战略。这一战略的转折点就是新世纪。如果从一个重大事件来看,这个事件就是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2003年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4年9月召开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第一个趋向,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我刚才讲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除了极少数靠掠夺积累资本的国家之外,绝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发展工业的资金都来自于农业。第二个趋向,即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那么,“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是指什么程度呢?在理论界我们把它叫做工业化中期阶段。也就是说,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基本工业体系已经形成,工业体系相对完整,工业就有了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能力,不再需要从农业中汲取资金了。当然,农业因为长期为工业提供资金,也已经疲惫不堪了,需要工业为其“输血”。在“两个趋向”的基础上,胡锦涛同志又提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
  那么,2003年、2004年是什么情况呢?从教育方面看,还有一些农村的教育是农民办的,包括农村学校的设施建设、经费,基本上是由农民自己筹集的,当时在教育方面城乡差距是非常明显的。从医疗方面看,2004年,接近80%的农村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20%的农村居民有医疗保障,这个保障来自于哪里?主要是东部地区,就是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还没有完全取消的一些地区,但是这种保障也是非常低水平的。因此,我国从2003年开始在一些地区试点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受农民的欢迎,截至2007年9月底,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占全国总数的85.5%,参加农民近7.26亿人,参合率达86%,2008年6月已经实现全面覆盖的目标。
  2005年3月,温家宝同志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具体部署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五句话、二十个字”,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二十个字”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句话、二十个字”是有区别的,后面我们会详细讲。
  这一阶段,我国实行的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就是对农业减免税收。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要“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2004年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1个百分点,同时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进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2005年12月24日,新华社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有望在2005年的最后几天被彻底取消”。农民种地再也不用纳税了,这是一个大喜讯。2006年1月1日,为了纪念中国取消农业税这个日子,河北农民王三妮自筹资金铸造了一个鼎,并起名为“告别田赋鼎”,这也体现了一个农民的喜悦。
  从2004年开始,我国相继实行了“四大补贴”政策,即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虽然现在已经对“四大补贴”政策进行了改革,但当时实施“四大补贴”政策是有重要意义的,深受农民欢迎。第一个是良种补贴,这个补贴是从2002年开始试点,2004年开始在全国正式推开的。现在主要的农产品品种,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都实施了良种补贴。第二个是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这个补贴是从2004年开始实施,按照农民承包的土地亩数面积计算。第三个是农机购置补贴,就是国家对农民购买农机具给予补贴,这一补贴最初大体上补贴三分之一,后来变成定额补贴。第四个是农资综合补贴,这项补贴是2006年开始实施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各种原料成本开始上升,农业生产资料也开始涨价。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享受的好处由于涨价而消除了不少,因此国家对农业生产资料涨价给予了补贴,就是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除了实行“四大补贴”政策,国家还对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这些对于农民来讲都是利好的消息。
  2004年开始,我国对主要农产品实施了最低收购价格。2004年、2005年主要是对稻谷实施最低保护价收购,2006年开始对小麦实施最低保护价收购。当然,对于其他的农产品,我国也实行了相应的价格保护政策。
  在公共事业上,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7年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7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开始在全国逐渐推开建立农村低保,低保制度建立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2007年10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12年11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013年11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提出“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认为这更多指的是农村居民,因为城镇居民惠及的发展成果要比农村居民多得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第六部分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强调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这些都是过去没有提过的。
  简单归结一下十年来我国在农业农村政策上的重要变化。
  1.最低收购价格及其改革。我国从2004年、2006年起在主生产区分别对稻谷、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格。2008年起,国家提高了对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2008年,国家在东北三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这也是一种最低保护价格政策。
  由于2008年后政府最低收购价逐年提升,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也逐渐高于国际生产价格。2015年、2016年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大大高于国际同类农产品价格,每种产品价格在不同时期高出的幅度也不同。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改革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2016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取消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行生产者补贴政策,保证农民不吃亏。2014年,中国改革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对大豆和棉花实行目标价格制度。
  2.农村社会事业。从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看。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并强调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从2009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就是新农保。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保基本,就是保障农村养老基本生活、基本需求。广覆盖,就是逐渐提高覆盖面,最终让所有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都纳入制度里。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从这个文件起,国务院就开始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当然,现在并没有达到水平完全一致,还在统筹的过程中。《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十二五”末,在全国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
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从医疗保险领域看。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在这之前,城镇居民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居民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但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一旦得了大病怎么办?尤其是农村居民,一个家庭辛辛苦苦积累很多年的财富,只要有一个家庭成员得了大病,治病费用就可能让这个家庭返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开始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但这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大病保险水平还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在一起,这样一个新的概念就出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保)。城乡居民医保从2016年开始实施,到2018年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其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达到一致,让保险在区域上可以互相接续。比如,江西的农民到北京或者黑龙江打工,他的保险可以带走,这样既有利于人口的流动,又有利于农村居民整体医疗保险水平的提高。
  3.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农业农村政策。十八大以来的农业农村政策在很多方面还体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上。我简单地给大家梳理一下。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题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六部分是“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积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还强调要“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现在,有些乡村确实建设的非常漂亮。201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就是用于指导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美丽乡村建设。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这是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文件还强调,要在2015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是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来的,现在已经在全国推进,很多地方把建设田园综合体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发展成效:全国粮食总产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7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008万人,吃饭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从2012年开始一直到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每年都在递增。实际上,从2004年到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年连续增产。虽然2016年的全国粮食总产量(61625万吨)较2015年的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4万吨)有所降低,但降低的并不多。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是61791万吨,虽然在总量上没有超过2015年的62144万吨,但是较2016年的61625万吨还是有所提升的。总体来讲,从2004年到201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虽然没有形成“十四连增”,但却是“十四连丰”,全国粮食从新世纪以来每年都是丰收的状态。
  发展成效: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实际增长10.7%,高于国内生产总值(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7.7%)。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实际增长6.2%,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7%),但是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又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从2010年开始就呈下降状态,2016年是2.72:1,就是2.72个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当于1个城镇居民的收入。今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任务还非常严峻。
  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2013年以来,全国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已基本完成580多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形成贫困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地方根本不适合生存,所以就要把他们搬到适合创业、适合生存、适合生产的地方。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有99.3%的村通公路,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是61.9%,全国通电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是99.7%,91.3%的乡镇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90.8%的乡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73.9%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17.4%的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53.5%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从农户来看,10995万户的饮用水为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占47.7%;
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8339万户,占36.2%,也就是说,1/3以上的农户已经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了;
无厕所的469万户,占2.0%,比例已经大大降低了。当然,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比例一天没有达到百分之百,差距就仍然存在;
不仅农村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有差距,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同样存在差距,并且差距更大。那么,减小差距就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力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农村建设面临什么形势?我总结为两大方面:社会转型、消费转型。
  首先看社会转型。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那么,城镇化率超过50%是什么概念?这就意味着我国社会形态特点从农村社会转向了城镇社会。城镇化会带来一系列变化,比如,城镇化率的提高意味着我国居民整体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直接生产农产品的农民减少,农产品消费者增加,农村资源变得稀缺,城乡融合变得可能。住在城市里尤其是大城市的人,早晨从居民楼出来到办公室,一天可能都看不到蓝天。这样一来,他的交际模式就发生了变化,看到的基本上就是同事,跟周围的人接触不多,人就容易变得孤独、寂寞。微信出现以后,人们通过微信交流,人与人之间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城市病”逐渐出现。“城市病”出现后怎么解决?人们可以选择在假期的时候去农村。过去,人们会在节假日时找个地方旅游,看风景;
现在,人们不只是要看风景,还要休息。这样一来,旅游模式就转变为休闲、休息模式。
  社会转型还体现在新型农业产业上。比如,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会展农业、城市农业。什么是城市农业?就是把农业从农村搬到城市住户的阳台上。过去,城市住户的阳台上主要是种花种草,现在可以用立体的或是平面的简易蔬菜生长装置种农产品了,吃的时候用剪刀一剪就可以。再比如,农业众筹、社区支持农业、农村养老服务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业都纷纷出现了。这些都是农业的新产业、新业态,是通过城镇化的推动出现的。特色小镇出现了。比如,农旅结合型、传统文化型、现代商贸型、创意文化型的特色小镇,这些特色小镇的实质都是城市要素与乡村要素的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的形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不断提高。一二三产业融合比例的提高就是为了给城镇居民提供更多休息休闲的空间。近几年,城镇居民在节假日时愿意到哪儿去?就是到农家院住几天,呼吸农村的新鲜空气,享受农村的休闲生活,假期结束后再回到城市开始紧张的工作。
  再看消费转型。消费转型主要体现在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极具下降。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
50%-60%为温饱;
40%-50%为小康;
30%-40%属于相对富裕;
20%-30%为富足;
20%以下为极其富裕。
  2016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接近富足标准;
2017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已经低于3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016年是32.2%,2017年是31.2%;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017年是28.6%,低于30%。这些数据也显示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大大提升。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低于30%,就意味着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不到30%,那么其余的70%用来干什么?用于储蓄、消费。过去,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温饱问题,但是当恩格尔系数低于30%以后,人们开始关注除了温饱以外的更多问题。一是更加关注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这也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更加关注农产品品牌。三是对农产品加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逐渐转向精深加工和方便快捷的农产品加工。四是更加关注休闲、旅游。
  就农业而言,已经从单纯提供食物到提供旅游、娱乐、健康、文化、教育等复合产品的多功能性产业,农业多功能性开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包含五句话、二十个字,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相比,只有“乡风文明”是一样的提法,其他四句话都有所差异。很多专家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句话、二十个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二十个字的升级版,我基本同意,因为从2005年到2017年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农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吸引力”不仅仅体现在干农业能赚钱,而是体现为一种情怀。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第一个阶段,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第二个阶段,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农业农村当然也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那么,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什么?我认为,不只是学术界在探讨这个问题,政府也在探讨这个问题。第三个阶段,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共有十二个部分。第一、二部分讲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三部分到第七部分讲的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也是文件的核心部分。第八到第十二部分讲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措施,包括摆脱贫困、制度建设、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下面,我简单分析一下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兴旺。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生产发展和产业兴旺的区别是什么?我认为,生产发展主要是指农业产业的发展,产业兴旺不仅涉及农业产业的发展,还包括农村各大产业的兴旺和发展,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更加全面。具体来讲,产业兴旺主要包括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做强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中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我国主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都没有竞争力,有竞争力的主要是水果、蔬菜、水产品。当然,水果、蔬菜也很重要,不吃也不行,但它不是主要农产品,主要农产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等,2017年我国进口大豆9000多万吨。我国是农业大国,如果农业不振兴,怎么振兴乡村?因此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做强农业,包括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内涵非常丰富。农业部2015年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实际上,2017年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已经实现零增长。实现零增长以后怎么办?就是实现负增长、推进负增长,这个难度也很大。201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按照“突出重点、有保有放”原则,立足我国国情,对不同品种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怎样由“黄箱”政策转变为“绿箱”政策,这是我们现在要实现的转变。
  第二个层面是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坦率地讲,2007年我们对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的理解远远没有今天这么深刻,今天也确实到了应该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的时候了。挖掘什么?就是挖掘保护生态环境、文化教育、旅游休闲等各方面功能。
  第三个层面是延长产业链条,以农业为中心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仍比较低。此外,我国农产品还存在加工过度和加工不足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政策引导。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过程中,怎样协调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利益关系,使农民多得一分利益,把这个利益用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速度就快了。
  第四个层面是大力发展农业农村服务产业。种植业每年的产值非常大,如果做好种植业的服务,也可以致富。当前......
  由于本文内容太多,不便网页端直接全文展示,如需全文请下载后查看/修改,您可以选择安卓手机端直接下载 或 登录PC端网站一键下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本着想要分享的目的与大众交流,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谢谢!

2022年度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范文篇4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主题党课讲稿》

今天,有幸与下楼村的党员干部群众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关问题,我主要按照“xx”工作要求,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次党课。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重点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振兴将步履维艰;
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才会蹄疾步稳。因此,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

首先,要坚持党建引领,使基层组织“强”起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关乎农民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其次,要坚持党员带头,引领群众“动”起来。农村党员身处基层乡村一线,与农村群众联系最紧密、关系最亲近。因此,实现乡村振兴,绝不能离开广大农村党员的参与和奉献。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思想先进、立场坚定的政治优势,熟悉政策、引领发展的能力优势和扎根基层、战在一线的群众优势,带领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

第三,要以乡风文明为重点,促进乡风“美”起来。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要积极倡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俭节约的价值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基层群众转变观念,自觉摒弃陈规陋习,以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乡风。

第四,要以人才为支撑,让基层队伍“壮”起来。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利用。要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这个最为根本、最为关键的人才,坚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推动形成“头雁”效应;要从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人选拔到村“两委”,把好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作用,着力培养好本土人才,同时还要注重人才的引进,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最后,要以产业融合为目标,推动乡村经济“活”起来。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产业融合是出路。针对农村组织化程度低、传统生产模式落后等现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要大力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合作社,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用党建融合资源、用活资源,让农村资源要素充分活起来,凝聚起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总之,就是要将党建引领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推动乡村走向振兴。

内容仅供参考

推荐访问:党课 讲稿 范本 年度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范本 2022年度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范文 2022年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