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党课下载> 正文

2022年支部书记讲党课16篇

发表于:2022-11-29 15: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支部书记讲党课16篇,供大家参考。

2022年支部书记讲党课16篇

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是党对群众的重要“影响源”和信息“反馈点”,其组织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支部书记讲党课16篇范文,欢迎参考借鉴~

支部书记讲党课篇1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好与坏,支部书记至关重要,书记作为党组织的“班长”,在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中,负有重要的责任。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如何?作用发挥的怎样?直接影响着“一班人”乃至一个单位的整体建设。我们在座的各位有的曾经担任过支部书记、有的正在担任、有的将来也会有机会担任支部书记。如何当好“班长”,这是门大学问。下面,我根据平时的学习、调研以及工作体会,结合工作实际,和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如何当好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

  一、明确职责任务,发挥“班长”的领头作用。

  同志们都知道,支部书记不同于其他干部,他有三重责任:首先他是支部的书记,负有建好、管好、用好党组织的责任;
其次他是单位的主官,负责单位的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同时他还是基层政治工作落实和发展的重要枢纽。大量的、千头万绪的政治工作,最终要靠书记去精心筹划,具体落实。如果这一岗位的职责履行不好,各项工作就难以找到着陆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支部书记的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地位更重要。作为“班长”,要十分清楚这个岗位的关键性作用和决定性意义,主持好支部的工作。当好党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发挥好“班长”的“领班”作用,具体要发挥好“三个作用”:

  (一)发挥组织落实的作用。抓工作的组织落实,这是“班长”所要做的基本工作。我们平时经常在训练中跟带兵班长们讲,班内的大量任务,组织不好,落实不好,那么你这个班长就是不称职的。同样,我们也要把基层党支部的工作筹划好、落实好,否则就是我们最大的失职。“班长”发挥好组织落实作用,我认为需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要吃透“上情”。吃透“上情”,就是要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反复学习,深刻领会。上级的工作部署是管全局的、把方向的。不吃透“上情”,就容易偏离方向,偏离重点。二是要明了“己情”。明了“己情”,就是要注重调查研究,掌握本单位实情,对所属人员的动态做到深知、亲知和真知。“己情”是行动的出发点,不明了己情,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就无法落到实处。作为“班长”,必须要学会全面、系统、辩证地观察和看待班子建设的优势和劣势,把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实、找准,抓住主要矛盾,这样才能把工作落实好。三是要搞好结合。抓上下两头,更要注意把它们结合起来,通过上下的比较、结合、平衡,形成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工作重点和套路,认清形势,明确方向,着眼特点,抓住关键,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发挥凝聚带动的作用。依靠党组织的集体领导,是支部书记对基层工作实施正确领导的重要保证。作为“班长”,必须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统一班子成员思想和行动,把“一班人”捏成强有力的“拳头”。为此,平时要注意经常同“一班人”谈心交心,加强交流沟通,以便思想上形成共识;
要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尊重官兵的首创精神,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
要掌握所属人员的思想脉搏,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大家的良师益友,提高队伍的向心力、执行力。

  (三)发挥检查监督的作用。支部书记发挥检查监督作用,是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书记对每名党员执行党组织决议、遵纪守法、联系群众以及平时的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情况,负有检查监督之责。做到这一点,要搞好思想教育和疏导,启发党员执纪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要严格落实党组织生活制度。支部书记是党务工作的主持者,是组织生活制度的实施者,是管理和监督党员的组织者,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扎扎实实抓好落实。

  二、立足岗位要求,提高“班长”的能力素质。

  作为支部书记,能否出色地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能否真正成为党组织建设的“主心骨”,充当党员群众的“领头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能力素质。“班长”作为日常工作的主持者和第一责任人,只有具备与“班长”地位作用相适应的能力素质,才能担负起支部工作的重任。

  (一)坚持党性原则,提高把关定向的能力。支部书记处于统揽全局、领航掌舵、主持领导决策的关键位置上,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作为支部书记,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
要紧密联系实际,抓好中心工作和重大问题,保证具体工作中心不移,方向不偏。具体地说:首先,要在政治上把好方向。一个成熟的支部书记,首要的是政治上过得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上把方向的集中体现,就是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证党的绝对领导,保证队伍听招呼、守规矩,保证政令畅通。如果对上级党委的指示、规定、制度执行不自觉、不坚决,或者打折扣,那就谈不上保持一致。在实践中,我们有的支部对上级的决议指示执行不坚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处在领航、掌舵地位的支部书记,缺一根政治上的弦,在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规定上,缺乏应有的党性原则,打了折扣;
在一些涉及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问题上摆不正关系,没有把准方向。其次,要在紧要关口上把好方向。作为支部书记,要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善于明辨是非,认准方向。当社会上刮风起浪、各种错误思潮袭来的时候,要站稳脚跟,处乱不惊,旗帜鲜明,不畏缩,不迎合,不苟同,不随声附和,不左右摇摆,防止模糊方向;
当工作中受到挫折、困难比较突出、外界干扰比较大的时候,要善于全面地看问题,带头振作精神,迎难而上,不能见风就是雨、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垂头丧气、失去信心,防止动摇方向;
当部队建设形势好、工作进展顺利的时候,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常想一想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自觉瞄着薄弱环节做工作,不能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停滞不前,防止忽略方向。只要在这些紧要关口,把方向把住了,把准了,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再次,要在关键问题上把好方向。基层单位,有很多热点敏感问题。入党、晋职、培训、疗养等都是涉及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作为支部书记,要着眼队伍建设实际,切实把干部关注的、队伍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作为大事抓、重点抓,作为稳人心、暖人心、得人心的工作抓,防止迁就照顾个别人利益而损害大多数人利益。

  (二)强化职责意识,提高党务工作的能力。党组织是否有战斗力,是单位建设的关键。而书记党务工作能力的强弱,又是党组织坚强与否的关键。一是要强化岗位意识,集中抓党务工作的精力。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支部书记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抓班子建设和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上。从当前看,有的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能力不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缺乏当好“班长”的意识,总想着自己是单位首长,没有认清队伍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支部坚强有力的领导才能实现。因此,作为“班长”,要认识到基层政治工作,最关键的还是加强党组织建设,切实把精力从抓事务性工作投向抓班子经常性建设上;
从主要做群众的工作转变到管理好党员、干部尤其是班子成员上来。二是要强化阵地意识,建设坚强的战斗堡垒。支部书记作为基层政治阵地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既负有守好阵地之责,也负有用好阵地之责。守好阵地,最根本的是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功能。《政工条例》对基层党的委员会和党支部书记的职责规定的首要一条,就是负责支部的日常工作,因此支部书记守好、用好脚下这片阵地,真正把支部建设成“前沿指挥所”、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一线战斗堡垒”。三是要正确区分党务工作和政务工作。区分党务工作与政务工作,最根本的是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一个是正确处理支部会与行政办公会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支委会与行政办公会最容易混淆,许多基层单位常常“一锅煮”。有的同志认为,不管开什么会都是那些人,“换汤不换药”,没有必要搞那么烦琐复杂,因而在工作中“合二为一”。实践证明,支委会与行政会不分,不仅削弱支部的集体领导,而且还会影响单位首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划清支委会与行政会的界限,要明确四个不同:两个会议的性质不同。支部会是党的会议,行政会是行政办公会议。两个会议的职能不同。支委会负责讨论决定单位的重要问题;
行政办公会则是根据支委会的决议和上级指示精神,讨论如何在本单位中具体组织实施,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工作。两个会议参加的人员不同。支委会只有委员才能参加,而行政办公会,不论是不是委员,是不是党员都可以参加会议。两个会议决定问题的方法和原则不同。支委会是党的会议,讨论决定问题,是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而办公会是行政会议,由行政主官主持召开,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按照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由行政首长作出决定。第二个是正确处理党支部工作与行政事务工作的关系。《政工条例》对基层支部工作的范围和内容总体上进行了明确。总体来说就是:关系全局的问题、部队建设带倾向性的问题、涉及方针政策的原则性问题应当由支委会集体讨论决定;
局部的问题、一般性的日常行政事务工作或一些细节问题,应当由行政首长分工负责处理。

  (三)讲究方法艺术,提高运转“班子”的能力。支部书记,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运转“班子”的能力。作为“班长”,在运转“班子”上,我觉着有两方面的能力至关重要,一是统揽全局的能力,二是科学决策的能力。先讲统揽全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所谓全局,是指事物的整体和发展趋势。统揽全局,就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对上下左右、纵横交错的各项工作统一筹划,通盘考虑,分清主次急缓,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作为“班长”的支部书记,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抓住重心,形成合力,才能高标准地做好工作。队伍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各项工作既互相联系又互相融合,整体与局部、大事与小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都要把它筹划好。因此,支部书记要把统领班子建设的全局作为根本任务,要做好具体工作,但决不能陷入到具体事务之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有的书记工作很琐碎,思路不清,往往费劲不少,而成效却不大,根本原因就是站立点不高,没有搞好统筹协调。我个人总结为:“正事,必须办;
急事,马上办;
普通事,依序办;
重点事,优先办”。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为“班长”,要善于解决工作中的紧急情况和棘手问题,遇到这种情况,要迎难而上,敢于负责,果断处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威望,而且能够提高统揽全局的能力。再讲科学决策。支部书记作为“一班人”的领路人,想问题必须比别人更深、更细、更准,决断必须态度明快,毫不犹豫,有的书记遇事思前想后,谋而不断;
有的单凭直觉决策,断而不谋,随意性、盲目性很大,这样很容易造成全局失控。在这个问题上,要重点把握好两点:一是要力戒主观武断。主观武断是支部书记比较容易犯的毛病,有些同志总认为自己在单位是“头”,“说了算”才算权威,事事自己先拿意见,谈看法,在自己僵硬的思维模式中决策,人为堵塞了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渠道,结果适得其反,想有权威,偏偏失去权威;
想当核心,偏偏没有人靠拢;
想实现自己的意图,偏偏事与愿违。二是一定要有主见。书记不能主观武断,并不是说遇事不要主见。俗话说:“领导、领导,既领又导。”没有主见,就不能成其为领导。一个优秀的、成熟的支部书记,要善于把关掌舵,善于掌握事物发展的要脉,掌握事物发展大势。特别是在事关队伍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上更要保持清醒头脑,统一大家的认识,真正起到“主心骨”的作用。做到有主见,就要做到凡事要“三思”:即“先思”、“善思”、“熟思”。先思,即要有超前意识,要未雨绸缪,遇事要比下属想得早一些、深一些、远一些,做到有谋在先。善思,即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准确把握事态的发展变化,善于在自己掌握的大量材料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熟思,即要对事情深思熟虑,心中要有明灯一盏,胸中要有“成竹”一株,脑中要有对策几条,手中要有方案几套,对事态的发展变化有预见、有准备,能争取处处主动,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上能负责,对下能号令。

  三、搞好团结协调,增强“一班人”的凝聚力。

  团结是一种品德,是一种才能、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境界。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创造力。因此,作为“班长”,要有一种与人为善,不计个人得失;
要善于做维护团结,提高团结和巩固团结的工作,充分发挥好“一班人”的整体作用。

  (一)要善于协调关系,化解各种矛盾。处理协调好“一班人”的关系,化解可能产生的矛盾,是搞好团结的重要一环,最根本的是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与副书记的关系。在基层,书记与副书记的关系,实际上是主官之间的关系,一些基层单位不团结,主要是两个“一把手”之间的不团结。处理好正副书记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是基层党组织内诸多关系和矛盾中最关键的环节,具体应做到分权不争权,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有人把主官比喻成一双筷子,要对付餐桌上的各种食品,长的、短的、软的、硬的,主要取决于一双筷子长短相宜,配合默契,冷热共担。这个道理,通俗易懂。二是正确处理与委员的关系。书记和委员是平等的,享有同等的权利,只是书记作为“班长”,负有更大的责任。在党内,书记和委员讨论问题有同等的发言权,决定问题有同等的表决权。书记要以普通委员的身份参与决策,防止把行政身份带到党内,把书记和委员的关系搞成上下级关系。三是要协调好委员与委员之间的关系。委员与委员之间发生磨擦时,书记不能居高临下当“裁判”,而要穿针引线当“红娘”,要当“润滑剂”,多做调和的工作,主动解扣子。通常情况下,当委员与委员之间发生误会时,都会到“班长”这里表白自己,指责对方,寻求帮助。“班长”应该不偏护任何一方,及时问明情况,把事实真相搞清楚,帮助他们消除误会,化解矛盾。

  (二)要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也是基层支部工作正常运转的基本规矩。实际工作中,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把握关键环节,使民主集中制度成为维护班子团结的有力武器。一是要强化坚持集体领导的观念。要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坚持集体决定重大问题。作为书记,要自觉地把个人意见看作是“一家之言”,要尊重集体的意见,自觉将自己置于支部的集体领导和监督之下,平等地参与集体讨论,不能以个人意见取代集体决策,不能把个人意见强加给其他委员,依靠集体的经验和智慧决定重大的问题。要理顺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的关系,支部一旦形成决议,委员就必须坚决贯彻执行,这是集体领导的最终体现。在这个问题上,既要防止借口集体领导而无人负责的倾向,又要防止以首长分工负责为由,离开支部决定自由行动的现象。二是要拓宽充分发扬民主的渠道。讨论决定问题,一定要广泛发扬民主,让每个委员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个人意见。讨论中,书记不要先入为主,划框框、定调子,让委员顺着自己的思路走,而应先听大家的意见,然后再作归纳总结。当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时,只要时间允许,就不要匆忙作出决定,应对提出的问题作必要的调查研究和酝酿协商,通过会上与会下的工作,让大家把话讲完,逐步使正确的意见成为大家的共识。三是要规范坚持按章决策的程序。支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总的程序是先进行个别酝酿,再经过会议研究。对如何搞好个别酝酿,关键是要做到班子成员之间充分地沟通、交流和磋商。在这其中,要防止酝酿只在个别委员之间、关系融洽的人之间进行的现象,坚决抑制庸俗的、低格调的酝酿,防止搞成私下交易,变成授意和统一口径。

  (三)要充分发挥“一班人”的整体作用。“巴掌再大,也捂不住天”。支部书记的个人能力素质再强,如果不注意发挥“一班人”的整体作用,“班子”必定会搞不好。因此,作为“班长”,要弹好钢琴,要充分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在这里,“班长”要善于“琢磨人”,我说的“琢磨人”,不是耍心眼,使歪点子,难为人,而是要摸准班子成员的经历、特点、秉性、优长和不足。“琢磨”准人,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用其所长,优势互补,形成整体合力。再一个是避其所短,扬长补短,提高整体素质。由于班子成员的经历、阅历不同,决定了他们的能力素质不可能在同一个层面上。班子成员迅速提高素质,以适应岗位的要求,需要自身的努力,需要上级的培训和组织的培养,而大量、经常的是靠书记在实践中传帮带。一个素质高的“班长”,必然带出一个高素质的班子,只有把班子成员的每一块“短板”都补上了,才能实现班子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树立“班长”形象,当好“一班人”的“旗帜”。

  书记能否在班子中有号召力,不是靠职位权势,也不是靠夸夸其谈,而是要靠实实在在的工作和行动,真正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群众利益在前、个人利益在后,切实当好表率,成为“一班人”的“旗帜”。这是当好“班长”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一个先决条件。

  (一)立足本职,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形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支部书记应成为这方面的模范。爱岗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以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本着向党和人民负责,对部属和同志负责的态度,自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积极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无私奉献,就是要淡泊名利,模范带头。作为“班长”,要看到政治工作的潜在价值,相信政治工作同样可以有所作为。眼光要放远一点,目光要放大一点,从个人名利的小圈子里跳出来,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把个人的荣誉得失与“班长”肩负的责任联系起来,不为蝇头小利所缠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二)以身作则,树立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形象。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支部书记工作和生活在官兵中,他们不但要听你讲,更是要看你如何做。如果你讲得头头是道,激昂慷慨,但行动却是另一回事,就等于自己用行动否定了自己,官兵就不信不听,工作就会产生逆反效应。所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求官兵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
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应首先不做。遇到困难,冲锋在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只有处处严格要求,事事率先垂范,自身过得硬,才敢于叫别人向自己看齐,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作用。

  (三)勤奋学习,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形象。基层党组织能力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的基层党组织往往满足于守住摊子,完成一般任务,没有创新的意识和观念。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创新的胆识和勇气从何而来?来自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自于丰富的理论知识水平,这是创新的基石。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攀登,才能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思想境界始终处于时代的前沿,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在党务工作中的创新能力。作为支部书记,必须带头搞好学习,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还要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以及法学、美学、伦理学、逻辑学、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活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把上级指示要求与本单位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在结合点上动脑筋,在创造性上下功夫,善于运用知识实践,驾驭全局,从而推动单位各项工作健康顺利发展。

  同志们,如何当好一名支部书记,做好“班长”,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一两个小时很难讲清、讲透,只希望通过今天这堂课,能够带给大家一些思考,更重要的是同志们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多研究、多探讨,相信经过同志们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务工作者,成为一名优秀的支部书记,成为一名优秀的“班长”。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支部书记讲党课篇2

  根据镇党委、政府的要求,今天由我讲一堂专题教育党课,通过同大家一起上党课,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掌握有关要求,全面启动我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下面,就如何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三严三实”,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明确了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是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抓手。从深化作风建设来看,转作风改作风正处在一个关键点、节骨眼上,必须乘势而上;从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来看,进一步明规矩、严纪律、强约束,还要从严上入手、从实处着力;从锻造过硬队伍、推进事业发展来看,也需要大力弘扬严的精神、实的作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有的放矢、指向性强,对于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三严三实”、践行“三严三实”,前提是准确把握“三严三实”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古人将“修身”作为做人的根本,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今天,共产党员严以修身就要自觉树立坚定的信仰,锤炼坚强的党性,培育高尚的情操。严以修身根本是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从严管党治党,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三个自信”,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严以修身核心是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党性修养就要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自觉增强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任何时候都要与党同心同德。严以修身基础是提升道德境界。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用权要反对特权思想。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党员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就要永远牢记权力的来源和归属,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严以用权要正确行使权力。既然选择了当干部,就要自觉遵守当干部的规矩,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按照法律和制度规定去管权、管事、管人,用程序规范权力、约束权力,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严以用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党员干部没有与生俱来的权力,也没有不受监督的权力。加强监督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要增强主动接受监督和依法依规保护监督的意识,自觉置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领导干部地位特殊、岗位重要,面对错综复杂的考验和形形色色的诱惑,如果不能自律,就会走上歪路,甚至身败名裂。作为领导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严以律己要有自省意识。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共产党人更要注重自我纯洁自我净化。严以律己要有红线意识。时刻警钟长鸣、上紧发条,守住做人底线、分清公私界线。严以律己要有法治意识。要带头学习法律,模范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不能行使不该由自己行使的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谋事要实,既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也要解决方法能力问题。要加强学习,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努力使各项决策体现科学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实效性。要深入调研,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在掌握实情的基础上出主意,在心中有“数”的情况下拿主张。要民主决策,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更好地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作为领导干部,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挑战面前有冲破难关的勇气,机遇面前有敢抓善抢的锐气。要有踏石留印的韧劲,发扬钉钉子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对定下来的事情雷厉风行、抓紧实施,对部署的工作一抓到底、见到成效。要有接力奋斗的境界,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推向前进。

  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老老实实做人,既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严谨的道德实践,要从小事、身边事做起,在点点滴滴中体现。对党和人民要忠心耿耿。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对组织、对同志要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对工作要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激情满怀想干事,千方百计干成事。要谦虚谨慎,成绩面前不张扬、荣誉面前不伸手。对群众要满怀真情,自觉摆正同群众的关系,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

  “三严三实”要求是一个有机整体,从锤炼党性、用权为民、为政清廉、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公道正派等方面,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的新内涵,体现了内在自觉与外在约束的辩证统一,体现了继承优良传统与贴近时代要求的辩证统一,为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三严”是内在要求,主要指向主观世界的改造,有了“三严”,“三实”就有了坚实基础。“三实”是行为取向,主要指向客观世界的改造,有了“三实”,“三严”的实际价值才得以体现。“三严”要求党员干部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增强抵御各种病毒的免疫力,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党员干部为人处世、正心修身提供了基本遵循。“三实”要求党员干部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摒弃花架子和表面文章,抛弃损害群众利益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做到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坦诚实在,为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用权为民提供了重要准则。对党员干部来说,“三严三实”既是思想上的守则,又是行为上的准则,是必须坚守的人生信条。全区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三严三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准确把握丰富的科学内涵,切实增强践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争做对党忠诚、个人干净、务实担当的干部。

  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践行“三严三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从严从实的要求贯彻“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始终,推动专题教育深入扎实开展。

  在座的社区“两委”、党员骨干同志,我们要把把开展专题教育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专题教育与日常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要把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放到社区发展总体布局中来推进,把开展专题教育的成效转化为推进社区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加快实现新跨越、再造新北港贡献力量。

支部书记讲党课篇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抓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的新创造。“四个全面”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出场形态,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的集中体现,闪耀着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和科学认识论的思想光辉。

  “四个全面”深刻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

  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等规律,是我们党“哲学的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唯物史观是“四个全面”的理论基石,“四个全面”是唯物史观的当代反映。

  坚持社会基本矛盾原理,深化了对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的认识。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四个全面”是依据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提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民群众对改变发展不平衡性提出的热烈期盼,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路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分别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动力支持、制度保障和领导力量,四者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坚持社会有机体原理,深化了我们对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坚持把社会结构当作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反对“唯经济决定论”,认为每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全面”推进,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不留死角、不留空白,聚焦聚力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注重发展要素的耦合性,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结构、社会系统的有机体协调发展的思想,深化了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认识。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群众立场,生动体现了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既顺应了人民呼声,又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的红利,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人民;全面从严治党,根本目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人民性,真正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辩证的历史决定论,深化了我们对执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决定性与选择性的高度统一过程,强调社会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中国共产党担负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经过革命、建设、改革的接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之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最根本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个全面”牢牢把握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

  唯物辩证法作为“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四个全面”是唯物辩证法深度滋养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辩证法。

  坚持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把握好发展的全面性与协调性。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分析问题时,自觉坚持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核心在“全面”,关键在“协调”。所谓核心在“全面”,就是要解决发展中一度存在的重经济轻社会、重物质轻精神、重速度轻效益等片面性问题,统筹经济、政治、法治、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所谓关键在“协调”,就是要处理好战略目标与三个战略手段协调关系,目标统率手段、手段服从目标;三个战略手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避免单兵突进、各自为政;每个战略举措协同推进,既区分轻重缓急,又不顾此失彼。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提高解决复杂社会矛盾的看家本领。当前,我国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改革的攻坚期和矛盾的高发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我们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工作中自觉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促进“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勇有谋,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要稳扎稳打;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实现“良治”与“善治”的统一;全面从严治党,要治标和治本统筹兼顾,自律和他律双管齐下。

  坚持理论思维的基本规律,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论。理论思维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反复强调要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奠定了“四个全面”丰富的方法论原则。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必须依此进行战略判断、作出战略部署、把握战略重点、保持战略定力。

  “四个全面”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时代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我们克服不可知论和先验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四个全面”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做出了创造性理解,对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

  坚持实践决定认识的基本原理,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知行统一观的认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辩证运动过程中的两次能动的飞跃。“四个全面”是我们党立足治国理政新实践,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研判分步提出来的:针对发展不平衡性、阶段性问题,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针对改革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针对政府和司法公信力下降、法治推进不力等问题,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针对各种风险和考验依然严峻,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原理,深化了对社会发展“两种尺度”统一问题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必须遵循两种尺度的统一:坚持真理尺度,主观认识符合客观规律;坚持价值尺度,按照自身的需要去改造客观世界。“四个全面”坚持了“两种尺度”有机统一的原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价值目标,是我们党根本的价值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化了我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的真理性认识。

  坚持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的基本原理,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自由王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并依此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种社会状态,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打开了通往社会主义规律自由王国的历史之门;邓小平同志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提出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两个文明一起抓等重大辩证关系;江泽民同志的“论十二大关系”,深刻阐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理;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上提出的“十个结合”,深入总结了改革开放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生动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赓续探索的思想结晶。

支部书记讲党课篇4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明确提出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方面重要要求,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为学校党支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力打造“‘453’-筑堡垒·当先锋”党建服务品牌指明了方向。当前,我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处在第二个学习讨论专题阶段,其主题是“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根据支部工作部署,由我在此以“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为题给大家上党课,旨在学习交流、抛砖引玉,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或建议。

  党中央在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着眼于新常态下对党员提出新要求,号召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倡导所有党员要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四讲四有”是一名合格党员的核心要素,是新时代党员党性的客观要求,是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在党兴党、在党为党的现实体现,为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指明了方向。

  党内制度规矩是党内生活的基本方式,既为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提供了平台与载体,更明确了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与规范。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准则》和《条例》),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要求,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纪律保证。

  一、领会精神,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路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特征的现实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选择。

  (一)体现了党内生活道德高线、纪律底线的价值导向。两部法规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突出执政党特色,坚持理想信念宗旨,体现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价值追求。这种追求,一是重在立德。“德之不修,行之不远”,“失德”是违纪的序曲。道德是使人向善的,是纪律严格执行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有道德规范才能激发人们内在的自律。《准则》在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作风的基础上,坚持正面倡导,强调自律,以基础性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够得着的道德高线。二是重在立规。纪律是用来纠错的,是道德的坚强后盾和保障,只有通过立规加强他律,让党员干部心存敬畏、行有底线,才能让“德”真正立起来,才能明确行为的边界。新修订的《条例》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并明确相应的处罚标准,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充分展示了制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两部党内法规的修订,既明确了崇德向善的高标准,又划出了不可触碰的底线,既延续了“思想建党”的传统,又确立了“制度治党”的规矩。高线与底线的统一,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认识和新境界,使党员干部既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又有基本的行为遵循。

  (二)延续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首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王岐山同志对当前党内法规建设问题作了精准的分析。他指出,当前一个最突出的表现是,党内规则混同于国家法律,党规党纪套用“法言法语”,原《准则》和《条例》的许多规定都与法律条文重复,难以体现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上的高标准、严要求。在实践中管党治党不是以纪律为尺子,而是以法律为依据,党员干部只要不违法就没人管、不追究,造成“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准则》、《条例》的修订注重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纪法分开,坚持问题导向,重点针对现阶段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和遵守纪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其次,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制度不在多,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两部党内法规的修订不求全求大,坚持从党内生活的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对党的最新期盼出发,充分展示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党治党制度机制的实践探索,特别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以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等要求转化为准则要求、纪律条文,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针对以往制度可操作性不够的问题,坚持精细管用、易于落地,做到了具体化、可操作,使每个党员干部进一步明确在党内生活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尤其是违规后的处理结果是什么,从而把党的纪律规矩刻印在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心上。

  (三)唤醒了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党章的重要性毋庸赘言。现实中,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把党章当回事。两部党内法规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尊崇党章,把党章的权威立起来,全面梳理了党章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和廉洁自律要求,突出了政党特色、党纪特色,将党章关于纪律和廉洁自律要求具体化,唤醒了全党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

  (四)凸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其中,管好干部,对于党的建设,关系尤为重大。两部法规的制定覆盖全体党员,普通党员纳入管理不留死角,同时也突出了“关键少数”。《准则》围绕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对全体党员提出了“四个坚持”的规范;
围绕“廉洁”二字,从公仆本色、行使权力、品行操守、良好家风四个方面,对领导干部提出了“四个自觉”的倡导。《条例》中有19处专门提到“党员领导干部”,明确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更高要求和责任的强调。

  立规易,执纪难。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准则》、《条例》颁布后,要在贯彻实施上下更大功夫,绝不只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广大党员要学深悟透、融汇贯通,把握《准则》、《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惩防并举,坚守纪律底线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条例》就是管党治党的尺子和党员的行为底线。严守纪律底线,关键在严,惩防并举。

  (一)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古语有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一个人心存敬畏,就能按纪律和准则行事,就会坚持慎微慎独,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守纪律底线,首先要敬畏纪律,深刻认识“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的道理,深刻认识纪律对党员个人、对党的建设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纪律既是约束又是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严明纪律观念,敬畏法纪,慎独慎微,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挡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握好自己,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

  (二)深学细照,明纪守规。心存敬畏是前提,认真遵守是关键。《条例》细化党章的相关要求,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体现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最新成果,修订版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修订后从原来的15章、178条、24000余字缩减为11章、133条、17000余字。《条例》内容丰富,也有很多大家关注的问题,要全面深化学习,着力在研读原文上下功夫,原原本本地学、逐章逐条地学、联系实际地学,把握《条例》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对照现实中的正反例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中,增强执行党纪党规的自觉性和准确性,增强维护党纪党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认真劲儿,时刻绷紧纪律之弦,切实以《条例》为戒尺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认真检视,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不越雷池一步、不出底线分毫。

  (三)执纪问责,严格执行。纪律不彰,必然失去防线;
规矩不严,必然警示无力。强化执纪问责是严守纪律底线的保证。《条例》中明确强调,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对违反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肃、公正执行纪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依规治党,扎紧制度笼子,使管党治党开始走向紧硬实,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厚植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要求,切实担当和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各级纪委(纪检组)要找准职能定位,强化监督执纪,加大问责力度,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杜绝“双面人”现象,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形成强大威慑力,严肃查处和曝光典型案例,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领导干部,实践“四种形态”,关口前移。

  (四)强化监督,注重预防。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上下互动,强化组织管理和群众监督,形成强大势场。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巡视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作用,在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问题上形成“热炉效应”。同时,《条例》的贯彻不仅体现在对违纪的查处,更主要的是通过具体相关规定,注重预防,形成一种警示,逐渐形成不敢违纪、不想违纪的氛围,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风尚。

  三、知行合一,培养高尚情操

  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需要终生努力。《准则》是执政党的道德宣示和目标“高线”,但“高线”并非高不可攀,是看得见、够得着的。培养高尚情操,必须坚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不断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立志为先,坚持“四个必须”。高尚情操之“高”在于立志高远,没有高远志向,修不出良好品质。古人云,“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准则》开篇提出了廉洁自律“四个必须”的原则要求,要求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情操。“四个必须”的要求,体现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追求,具有思想激励和导向作用,其核心在于修信仰、修意志,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思想的总开关,补好理想信念之“钙”,不改初衷、不懈坚守、不变承诺

  (二)修德为本,坚持“八条规范”。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始终是党赢得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重要法宝和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力量。毛泽东同志曾要求共产党员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修德就是要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全体党员在修德上,要联系中外尤其是中国传统廉洁文化,联系自身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具体情况,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遵守《准则》作为自身政治责任,化为自觉追求,认真贯彻“四个坚持”、“四个自觉”的规范要求,解决好公私关系、廉腐问题、俭奢问题、苦乐问题,明确廉洁的分界线、把握廉洁底线,筑牢廉洁的防线,追求廉洁高线。党员领导干部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勤政为民;
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用权为民;
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修身安人;
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齐家正气,让廉洁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习惯、一种传统,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驱、不为钱所惑、不为色所诱,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三)示范为要,坚持“修身齐家”。“欲化人,先正己,正己而后化人”。党员是先锋战士,干部是骨干和公仆,都要求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道德的感召力是巨大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秘诀就是把一种需要加以提倡的精神,加以推崇的价值观,加以实现的原则,加以推广的经验,具体化在一个或几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物或事件上,使之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坚守道德底线要坚持以上率下,层层立标、作示范,通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加强党性修养,影响和感召身边人和广大群众,实现党风、政风、行风、民风的好转。

支部书记讲党课篇5

  无论在任何条件下,党员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对党员的最基本要求。近年来,部分农村党员出现责任意和身份意识不强、服务能力弱化等问题,导致在各项工作中不积极、不主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员积极助推中心工作的良好氛围。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和理论知识。调动基层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好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各项全会精神,党章党规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提高自己的理论业务水平,坚持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基层党员是基层工作开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力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他们。增强大局观念,把党员力量聚焦到促发展上来,党员干部的高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服务意识和全局意识推进各部门的改革创新。突出发展主题,切实增强各项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实效性,实现党建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树立大局观念,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秉公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真抓实干,求政务民,担负起历史使命的高度,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努力提升党员服务能力。在党员群众中要做表率,处处起带头作用,时时为民忧、为民急、为民谋利,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牢记党的宗旨。

  基层党员干部就是要做到针对工作实际和工作需要广泛开展工作,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反思,积累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时刻在党员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支部书记讲党课篇6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共产党人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绝对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做好表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献身于我们国家复兴的伟大事业当中,国家复兴要成为现实,必定要经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进入新世纪在新的阶段,我们党肩负的任务光荣而艰巨,在前进的道路上即有重大的机遇和优势条件,也有崎岖的山路和艰难险阻,这就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始终要保持先进性,因为我们是连接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地基不牢,地动山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意义重大。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认真踏实学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知识学习,让自己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多让自己的头脑“充充电”,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我们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去武装自己,让自己攻克困难,取得辉煌的成绩,要牢记我们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缺失了它,就会让我们得软骨病,一蹶不振。不论以前、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我们的力量源泉。

  二、要提高道德修养,全意为民服务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还要有高尚的品德,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要时刻谨记我们的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不足,没有满足,并且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热心解难,尽心服务。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把群众对于我们工作做的满不满意、认不认可作为自己工作的准则,积极的办好每一件事,遇到事情不推脱、不卸责,把群众的利益抗在肩上、记在心里,要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只要我们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也会把我们记在心中。

  三、要立足本职工作,强化提高业务

  敬业务实,求精创新,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增强自身的实力,让自己成为其他党员干部的标杆,为群众做好事情的同时也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让自己把本职工作做精做熟,切实从实际出发,做好每件事情,把好每一关,尽全力做到完美,让自己有一个较高的业务水平。也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作为人生的第一追求,在工作中不断的超越自我。

支部书记讲党课篇7

  如何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宣传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摆正位置,勇于创新,努力工作;
如何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提升服务基层的能力。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到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恪尽职守,发挥好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身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用饱满的热情去服务基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更应响应总书记的号召,不忘重托,敢于担当,干出让人民放心、令人民满意、受人民称赞的业绩来,努力成为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一、树立学习理念,增强学习意识

  不断增强理论知识。全面系统地学习了以十九大报告的内容,特别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树立责任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抓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为基层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树立创新理念,增强务实意识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我们只有持续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创新思路,不断研究新举措,用创新的理念、开拓的精神开展工作。身处在新时代,更应该树立创新理念,才能更好的走好新征程。创新精神,不是仅仅做好自己负责的那一方面的工作了事,要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紧紧围绕组织工作重点,自觉适应目前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创新务实,坚持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做为乡镇工作党员干部,要提高素质,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务实意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铭记宗旨初心,做到服务为民。我们组工人必须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要真正融入到人民群众之中,要始终牢记入党誓言,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上坚持学用结合,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全面落实,推动基层工作实现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支部书记讲党课篇8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明确提出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方面重要要求,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为学校党支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力打造“‘453’-筑堡垒·当先锋”党建服务品牌指明了方向。当前,我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处在第二个学习讨论专题阶段,其主题是“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根据支部工作部署,由我在此以“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为题给大家上党课,旨在学习交流、抛砖引玉,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或建议。

  党中央在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着眼于新常态下对党员提出新要求,号召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倡导所有党员要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四讲四有”是一名合格党员的核心要素,是新时代党员党性的客观要求,是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在党兴党、在党为党的现实体现,为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指明了方向。

  党内制度规矩是党内生活的基本方式,既为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提供了平台与载体,更明确了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与规范。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准则》和《条例》),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要求,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纪律保证。

  一、领会精神,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路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特征的现实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选择。

  (一)体现了党内生活道德高线、纪律底线的价值导向。两部法规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突出执政党特色,坚持理想信念宗旨,体现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价值追求。这种追求,一是重在立德。“德之不修,行之不远”,“失德”是违纪的序曲。道德是使人向善的,是纪律严格执行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有道德规范才能激发人们内在的自律。《准则》在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作风的基础上,坚持正面倡导,强调自律,以基础性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够得着的道德高线。二是重在立规。纪律是用来纠错的,是道德的坚强后盾和保障,只有通过立规加强他律,让党员干部心存敬畏、行有底线,才能让“德”真正立起来,才能明确行为的边界。新修订的《条例》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并明确相应的处罚标准,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充分展示了制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两部党内法规的修订,既明确了崇德向善的高标准,又划出了不可触碰的底线,既延续了“思想建党”的传统,又确立了“制度治党”的规矩。高线与底线的统一,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认识和新境界,使党员干部既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又有基本的行为遵循。

  (二)延续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首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王岐山同志对当前党内法规建设问题作了精准的分析。他指出,当前一个最突出的表现是,党内规则混同于国家法律,党规党纪套用“法言法语”,原《准则》和《条例》的许多规定都与法律条文重复,难以体现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上的高标准、严要求。在实践中管党治党不是以纪律为尺子,而是以法律为依据,党员干部只要不违法就没人管、不追究,造成“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准则》、《条例》的修订注重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纪法分开,坚持问题导向,重点针对现阶段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和遵守纪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其次,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制度不在多,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两部党内法规的修订不求全求大,坚持从党内生活的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对党的最新期盼出发,充分展示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党治党制度机制的实践探索,特别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以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等要求转化为准则要求、纪律条文,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针对以往制度可操作性不够的问题,坚持精细管用、易于落地,做到了具体化、可操作,使每个党员干部进一步明确在党内生活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尤其是违规后的处理结果是什么,从而把党的纪律规矩刻印在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心上。

  (三)唤醒了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党章的重要性毋庸赘言。现实中,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把党章当回事。两部党内法规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尊崇党章,把党章的权威立起来,全面梳理了党章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和廉洁自律要求,突出了政党特色、党纪特色,将党章关于纪律和廉洁自律要求具体化,唤醒了全党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

  (四)凸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其中,管好干部,对于党的建设,关系尤为重大。两部法规的制定覆盖全体党员,普通党员纳入管理不留死角,同时也突出了“关键少数”。《准则》围绕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对全体党员提出了“四个坚持”的规范;
围绕“廉洁”二字,从公仆本色、行使权力、品行操守、良好家风四个方面,对领导干部提出了“四个自觉”的倡导。《条例》中有19处专门提到“党员领导干部”,明确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更高要求和责任的强调。

  立规易,执纪难。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准则》、《条例》颁布后,要在贯彻实施上下更大功夫,绝不只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广大党员要学深悟透、融汇贯通,把握《准则》、《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惩防并举,坚守纪律底线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条例》就是管党治党的尺子和党员的行为底线。严守纪律底线,关键在严,惩防并举。

  (一)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古语有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一个人心存敬畏,就能按纪律和准则行事,就会坚持慎微慎独,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守纪律底线,首先要敬畏纪律,深刻认识“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的道理,深刻认识纪律对党员个人、对党的建设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纪律既是约束又是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严明纪律观念,敬畏法纪,慎独慎微,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挡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握好自己,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

  (二)深学细照,明纪守规。心存敬畏是前提,认真遵守是关键。《条例》细化党章的相关要求,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体现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最新成果,修订版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修订后从原来的15章、178条、24000余字缩减为11章、133条、17000余字。《条例》内容丰富,也有很多大家关注的问题,要全面深化学习,着力在研读原文上下功夫,原原本本地学、逐章逐条地学、联系实际地学,把握《条例》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对照现实中的正反例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中,增强执行党纪党规的自觉性和准确性,增强维护党纪党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认真劲儿,时刻绷紧纪律之弦,切实以《条例》为戒尺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认真检视,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不越雷池一步、不出底线分毫。

  (三)执纪问责,严格执行。纪律不彰,必然失去防线;
规矩不严,必然警示无力。强化执纪问责是严守纪律底线的保证。《条例》中明确强调,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对违反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肃、公正执行纪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依规治党,扎紧制度笼子,使管党治党开始走向紧硬实,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厚植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要求,切实担当和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各级纪委(纪检组)要找准职能定位,强化监督执纪,加大问责力度,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杜绝“双面人”现象,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形成强大威慑力,严肃查处和曝光典型案例,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领导干部,实践“四种形态”,关口前移。

  (四)强化监督,注重预防。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上下互动,强化组织管理和群众监督,形成强大势场。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巡视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作用,在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问题上形成“热炉效应”。同时,《条例》的贯彻不仅体现在对违纪的查处,更主要的是通过具体相关规定,注重预防,形成一种警示,逐渐形成不敢违纪、不想违纪的氛围,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风尚。

  三、知行合一,培养高尚情操

  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需要终生努力。《准则》是执政党的道德宣示和目标“高线”,但“高线”并非高不可攀,是看得见、够得着的。培养高尚情操,必须坚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不断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立志为先,坚持“四个必须”。高尚情操之“高”在于立志高远,没有高远志向,修不出良好品质。古人云,“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准则》开篇提出了廉洁自律“四个必须”的原则要求,要求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情操。“四个必须”的要求,体现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追求,具有思想激励和导向作用,其核心在于修信仰、修意志,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思想的总开关,补好理想信念之“钙”,不改初衷、不懈坚守、不变承诺。

  (二)修德为本,坚持“八条规范”。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始终是党赢得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重要法宝和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力量。毛泽东同志曾要求共产党员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修德就是要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全体党员在修德上,要联系中外尤其是中国传统廉洁文化,联系自身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具体情况,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遵守《准则》作为自身政治责任,化为自觉追求,认真贯彻“四个坚持”、“四个自觉”的规范要求,解决好公私关系、廉腐问题、俭奢问题、苦乐问题,明确廉洁的分界线、把握廉洁底线,筑牢廉洁的防线,追求廉洁高线。党员领导干部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勤政为民;
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用权为民;
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修身安人;
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齐家正气,让廉洁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习惯、一种传统,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驱、不为钱所惑、不为色所诱,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三)示范为要,坚持“修身齐家”。“欲化人,先正己,正己而后化人”。党员是先锋战士,干部是骨干和公仆,都要求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道德的感召力是巨大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秘诀就是把一种需要加以提倡的精神,加以推崇的价值观,加以实现的原则,加以推广的经验,具体化在一个或几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物或事件上,使之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坚守道德底线要坚持以上率下,层层立标、作示范,通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加强党性修养,影响和感召身边人和广大群众,实现党风、政风、行风、民风的好转。

支部书记讲党课篇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抓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的新创造。“四个全面”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出场形态,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的集中体现,闪耀着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和科学认识论的思想光辉。

  “四个全面”深刻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

  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等规律,是我们党“哲学的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唯物史观是“四个全面”的理论基石,“四个全面”是唯物史观的当代反映。

  坚持社会基本矛盾原理,深化了对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的认识。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四个全面”是依据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提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民群众对改变发展不平衡性提出的热烈期盼,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路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分别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动力支持、制度保障和领导力量,四者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坚持社会有机体原理,深化了我们对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坚持把社会结构当作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反对“唯经济决定论”,认为每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全面”推进,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不留死角、不留空白,聚焦聚力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注重发展要素的耦合性,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结构、社会系统的有机体协调发展的思想,深化了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认识。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群众立场,生动体现了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既顺应了人民呼声,又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的红利,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人民;全面从严治党,根本目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人民性,真正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辩证的历史决定论,深化了我们对执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决定性与选择性的高度统一过程,强调社会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中国共产党担负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经过革命、建设、改革的接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之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最根本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个全面”牢牢把握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

  唯物辩证法作为“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四个全面”是唯物辩证法深度滋养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辩证法。

  坚持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把握好发展的全面性与协调性。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分析问题时,自觉坚持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核心在“全面”,关键在“协调”。所谓核心在“全面”,就是要解决发展中一度存在的重经济轻社会、重物质轻精神、重速度轻效益等片面性问题,统筹经济、政治、法治、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所谓关键在“协调”,就是要处理好战略目标与三个战略手段协调关系,目标统率手段、手段服从目标;三个战略手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避免单兵突进、各自为政;每个战略举措协同推进,既区分轻重缓急,又不顾此失彼。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提高解决复杂社会矛盾的看家本领。当前,我国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改革的攻坚期和矛盾的高发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我们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工作中自觉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促进“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勇有谋,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要稳扎稳打;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实现“良治”与“善治”的统一;全面从严治党,要治标和治本统筹兼顾,自律和他律双管齐下。

  坚持理论思维的基本规律,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论。理论思维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反复强调要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奠定了“四个全面”丰富的方法论原则。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必须依此进行战略判断、作出战略部署、把握战略重点、保持战略定力。

  “四个全面”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时代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我们克服不可知论和先验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四个全面”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做出了创造性理解,对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

  坚持实践决定认识的基本原理,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知行统一观的认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辩证运动过程中的两次能动的飞跃。“四个全面”是我们党立足治国理政新实践,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研判分步提出来的:针对发展不平衡性、阶段性问题,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针对改革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针对政府和司法公信力下降、法治推进不力等问题,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针对各种风险和考验依然严峻,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原理,深化了对社会发展“两种尺度”统一问题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必须遵循两种尺度的统一:坚持真理尺度,主观认识符合客观规律;坚持价值尺度,按照自身的需要去改造客观世界。“四个全面”坚持了“两种尺度”有机统一的原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价值目标,是我们党根本的价值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化了我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的真理性认识。

  坚持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的基本原理,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自由王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并依此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种社会状态,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打开了通往社会主义规律自由王国的历史之门;邓小平同志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提出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两个文明一起抓等重大辩证关系;江泽民同志的“论十二大关系”,深刻阐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理;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上提出的“十个结合”,深入总结了改革开放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生动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赓续探索的思想结晶。

支部书记讲党课篇10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明确提出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方面重要要求,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为学校党支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力打造“‘453’-筑堡垒·当先锋”党建服务品牌指明了方向。当前,我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处在第二个学习讨论专题阶段,其主题是“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根据支部工作部署,由我在此以“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为题给大家上党课,旨在学习交流、抛砖引玉,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或建议。

  党中央在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着眼于新常态下对党员提出新要求,号召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倡导所有党员要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四讲四有”是一名合格党员的核心要素,是新时代党员党性的客观要求,是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在党兴党、在党为党的现实体现,为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指明了方向。

  党内制度规矩是党内生活的基本方式,既为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提供了平台与载体,更明确了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与规范。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准则》和《条例》),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要求,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纪律保证。

  一、领会精神,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路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特征的现实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选择。

  (一)体现了党内生活道德高线、纪律底线的价值导向。两部法规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突出执政党特色,坚持理想信念宗旨,体现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价值追求。这种追求,一是重在立德。“德之不修,行之不远”,“失德”是违纪的序曲。道德是使人向善的,是纪律严格执行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有道德规范才能激发人们内在的自律。《准则》在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作风的基础上,坚持正面倡导,强调自律,以基础性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够得着的道德高线。二是重在立规。纪律是用来纠错的,是道德的坚强后盾和保障,只有通过立规加强他律,让党员干部心存敬畏、行有底线,才能让“德”真正立起来,才能明确行为的边界。新修订的《条例》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并明确相应的处罚标准,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充分展示了制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两部党内法规的修订,既明确了崇德向善的高标准,又划出了不可触碰的底线,既延续了“思想建党”的传统,又确立了“制度治党”的规矩。高线与底线的统一,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认识和新境界,使党员干部既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又有基本的行为遵循。

  (二)延续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首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王岐山同志对当前党内法规建设问题作了精准的分析。他指出,当前一个最突出的表现是,党内规则混同于国家法律,党规党纪套用“法言法语”,原《准则》和《条例》的许多规定都与法律条文重复,难以体现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上的高标准、严要求。在实践中管党治党不是以纪律为尺子,而是以法律为依据,党员干部只要不违法就没人管、不追究,造成“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准则》、《条例》的修订注重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纪法分开,坚持问题导向,重点针对现阶段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和遵守纪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其次,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制度不在多,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两部党内法规的修订不求全求大,坚持从党内生活的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对党的最新期盼出发,充分展示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党治党制度机制的实践探索,特别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以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等要求转化为准则要求、纪律条文,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针对以往制度可操作性不够的问题,坚持精细管用、易于落地,做到了具体化、可操作,使每个党员干部进一步明确在党内生活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尤其是违规后的处理结果是什么,从而把党的纪律规矩刻印在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心上。

  (三)唤醒了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党章的重要性毋庸赘言。现实中,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把党章当回事。两部党内法规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尊崇党章,把党章的权威立起来,全面梳理了党章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和廉洁自律要求,突出了政党特色、党纪特色,将党章关于纪律和廉洁自律要求具体化,唤醒了全党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

  (四)凸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其中,管好干部,对于党的建设,关系尤为重大。两部法规的制定覆盖全体党员,普通党员纳入管理不留死角,同时也突出了“关键少数”。《准则》围绕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对全体党员提出了“四个坚持”的规范;
围绕“廉洁”二字,从公仆本色、行使权力、品行操守、良好家风四个方面,对领导干部提出了“四个自觉”的倡导。《条例》中有19处专门提到“党员领导干部”,明确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更高要求和责任的强调。

  立规易,执纪难。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准则》、《条例》颁布后,要在贯彻实施上下更大功夫,绝不只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广大党员要学深悟透、融汇贯通,把握《准则》、《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惩防并举,坚守纪律底线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条例》就是管党治党的尺子和党员的行为底线。严守纪律底线,关键在严,惩防并举。

  (一)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古语有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一个人心存敬畏,就能按纪律和准则行事,就会坚持慎微慎独,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守纪律底线,首先要敬畏纪律,深刻认识“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的道理,深刻认识纪律对党员个人、对党的建设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纪律既是约束又是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严明纪律观念,敬畏法纪,慎独慎微,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挡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握好自己,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

  (二)深学细照,明纪守规。心存敬畏是前提,认真遵守是关键。《条例》细化党章的相关要求,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体现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最新成果,修订版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修订后从原来的15章、178条、24000余字缩减为11章、133条、17000余字。《条例》内容丰富,也有很多大家关注的问题,要全面深化学习,着力在研读原文上下功夫,原原本本地学、逐章逐条地学、联系实际地学,把握《条例》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对照现实中的正反例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中,增强执行党纪党规的自觉性和准确性,增强维护党纪党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认真劲儿,时刻绷紧纪律之弦,切实以《条例》为戒尺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认真检视,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不越雷池一步、不出底线分毫。

  (三)执纪问责,严格执行。纪律不彰,必然失去防线;
规矩不严,必然警示无力。强化执纪问责是严守纪律底线的保证。《条例》中明确强调,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对违反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肃、公正执行纪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依规治党,扎紧制度笼子,使管党治党开始走向紧硬实,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厚植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要求,切实担当和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各级纪委(纪检组)要找准职能定位,强化监督执纪,加大问责力度,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杜绝“双面人”现象,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形成强大威慑力,严肃查处和曝光典型案例,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领导干部,实践“四种形态”,关口前移。

  (四)强化监督,注重预防。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上下互动,强化组织管理和群众监督,形成强大势场。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巡视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作用,在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问题上形成“热炉效应”。同时,《条例》的贯彻不仅体现在对违纪的查处,更主要的是通过具体相关规定,注重预防,形成一种警示,逐渐形成不敢违纪、不想违纪的氛围,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风尚。

  三、知行合一,培养高尚情操

  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需要终生努力。《准则》是执政党的道德宣示和目标“高线”,但“高线”并非高不可攀,是看得见、够得着的。培养高尚情操,必须坚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不断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立志为先,坚持“四个必须”。高尚情操之“高”在于立志高远,没有高远志向,修不出良好品质。古人云,“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准则》开篇提出了廉洁自律“四个必须”的原则要求,要求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情操。“四个必须”的要求,体现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追求,具有思想激励和导向作用,其核心在于修信仰、修意志,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思想的总开关,补好理想信念之“钙”,不改初衷、不懈坚守、不变承诺。

  (二)修德为本,坚持“八条规范”。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始终是党赢得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重要法宝和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力量。毛泽东同志曾要求共产党员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修德就是要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全体党员在修德上,要联系中外尤其是中国传统廉洁文化,联系自身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具体情况,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遵守《准则》作为自身政治责任,化为自觉追求,认真贯彻“四个坚持”、“四个自觉”的规范要求,解决好公私关系、廉腐问题、俭奢问题、苦乐问题,明确廉洁的分界线、把握廉洁底线,筑牢廉洁的防线,追求廉洁高线。党员领导干部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勤政为民;
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用权为民;
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修身安人;
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齐家正气,让廉洁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习惯、一种传统,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驱、不为钱所惑、不为色所诱,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三)示范为要,坚持“修身齐家”。“欲化人,先正己,正己而后化人”。党员是先锋战士,干部是骨干和公仆,都要求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道德的感召力是巨大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秘诀就是把一种需要加以提倡的精神,加以推崇的价值观,加以实现的原则,加以推广的经验,具体化在一个或几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物或事件上,使之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坚守道德底线要坚持以上率下,层层立标、作示范,通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加强党性修养,影响和感召身边人和广大群众,实现党风、政风、行风、民风的好转。

支部书记讲党课篇11

  铭记百年党史,砥砺奋进前行。3月30日,回龙圩管理区组织部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区组织部党支部书记张家忠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刻牢记初心使命”为主题给支部全体党员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党课。

  党课围绕为什么要学习党的历史、从党的历史中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党的历史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并从学习党的理论探索史、学习始终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学习党的不懈奋斗史、学习党的自身建设史、学习党的政治锻造史五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此次专题党课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对听课党员起到了很强的教育指导性。张家忠要求支部全体党员干部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管理区项目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区控违拆违、乡村治理“村为主”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

  党课结束后,支部全体党员共同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全体党员干部受益匪浅,达到了预期效果。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党课为契机,切实增强思想和行动自觉,对标年度目标任务,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工作实效,努力把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打造成全区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亮点,打造更多党史学习教育特色品牌。

支部书记讲党课篇12

  同志们:

  按照安排今天对党风廉政建设进行宣讲,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分局党总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2020年,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断提高创新、开放的能力和水平。分局党总支将继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中纪委、省纪委和厅纪委全会的要求,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忠诚履职尽责,强化执纪监督,推动公路养护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十九大报告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条基本方略的第一条。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我们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面前,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一是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践行“两个服从”,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自觉做到党中央的决定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自觉做到执行各级党委决策部署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把坚持党的领导体现到统筹推进公路事业的各个方面。

  二是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关键的纪律。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新修改的党章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科学理念和创新成果,全体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党章、尊崇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坚持用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按党章要求规规矩矩做人做事。严肃查处对党不忠诚、不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行为。

  三是要切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促进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加强、全面规范。认真组织开展召开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继续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路”活动。

  四是要认真推进支部建设与党建工作。积极探索推进以支部建设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支部“四化”建设。

  二、大力落实“两个责任”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党组织要履行主体责任,特别是分局各站所党支部书记,要牢固树立“不抓管党治党就是严重失职”的责任意识,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切实担负起领导推动之责、选人用人之责、教育管理之责、正风惩腐之责、以上率下之责。各党支部书记,要当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书记,切实扛起管党治党的第一责任,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将把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列入监督重点,切实防止责任落实形式化、表面化和被动化。要切实履行监督责任,要加大问责力度,做到失责必问、追责必严。

  三、继续推动作风建设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和十项规定精神,切实做到抓早抓小、落实落细,健全和落实改进作风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要下更大力气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新动向、新表现,露头就打,发现就查。注重日常监督检查,紧盯重要时间节点,不定期开展作风建设明查暗访。

  四、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

  坚持把党风廉政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丰富教育形式,强化教育效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扎实开展“三会一课”、集体学习,教育引导党员不忘初心、坚守正道,不断坚定和提高政治觉悟。牢固树立党员的廉政意识和权力风险意识,不断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继续强化正风肃纪

  严明责任、严格监督、严肃纪律,确保分局党总支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机关清廉、政治清明。严格执行党章和党内法规,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强化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不断健全完善制度措施,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加强对重点岗位廉政行为的监督检查,大力促进党员廉洁自律、依法用权。要保持高压态势,要把规矩挺在前面,防患于未然。

支部书记讲党课篇13

  同志们:

  《师德师能提升年党员应该怎么办?》这是我本次讲党课的主题,结合教育工作实际,谈谈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党员表率作用,为学校和谐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贡献自己力量。

  1、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人们常说,国家兴衰,人才为本;
人才培养,教育为本。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学习需求的重要基础;
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是发展先进的科学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今年市教育局把2012年确定为师德师能提升年,要求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倡导热爱教育、充满爱心、师德高尚、师能精湛、学生爱戴、群众满意的师德风尚,进一步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

  2、发挥党员表率作用的必要性。老百姓认为,学校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学校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他们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物质生产的智力支持者和信息服务者。而党员是这支知识分子队伍中的精英,是办好学校的中坚,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学校加强党员教育的做法。近些年来,一些学校着眼于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对教职工党员要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师风教育以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意识教育等;

  要求教职工党员以培养“四有”学生为目标,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着眼点,经常深入学生班级,密切联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条件,真正做到“三全”、“三爱”、“三让”,努力成为党性强、师德好、业务精的先锋,在广大教师中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爱”即爱教育事业、爱学校、爱学生;
“三让”即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可以说,这些做法都是值得借鉴的。但从目前国内外教育主流和学校党员的思想状况看,我们党员应深刻理解“党员表率作用”、“学校和谐发展”的要求,才能成为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先行者和主力军。

  二、深入浅出,阐明观点

  (一)什么是和谐?

  何谓和谐?安顺谓和,协调为谐。从社会学角度看,和谐直接表现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使社会共同体处于融洽状态;
和谐一般分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内心的和谐和国家社会内部的和谐等方面。

  (二)什么是学校和谐发展?

  什么是学校和谐发展?学校和谐发展是一种学校教育生态的平衡、协调有序的发展状态。就内部环境来说,体现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和谐相处,共同成长;
学校管理、育人环境适宜师生发展。就外部环境来说,表现为学校与家庭、社区和谐相处,关系密切。

  (三)如何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社会倡导“和谐发展”,校园也呼唤“和谐发展”,但和谐发展并非振臂一呼就能一蹴而就。学校的和谐发展,需要社会和谐发展的大环境,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党员教师,我们不能坐等大环境的改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人都从自身做起,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学校才能又好又快发展。共产党员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中应该做些什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即:树立“三个意识”,培养“四个要有”,做到“五坚持五反对”,做好“七个努力”。

  “三个意识”:一是树立全局意识,从培养一代人才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思考工作。二是树立服务意识,使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三贴近”。即:贴近社会,贴近家长,贴近学生。三是树立创先意识,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个要有”:

  第一,要有共生的理念。和谐一定是关系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和谐不同于对抗,也并不意味着同一,而是以差异与多元为前提的。和谐社会承认社会的不同主体和要素可以而且应该和平共处地存在,即共生。共生意味着所有成员能够在相互协作中共同增进利益,社会的成果要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

  第二,要有宽容的心态。一方面我们要寻求问题的积极解决;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宽容可以是对人的宽容,一类人对另一类人的宽容,也可以是对一些事情,乃至对这个时代、社会的宽容,是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美德。

  第三,要有感恩的意识。每一个人的人生成长和事业成就都离不开天地的养育、社会的保障、家庭的关爱、师生的帮助。饮水思源,对那些让我们今天一切成为可能的先辈、祖国、政党、父母、亲戚朋友,甚至是对那些随缘而遇的陌生人和默默无闻的大自然,要学会心存感激,而不能刻薄寡恩,更不能让人总觉得是“欠你的”。感恩而后懂得珍惜,才会加倍珍视自己拥有的一切,才会发自内心地去回报社会。

  第四,要有审美的情趣。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应该有超功利的审美尺度,应该以审美的眼光来重新打量和发现身边的世界。一旦拥有了审美的情趣,就会发现自然不仅仅是资源和财富,它更是人类诗意的家园;
社会不仅仅是名利场,它亦是人们共同完成的无以伦比的艺术品;
人与人的关系也不仅仅是“物的依赖关系”,人最需要的就是人本身。这样的社会人们收获的就不是浮躁、倦怠和郁闷,而是公开、舒畅与愉悦。

  “五坚持五反对”:一是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原则,反对重智轻德,构建和谐教育体系。二是坚持有教无类的德育思想,反对不教而诛,构建和谐人本核心。从教育内部而言,学校教育要追求教育公平平等与机会均等。从个人层面来看,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以人为本,推崇人人可教的思想,那些所谓“抓两头放中间”,“抓尖子,促中层,放尾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三是坚持言传身教的德育方法,反对控制性说服和灌输,达到和谐教育效果。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以身示范、以身立教、身教合一的教育方法往往能使教育事半功倍。四是坚持文明执教的教育理念,反对体罚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虽有长幼之分,知识多寡之别,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我们要摒弃那种“警察与小偷”、“法官与罪犯”式的师生关系,全面关心、体贴、爱护学生,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严父+慈母+良医+益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友情执教,依法执教,切不可辱骂、歧视学生,做文明之师,尊严之师,仁爱之师。五是坚持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的道德准则,反对言行脱节,打造教师立体形象。在思想作风上要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切忌弄虚作假、装腔作势;
在工作作风上,要认真严谨,讲求效率,切忌马马虎虎,拖拉推诿;
在待人处世上,要光明正大,诚实守信,切忌两面三刀,虚情假意;
在生活作风上,要端庄稳重,亲切大方,切忌不拘小节、举止轻浮,全方面打造更完美、更和谐的教师立体形象。

  “七个努力”:第一,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努力做教育公平的推动者,认真推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第二,党员要努力做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维护者,努力构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第三,党员要努力做教育均衡发展的促进者,努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第四,党员要努力做教育乱收费的制止者,坚决制止违规收费。第五,党员要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努力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第六,党员要努力做贫困家庭学生的关爱者,努力做到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第七,党员要努力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同志们,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当前,以“师德师能”为主题,促进教育良性和谐均衡发展的活动正在深入开展,我们共产党员应在活动的实践中加强自身修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业务素质,使教育事业的发展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支部书记讲党课篇14

  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我们大家都是来自基层,作为基层的党支部书记,如何更好地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开展好支部工作,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适应军队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的核心人物,是领导班子的班长。作为基层的党支部书记,我们的素质能力、领导水平、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状况,影响着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怎样当好基层党支部书记?这个课题比较宽泛,涉及面广,用一两个课时的时间,不可能包罗万象,讲全讲细,因此,今天我们只从现实的角度,就工作中涉及的主要问题与大家做一个探讨。

  我们先讲第一个大问题,党支部书记的职务特点。

  一、党支部书记的职务特点

  (一)党支部书记是支部领导班子的带头之人

  习近平同志强调,建设好领导班子关键是选好班长。党支部书记作为一把手是党支部的一班之长,因此,在选准、选好党支部书记的过程中,我们党对党支部书记必须具备的条件有着更高的要求,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必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能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全心全意为干部职工和群众服务。这是基层党支部书记职务特点的第一点。

  (二)党支部书记是支部中统全局、负全责之人

  在党支部工作中,统全局、负全责是党支部书记与其他支部委员的重要区别,也是党支部书记的主要职责之一。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工作中必须全面安排、统筹考虑,这就好比木桶效应,一只木桶盛水量多少,不是取决于木桶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因此,在支部工作中,党支部书记在某一方面考虑不周,安排不当,抓得不紧,就可能成为整个支部工作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使支部工作受到不利的影响。这是党支部书记职务特点的第二点。

  (三)党支部书记是支部中的表率和带头之人

  党支部书记是基层班子的一把手,是基层的核心人物,必须在工作和生活中为党员和群众做出表率,起到积极带头的作用。基层党支部书记是我们党的形象在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中最直接的体现者,所以务必清正廉洁,做到权力面前不特殊,金钱面前不伸手,亲情面前不松口,在公与私这个问题上要明辨是非、坚持原则,时刻以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约束自己,要多做、大做对国家、军队和群众有利的好事,诚心诚意地为群众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难事,树立起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在基层群众中的良好形象。要正确对待权力观,把权力用在为人民服务上,绝不能把权力看成是自己的工具,要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这是党支部书记职务特点的第三点。

  (四)党支部书记是支部一班人的补台之人

  党支部书记必须做对班子成员产生凝聚作用的事,补台而不拆台。当支部班子成员工作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是支部一班人的坚强团结,而支部的团结程度与党支部书记凝聚作用有重要的关系。如果党支部书记能够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果敢决策,正确指挥,会对整个班子产生一种巨大的团结动力,会使广大职工群众感到有人撑腰,有主心骨。当支部成员在工作中发生问题的时候,更需要党支部书记去补台补漏,这样才有利于帮助班子成员振作起来。这是党支部书记职务特点的第四点。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大问题,也就是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地位,这四点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

  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大问题,也就是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地位,这四点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

  二、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目标

  下面我们讲第二个大问题,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目标。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目标,也是我们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标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把基层支部班子建设成组织健全的班子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要求,配备好支部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应按照党员队伍干部建设的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要合理调整和改善班子结构,注意各个成员的特长,使领导班子成为整体素质优良,成员优势互补的坚强的领导集体。

  (二)把党支部班子建设成为政治上合格的班子

  党支部班子必须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策决议指示在本单位的落实。

  (三)把党支部班子建设成为作风正派、群众信任的班子

  我们的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建设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支部一班人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疾苦,办事公道公平。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始终是我们党坚持工人阶级先锋性质,党的组织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领导干部保持人民公仆本色的一个根本问题。

  (四)要把党支部班子建设成为制度健全的班子

  党支部班子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在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上,加强党支部各项制度建设,增强党支部工作中的制度性、规范性,减少人为因素,特别是个人因素对党支部工作的影响,保证党的依法执政原则在基层单位的实现。

  (五)把党支部班子建设成为开拓进取的班子

  党支部一班人应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大力提倡务实创新,真抓实干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

  三、党支部书记的基本要求

  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党支部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任务来体现的,党支部书记作为一把手,作为一班之长,处在支部班子的主要方面,决定着支部工作的好坏。党支部书记要当好班长,应当讲究两种方法,把握三个要点,强化四种意识,提高五种能力。

  (一)讲究两种方法

  党支部书记要做好支部工作,主要应讲究两种工作方法。

  第一、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群众路线的内涵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群众学习,必须充分的相信群众和坚定的依靠群众,保证决策符合群众的利益,必须组织和引导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中,必须关心和爱护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点,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强化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强化权力就是责任的观念,强化公仆就是奉献的观念,真正做到掌权为民,用权为民,而不能掌权为己,以权谋私,只有这样,群众才能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真正相信党的主张,真心实意的拥护党,这是我们党支部书记工作应掌握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

  第二、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传统作风。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干打基础、立长远的事。这就是要求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怎么才能做到求真务实、推进各项工作?就是要先进行调查研究,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些事情,反对奢侈浪费,要求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模范的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树政风,带民风,这是对我们作风提出的要求。

支部书记讲党课篇15

  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的大小,都与“核心”息息相关,基层党支部书记是否有效发挥作用,直接影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质量。因此,如何当好党支部书记,做好党支部的各项工作,是当前每一个基层党支部书记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当前党支部书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政治素质修养不够,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随着党建工作的不断发展进步,作为一名基层支部书记,应用政治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相应提高。但现在很多支部书记感觉到自己的理论有限,无法解决实际当中的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支部书记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政治业务素质不高。政治理论素质不高表现在很多支部书记对党的理论缺少学习和了解,对党的理论一知半解,没有根本理解党的理论。政治业务素质不高表现在很多支部书记不能用党的基本理论来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用党的根本理论来解决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总之,对党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不够熟悉是基层支部书记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2.党务工作能力欠缺,开展党务活动能力比较弱。党支部工作的开展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来进行,而现实当中,很多基层单位开展的党务活动存在党政不分、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够、违反组织原则搞“一言堂”、议中心工作开展党务活动能力弱等问题。这和党支部书记的党务工作能力欠缺有着必然的联系。主要是对党务工作程序掌握不够,对党务工作程序一知半解,不按程序处理党务工作,同时,不按规定议事决策,缺乏民主意识,民主集中制不落实。

  3.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对各项工作的发展缺乏远见。如今,基层很多支部书记的工作都只停留在保证本支部思想政治和安全稳定等一般工作上,不能把支部的建设工作建立在以抓中心工作为重点上,支部的工作不能对所在单位的发展起到引航的作用,得过且过,应付了事。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对党建工作认识不足。由于思想上存在错误的认识,造成基层党支部负责人对本单位党建工作开展力度不够,精力上投入不足,使基层组织党建工作成为“薄弱点”。

  2.工作责任心不到位。基层党支部书记多数实行兼职,他们大都有兼职其他岗位,造成在党支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责任意识不强。

  3.党建工作创新无力度。存在党组织活动单调,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等问题。

  三、对策

  1.不断提升素质,当好“指挥员”。素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品质、知识水平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可见素质问题是当好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基础。基层党支部书记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岗位,既要搞好党支部的建设,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又要凝聚人心,围绕生产开展工作。基层党支部书记所接触的人和事都是最真实、最客观、最实际的,要解决好、处理好这些基础性的问题,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加强自身的能力素质,这样才能把人心凝聚起来,把党员和职工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复杂的实际工作中学习好的经验,善于总结好的做法和工作思想,形成适合本基层党工作状况和便于开展工作的风格和思想。一要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首先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决维护党的利益,群众的利益,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有坚定的党性。其次必须具有正确的思想观点。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辩证地、历史地、发展地看待一切事物,要用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最后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能阳奉阴违,决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要提升自身的品德素质。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要教育别人,首先要教育自己,“己不正而欲正人,己不洁而欲洁人”是行不通的。要用自己良好的形象带动人。在日常工作中,你只要有了一身正气的良好形象,群众就会跟你走,听你的话,照你说的做。三要提升自身的知识素质。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是一门科学,它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它又涉及各种综合性科学,因此,作为党支部书记必须具备广博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辅助知识,做到以才服人。未来是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时代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而人才素质的提高便成为激发教育活力的源泉。因此,只有及时地补充、不断地学习,才可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站稳脚跟。

  2.努力提高能力,当好“战斗员”。基层党支部书记在具体工作中要能够学以致用,认真履行职责外,还要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重点提高以下三个方面的业务能力。一是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基层党支部书记应具有能够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去围绕上级党委行政的工作重点和单位的中心工作开展工作的能力;
作为基层支部书记,虽然不是处于行政“领导”的地位上,但个人的思想水平、业务素质、个人品德等是构成支部书记有组织领导才能的重要因素,因此,支部书记应该经常和党员进行谈心,为他们办实事,帮助其提高认识,这样才会赢得同志们的信赖和拥护。二是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基层支部书记如果不注重协调组织能力的培养,必然会导致信息不畅,耳目不聪,工作路子不宽,思想工作做不到点子上。所以当书记的要沟通协调各方面力量,在这方面要善于抓党员思想方面的难点、焦点,积极探索工作方法的新途径、新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为党员解决思想问题,靠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硬式输入”和“行政命令”是不适应新时期政治思想工作要求的。这样才能有利于开展工作,开拓视野,提高自己凝聚人心的管理水平,才会有“人缘”,党员干部才会和你同甘共苦,打成一片,才愿和你做知心朋友,使开展的各项工作做到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三是提高正确决策的能力。决策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决策要讲求科学性。我们党历来强调民主集中制原则,也就是为了实现民主决策,避免或减少决策的失误,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要全面掌握支部内所有党员同志的基本情况,熟悉单位的情况,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更好地为行政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行政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正确化。

  3.强化责任意识,当好“服务员”。首先要强化责任意识。基层党支部书记多数实行兼职,造成在党支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这不利于党支部工作的开展。基层党支部书记任期内的工作目标和责任要求是宣传改革形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工作和职工队伍稳定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完成本单位生产经营工作任务等。这些工作需要支部做大量而艰苦的工作,需要支部书记做大量的组织和领导工作。这些工作做到做好了,就有利于单位的发展,有利于生产经营工作的开展。其次强化模范意识。支部书记是党支部的带头人,必须以身作则,充分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基层党支部书记仍应以身教促言教,使言教更有效。凡要求职工群众做到的,凡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基层党支部书记要带好头。要克服市场经济中凡事讲求等价交换的现象,积极倡导奉献精神。要强化一个“德”字,要做到一个“勤”字,要坚持一个“俭”字,要安于一个“清”字,要倡导一个“廉”字,要保持一个“诚”字的六字经来增强模范意识,使基层党支部书记成为党员的标杆,职工群众的榜样。第三要强化全局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因此,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要正确处理好大局和局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有高度全局意识和整体意识,善于总揽全局,能以单位整体工作的进退为荣辱,能够站在全局的整体的高度考虑和协调处理问题,不折不扣贯学习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前瞻性和实效性。

支部书记讲党课篇16

  同志们:

  《师德师能提升年党员应该怎么办?》这是我本次讲党课的主题,结合教育工作实际,谈谈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党员表率作用,为学校和谐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贡献自己力量。

  1、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人们常说,国家兴衰,人才为本;
人才培养,教育为本。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学习需求的重要基础;
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是发展先进的科学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今年市教育局把2012年确定为师德师能提升年,要求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倡导热爱教育、充满爱心、师德高尚、师能精湛、学生爱戴、群众满意的师德风尚,进一步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

  2、发挥党员表率作用的必要性。老百姓认为,学校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学校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他们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物质生产的智力支持者和信息服务者。而党员是这支知识分子队伍中的精英,是办好学校的中坚,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学校加强党员教育的做法。近些年来,一些学校着眼于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对教职工党员要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师风教育以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意识教育等;

  要求教职工党员以培养“四有”学生为目标,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着眼点,经常深入学生班级,密切联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条件,真正做到“三全”、“三爱”、“三让”,努力成为党性强、师德好、业务精的先锋,在广大教师中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爱”即爱教育事业、爱学校、爱学生;
“三让”即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可以说,这些做法都是值得借鉴的。但从目前国内外教育主流和学校党员的思想状况看,我们党员应深刻理解“党员表率作用”、“学校和谐发展”的要求,才能成为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先行者和主力军。

  二、深入浅出,阐明观点

  (一)什么是和谐?

  何谓和谐?安顺谓和,协调为谐。从社会学角度看,和谐直接表现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使社会共同体处于融洽状态;
和谐一般分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内心的和谐和国家社会内部的和谐等方面。

  (二)什么是学校和谐发展?

  什么是学校和谐发展?学校和谐发展是一种学校教育生态的平衡、协调有序的发展状态。就内部环境来说,体现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和谐相处,共同成长;
学校管理、育人环境适宜师生发展。就外部环境来说,表现为学校与家庭、社区和谐相处,关系密切。

  (三)如何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社会倡导“和谐发展”,校园也呼唤“和谐发展”,但和谐发展并非振臂一呼就能一蹴而就。学校的和谐发展,需要社会和谐发展的大环境,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党员教师,我们不能坐等大环境的改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人都从自身做起,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学校才能又好又快发展。共产党员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中应该做些什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即:树立“三个意识”,培养“四个要有”,做到“五坚持五反对”,做好“七个努力”。

  “三个意识”:一是树立全局意识,从培养一代人才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思考工作。二是树立服务意识,使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三贴近”。即:贴近社会,贴近家长,贴近学生。三是树立创先意识,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个要有”:

  第一,要有共生的理念。和谐一定是关系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和谐不同于对抗,也并不意味着同一,而是以差异与多元为前提的。和谐社会承认社会的不同主体和要素可以而且应该和平共处地存在,即共生。共生意味着所有成员能够在相互协作中共同增进利益,社会的成果要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

  第二,要有宽容的心态。一方面我们要寻求问题的积极解决;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宽容可以是对人的宽容,一类人对另一类人的宽容,也可以是对一些事情,乃至对这个时代、社会的宽容,是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美德。

  第三,要有感恩的意识。每一个人的人生成长和事业成就都离不开天地的养育、社会的保障、家庭的关爱、师生的帮助。饮水思源,对那些让我们今天一切成为可能的先辈、祖国、政党、父母、亲戚朋友,甚至是对那些随缘而遇的陌生人和默默无闻的大自然,要学会心存感激,而不能刻薄寡恩,更不能让人总觉得是“欠你的”。感恩而后懂得珍惜,才会加倍珍视自己拥有的一切,才会发自内心地去回报社会。

  第四,要有审美的情趣。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应该有超功利的审美尺度,应该以审美的眼光来重新打量和发现身边的世界。一旦拥有了审美的情趣,就会发现自然不仅仅是资源和财富,它更是人类诗意的家园;
社会不仅仅是名利场,它亦是人们共同完成的无以伦比的艺术品;
人与人的关系也不仅仅是“物的依赖关系”,人最需要的就是人本身。这样的社会人们收获的就不是浮躁、倦怠和郁闷,而是公开、舒畅与愉悦。

  “五坚持五反对”:一是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原则,反对重智轻德,构建和谐教育体系。二是坚持有教无类的德育思想,反对不教而诛,构建和谐人本核心。从教育内部而言,学校教育要追求教育公平平等与机会均等。从个人层面来看,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以人为本,推崇人人可教的思想,那些所谓“抓两头放中间”,“抓尖子,促中层,放尾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三是坚持言传身教的德育方法,反对控制性说服和灌输,达到和谐教育效果。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以身示范、以身立教、身教合一的教育方法往往能使教育事半功倍。四是坚持文明执教的教育理念,反对体罚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虽有长幼之分,知识多寡之别,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我们要摒弃那种“警察与小偷”、“法官与罪犯”式的师生关系,全面关心、体贴、爱护学生,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严父+慈母+良医+益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友情执教,依法执教,切不可辱骂、歧视学生,做文明之师,尊严之师,仁爱之师。五是坚持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的道德准则,反对言行脱节,打造教师立体形象。在思想作风上要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切忌弄虚作假、装腔作势;
在工作作风上,要认真严谨,讲求效率,切忌马马虎虎,拖拉推诿;
在待人处世上,要光明正大,诚实守信,切忌两面三刀,虚情假意;
在生活作风上,要端庄稳重,亲切大方,切忌不拘小节、举止轻浮,全方面打造更完美、更和谐的教师立体形象。

  “七个努力”:第一,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努力做教育公平的推动者,认真推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第二,党员要努力做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维护者,努力构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第三,党员要努力做教育均衡发展的促进者,努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第四,党员要努力做教育乱收费的制止者,坚决制止违规收费。第五,党员要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努力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第六,党员要努力做贫困家庭学生的关爱者,努力做到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第七,党员要努力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同志们,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当前,以“师德师能”为主题,促进教育良性和谐均衡发展的活动正在深入开展,我们共产党员应在活动的实践中加强自身修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业务素质,使教育事业的发展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推荐访问:党课 支部书记 支部书记讲党课16篇 支部书记讲党课16篇 支部书记讲党课内容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