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读后感> 正文

2023年度《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3篇【优秀范文】

发表于:2023-02-24 15:10:04 来源:网友投稿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1  终于结束了培训和教学任务两头重的一年,这才又闲暇时间静下心来,每天拜读一下《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回想这一年多的浅短的教学经验,确实能从书中得到一些启示和想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3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3篇【优秀范文】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1

  终于结束了培训和教学任务两头重的一年,这才又闲暇时间静下心来,每天拜读一下《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回想这一年多的浅短的教学经验,确实能从书中得到一些启示和想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理念、教材编排等都发生了变化,虽然对于我这个刚刚开始从事教育事业的新手来说,这些变化都没有经历过,但如何面对学生的实际来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实施“以学定教”还是有些难度的。本书中吴老师就支了三招,即把握一个前提——领会课标一精一神;做到一个基本——读懂教材;树立一个意识——研究学生。回想我那前前后后三个学期的教学,感受颇深。

  一、把握一个前提——领会课标一精一神

  课程标准是教育的纲领一性一文件,有助于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和开展教学活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总体目标与10个核心概念是课堂教学的大方向,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中对结果目标和过程使用的行为动词不一样,教学目标的定位也不一样。准确把握每一个目标行为动词的准确内涵,是制定课时目标的前提。回想过去一年的培训中,也有这样的内容。培训时老师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讲解,并详细到每个行为动词上,至今还是受益良多。但在*时自己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还是不能准确的运用恰当的动词,果然要学习、要钻研的还有很多。

  二、做到一个基本——读懂教材

  在备课制定教学目标前首要做到的就是读懂教材,读出教材里的数学知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教学知识承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不仅如此,还需纵向把握知识脉络,横向沟通知识联系,系统梳理知识网络和数学思想网络,全面了解知识体系,明确所教的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确定好教学的起点和方向。如此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教学有术“。而这正是没有经验的我的缺陷:不能很好的将学过的和未学过的知识做迁移,从旧知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中。在*时挺师傅课的时候是我学习的最好时机,往往会产生“原来以前的知识可以用在这引出新知”的感叹。学生往往对于陌生的知识产生畏惧感,而由他们学过的知识来引入,不仅能巩固旧知,还能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中,让他们产生亲切感,觉得新知识并不难解决,也增加了他们学习的自信。

  三、树立一个意识——研究学生

  教是为学服务的,课堂是为学生设计的,因此要努力读懂学生,自觉树立研究学生的意识。而且现在又提倡“以生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书中给了三个方法:在班中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学生前测与分析,进行群体研究;也可有意识地在班中选择个别学生进行观察和访谈,进行个案研究;还可以通过作业、课堂观察、课后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过程进行全面研究。如此可以让我们的教学目标更为清晰,让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要。之前居老师也提到过这个思想,并做了些实践。上课之前了解好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或者是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他们的学习起点,以这些为前提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想办法在课前引入时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上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自信感。

  玖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细细体会吴老师的这三招。努力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发展为出发点,深入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课,慢慢在教学中成长进步!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2

  从《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中,我读出了吴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技,更重视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全书结合教学案例,一共给出了21个实用的课堂教学策略,包括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设计探究性活动的策略、渗透函数思想的策略等等。

  书里的很多情况我在实际教学中也遇到过,很多的案例分析将我们*时课上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一一解析,方便我们直接学习。下面分享一下自己的所思所获:

  一、课前了解学生现状

  在*教授新知时会遇到下面一些问题:上新课会发现学生对于新知已有接触,当新知识不“新”时怎么办?学生课上表现积极,热情,但实际收获并不多怎么办?现在的学生,知识来源多元化,方方面面的知识丰富着他们的头脑,加上超前教育的引入,他们的知识领域不断扩张。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需要了解他们对新知了解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可有更高层次的学习需要。于是可以进行课前调研,利用新知以习题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富有挑战性。

  二、课上教学技巧

  (一)课堂的有效提问

  如果把学生的思维比做一潭水,那么教师的提问就如同向潭中投石。投石过早,学生不能很好的把要解决的问题与教师的启发诱导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投石过晚,思维高潮已过,难达到开启思维的最佳效果。

  (二)利用错误资源的策略

  课堂上学生经常出错,错误提供学生成长的契机。最好的学习就是在错误中学习,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才能更好的防止错误。所以当学生出错时,教师选择适当的方式加以引导,让学生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把错误向资源转变。

  (三)课堂应变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富有个性的见解,使课堂充满变数,教师不必刻意回避,将来自学生的真实问题返还给全体学生,进一步开展讨论,交流。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解惑,获得知识。

  三、运用有效评价的策略

  对我来说,评价可能就是对学生回答的.一个反应。但吴老师却用了4个例子深刻讲解了评价的作用和对评价的运用。其中,第二点“延迟评价、给予空间”是我最欠缺的。好的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问题提出以后不要着急于得出的结论,更应该关注学生获取结论的过程。因此,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应以简单的对错匆忙下结论,而要延迟评价。

  案例中,吴老师在重点教学“”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现出生活中的一半。同学们在黑板上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了,其中一个男孩用画桃子表示而不愿意擦去。吴老师耐心地等待着他们,直到出示了“1/100”,男孩画了一会,自己放下了笔。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是我,我一定沉不住气,让孩子赶快擦掉。而吴老师却采用了延迟评价的策略,通过耐心的等待,学生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真正地接受这一抽象而又简明的数学符号。

  读完这本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细细体会吴老师的教学策略。努力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发展为出发点,深入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课,慢慢在教学中成长进步!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3篇扩展阅读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3篇(扩展1)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3篇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1

  这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我认真的读了吴正宪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一书。说实在,读教育类的策略方法感觉还是挺枯燥的。但在课堂教学后,感到迷茫也无助时,拿起这本书,就像是吴老师在远处给你指明了方向一般。书的内容非常贴近我们*时的教学课堂,书中用浅显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去挖掘教学课堂技术和艺术来提高教学执教的能力。读过之后对于我来说收获还是很多的,书中的每一种策略都能对我的课堂教学起到指导的作用,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印象深刻的是,在教学习题课时,我们班的课堂气氛总是死气沉沉,孩子们的注意力也都不集中。在我课后反思时,翻开手中的这本书,在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和方法:我的习题课就是按部就班的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从学生做到老师讲,可见我的课堂没有生趣的原因就在于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吴老师告诉我们:对小学生来说,让数学练习伴随着有趣的情境出现是非常必要的。练习的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要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习题课的设计也需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老师要先观其全貌,透过数学知识看到深邃的数学方法和思想。

  从中我还深刻的感受吴老师也提到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最根本的一点是以生为本,“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必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书中利用儿童经验的策略中,有一个“解决问题练习课”的教学片断,吴老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总结:

  (1)先看清题目说的是什么事,求什么问题,弄懂题意。

  (2)再想想先怎么做,再怎么做,也就是做好解题的计划。

  (3)解决问题,按计划实施。

  (4)回头看,进行回顾整理、反思、总结。

  正好这两天我们也讲到了“解决问题”,备课时我就想着也试着用这种方法讲讲看,在讲完例题后就带着学生总结了以上的4个步骤,并提出在今后解决问题时就按照以上4步进行。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我充分信任、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他们自己。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做题前,我都会尽量给学生创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或引导学生将题目中的文字或教材中的静态画面动态化、情境化,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完成第1步弄清题目中说的是什么事,让学生充分地说自己想解决的问题,从中引出数学问题。第2、3步做好解题计划和实施计划可以合并进行。这一环节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创造了不同层次的学习,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小组的交流,还有全体性的补充。具体是这样做的,以3道题为一组,先是自己独立完成,全部写完的指名3位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再写完如有不同,可直接走上讲台写自己的方法,然后分三种情况进行,第一种请每位上台的学生分别进行讲解,第二种由下面学生针对板书的不同解法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后板书学生再做解答,第三种是针对不同的解题方法,其他学生讲解题思路。我觉得这样做的确很好,这样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了多层面的学习,让学生将多种算法自己展示到黑板上,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使学生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从多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的多样化教学思想。第4步回头看是我在教学中常常忽略的环节,其实是尤为重要的,回头看不但包括检验,还包括自己的反思和调整,这是进一步形成新经验的重要过程。

  读完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策略》,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细细体会,数学教师应当努力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妙,在探索中除了学会数学知识,还要形成积极的情感、智慧的思维和完善的人格,让数学教学成为激发学生潜能、积蓄学生能源、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力争实现以生为本的课堂,面对课堂上学生们充满个性的想法,做到理性面对,顺其自然,不急于提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在捉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时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为有效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思考而努力。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2

  这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我认真的读了吴正宪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一书。说实在,读教育类的策略方法感觉还是挺枯燥的。但在课堂教学后,感到迷茫也无助时,拿起这本书,就像是吴老师在远处给你指明了方向一般。书的内容非常贴近我们*时的教学课堂,书中用浅显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去挖掘教学课堂技术和艺术来提高教学执教的能力。读过之后对于我来说收获还是很多的,书中的每一种策略都能对我的课堂教学起到指导的作用,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印象深刻的是,在教学习题课时,我们班的课堂气氛总是死气沉沉,孩子们的注意力也都不集中。在我课后反思时,翻开手中的这本书,在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和方法:我的习题课就是按部就班的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从学生做到老师讲,可见我的课堂没有生趣的原因就在于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吴老师告诉我们:对小学生来说,让数学练习伴随着有趣的情境出现是非常必要的。练习的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要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习题课的设计也需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老师要先观其全貌,透过数学知识看到深邃的数学方法和思想。

  从中我还深刻的感受吴老师也提到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最根本的一点是以生为本,“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必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书中利用儿童经验的策略中,有一个“解决问题练习课”的教学片断,吴老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总结:

  (1)先看清题目说的是什么事,求什么问题,弄懂题意。

  (2)再想想先怎么做,再怎么做,也就是做好解题的计划。

  (3)解决问题,按计划实施。

  (4)回头看,进行回顾整理、反思、总结。

  正好这两天我们也讲到了“解决问题”,备课时我就想着也试着用这种方法讲讲看,在讲完例题后就带着学生总结了以上的4个步骤,并提出在今后解决问题时就按照以上4步进行。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我充分信任、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他们自己。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做题前,我都会尽量给学生创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或引导学生将题目中的文字或教材中的静态画面动态化、情境化,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完成第1步弄清题目中说的是什么事,让学生充分地说自己想解决的问题,从中引出数学问题。第2、3步做好解题计划和实施计划可以合并进行。这一环节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创造了不同层次的学习,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小组的交流,还有全体性的补充。具体是这样做的,以3道题为一组,先是自己独立完成,全部写完的指名3位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再写完如有不同,可直接走上讲台写自己的方法,然后分三种情况进行,第一种请每位上台的学生分别进行讲解,第二种由下面学生针对板书的不同解法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后板书学生再做解答,第三种是针对不同的解题方法,其他学生讲解题思路。我觉得这样做的确很好,这样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了多层面的学习,让学生将多种算法自己展示到黑板上,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使学生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从多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的多样化教学思想。第4步回头看是我在教学中常常忽略的环节,其实是尤为重要的,回头看不但包括检验,还包括自己的反思和调整,这是进一步形成新经验的重要过程。

  读完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策略》,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细细体会,数学教师应当努力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妙,在探索中除了学会数学知识,还要形成积极的情感、智慧的思维和完善的人格,让数学教学成为激发学生潜能、积蓄学生能源、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力争实现以生为本的课堂,面对课堂上学生们充满个性的想法,做到理性面对,顺其自然,不急于提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在捉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时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为有效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思考而努力。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3

  这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我认真的读了吴正宪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一书。说实在,读教育类的策略方法感觉还是挺枯燥的。但在课堂教学后,感到迷茫也无助时,拿起这本书,就像是吴老师在远处给你指明了方向一般。书的内容非常贴近我们*时的教学课堂,书中用浅显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去挖掘教学课堂技术和艺术来提高教学执教的能力。读过之后对于我来说收获还是很多的,书中的每一种策略都能对我的课堂教学起到指导的作用,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印象深刻的是,在教学习题课时,我们班的课堂气氛总是死气沉沉,孩子们的注意力也都不集中。在我课后反思时,翻开手中的这本书,在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和方法:我的习题课就是按部就班的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从学生做到老师讲,可见我的课堂没有生趣的原因就在于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吴老师告诉我们:对小学生来说,让数学练习伴随着有趣的情境出现是非常必要的。练习的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要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习题课的设计也需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老师要先观其全貌,透过数学知识看到深邃的数学方法和思想。

  从中我还深刻的感受吴老师也提到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最根本的一点是以生为本,“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必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书中利用儿童经验的策略中,有一个“解决问题练习课”的教学片断,吴老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总结:

  (1)先看清题目说的是什么事,求什么问题,弄懂题意。

  (2)再想想先怎么做,再怎么做,也就是做好解题的计划。

  (3)解决问题,按计划实施。

  (4)回头看,进行回顾整理、反思、总结。

  正好这两天我们也讲到了“解决问题”,备课时我就想着也试着用这种方法讲讲看,在讲完例题后就带着学生总结了以上的4个步骤,并提出在今后解决问题时就按照以上4步进行。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我充分信任、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他们自己。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做题前,我都会尽量给学生创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或引导学生将题目中的文字或教材中的静态画面动态化、情境化,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完成第1步弄清题目中说的是什么事,让学生充分地说自己想解决的问题,从中引出数学问题。第2、3步做好解题计划和实施计划可以合并进行。这一环节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创造了不同层次的学习,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小组的交流,还有全体性的补充。具体是这样做的,以3道题为一组,先是自己独立完成,全部写完的指名3位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再写完如有不同,可直接走上讲台写自己的方法,然后分三种情况进行,第一种请每位上台的学生分别进行讲解,第二种由下面学生针对板书的不同解法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后板书学生再做解答,第三种是针对不同的解题方法,其他学生讲解题思路。我觉得这样做的确很好,这样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了多层面的学习,让学生将多种算法自己展示到黑板上,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使学生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从多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的多样化教学思想。第4步回头看是我在教学中常常忽略的环节,其实是尤为重要的,回头看不但包括检验,还包括自己的反思和调整,这是进一步形成新经验的重要过程。

  读完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策略》,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细细体会,数学教师应当努力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妙,在探索中除了学会数学知识,还要形成积极的情感、智慧的思维和完善的人格,让数学教学成为激发学生潜能、积蓄学生能源、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力争实现以生为本的课堂,面对课堂上学生们充满个性的想法,做到理性面对,顺其自然,不急于提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在捉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时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为有效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思考而努力。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3篇(扩展2)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3篇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1

  一位国家的领导人曾在教师节接见优秀教师代表时指出:"要办一流的学校,就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出色的教育家。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家".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界名师辈出,名家荟萃。而其中,我最为崇拜的莫过于吴正宪老师,作为一位特级教师,她从女性教师的角度生动细腻的讲解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寒假,在百度了吴正宪老师的《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后,我更是受益匪浅。

  一、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

  吴老师的课堂充满智慧,并且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尊重、获得自信。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最令我羡慕、向往和努力要做的,便是那些充满了真诚的赞赏和那些热情的鼓励。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对孩子们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二、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

  吴老师的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浓浓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氛围慢慢萦绕着的是学习数学的趣味和无尽可能的创造性,"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她不是一位谆谆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使人泛起思想涟漪的老朋友,学生拥有着学习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权才是最珍贵的。

  三、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

  成功的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基于良好的习惯构造的日常行为规律,他们并不比别人更聪明,而是好习惯让他们变得更有教养、更有知识、更有能力。他们并不比普通人更有天赋,但好习惯却让他们训练有素、技巧纯熟、准备充分。吴老师深深明白这一点,她在教学中最为注重的便是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不禁为这位睿智的老师拍手叫绝,书本上的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于那些孩子们来说,习惯是一生的财富。

  吴老师身体力行的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自己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引领着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我定会紧紧跟随吴老师的脚步,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2

  当我再一次读《吴正宪与小学数学》时,我完全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这已经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了,但是每一次读这本书时都有新的感触,她一位不仅能给予学生智慧,还能给予学生力量的立体教师。她对学生、对教育的爱,让我感动;她为这份爱所付出的艰辛,让我敬佩;她在教育之路上收获的快乐与幸福,让我憧憬。

  一、课堂教学的风采凸显出她无限的人格魅力

  第一次听吴老师的讲座是在7年前,刚毕业的时期,那时是在杭州的一个展示课中,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至今仍然历历在目的《面积和面积单位》,她用了她一生的教学生涯演绎了一堂让我们在每位在场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田

  她把“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学会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她利用、并创造机会建立民主、*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下雪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对冰雪世界的向往,她*息批评指责的冲动。课后,她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冰雪世界尽情地玩耍,学生对她说:“老师,我们真的很喜欢您。”;她坚信成功亦是成功之母,制造给孩子重新跃起的机会,在体验成功后露出了自信的笑脸。她新接一个五年级的班级,用一个暑假的时间打造开学的第一课,以“你知道阿基米德检验金冠的故事吗?、认识我吗——伟大的0、别小看它——小数点、车轮为什么制成圆的?1+2+3+……+99+100=?”等等许多有趣的问题,粘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喜欢数学。生动的故事,扣人心弦的比赛,人人参与的游戏,象一个个美丽的陷井,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陷入数学的思考中。为了她所爱的事业,她可谓使浑尽浑身解数,这些高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她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项事业,为之奋斗而无怨无悔;她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门科学,不断探索而乐此不疲;她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种艺术,追求美好的境界和神奇的效果。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3

  最近,又一次捧起了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一书,吴老师在书中用简明的语言,具体的事例,以“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教育观”、“走进课堂”几个版块,深入浅出地将她一路走来的思索和心声娓娓道来。尽管在这之前对她的教学艺术和人生经历已经略知一二,但仍然觉得这本书常读常新、爱不释手。

  反思起来,我之所以爱读这本书,可能有这样的三个原因:首先,让我惊叹的是她的教学艺术,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自己的爱心真情来感染孩子,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塑造孩子。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石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其次,让我仰慕的是吴正宪老师的成功。多本书籍出版,教改文章常见于教育教学报刊上;不断应邀讲学、作报告,每场报告都引起强烈反响;曾登上国际数学研讨会的讲台宣读论文……这些成就都是教师的最高荣誉,其中任何一点都让我钦佩。最后,让我深思的是吴正宪的经历。她从名师到教研员,多年如一日地躬身而行,工作仅仅十年就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她16岁就开始教书,仅仅中学毕业,更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只是通过自己默默地耕耘,虚心地讨教,才换来了今天的丰硕的成果。她的经历激发了我,使我产生了奋斗的激情。

  吴正宪的成长经历,启迪了我关于名师的"成长条件思考,下面总结以下几点:

  一、热爱是前提

  吴正宪在多年前的一篇日记中写到:“我懂得,竭诚为社会工作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我会将自己全部的光和热奉献给我所热爱的事业和生活。”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吴正宪历尽角色、地位的多重转变,始终不移地按照自己做人、为师的准则去生活。其实,名师和所有教师一样,都承担着艰苦、繁重的工作任务,所不同的是他们能够做到苦中有乐。他们真是“累,并快乐着”,体验着一种神圣的幸福感。吴正宪说:“我一上讲台,就融入了学生世界,全身心地投入数学教学之中,其他一切便都忘记了。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魅力打动了,学习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所深深吸引。”正是这份热爱,让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创造了唯美的课堂,让吴老师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首先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对所教学科的热爱。

  二、实践是基础

  所有优秀教师的成功,无一例外地来自长期、扎实的教育实践。吴正宪曾这样说,“在漫漫教学生涯的长河中,我曾经彷徨过、犹豫过、迷茫过……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过努力,没有放弃过追求。在三十年的教育教学之路上,我一直在全身心地投入和探索着,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她有多年的教研、科研实践经验,80年代初期,教育界片面追求升学率形成“大潮”,“题海战术”到处可见,作业堆积如山,学生负担很重,严重地影响了身心健康。面对这种现状,吴正宪经过认真思考,决心努力探索一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新路。她开始了“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的教学实验。她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方法、百折不挠的工作毅力,大胆改革实践。她从教材到教法,从学法到考法,进行了整体性教改实验。她不增加课时、不上早晚自习,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五、六年级两年的教学任务,并提前一年参加了全区小学毕业考试,*均成绩高于应届毕业生的成绩。她辅导的学生,连续多年累计30多名学生在区、市级数学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曾有3名学生获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她有丰富的教研实践经验,为了提高教研工作质量,优质为基层服务,她做了大量工作。她创造了多种教研活动形式,还亲自为老师们上研究课,她的教研活动深受教师们的欢迎,老师们称她是实践型、研究型、学者型、服务型的教研员。正是这些实践,成就了她的理想,人们都说,在学校,吴正宪是一个受学生和家长喜爱的教师;在教研室吴正宪是一个受学校和教师们欢迎的教研员。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必须植根于多年的教学实践。

  三、学习是保证

  大量的阅读,勤奋的学习,为成就今天的一代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打下了厚重的伏笔。1970年7月,未满16周岁的吴正宪从北京108中学初中毕业。在学校就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吴正宪,因为班主任老师的全力推荐,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为了弥补自己学历低的不足,尽早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小小年纪的吴正宪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约法三章:要敢于吃别人不愿吃的苦头,要乐于花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当时《人民教育》发表的329道小学教师自测题,她只用几个晚上便全部完成了。她还精心整理了《小题库》、《难题辨析》、《思维训练》、《趣味数学》、《教海拾贝》等二十余本学习笔记。就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攻下了第一关——教材关。接下来,她师从特级教师刘梦湘、马芯兰,开始了对数学教学本质的探究,攻下了第二关——教法关。更为重要的是,她阅读了大量书籍,从日本山内光哉教授编著的《学习与教育心理学》、林崇德先生编著的《智力发展与教学学习》,到巴班斯基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问答》、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完成了第三关——学生关。多年来,吴正宪几十年如一日,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正是这些,为她提高数学素养奠定了基础。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不能只满足课堂教学技能技巧的提高,不能只做一辈子教书匠,善于学习,才能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

  四、反思是关键

  吴正宪在顽强、自觉学习的基础上,十分重视反思,通过思考,她对教育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我很欣赏吴老师有关思考的论述,她说“多年的教改实践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在教学工作中人人都会产生点点滴滴的体会,或深刻,或肤浅,如果放松,则稍纵即逝;如果稍稍留心,把它记下来,哪怕是肤浅的感悟或缺乏理性的直觉思维,都会带来日后冷静的思考。点点滴滴,积少成多”。她还说“在众多学术研究成果面前,在繁杂的教育信息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汲取过滤。学习百家之长,博众家之采,结合自己实际创出特色”。这就是名师的反思,既要勤思、还要具有理性的批判精神,做到善思。人类文明史本身就是一部批判史,在批判中否定,在批判中更新,在批判中进步。作为教师思想的引领者——名师,固然要继承和借鉴,但更要突破自己的思维惯性,不唯书,不唯上,也不满足于别人已得的结论,敢于、善于怀疑和批判,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分析、综合、归纳,以构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就要做一部时时处于反思状态的发动机,成就自己,启发别人,这就是名师的价值。

  人们常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想任何老师都不想在教学中只做一名匆匆的过客,任何一名教研员都不希望本区域的教师甘于*凡,掩卷而思,我想对自己说,也想对教师说:请为热爱工作的火焰加柴,请对你工作的环境心存感激,因为是它造就了你或即将造就你;请为教学实践辛勤付出,请你珍惜每节课、每次活动,因为它是你事业的出发点也是目的地所在;请为学习的脚步搭台,请你利用环境、把握机遇,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因为是它让你战胜自我,超越别人;请为反思喝彩,请你永远不要无视属于你的思考的权利,因为教育的真谛是发展与生成,没有可以再现的同一课堂,没有可以重复的生命历程,没有可以简单模仿的一招一式,只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和风格,才能缔造有生命力的课堂,才能成就自己的辉煌。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3篇(扩展3)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3篇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1

  在满满教学生涯的长河中,我曾彷徨过,犹豫过,迷茫过,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过努力,放弃过追求……当我读到这句话时,不禁心中一颤。追求,一词在我心里打了一个重重的问号。我不禁自问,做一名教师,对我来说,是一个职业还是一份追求。在我还没想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时,吴老师的这番话帮我找到了方向。“教师工作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经历。我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收获。我收获了孩子们的那份真诚与渴望;收获了老师们的那份热情与期待;收获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同时我也在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获取了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和快乐,实现了个人生命价值与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和谐统一。”作为一名教师,时刻铭记自己肩上教书育人的责任,时时处处用心去感受职业的幸福,就会把更多的热忱投入的教育中。教育是长期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的态度,一本本的作业,一句句的话语,这是什么都无法替代的熏陶。

  全书从“在探索数学教学改革之路上”、“和学生一起走进教学乐园”、“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大家眼中的吴老师”四个方面介绍自己与数学和教师的情缘。深入浅出,却给人很多思考的空间。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

  全书自始至终,我都感觉到吴老师积极投身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实践,处处以学生为中心。现在数学课程改革要求在丰富有趣的数学学习中,让孩子主动地去观察、实验、操作、猜测、验证和推理,从而发现规律获取知识。相信智慧就在孩子们的手上。作为青年教师,更应该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钻研教材方面。教活教材,更教活知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还记录了吴老师教育教学成长历程和数学教学精彩例题集锦。让我惊叹的是吴正宪的教学艺术,他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自己的爱心真情来感染孩子,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塑造孩子。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石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首先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对所教学科的热爱与付出。十几万字的心得体会和反思就是见证。

  二、感受教师职业的幸福

  其实,名师和所有教师一样,都承担着艰苦、繁重的工作任务,所不同的是他们能够做到苦中有乐。他们真是“累,并快乐着”,体验着一种神圣的幸福感。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当然,作为教师还应该学会如何找到自己的职业幸福,用行动去诠释自己的职业角色。

  读《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感受着吴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魅力。学习她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并在教育中寻找教师的快乐。为更高的教学目标努力。最后以这样几句话与大家共勉: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2

  一直以来,最让我钦佩的数学教师就是吴正宪老师。这学期,我读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对吴老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她的成长之路告诉我,一位教师只有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才能在教学中博览众采,有所成就。没有钻研、没有进取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吴老师首先钻研教材改革,建立了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整合成六大知识体系:面积教学一条龙;体积教学一条龙;分数四则计算一条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条龙;数的整除一条龙;正反比例一条龙。教学改革试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是充满激情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本来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通过吴老师的讲授变得妙趣横生,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而这一切都是从读懂学生、走进孩子心灵开始的。首先教师要做一个充满爱心,富有人情味的老师,能够学生做朋友,被学生喜爱。其次教师要努力研究教材教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体验数学有趣,发现数学神奇,感受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在学习中学会创造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

  吴老师充分地尊重、信任学生是她教学中的一大特色。吴老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现,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一个教师不应该抹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设想一个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孩子是不可能成为学习优秀的学生的。

  作为教师,没有对事业执著的爱,没有对学生真诚的情,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教学。用吴正宪老师的话来说,教师走进教室就像演员走进摄影棚,立刻进入角色,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酷爱,对事业的追求以及对工作的责任感,去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使之更好地接受教育。

  只有热爱教育的人,才可以在备课时,精心设计,细心雕琢;只有热爱教育的人,才可以站在三尺讲台上引领学生泛舟学海,寻觅知识宝藏;只有热爱教育的人,才可以发掘学生的优点,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3

  在我还是一名师范生的时候,我就已经多次听闻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老师了,并对她钦佩不已。这一次,新教师培训,结合我们小组的研读活动,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研读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这不仅是一本记录吴老师教育教学成长历程的记录,还是关于数学教学精彩例题集锦。读起来那样亲切,又感觉那样实用。让我惊叹的是吴正宪的教学艺术,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自己的爱心真情来感染孩子,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塑造孩子。她坚持教书育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现将自己的点滴读书体会叙述如下:

  首先,使我感受颇深的是吴老师对自己约法三章:要敢于吃别人不愿吃的苦,要乐于花别人不愿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工。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攻下了第一关——教材关,并建立了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整合成六大知识体系:面积教学一条龙;体积教学一条龙;分数四则计算一条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条龙;数的整除一条龙;正反比例一条龙。教学改革试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然后她开始有计划地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白天听讲座,晚上记心得。还学习了各种教育理论,写下了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不论工作多忙,吴老师年年有目标,月月有计划,周周有安排。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不能只满足课堂教学技能技巧的提高,不能只做一辈子教书匠,善于学习,才能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

  其次,是吴老师积极拜访名师,探索教育的真谛。她虚心向马芯兰学习,为了学到马老师的“真经”,她一头扎进了马老师的课堂。每天晚上静下心来反思,记下学习的收获体会,最终慢慢的形成自己的改革之路。而且,她也向一些年轻教师学习,甚至还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我觉得这也是我非常需要学习的一点。

  拜读完这本书,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一个成功的优秀教师真是要有“人格做背景”,要有高尚的师德、锐意改革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广博深厚的教学功底。掩卷而思,我想对自己说,:请为学习的脚步搭台,请利用环境、把握机遇,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因为是它让你战胜自我,超越别人。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3篇(扩展4)

——最对外汉语教学策略3篇

最对外汉语教学策略1

  中文学习有章可循。我就从中文基本句型入手,让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小留学生尽快切入中文的听说读写。小学生接触到的基本句型有问句(包括疑问、反问、设问)、肯定句、否定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几种。在教外国学生时,这些基本句型的运用对规范他们的中文表达起着关键性作用。为此,我整理了一些典型的中文句型,如:大卫在操场跑步。她爸爸是医生。树上有只小鸟。王英是哪个国家的人?你的班主任是王老师还是林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分辩这些句型所包含的意义和感情,帮助他们了解这些句型的特点,并通过“关键词”的形式进行强化训练。如:为了让学生掌握 “是” 字句,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用“是”

  字说话。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说出“我是学生。”“我不是坏孩子。” “你是国际班的学生吗?”“他真是个聪明的学生!”。然后在此基础上我又相机进行“有”字句训练。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他真好!”“我没有书包。”“你有哥哥吗?”就这样点点滴滴的训练,孩子们驾驭中文的能力日新月异。

  此外我还根据汉语的一些特点设计打乱句子,整理顺序进行句型训练。如:“花 美丽的 公园 一朵 有 ” 几个词让学生整理成几句话。肯定句:公园有一朵美丽的花。疑问句:公园有一朵美丽的花?然后请学生读出来,体会两句话表达意义的不同。通过这样一些练习学生逐渐掌握了汉语句形的基本特点。

  在课堂教学及在课外活动中,我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句型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学用结合。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运用汉语的习惯,我在班上设置了“加分表”,如果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句型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获得积分,并可获得奖励。

  经过课堂内外句型的强化训练,不到一个学期,这些小留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汉语的基本句型。学生用汉语表达已不再困难,运用汉语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最对外汉语教学策略2

  由于母语的习惯性影响,也由于生活体验的不足,这些小留学生在理解一些中文课文时,认知理解不到位。为了弥补不足,我尝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实物丰富感知,运用野外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悟。

  在学习“水果”一课中,我运用电脑多媒体让学生认识:苹果、香蕉、橙子、李子??。接着,将洗好的水果以小组为单位分下去,让学生观察不同水果的有何不同。最后,引导小学生根据场景用苹果、香蕉、橙子??说一句话。学生七嘴八舌说起:我喜欢吃香蕉,苹果真甜,橙子好大呀!??说完话以后,我又设计了一个“送礼物”游戏。要求学生先上讲台用中文说他出他手中水果的名称,然后请他把水果送给其他同学,一边做一边说。有的说“我把香蕉送给JOSE ,因为他是我的好朋友。”有的说:“我把水果送给一个人,是谁呢,你们猜一猜,就是我自己。”逗得全班同学都会哈哈大笑。在这种氛围中,学习中文已经是一种很快乐的事情了。这种方式学生非常喜欢,他们也乐于用这种有趣的方式开口说中文。在学习“跑”“坐”这类关于动词的词语后,进行接力游戏:老师在教室里跑一圈说,老师跑完嘉慧跑,嘉慧跑完之后就又说,嘉慧跑完某某同学跑,在这个过程中,既加强了学生对于动词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对于中文口语基础为零发音又不准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

最对外汉语教学策略3

  中文学习有章可循。我就从中文基本句型入手,让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小留学生尽快切入中文的听说读写。小学生接触到的基本句型有问句(包括疑问、反问、设问)、肯定句、否定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几种。在教外国学生时,这些基本句型的运用对规范他们的中文表达起着关键性作用。为此,我整理了一些典型的中文句型,如:大卫在操场跑步。她爸爸是医生。树上有只小鸟。王英是哪个国家的人?你的班主任是王老师还是林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分辩这些句型所包含的意义和感情,帮助他们了解这些句型的特点,并通过“关键词”的形式进行强化训练。如:为了让学生掌握 “是” 字句,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用“是”

  字说话。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说出“我是学生。”“我不是坏孩子。” “你是国际班的学生吗?”“他真是个聪明的学生!”。然后在此基础上我又相机进行“有”字句训练。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他真好!”“我没有书包。”“你有哥哥吗?”就这样点点滴滴的训练,孩子们驾驭中文的能力日新月异。

  此外我还根据汉语的一些特点设计打乱句子,整理顺序进行句型训练。如:“花 美丽的 公园 一朵 有 ” 几个词让学生整理成几句话。肯定句:公园有一朵美丽的花。疑问句:公园有一朵美丽的花?然后请学生读出来,体会两句话表达意义的不同。通过这样一些练习学生逐渐掌握了汉语句形的基本特点。

  在课堂教学及在课外活动中,我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句型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学用结合。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运用汉语的习惯,我在班上设置了“加分表”,如果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句型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获得积分,并可获得奖励。

  经过课堂内外句型的强化训练,不到一个学期,这些小留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汉语的基本句型。学生用汉语表达已不再困难,运用汉语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3篇(扩展5)

——《课堂教学五十个细节》读后感3篇

《课堂教学五十个细节》读后感1

  今年暑假,我在网上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书,感触颇深。郑老师把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了解得一清二楚,并且抓住了课堂教学细节的关键核心问题进行了研究。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课堂中的小事我们经常遇到,只不过我们没有放在眼里。而这些小事在郑老师的眼中却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在本书中郑老师从课堂教学的七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严密的阐述。感受最深的是《并非井然有序的课堂》一文。新课程倡导“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主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把这些教学理念落到实处,课堂就势必在一定程度上由“静”取而代之“动”。学生动了、活了,教学重心下移了,而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各有差异,由此出现的学生之间你快我慢、你说我停、你动我静等一系列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探讨什么样的乱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书中引用美国学者的话“适度混乱的人、机器和系统,经常比组织性高的群体更有效率,更具有恢复能力,并且创造性更强。”“乱”是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是不是集中,如果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由此可见,虽然学生为了弄清学习上的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虽然学生为了探究一个问题而离开了座位、学习小组,但都始终围绕着学习这个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有点“乱”,实际上是“活”。但这种“活”中也要有新的要求,过于放纵不管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让课堂规范就要掌握课堂调控,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回,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课堂的能力。总之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的课堂还真需要“活”“乱”的存在。

  总之课堂教学也是一个艰辛的的旅程,我们不仅要关注课堂的这50个细节,在*时的课堂中我们要勤观察、多思考,时刻关注课堂上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学改革才能不断的深入发展。五十个细节虽然只是给我们指出了改革的方向,却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法,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提高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努力朝课堂教学细节的规范发展。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3篇(扩展6)

——初中的政治教学策略分析论文3篇

初中的政治教学策略分析论文1

  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系统,教师、学生是这个系统中的主导因素,教材、教具是这个系统中的媒介,教室是这个系统的环境。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教材”为“圣经”,教师就是诵读“圣经”的“牧师”,忽视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政治这门学科的厌恶。因此,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利用教学条件,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积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二、形成“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毫无疑问,学生能够明白政治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很关键,但更为关键的是让学生能够把学习到的政治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并且体验到学习政治的乐趣和用处,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嘻嘻动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形成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如在讲解八年级上第九课《维护公共秩序》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具体的例子来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进行调查,记下同学们在生活中遇见的需要维护公共秩序的事件,进行课上交流,进行对比分析,引出相关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实施“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1、鼓励学生参与其中。结合要学习的政治知识,教师为学生模拟一个相应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用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动手做,亲身体验,去理解、掌握、运用政治课本上的内容;2、鼓励学生多读书。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不无道理。只有让学生在上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了解下堂课要讲内容的大概意思,上课时做到心中有“文”,才能够更好的深入理解上课所讲的知识,积极融入课堂的氛围中。当然,教师在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进行好学生的情绪引导工作;3、注意汲取学生的直接经验。教师应该多留心与学生的课下互动交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可以吸取的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相关的学生个人观点、生活体验都可以进行课堂上的交流互动,教师再加以引导总结,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学习观念;4、利用间接材料。现在告诉发达的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教师可以运用网络上经过筛选的材料,结合教学媒介——投影仪、电视机、电脑等,为学生呈现文字材料、影像资料,开拓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认知,了解更多的政治知识。

  四、实现“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主观发挥能力,能够更好的把学习引向深入。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选取学生关心的话题,围绕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学开展各种探究活动,知道学生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材的综合探究活动,还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发挥主观性自主设计一些可行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培养探究思维。如学习七年级下第十课《公*竞争》的时候,就可以组织学生正确理解公*,了解维护公*的重要性。帮助我们树立公*意识,学会公正待人,与他人之间公*竞争、公*合作。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相互作用。

  五、组织“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要求:“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就是采取“师生”“生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共同的交流、探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不能够以单纯的小组教学过分替代班级教学。要努力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不能够让少部分学生参与,大部分学生旁观。再者,教师在活动的题目设置方面要难易适中,尽量的发挥每个组员的能力,要争取让每个组员都承担一次活动的组织、发言、总结,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总之,政治的学习学生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师们在面对新课标的挑战下更要面对“人生导师”这个称呼的艰巨责任。教师们要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反思,反思中总结,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

初中的政治教学策略分析论文2

  一、自主式学习的必要性、可行性、重要性

  在推进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政治课的教学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学生所处的年龄层,其思维过程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喜欢先入为主,他们对学习环境的适应力,对学习情绪的改变,对老师教学习惯的适应能力,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等因素,会阻碍学生在上政治思想课时的学习能力。帮助初中生克服学习政治的阻碍困难是非常重要的。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要让学生懂得生活,掌握学习方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自主式学习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上对学生素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创造精神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都发挥积极又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促进初中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发展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

  二、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式学习能力的方法

  1.结合社会热点,穿插生活哲理

  社会热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老师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可将政治热点作为课堂知识的一部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帮助他们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结合社会时事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策划实践活动,这不经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育,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真生命”一课时,可结合菲律宾遭受台风灾害进行介绍。菲律宾遭遇20年一遇台风灾害后,国际救援会派出救援队伍赶赴灾区,各国也开展爱心救灾活动,为遭受台风侵袭的人们献爱心,积极捐款捐物,提供救援物资、派遣救灾人员赶赴灾区。自然灾害无情的力量,震撼了大多学生,灾害无情人有情,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们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从被灾害毁去家园仍顽强不息的人身上,让他们懂得了坚强,从那些勇敢赶赴灾区,与自然灾害抗争的救援人员身上,懂得了责任、爱心。

  2.结合漫画,启发自主学习思维

  漫画在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性的同时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它如杂文般针砭时弊。初中的政治课教材中,漫画多样,所表达的意义深远,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巧妙地结合漫画所要传达的`信息与政治课的知识内容,那不仅能收到增强思想政治课趣味性的效果,同时,还能让学生在看漫画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启发他们的自我学习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在老师讲解之前提前学习的习惯。

  3.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形成良好课堂氛围的方式之一,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探索培养学习能力,通过合作获取知识的养分。老师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去学生,哲学家曾说:“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造的源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设疑讨论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紧紧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利好条件激发学生去探索、去想象、去创造,让他们在探索中寻找学习方法,在想象中培养创造能力。同时,情感教育在初中的政治课堂上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课堂知识的传授者、引导者、组织者。在政治教学中,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力、组织力,增加课堂讨论与互动环节,通过讲解书本上的知识,让学生们学会分析、思考,并能够加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辩论、讨论、比赛、小品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做学习上的主人,主动学习,在学习中能思维活跃,克服困难,增强学习自信心。

  4.开放式教学

  现在的政治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式的,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单调,老师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收与吸收,至于能汲取多少知识的养分那就不得而知了。这样机械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没有任何的兴趣可言,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无法集中,缺少了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学习没有了动力。因此,在初中的政治课堂上要推进自主式学习方法,开展开放性的教学方式,老师在课堂上适时幽默一下,给学生讲新闻时事,调节课堂的气氛。

  三、结束语

  初中的政治教学是思想教育的基础教学,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中,循序渐进,以促进政治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3篇(扩展7)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3篇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1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符

  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听讲,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方式,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是应试教育产生的必然结果,“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往往是事倍功半。

  (二)对语文学科的基本把握不够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处理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三个维度的关系,将语文作为科学的工具与人文性对立起来,知识与能力不能相容。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具有人文的性质,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一些教师没有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起来,而是看做语文学习的两个方面,从而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的设置不尽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教材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教材内容与当今时代的差距加大,不能跟时代的发展同步。初中语文教学的设置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选取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范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内容不能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起来,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安排中,为了应付中考对部分课文死记硬背,而不是出于学习语文的热情。

  (四)阅读教学设置不合理

  初中语文阅读没有形成正确教学理念和思路。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是给出阅读的思路,仅仅是让学生找出文章的字词,划分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方式犯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错误,没有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对课文只是形成片面地理解,无法总览课文的全局。

  (五)初中语文教学以中考为中心,阻碍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考试成绩依然是衡量教师语文教学质量和水*的重要标准,也成为教师评职称的依据。在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依然围绕教学大纲开展,对课外的知识只是轻轻点水,忽略不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标准答案”作为唯一的标准,缺少新颖的观点,这就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培养。

  二、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做到:一是教学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的落实。当前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完全为了中考。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做好素质教育和创新型教育相结合,改变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二是改变落后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和善于思考能力,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同时鼓励学生多提问和敢质疑的求学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三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授课提出疑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教师可以进行详细地解答,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二)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

  语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发扬教师教书育人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专业修养。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农村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各种教学研讨,同时,农村初级中学对语文教师的交流与学习不够重视,也缺少资金的支持,这些都制约了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克服困难,利用现有的资源,在工作之余充分利用网络和继续教育的机会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

  (三)语文课程改革,重视人文品质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精神修养,将文化的学习与语文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相互渗透,通过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选取一些优秀的课文作为课外学习材料,更多地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文章与学生分享,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哲理。

  (四)建立新型的语文教与学观念

  教师要建立以听、说、读、写立体化的语文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的阅读教学观主要包括:一是改变过去*面的教学结构,建立师生同参与的立体化网络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做事、合作及生存;二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实践中存在的事物,从实践中感受教学内容的内涵。

  (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能够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农村教师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读书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故事会等。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念,让学生们懂得语文源于生活,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的道理。同时,引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日记,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

  三、小结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和缓慢的过程,需要广大的农村语文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各地区、各学校和各位老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现有资源,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改革课程体系等。只要付诸具体行动,持之以恒,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定能实现。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3篇(扩展8)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范文3篇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范文1

  她的讲座犹如一簇激浪,持久地澎湃了我。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想任何老师都不想在教学中只做一名匆匆的过客吧!那么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在教学中扎扎实实探索,给学生一片更加绚烂的天空吧!

  通过学习,我发现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通过听吴老师的报告,我感觉有以下三方面非常重要:

  1、真诚的教学感情

  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别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语言的激励,

  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2、独到的课堂设计

  综观吴老师的众多教学实录,可以看到,无论哪节课,学生们都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她独到的教学设计。吴老师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精益求精,不是“为追求风格而风格”,而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3、挥洒的教学机智

  听了吴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她在课堂上的偶发事件能随时因势利导,随机应变。

  在学习了吴老师的简历后,我更是有了很多体会,吴老师的教学生涯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首先,让我仰慕的是吴正宪老师的成功。教改文章散见于全国多家教育教学报刊上;不断应邀讲学、作报告,每场报告都引起强烈反响;参加了*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节目的录制工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儿童基金会录制了教学片;曾登上国际数学研讨会的讲台宣读论文……这些成就都是教师所梦想的,其中任何一点都让我向往。

  其次,让我深思的是吴正宪的经历。她1954年出生,1970年中学毕业就开始了教师生涯。80年代初开始进行教学改革,十年后取得了巨大成绩。我深深思索:她16岁就开始教书,仅仅中学毕业,学历并不高,更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只是通过自己默默地耕耘,虚心地讨教,才换来了今天的丰硕的成果。她的经历激发了我,使我产生了奋斗的激情。

  第三,让我惊叹的是吴正宪老师的“大胆”。她有胆量改革教材,不按照教材原有的编排体系进行教学,而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新组织教材;她有胆量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五六年级两年的教学任务,并提前一年参加全区的小学毕业考试。

  最后,我要做的就是赶紧行动起来,更认真地搞好教学工作,并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进行教研和教改活动,促进自身教学水*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范文2

  20xx年12月3、4日在沈阳市*一校有幸听了吴正宪教授的两节课并听了她的评课,使我受益匪浅,最令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在评课《年月日》时,她说:“像年月日、认识时钟”这样的课程设置,孩子对此已经有一些认识,那么老师完全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将自己的已有知识一起汇报给其他学生,让学生之间交流,老师就负责整理和纠正孩子语言的不规范或常识上的认识错误,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其次令我记忆深刻的是《解决问题》这节课,她采用的是复习旧知导入的方式,简洁明了。应该说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没有任何困难,但是吴老师没有只局限在让学生解决问题,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收集数据信息,然后变成用文字记录,让学生阅读文字理解题意,紧接着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用图示表示出题目的含义,还帮助学生复习了加法的意义。这样的导入特别扎实,为接下来探究新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在这个环节中,吴老师花了很大的力气让学生经历分析两部计算问题的过程。智慧人的出现,让学生意识到拿到题目先得整体把握一道题目,然后研究条件,琢磨问题。有了前面的铺垫,孩子们都能够自主用图示表示出题目的大意,虽然有些孩子一开始出现了错误,但是我发现数形结合的思想已经悄悄渗透给孩子们了。

  吴老师在巡视过程中,选择了几位较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通过辩论,提问的方式,让原来得数是7的孩子意识到他们解决的只是哥哥摘了多少个桃子。第一次做对的孩子,吴老师提醒他“如果等于号再直一些、一样长、加上单位名称就更好了!”;第一次做错的孩子,吴老师肯定他们“虽然错了,但是带来了很有意义的"讨论,感谢你们!”;对于没写完整的那个小姑娘,吴老师先让她说出心里话然后提示只有写出来别人才会明白,并让她自己补全。这个环节中,吴老师有意渗透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在后来的报告中,她告诉我们这里的“四步走”是波利亚告诉她的。在练习部分,吴老师仍然引导学生采用“四步走”的方法,并注意培养孩子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总体感受:

  吴正宪老师的这节课就解决了四道题目,一道复习,一道例题,两道巩固练习。初一看这堂课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每个老师都会按这样的层次设计。但是细细回味这节课,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上出了浓浓的数学味道。课堂上,吴老师没有因为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小朋友而降低对他们思维的训练。不仅仅是让孩子会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更是要让他们明白知识的内涵,真正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这堂课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没有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热闹场面,但是,我们看到了孩子们静心思考后的豁然开朗,看到了孩子们从不会到会的学习历程。自始至终,吴老师一直将孩子们推在前头,出现错误了,不要紧,让孩子去追问孩子,在相互碰撞中,问题解决了,数学思想也渗透了。在由形象到抽象一步步的过渡中,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2、习惯养成贯穿始终。应该说这个班孩子无论是表现力还是思维水*都比较一般,吴老师虽然只给他们上这一节课,但是一直注意提醒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次师生问好时,吴老师提醒他们“说话要干脆利落,不能这么拖!”接下来的课堂上又多次进行了提醒。学生在出现两种答案后,吴老师不急着判断,引导他们学会质疑,对别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向别人阐述自己的观点。虽然这次学生说得并不够精彩,但是只要老师有了这个意识,还用担心将来孩子们不敢表达,不会表达吗?

  3、尊重每一个个体。为什么特级教师的教案我们来上,怎么也上不出那股味道?我想这是因为特级教师身上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这魅力体现在对每一个个体的关爱。吴老师这节课上,特别关注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第一次让学生试着将分析过程记录下来时,吴老师给出的时间很充分,在我看来甚至有些长,其实她是在等待那些有困难的孩子;后面的交流中,我发现她将很多机会给了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说错了也没关系!”虽然练习没有来得及都完成,但是吴老师建议“新课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扎扎实实,切不可走过场!”

  最后她的一句名言让我记忆深刻:孩子听见了,就忘记了;孩子看见了,就记住了,孩子经历了,就知道了。

推荐访问:读后感 课堂 教学策略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3篇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1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