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08)01-0025-01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各种球虫引起的一种肠道寄生性原虫病,该病主要侵害3月龄以内的雏鸡,以4~6周龄的雏鸡发病率最高,死亡率可高达50%~80%。鸡球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高温、闷热、潮湿和多雨的季节,我县每年的4~9月份最易发生。2007年5月初,溪口镇某蛋鸡场的后备蛋鸡暴发球虫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发病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07年5月4日。建宁县溪口镇某新建蛋鸡场从福州一种鸡场购进首批海兰蛋鸡苗1万羽。采用地面平养的方法育雏和育成。按常规进行了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15~20日龄时连续6d在饲料中添加三字球虫粉预防球虫病,后来业主发现鸡群正常便停止使用球虫药。7月5日(60日龄)鸡群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采食量下降,部分鸡只精神沉郁,并出现血粪。当天死亡5羽,第2天发病数明显增加。死亡数达56羽,后通过采取隔离病鸡、减小密度、清除鸡粪、加强消毒、饲料和饮水中添加抗球虫药物等综合性防治措施,迅速控制了疫情。但仍死亡了256羽后备蛋鸡。
2 临床症状
病初,鸡只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蓬松、头颈卷缩,闭眼呆立、食欲减退,泄殖孔周围的羽毛被排泄物污染、粘连。不久病鸡食欲废绝,渴欲增加,嗉囊内充满液体,此时病鸡簇拥成堆。鸡冠和可视黏膜贫血、苍白,有的出现共济失调,继而发生剧烈的血痢。末期病鸡体温下降,痉挛死亡。
3 剖检病变
所有剖检鸡肛门周围羽毛染粪、粘连。嗉囔内充满液体。部分十二指肠肿胀变粗,黏膜出血,浆膜可见灰白色小斑点;小肠中段表现为高度肿胀。有的为正常的两倍以上。肠壁增厚、充血,有严重的坏死灶,肠腔有凝血,浆膜淡红色。所有病死鸡盲肠大面积发炎,浆膜、黏膜有出血斑点,肠壁显著肿大,有的比正常粗3~5倍,盲肠内充满血液或凝固的暗红色血块。
4 实验室检查
取发病鸡少量粪便于载玻片上,加甘油和水等量液1~2滴混合均匀,加盖玻片镜检,可见球虫卵囊。从病变部位的黏膜刮下物压片镜检,也可观察到球虫卵囊。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小肠球虫和盲肠球虫混合感染的急性鸡球虫病。
6 防治
(1)加强消毒。将鸡舍地面粪便及污物彻底清扫干净,鸡舍、食具、用具等用0.2%消特灵喷雾消毒,每天1次,连续3d,第4天后改用20%石灰水泼洒消毒,连用2d。同时鸡舍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减少饲养密度。
(2)改善饲养管理。由于球虫病造成盲肠及小肠段出血,鸡体质严重下降,需对鸡群采取补充营养、增强体质等措施,主要方法是饲料中适当增加蛋白质含量并添加多种维生素。
(3)隔离病鸡。将发病严重与症状较轻的进行分群隔离饲养。
(4)药物治疗。发病严重的鸡群用30%的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三字球虫粉)进行治疗,用法:每千克水加2~3g药粉饮水,连用5d。症状较轻的治疗用量每千克水加1g药粉饮水,连用5d,其他健康鸡群按每千克水加0.5~1.0g药粉供其自由饮用,连用5d。5d后所有鸡群全部改用0.0125%氨丙啉拌料,连续7d。
7 讨论
(1)搞好环境卫生是防止球虫病发生的中心环节。该鸡场虽为新建场,但从育雏到发病时鸡粪从未清理过,加上密度过大,球虫病通过污染的粪便而迅速传播。如能每天清除粪便,勤换垫料,保持地面干燥,可大大减少发病率。
(2)科学用药是保证防治效果的关键。要完全防止球虫卵囊侵入鸡场是很困难的,那怕是新建场也不例外,因此球虫病的预防离不开投放药物。预防和治疗鸡球虫病至少要有3种以上的药物交替使用,最好选用新药,这样可以避免或减缓耐药性虫株的产生,以提高药物的疗效。正确选择药物也很重要,目前常用的抗球虫药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离子载体类抗生素,如盐霉素、马杜霉素等。这类药物作用于球虫发育的早期阶段,具有毒性低、抗虫谱广、耐药性产生慢等特点。可作为球虫病的预防药,在鸡只从小到大的饲养过程中,连续地添加到饲料中喂饲。另一类是化学合成药,如酰胺类的球痢灵、吡啶类的克球粉、抗硫胺素类的氨丙啉等。这类抗球虫药有些作用于球虫的早期发育阶段,另一些则作用于球虫发育的中后期,具有疗效迅速、不影响抗球虫免疫力的建立等特点,一般作为鸡球虫病的治疗性用药。因此,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合理地选用药物。
(3)试用球虫疫苗进行免疫预防。目前国内外均有球虫疫苗生产,一些规模鸡场也在使用,据报道有较好的效果。采用球虫病疫苗预防球虫病,即可解决抗药性问题,恢复球虫对已产生抗药性药物敏感性,减少药物残留:对于蛋鸡和种鸡,经球虫免疫后不但能使体重和产蛋达标,还可提高鸡群均匀度,既降低成本又提高了产蛋率。商品蛋鸡可选用美国的中熟系强毒活苗Coccivac-D,疫苗包含8种虫株,即堆型、哈氏、布氏、巨型、变位、早熟、毒害、脆弱艾美耳虫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