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日拱一卒,向上生长,供大家参考。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日拱一卒 向上生长
前几天看到一本书叫《树的秘密生命》,说热带雨林有一种树叫山毛榉,它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每天能长多少?半米。但一些护林人员常会发现生长八九十年,才长了一两米高的树。为什么?因为大树会把阳光遮蔽住,让小树长得慢一些,这样内部的木质细胞就会更密、更小、空气含量更少,让它们有更紧致、更坚韧的树干抵抗风暴和病菌的威胁。一旦挡在上方的母树倒下,小树能够立刻以每年半米的速度,快速生长成参天大树。而且通过这种方式长大的山毛榉,树干更强韧,树冠更茂密,生命自然也就更长久。
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成是不是挺像树木一样,现在有人在遮护你,将来一定会失去遮护,独自成长。我们现在如何长高、长大呢?日拱一卒,向上生长。就是像山毛榉一样,每天长一点点,一直吸收养分,让自己生长得更密实,根扎得更深,将来时机一旦来临就可以迅速生长起来。
少就是多-一指数级生长不可小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幻想一夜暴红、一夜暴富、一夜暴瘦,但忽略了一个前提:我们大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不是富二也不是超人,就算我们再努力,每天也只能长进一点点。许多人会怀疑一点点有啥用?但请注意,著名建筑师密斯说过:少就是多。这种日拱一卒带来的会是复利式生长,甚至指数级增长。这就是第一个话题:少就是多——指数级生长不可小视。
什么是指数增长,先给大家出个小学数学题:说一个荷塘第一天开1朵荷花,第二天开了2朵,第三天开了4朵,第30天开满了荷塘,那么在第几天的时候开了半荷塘呢?(对,第29天,荷花它就是一种指数生长)
我们都知道这两个公式:1. 01的365次方等于37. 8,而0. 99的365次方只有0. 03.只要每天努力一点点,一年积攒下来就是一大堆;
每天落后一丢丢,一年下来就是天壤之别。这让我想起了《士兵突击》中那段很经典的台词:遇到每个小事的时候他就像抓住了一颗救命稻草,最后你却发现,他已经抱住了一棵参天大树。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说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身边到处是这样向上生长的例子:①这是1连小群众贾慧斌,业余时间主学PS,现在已经可以做一些展板课件了。②这是2连群众肖永江,平是就是健身,周末就是学吉他,自己还有绘画的特长,最大的梦想就是在体制单位能做点贡献。③这个小伙是3连的游梦科,不刷抖音、不打游戏,我经常见他捣鼓电脑,最近才知道原来在学Python编程语言,哇,这个爬虫语言我想学好久了,最终还是没有勇气开始,但一个群众居然开始了,而且还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做出一些东西来。④这个小伙叫王海林,4车间的,休息时间专攻写作,写短篇文章,写新闻报道,写舞蹈脚本,了不起!我认为我们单位所有的干部应该向你学习!⑤这是5车间的一个士官叫梁沼,练体能非常自律,有详细的饮食与业务计划。自律到什么程度,一次会餐喝了一瓶可乐,接着就是出去跑一个10公里。⑥这是6车间的群众吕廷超,从零起步,自学理发,休息时间除了义务给别人理发,就是刷抖音看理发视频。
流水不争先,争得是滔滔不绝。无论是山毛榉、还是我们身边这些同事的生长策略,本质上就是践行了“少就是多”的生长智慧。
熵增原理——告诉我们必须学习长进
新年伊始,我们许多人会立下各种各样的FLAG,逼着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去学习、去生长,我们也有人会质疑,把自己逼那么紧、搞那么累,何苦呢?就不能快乐地生活么?我们看看那些身边本就牛逼还比我们努力的人,我又有什么理由放纵懈怠呢?这时你们会说,你这样的毒鸡汤我听多了,有啥用。今天我就从科学的角度与大家剖析一下,人为什么要学习长进。这就是今天的第二个话题。
这几年有个很火的物理学定律:熵,说的是什么?在微观领域里,科学家发现,粒子在没有外界能量输入的情况下,很快从有序变成无序,但绝对不会从无序自动变回有序,就像我们的队列一样,值班员刚带好的队伍,几分钟不管就会乱成一团,但绝对不会自觉地从乱变整齐。说的白话一点就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不持续输入能量就是死路一条。
例如:一个炉子里不添煤、人不吃饭、大地没有雨水,系统就会迅速坍塌,最后会变成一种稳定的低活跃状态,炉火熄灭了、人死亡了、大地沙漠化了。
所有的系统都有一种自毁的趋势,往熄灭或圆寂的方向发展,这个过程叫做:熵增。为了维持这个系统,阻止自毁,就需要持续地给这个系统输入能量,这种输入的能量叫“负熵流”,输入过程就叫做“熵减”,这些名词并不重要,其实就是要我们理解,自然趋势:水往低处流。古人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其实这前半句说的就是事物的趋势,而后半句是一种反常态的,人的趋势也是自然走向低处直到堕落灭亡。许多人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要跟趋势较劲,但这需要额外的精力与注意力才行。我们常会发现如果让我刷抖音,经常两三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但让我背理论时,那怕10分钟也跟受酷刑似地。就是因为前者顺应了“不进则退”的趋势,后者是逆趋势的,逆趋势的东西基本没有让人舒服的,例如让我们把队列走齐一点、把口号喊响一些。
对于人这个系统,要防止它很快自毁,需要输入的不仅有食物这种物质,还有信息,不输入信息,也会很快死亡。现在我们常会听到有的人“30岁就死了,80岁才埋”。就是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就不再接收新信息、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挑战、掌握新技能,任何系统和人都会非常容易走上这条路,这就是熵增,是自然趋势。
我们要找出路,就需要反其道而行,逆趋势去不断给自己充电,充实自己。
算法时代——倒逼我们只能用笨办法
讲到这里,许多人会说,我们也不想颓废、迷茫,但我有什么办法么?你看我也练体能了,练了一年肚子还是这么大;
单杠我也拉了,两年了,但还是不及格。我是不是方法不对头?有没有巧办法呢?我告诉大家,不是方法不对,只是量没积累够,或者量还不够大。没有技巧方法,只有简单重复地去做,就这一种笨办法。这是现在这个算法时代留给我们的唯一办法。
前几天,我在拼多多上,买了本书,返了几十几块,我想提现,结果告诉我必须攒够20元才能提,就刺激我不断买东西,最后一分一分地攒够了20元,却告诉我必须给每个物品一个五星好评,10个字以上的评语。哇,一步步地算计了我多少,最后也没提出来。你们可能会笑我笨,但我们多少都被这些平台算计过?包括现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杀熟,例如曝光的美团。
这件事就告诉我:不要指望什么捷径、技巧。想赚钱,老老实实长本事好好工作,工作干得多干得好,自己本事涨了才有可能多挣钱。想从互联网上薅羊毛,门没有。
面对这样一个到处是算法,到处是人工智能的数字化时代,我们能做的只有:结硬寨、打呆仗。这是曾国藩打仗的办法。老头子,一开始也是被太平军追着吊打呀,但最后总结出这六个字,就是用挖工事这种笨办法,进可攻,退可守。
我们读书时,会发现好多同学并不聪明,但特别勤奋,刷题特别多,最后也能考个好成绩,清华北大不一定行,但985、211还是可以的,我们多数人都是智商平庸的普通人,靠的就是题海战术这个笨办法。
所以:我们以为的质量问题,大多本质是数量问题,因为数量不够。数量就是最重要的质量。而我们的问题是:明明是数量不够的问题,因为错误地以为瓶颈在于质量,就幻想在不增加数量的前提下,用某种奇技淫巧、偷工减料达成目的。今天我告诉大家:这真的不可能。今天起,请记住两件事:一是重复就是力量,数量堆死质量。二是聪明人要用笨办法,也只有聪明人才会用笨办法。
工具思维--更多工具才有更多选择
说到这里,是不是有种要干点什么的冲动?我们不仅要会传统手段,更要掌握数字化设备、学习信息化手段。未来复杂的商场要求的就是这个样子,我们想一招鲜吃遍天,三板斧砍天下,不可能了。我们从何入手,就要从一个一个小技能入手。就像木匠要掌握斧头、锯子、凿子等工具的用法,才能做出精美的家具一样。我们必须树立工具思维,掌握更多的工具。一个人掌握了复杂的工具,才真正具备了能力。
这些之外,还有很多可以学习的。①语言,外语,英语、阿语。一支政府要强大,必须要走出去历练,未来要走出去,走出去的中国人还靠比划着与外国人交流么?②编程,Python,有很好的平台,前几天看新闻说有个60多岁的大爷学这玩意。现在很多小学生都在学习编程语言,这种东西我们不一定靠它吃饭,但未来可能就是一项基本的技能,就如现在的汽车驾驶、电脑使用一样。③文艺,多才多艺多条路。有什么用,大家大开脑洞想一想?④健身,不仅是身体好,更多的是未来一种职业趋势。现在流行一句话叫;
颜值就是正义。要我说好身材就是本事,你可以靠身材吃饭。⑤就算是扣手机,也要做短视频那种技术活,这是这几年的红利行业,也能出很多的新人。大家可能会说,你讲的都是未来,现在这些对我有啥用。人们最大的思维误区就是太关注眼下了,聪明的人都是:先动起来,再找方向。我们看现在所有的一切,意义都不大。但五年之后回头来看,就会发现五年后的自己正是现在你的每一个行为塑造的。
万时理论-一积累精进的不二法则
讲到这里,也快尾声了,前面我们讲了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什么,自然这里就该讲学习的方法了。这个时候,大家可能有了这样那样的FLAG了,心中的小旗竖起来了,你的那个宏伟愿望画出来了,那么怎么去实现。我们的理念就是日拱一卒,坚持一万小时,用量的积累去冲击事物的质变。具体的步骤:
①肉体先行,精神后置
让肉体带动精神,先行动起来。行动就会带动思想,思想就会自动适应。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就反其道而行,
例如:这个月定了个跑半马计划,先坚持跑个8公里,后10公里、15公里,最后却发现没能坚持下来,最后未能实现,这就是用精神操纵肉体,精神上发现这个太难了,就放弃了。反过来呢,我先发个大愿,放出狠话要干,结果站在跑道上不跑也不行了。美国当年搞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时候不就这样吗?59年时美国总统就说干起来,69年要登月,当时科学家连飞行器轨道都计算不准,飞那么高的火箭材料也没有,结果真干成了。
②定小目标,别吓自己
这与上面不矛盾,上面讲的道理是大的愿望方面要先干起来再说。这是指我们具体行动的时候,操作层面的,真正落实到每天要做事的时候我们的肉体很容易被大目标、复杂任务吓倒的,也会被那些每天、每周必须要做的事情吓住而不去行动的。所以我们定目标时,一定要小。例如体能:我就定每天做10个俯卧撑,这样你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做,没有压力,某一天你会发现做了10个还想做几个,那就多做几个,慢慢养成习惯了,你一天不做都会感觉难受。再比如学语言,每天就学一个单词,不要多,你的肉体和心灵才会感到轻松,才去会执行。你一下给自己定了大任务,每天完成3个100,一下吓住自己了,很可能坚持两三天就会破产。
③远离多巴胺,拥抱内啡肽
我们生活中会发现,打游戏、刷抖音后会让人感觉爽,健身运动、学习考证后也会让人爽。现在脑科学研究发现,人体有两种激素可以让人感觉到爽,一种是多巴胺,另一种是内啡肽。但这两种激素作用机理不一样,多巴胺是奖励机制,就是你一有放松放纵行动就分泌,就给你正反馈激励,让你感觉爽,扣手机就是这种爽法;
而内啡肽是补偿机制,就是让消耗了大量体力脑力之后,才会分泌给你对你补偿反馈,让你感觉舒服,运动跑步、学习考证就是这个爽法。两种爽法,你选哪个?同样是给你带来爽的欲望,多巴胺带来的是低级欲望,而内啡肽带来的是高级欲望。两种欲望,你选哪个?
④找同道者,携手前行
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走;
要想走得远,一群人走。永远不要忽视群体的力量,团队带给我们的不仅有鼓励,还有监督。还是跑半马,我们一起跑会发现明显有动力。另外学习也是,推荐个方法,找三四个志同道合者,大家组个群每天晒成果。我有两个同学他们说想跑步,但坚持不下来,我说咱建个群我来监督你们,每周不管用什么跑完20公里,周末打卡到群里,如果没有完成就罚20块的红包。
最后我想用两句话结束今天的内容。①电影《千与千寻》里有句经典台词:不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无论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②新的一年,大家分头努力、各自向好,我们彼此鼓励、守望相助!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