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党课下载> 正文

庆七一主题党课讲稿范例

发表于:2022-11-28 21:3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庆七一主题党课讲稿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庆七一主题党课讲稿范例

庆七一主题党课讲稿范例3篇

第1篇: 庆七一主题党课讲稿范例

七一建党节党课讲稿(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从1921年成立以来,党已经走过了XX年艰辛而辉煌的风雨历程。我们都知道,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和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XX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XX年,是我们党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XX年。

一、回顾过去,党的功绩卓著辉煌

中国共产党的XX年,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救国图强真理,开辟民族振兴道路的XX年;是带领中国人民不怕流血牺牲,创造辉煌业绩的XX年。在XX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在五代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以崭新的世界观,为全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英勇奋斗,经历了战争与和平、革命与执政、建设与改革、挫折与胜利的考验,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辉煌成就,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的政治力量。进入新世纪,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谱写中国历史上更加辉煌的新篇章。回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党员人数不过几十人。而时至今日,共产党员人数却达8000多万之巨,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党。值得自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更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快了发展步伐。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党正确领导的结果,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二、共产党员要有觉悟,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不可否认,现在有一些党员,对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那么坚定,甚至完全动摇了。有的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宣传伟大理想有点“超前”;有的认为,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不是讲理想的时代,而是讲实惠、讲利益的时代了,讲理想“过时”了。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党员由于放弃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信念崩溃,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经不起考验,最终走上了腐化堕落、自我毁灭的道路。有些党员干部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例反复告诉我们: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如何看待理想信念,我认为这首先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只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上,就能深刻地看到,我们共产党人完全没有理由放弃理想、动摇信念。

一个党员做到与群众不一样,能够“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关键在于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不断锤炼自己的思想品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高尚的精神境界是党员立身做人的标准,是党员成就事业的基石,也是我们党员成为群众的旗手和“标杆”的条件。每一名党员都应当牢记自己的政治身份,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

三、共产党员要讲奉献。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奉献,是人性中真、善、美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员道德品质中最本质的特征。党员不同于群众,应当奉献不为索取。陈云同志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说:“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把革命的和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革命的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来处理一切个人问题”。当前,我们国家进入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时期,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和多元化了。作为党员,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少了,面对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的考验多了。在这样的考验面前,我们有的党员做得很好,他们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必要时宁可牺牲个人的利益,把“索取值”选择为最小,把“奉献值”选择为最大,淡泊名利,志在奉献。但也有一些党员,片面强调个人得失,以是否对个人有利作为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准,不仅不肯吃亏,反而想占公家或他人的便宜,我们党从来承认党员有正当的个人利益,但如果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党员应当无条件地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

四、共产党员有觉悟,必须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和纪律约束。

共产党员要有纪律。自觉参加党组织的活动,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自觉服从党的纪律约束,这是党员有没有觉悟的实际体现。过去战争年代是这样,现在和平年代仍然必须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坚强纪律和组织优势,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抛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共产党员必须严格执行党章规定,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遵守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真正做到违反党纪的话不说,违反党纪的事不做。也只有不断接受组织的教育、提醒和帮助,才能使党员个人更好地提高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或少犯不应有的错误。

第2篇: 庆七一主题党课讲稿范例

2017七一讲党课讲稿

  2017七一讲党课讲稿

  按照省分行党委组织部要求,每年七一前必须给员工上一堂党课,今天我站在这个讲台上,与大家共同探讨与学习。可能有人知道,我曾专门研究过四年半党史,这个讲稿中就有一部分曾经是我当年公开发表过的论文摘要。

  当代中共党建史,系指世纪之交前后的党建发展史,即1990年至目前为止的当代中国政坛。差不多就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整体执政过程。综观这十多年的历史,有十件大事贯穿着当代中共党建的历史,这是因为:第一,都具有相当广泛而深刻的历史背景;第二,都发生了全国范围的重大影响;第三,本身既有历史的价值,独木可见森林,又能承前启后,彼此关联,构成这段中共党史的大脉络。

  一、1990:怀念伟人毛泽东

  1976年,中国发生了三件震惊全球的重大事件,一是周恩来总理逝世;二是唐山大地震;三是历史巨人毛泽东与世长辞。

  那个时代的很多话再听起来恍若隔世,可都是那时报纸电台电视台上反复阐述的“至理名言”。

  众所周知,毛泽东除了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之外,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著名的文学家。1990年元旦刚过,中国文坛一位可以熟练使用毛泽东诗词的青年作家,成了一次文学座谈会的中心人物。有人问他:“你怎么看正在兴起的‘毛泽东热’”?他回答:“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又有人问:“你怎么看东欧和前苏联正在发生的逆转?”他又回答:“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后来《人民文学》杂志记者把这件事告诉当时的中宣部部长邓力群,邓力群大加赞赏:“这的确是一种很形象、贴切,也相当深刻的回答和解释,对伟人毛泽东的怀念就此可以进入宏观的历史层次,上升到了较深的理性思考。”

  1990年中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毛泽东热”。电影、书籍、形形色色的座谈会,全都热衷此道,毛主席像章卷土重来,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涌向毛泽东的故居韶山。我那时也自费到了韶山,还到了刘少奇的故居花明楼。还记得那时候的《红太阳》录音带,开创了大陆歌曲磁带的销售新纪录。

  那时候中国人的热情十之八九投向了政治领域。反对自由化、切断通向资本主义的改革之路、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就在共产党内、私营经济是资本主义复辟的经济基础、市场化就是资本主义化……这些话现有听来恍若隔世,可都是那时报纸电台电视台反复阐述的“至理名言”。

  二、1991:“苏东波”的冲击

  这里的“苏东波”不是指的宋朝著名词人苏东坡,而是指的前苏联和东欧政坛巨变的冲击波。

  1991年,“第三代领导”经历了最严重的也是惟一的一次危机。

  在90年代开始前后的那几个星期里,从东欧那边传过来的消息,都让中国人既震惊又嗟叹不已。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史、罗马尼亚的兄弟党,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去。

  社会主义的阵营到底发生了什么,在当时,大多数中国人对这种局面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是好。在很多中国人看来,东欧已经复辟资本主义,一句半是悲壮半是幽默的话在北京流行起来:“过去是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现在是只有中国能够救社会主义。”

  只有邓小平一个人不动声色,说了16个字:韬光养晦,冷静思考,稳住阵脚,沉着应付。

  8月19日,苏联共产党为避免垮台所采取最后行动的失败,对于中国以及对于世界的含义,是无论怎么计算也不会过分的。对中国来说,这是共产党取得政权42年来所遇到的最惊人的变故和危机。

  那时候有头有脸的理论家是不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也不讲发展。他们说得最起劲的是“反对和平演变”,是一本叫《关于社会主义若干问题学习纲要》的小册子,也叫“十九条”,用它来统一思想。那里面说,中国的阶级斗争“相当尖锐和激烈”,不批评那些“忽视了阶级斗争”的观念“非常有害”。上海《解放日报》发表了皇甫平的文章,警告人们不要“陷入某种‘新的思想僵滞’”,拐弯抹角地批评北京报纸上的那些东西:一讲市场经济就以为是资本主义,一说利用外资就以为不是自力更生的,甚至还把深化改革同治理整顿对立起来,反改革之道而行之。还说:“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结果就把一声风波的“导火索”给点燃了。这就是“姓社姓资”的争论。

  三、1992春:“邓旋风”席卷大地

  伟人之所以能够影响历史的进程,乃是因为在他的背后有着广泛的社会情绪。

  从某种程序上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在1992年1月的南巡,就没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年邓小平走在深圳的大街上,这位88岁的朝气蓬勃的老人,带着四川乡音,掷地有声地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这位老人是冲着1989年、1990年和1991年发生的那些事情来的。

  邓小平在1989年冬天退休的时候,显然已经想到会有深圳之行。然而他的“告别政治”并非没有条件。那几个月他再三说,中国近十年来所执行的方针政策以及发展战略不会变。可是他前脚刚一下台,身后就响起一片争论声。他在北京说了又说,期望能够制止,都没有用。看来仅仅私下说是不行了,有必要让所有中国人再次看到他。

  他是有备而来的,所以总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一边走一边不停地说,既平和又锐利。看到深圳的外资企业,他就说:“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的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他还说,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伟大人物之所以能够影响历史的进程,正是因为在他的背后有着广泛的社会情绪。芸芸众生之所以愿意跟随伟人的脚步,正是因为相信他能够满足他们的欲望。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长时间地遏止这种欲望。

  四、1992夏:为市场经济正名

  ——江泽民拿定主意把中国带到什么地方去。

  新任总书记江泽民顶着急风暴雨,蹒跚而行,发表了十几次重要演说,作出几十个重要决定。1992年春天,他已经拿定了把中国带到什么地方去的主意。他打算站出来,既是向邓小平、也是向亿万中国人表明,他是一个可以推动改革开放大业的总书记。

  1992年6月9日,他走进那个由灰色高墙围起来的中央党校,好几百人在等待他。他昂着宽阔的额头,开始了那次后来产生极大影响的演讲。在某些关键环节上,他不仅跟上了邓小平的步伐,而且还走得更远:“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总得最后确定一种大多数同志赞同的比较科学的提法,以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国的认识和行动,以利于加快新的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我倾向于使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

  对于江泽民的讲话,邓小平不禁赞道:“这件事做得很有分量。”老实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弹性很大的词,可以最大限度地容纳意识形态的两极——既包括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也包括了经济自由化的冲动。

  2017七一讲党课讲稿

  一、 回顾过去,党的功绩卓著辉煌

  中国共产党的95年,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救国图强真理,开辟民族振兴道路的95年;是带领中国人民不怕流血牺牲,创造辉煌业绩的95年。在95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四代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以崭新的世界观,为全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英勇奋斗,经历了战争与和平、革命与执政、建设与改革、挫折与胜利的考验,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辉煌成就,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的政治力量。进入新世纪,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谱写中国历史上更加辉煌的新篇章。回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党员人数不过几十人。而时至今日,共产党员人数却达8000多万之巨,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党。值得自豪!

  二、共产党员要有觉悟,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不可否认,现在有一些党员,对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那么坚定,甚至完全动摇了。有的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宣传伟大理想有点“超前”;有的认为,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不是讲理想的时代,而是讲实惠、讲利益的时代了,讲理想“过时”了。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党员由于放弃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信念崩溃,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经不起考验,最终走上了腐化堕落、自我毁灭的道路。有些党员干部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例反复告诉我们: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如何看待理想信念,我认为这首先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只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上,就能深刻地看到,我们共产党人完全没有理由放弃理想、动摇信念。

  一个党员做到与群众不一样,能够“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关键在于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不断锤炼自己的思想品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高尚的精神境界是党员立身做人的标准,是党员成就事业的基石,也是我们党员成为群众的旗手和“标杆”的条件。每一名党员都应当牢记自己的政治身份,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

  三、共产党员要讲奉献。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奉献,是人性中真、善、美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员道德品质中最本质的特征。党员不同于群众,应当奉献不为索取。陈云同志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说:“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把革命的和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革命的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来处理一切个人问题”。当前,我们国家进入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时期,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和多元化了。作为党员,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少了,面对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的考验多了。在这样的考验面前,我们有的党员做得很好,他们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必要时宁可牺牲个人的利益,把“索取值”选择为最小,把“奉献值”选择为最大,淡泊名利,志在奉献。但也有一些党员,片面强调个人得失,以是否对个人有利作为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准,不仅不肯吃亏,反而想占公家或他人的便宜,我们党从来承认党员有正当的个人利益,但如果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党员应当无条件地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

  四、共产党员有觉悟,必须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和纪律约束。

  共产党员要有纪律。自觉参加党组织的活动,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自觉服从党的纪律约束,这是党员有没有觉悟的实际体现。过去战争年代是这样,现在和平年代仍然必须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坚强纪律和组织优势,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抛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共产党员必须严格执行党章规定,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遵守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真正做到违反党纪的话不说,违反党纪的事不做。也只有不断接受组织的教育、提醒和帮助,才能使党员个人更好地提高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或少犯不应有的错误。

  人们常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看什么,既要看他的思想觉悟,也要看他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村工作成效明显不明显,党员是关键。可以这样说,成也党员,败也党员。我们党员,就平时的工作表现和业绩来看,是否能达到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标准,村民自有评价。所以,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敬业爱岗、勤奋工作,并把自己的工作与党的形象和威信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以过人的本事说服人,以出色的业绩说服人,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

[2017七一讲党课讲稿]

第3篇: 庆七一主题党课讲稿范例

庆七一讲党史党课讲稿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今已经有90个年头, 90载艰苦卓绝,90载荣耀辉煌。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之所以有90年的辉煌历史和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因为老一辈的革命先烈坚忍不拔的毅志及浴血奋战的精神。 

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并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革。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在虚假地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积极进行内战的准备。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即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解放战争”,也称“第三次国内反动战争”;
中国国民党称之为“抗共卫国勘乱战争”),是二十世纪中叶在中国境内发作的中国共产党军队(第一次内战为红军,第二次为解放军)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的一场长期战争,也是近现代世界历史中范围最大一场内战之一。此次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推翻了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 
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提问) 

今天主要讲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 

豫东战役之后,毛泽东对战局十分乐观,积极要求各部扩大战果。1948年7月16日,在许世友、谭震林兵团即将攻克兖州之际,毛泽东要求许、谭不顾疲劳,以主力抢占济南机场,迅速完成攻击济南的准备。同日得到攻克兖州的报告后又要求许谭部争取十天内外夺取济南。但实际上华东野战军粟裕直接指挥的部队,在豫东战役中伤亡严重,加以雨季将临,华野在历次雨季战斗中均告不利,难以继续战斗,粟裕不能不要求休整,得到毛泽东的批准。 

济南是国民党政府军坚固设防的城市,徐州有国民党政府军的强大兵团。华东野战军能否攻克济南,并无绝对把握。但济南已被我军孤立,即使攻击不利,也已无关大局。尽管如此,毛泽东攻击济南的部署仍然十分慎重,指示粟裕:“整个战役应争取一个月左右打完,但是必须准备打两个月至三个月,准备对付最困难的情况,并以此作为一切部署和工作的主要的出发点。”因此,华野以总兵力的44%弱,约14万人组成攻城兵团,而以总兵力的56%强,约18万人组成阻援、打援兵团。但济南战役作为解放军一次最大规模的攻坚战斗,9月16日晚发起攻击,仅战斗8天,即于24日晚予以攻克,进展意外地顺利。 

粟裕在济南战役胜利在望的时候,即着手部署下一步的作战计划。由于攻济战局发展十分顺利,粟裕估计国民党政府军徐州北援部队事实上已不可能继续北进,华野打援兵团也就不需要投入打援战斗,因而可以不必休整,继续作战,而攻济部队伤亡也有限,稍加休整后也可以连续作战。为了扩张战果,为以后南下作战创造条件,他即于9月24日向中共中央军委建议举行淮海战役,战役目标为攻占淮阴、淮安(两淮)及海州、连云港,所以称为淮海战役。他建议举行淮海战役以后全军再转入休整。显然,由于济南战役原设想的作战规模大大缩小了,华野战力有余。但两淮、海连并无国民党的精锐兵团,这一作战计划的战斗规模有限,选择的是国民党政府军的薄弱环节,以扩张占领区域。由于华野战力强大,可以不必休整,即能完成淮海战役的任务。粟裕向中央军委的建议有四个可供选择方案,而淮海战役计划是建议中作战规模最大的方案。尽管如此,军委接到建议后,对淮海战役的作战方向表示赞成,但对战役目标仍感到不能满足。 

毛泽东作为统帅,更关心全局,不使部队有任何松懈的情绪。由毛泽东起草的军委对粟裕建议的复电,肯定了粟裕在淮海战役后再进行休整的计划,但显然考虑到部队战斗力并未充分发挥的事实,因此,除粟裕提出的两淮、海连战役目标之外,增加了一个超越粟裕设想目标之外的严重任务,即“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而且要求粟裕于10月10日左右开始行动。他追求的是更大的战略利益,因而对部队提出了更高更严厉的要求。 

黄兵团,即黄百韬所率第七兵团,下辖三个军。黄兵团在国民党政府军中虽不是一个最精锐的兵团,但黄敢于死战,很有战斗力。黄兵团是国民党政府军徐州剿总所属的四个兵团之一,徐州是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的屏障,攻击黄兵团,必然要遭到徐州各兵团的反击,非常可能发展为南线的战略决战。所以,粟裕自己提出的是一个一般性的、为以后的大战作准备的战斗任务,而毛泽东给他的确是一个战略性的严重的硬任务,毛泽东把粟裕的攻城略地的战斗改变成歼灭敌有生力量的战斗,把淮海战役在事实上改变成了“歼黄”战役。因此,9月25日中央军委的指示和9月24日粟裕的建议,战役性质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毛泽东很快意识到这一任务的严重性,华野如不进行休整,进行充分的准备,显然是很难完成的。为此,毛泽东指示前线将领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并机动地推迟了出动的时间。军委于9月底又改变了原先不休整的计划,指示华东部队休整20天左右。 

要说服部队接受毛泽东提出的战役计划,也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做大量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具体的军事上的权衡。华野并没有立即接受毛泽东提出的战役计划。中共华野前线委员会于10月5日起在曲阜举行了为期20天的扩大会议,在会上对中央军委提出的严重任务,进行了多次反复的研究。部队要执行毛泽东的战役计划,对前线部队来说,要克服巨大的困难,做出严重的牺牲。为此,直至9日晚各纵队主要干部会议后,才放弃了在华野原淮海战役方案基础上提出的两个方案,下决心采纳第三方案,即中央军委提出的方案,首先分割包围歼灭黄百韬兵团,并于12日上报军委。中央军委和华野将领就作战部署进行了反复磋商,至14日,华野司令部召开第二次作战会议,研究确定了具体作战部署,决定于11月5日开始攻击,并于15日上报军委,17日即得到军委的批准。这一时间距离原来毛泽东要求的出动时间,整整推迟了一个月。至此,解放军完成了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主要目标的淮海战役的决策。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战斗最激烈的战役。1948年11月4日,粟裕发布了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攻击命令,命令“各部统于六日黄昏由现地开进”,“定于本月八日晚统一发起战斗”。而这时,蒋介石的精力为辽沈战役所牵制,无法充分考虑南线的作战计划,国民党政府军在徐州一线犹豫不决,直到11月5日才决定黄百韬兵团向徐州撤退。华东野战军各部5日间正向前进位置运动,6日晚开进接敌。黄百韬兵团正好于7日凌晨起离开既设阵地,侧敌运动。由于晚了一天的行程,黄百韬兵团与驻八义集的李弥兵团,也未能靠拢,以便团集一起撤退。黄兵团这样的态势,正好是最容易受到割裂攻击的态势。国民党政府军统帅部不明敌情,指挥凌乱,导致了严重的军事后果。尽管如此,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的战斗,仍然打得十分艰苦,前线部队因为伤亡太大,且局限于战场一隅,对继续战斗一度有所犹豫,直到传达了中央军委准备伤亡十万人的指示后,才不惜一切牺牲,坚持战斗,直到胜利。如果黄百韬兵团没有撤退,或提前一天撤退,与李弥兵团会师,团集一起,那么,淮海战役将进行得更加艰苦。由此可见,毛泽东以其雄伟的胆略和坚毅的魄力,才能作出淮海战役的英明决策。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早就在长征期间就有体现,在中央红军处于绝境时,他率领红军脱离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最终安然到达陕北,重新崛起。至此,才能让中国共产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推荐访问:党课 讲稿 范例 庆七一主题党课讲稿范例 庆七一主题党课讲稿范例 庆七一专题党课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