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发言稿> 正文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言

发表于:2022-10-26 20:3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言,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言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言5篇

第1篇: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言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使我们明晰了形势,明确了任务。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进入全面转型调整的过程。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从普遍短缺转入普遍过剩,从主要关注价格转向更多关注质量和品牌、信誉,这是一次全面且非常深刻的转型。


  面对这一深刻复杂的变化,首要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失速。因为随着市场需求水平下降,企业订单数量减少,企业开工率会下降,困难企业会增加。这会使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受到影响,也会增加债务杠杆,增加银行不良贷款。而这些问题又会使消费和投资紧缩,拉动市场需求进一步下降。这些变化循环互动,就可能使经济增长失速,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能冲击基本民生。XX年以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稳增长,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当前消费需求持续平稳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持续稳定在20%左右,成为投资增长的重要稳定器;房地产市场销售形势持续回暖,1月份至11月份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增速已快于房地产投资增速,预示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态势可望结束,等等。综合来看,需求侧趋稳的基础初步建立。


  适应经济新常态,更重要的是企业、产业的转型调整,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只有当企业、产业适应了增速有所降低、要求更高的市场需求之后,企业效益、财政收入、金融债务链条、就业形势等才会处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社会再生产才能进入水平更高的新轨道。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从当前的市场需求特点看,一是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二是对价格的关注下降、对质量和品牌信誉的关注提高。总而言之,是从强调“有没有”转向强调“好不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引导企业从满足“有没有”的粗放低水平数量扩张,转向满足“好不好”的集约和质量效益型发展。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企业和产业的全面转型调整,异常艰巨复杂,因此,紧密结合当前经济运行的实际,找准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至关重要。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中国经济发展确定了行动指南。通过去产能工作,积极稳妥地调整过剩产能,就可以有效提升产业素质,优化要素资源组合;通过去库存工作,把房地产消化库存与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就会促进房地产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去杠杆工作,就可以处理好与过剩产能调整等相关的债务问题,化解金融风险,完善与财产责任相关的机制和制度;通过降成本工作,就可以努力改善企业转型调整的环境,促进转型调整顺利进行;通过补短板工作,就可以进一步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支持新型城镇化、企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筑牢基本民生保障的底线。落实五大任务,形成合力,必将系统扎实地推进企业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必将不断改善经济增长的基础,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降低企业成本要打组合拳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 赵振华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组合拳”。这一重大决策对于促进实体经济、提高经济效益,进而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效益来自于收入和成本之差,企业只有盈利才能够扩大再生产,才能够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实体经济面临困难较大的时候,要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发展,就必须降低企业成本。


  降低企业成本,需要打出组合拳,既需要企业自身加强管理,采用新的技术,实行集约节约生产和经营,也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一是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与生产成本相对应的,是指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是由于制度性因素而产生的企业成本,如审批环节过多、检查评比过滥都会产生更多的交易成本。因此,要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就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为企业松绑,转变到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和需要的服务上来。


  二是要进一步正税清费。企业税负过重直接加大了企业成本。要降低企业成本,需要正税即把有税收性质的收费基金项目并入相应税种。即使是必须要缴纳的税收,也要适当降低税率。实践证明,并不是企业税率越高,可以收到的税收总量也越高,相反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还会降低,这就是著名的拉弗曲线所揭示的道理。税率要体现适当原则,既要考虑国家正常运转,也要考虑企业负担。清费即取消政府提供普遍公共服务或体现一般性管理职能的收费项目。只有清除不必要的收费,才能管住政府向企业乱伸手,切实降低企业成本。


  三是要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目前我国由企业负担的“五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大体相当于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44%。建立社会保险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标志,但既需要考虑职工的利益,也需要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需要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点。要降低企业成本,就需要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既能够确保职工福利,也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


  四是要降低利率。长期以来,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根本出路在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降低金融企业进入门槛,培育更多的金融市场主体。只有竞争才能为实体经济提供质优价廉的融资服务,才能形成市场决定利率的机制。


  五是要降低电力价格。当前,煤炭、天然气、石油价格普遍走低,电力企业发电成本也随之降低,通过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适当降低电价有利于促进非电实体企业的发展。


  六是要通过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简化运输系统、选择最佳运输手段和合理的运输方式、优化运输路线、开展配载和集中运输等降低实体经济的物流成本。


  构建改革发展内生动力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刘元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10个更加注重”“5大政策支柱”“5大任务”等,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展开XX年的“歼灭战”和未来的“持久战”,体现了党和国家在经济治理上的系统创新。


  XX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展开的一年,各大领域、各大板块和各级部门所采取的各类措施、工作方式和攻坚的对象都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落脚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这种布局不仅符合辩证法,抓住了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主要举措,同时也为XX年社会各界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方向。


  要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布置的XX年“歼灭战”,不能沿袭传统的思维和传统的方法,必须从发展理念、政策组合、工作重点以及关键举措等几大层次进行全面创新,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10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更加注重产业调整的加减乘除并举、更加注重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空间均衡、更加注重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更加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加注重高水平双向开放。二是以供给侧改革为落脚点,必须进行5大政策支柱的配合实施,以改变以往大范围内存在的“各类政策各自为政”“政策与目标不匹配”“政策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这集中体现在“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工具、目标组合。这种工具与目标的组合与以往简单提出经济调控的几大目标相比,具有巨大的创新和进步。三是创新提出“歼灭战”的关键领域及其具体举措,集中体现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5大任务,与这些任务相对应地提出了具体的、XX年必须全面推出的各种举措。


  围绕提高各级主体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方面指出,“要健全督查激励问责机制,促进各方面奋发有为、干事创业”,另一方面也提出,“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允许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发挥基层首创精神”。这些标本兼治的举措是顺利实施各种改革方案和治理举措的前提,因为改革的核心不是制定政策或规划方案,而是要构建出各类经济主体“愿意改革”“投身改革”的内生动力机制。唯其如此,XX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的“歼灭战”才能取得扎实的胜利。


  
  

第2篇: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言

...../

...../

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一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来源:经济日报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今年的经济工作,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总体要求的精神实质在于,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学习和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增强全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是“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态势,特别是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关键领域的改革有所突破,“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可以顺利实现。这主要表现在: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9%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预计上涨2%左右,既防止了通货膨胀,又避免了通货紧缩;
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全年粮食产量预计在去年大幅增产的基础上又有所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有望保持去年6%左右的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势头得到遏制,一些增长过快行业的投资明显下降,从而避免了投资规模过大引发全局性问题;
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逐步推开,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财政、价格等方面的改革也取得新的进展;
社会发展出现新局面,新增城镇就业人员较多,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宏观调控之所以能不断得到继续加强和改善,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认真落实“五个统筹”,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从而增强了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上来,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
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供重要支撑;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约能源的指标量化,建立有效的责任制和检查制度,广泛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活动;
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尤其要在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收入分配、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等方面抓紧工作,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凝结着我们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也反映了多年来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因此,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我们要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推动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必须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障,切实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首先,要提高认识,从思想上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建议》,是我们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的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做好明年各项工作,必须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要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指导意义;
要紧密联系实际,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二,要加强领导,从组织上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于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现在我们讲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讲政绩,也应当是为实现这样的发展而创造的政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
既要看城市面貌改变了多少,也要看农村的面貌改变了多少;
既要看当前的发展态势,也要看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既要看经济总量的“蛋糕”是否做大,也要看广大群众是否得到实惠,是否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三,要求真务实,从作风上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求真务实是贯穿于一切工作的科学精神,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中的优良作风。它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于各方面的工作,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从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抓起,着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盲目攀比,不搞花架子,不急功近利,使一切工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

  第四,要推进改革,从制度上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在现实中存在的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种种现象,往往都与体制机制有关。比如,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虽然与发展阶段有一定联系,但更有深刻的体制原因。现代企业制度不到位,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就不足;
资源价格不合理,就会造成节约资源的动力不足,甚至导致严重浪费;
投资体制不合理,以及政绩考核办法的缺陷,助长了盲目扩大投资规模、片面追求速度而忽视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倾向。因此,只有在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上狠下功夫,尤其是重点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加以推进,才能把企业、政府部门和其他主体的行为,真正转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扎实实做好各方面工作,为开创“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本报评论员)

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二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来源:经济日报

  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出了新的部署。我们要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不断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整个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稳步发展。一方面,宏观调控要求有所回落的指标继续回落,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一些增长过快行业的投资明显下降,货币信贷已回归到合理区间;
另一方面,宏观调控希望有所上升的指标继续保持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提高,煤电油运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由于宏观调控不断取得成效,不仅使我们避免了因投资规模过大引发全局性问题,避免了经济运行可能出现的大起大落,而且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形成了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物价比较低的良好局面。

  在充分肯定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制约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经济运行中还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如固定资产投资仍存在反弹压力,经济增长方式仍比较粗放,发展不平衡矛盾还比较突出,影响经济安全的因素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也比较多,加上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的政策措施考虑得周全一些,不断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至关重要。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继续搞好宏观调控。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增收节支的基础上,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保持货币信贷稳定增长,优化货币信贷结构。要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进一步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
坚持严把土地审批和信贷投放两个闸门,继续控制新开工项目,积极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此外,还要继续加强农业、水利、交通、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等领域的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

  我们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过程,实质上是深入理解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为此,必须坚持把又快又好地发展作为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我国是发展中大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改善人民生活,都需要保持适度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时,我们又必须努力做到速度、结构、效益的统一,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把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则。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把握全局,有保有压,不能简单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要善于抓住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准确把握调控的方向、时机和力度,及时进行预调和微调,不断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这一过程中,要把着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主要形式。对那些由市场支配的经济行为,应当运用利率、税率、价格等经济杠杆来合理调整利益关系,更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
对那些违法违规的经济行为,应当运用法律手段来加以规范和约束;
对那些由于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引发的突出问题,则应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来加以纠正和引导。

  要把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实现总量平衡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宏观调控既要促进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又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切实加强农业、社会发展等薄弱环节,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要把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由投资膨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发的经济波动一再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体制机制不完善,因而必须标本兼治,加大改革力度,不失时机地推出有利于稳定增长、改善结构的改革措施,逐步形成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保障。

  要把维护群众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无疑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基础;
但宏观调控又需要妥善处理多方面的利益关系,特别要认真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只有更好地统筹协调各方利益,才能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本报评论员)

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 (2005年12月08日 第一版) x人民日报评论员 发布日期:2005年12月08日

  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明年乃至今后经济工作的一项重大指导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面临着能源资源瓶颈制约加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等严峻挑战。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将在“九五”末的基础上再翻两番。所以,无论从我国面临的能源资源约束增强和维护经济安全的形势看,还是从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的趋势看,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产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创新方式。对国内外差距较大又有可能引进先进技术的产业领域,要在引进的基础上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
对我国具有规模优势和较大市场潜力的产业领域,要坚持以我为主,有效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重点推进集成创新;
对关系到国家安全和难以引进技术的产业领域,要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力争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样要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又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效调动国内优势科技资源,在一些重要领域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研究开发中心和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研发任务,努力形成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并能提供系统集成服务的大型企业。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强化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和完善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和政策体系。要实行支持企业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鼓励使用、制造和设计单位联合招标引进重大技术,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快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当前,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发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执行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规模经济效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坚信,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将迈得更稳健。

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四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05-12-09 来源: 《人民日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既是缓解能源资源供求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下大气力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从总量上讲,可以说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在人均上,我国重要能源资源的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比如石油、天然气、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仅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0%、4.1%、25.5%和9.7%左右。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较高,特别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情况依然普遍,加剧了能源资源的紧张状态和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必须坚决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此,党中央已经作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了“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的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并要求务必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这一部署,我们谋划发展、开展工作,就必须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放在优先位置,并切实行动起来,让节约和环保贯穿于我们工作的始终。

明年各地各部门要大力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依法强制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降低钢铁、有色、电力、建筑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资源消耗水平。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要抓紧制定和修订有关促进能源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参照国际先进水平制定各行业的能效标准,严格执行节能管理制度。要加强规划和政策指导,综合运用财税、价格等政策手段,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形成全社会自觉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要积极开发资源节约技术,加大国家对能源资源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综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替代等先进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术进步增强节约能源资源的能力。要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引导合理消费,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同时要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着力解决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我们相信,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明年我们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在节约能源资源方面一定能够取得明显成效。(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促进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五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继续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和明年要抓紧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正在逐步改善。各地区按照中央关于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积极加快结构调整,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出现了新变化,产业雷同状况得到改善,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加快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了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一是要继续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各地区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发展优势产业,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分工合理、重点突出、比较优势得以发挥的区域产业结构。二是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要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优化配置,让商品和服务顺畅流通。三是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调整发展思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四是要加强区域合作互助。要完善对口支援、干部交流和社会捐助等帮扶制度,加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援助和支持。五是要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增加对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财税金融支持,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指导意见,完善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

  促进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还要重视发挥城镇化的带动作用。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和城镇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要重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提高其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要加强城市群内部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提高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地方各部门要抓住机遇,立足实际,扎实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人口协调发展。

[人民日报]六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人民日报消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坚持把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我们党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两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实践告诉我们,由投资膨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发的经济波动一再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必须标本兼治,加大改革力度。当前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消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理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市场中介组织的关系,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以理顺产权关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加大国有独资企业和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各个领域,并为其创造平等竞争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以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为重点,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完善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和支付制度,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稳步推进税制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科技创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财税制度。

  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控机制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金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合理调整产权结构,提高金融企业素质,完善金融监管体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以完善市场功能为重点,积极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这包括继续稳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加强土地市场管理,加快能源价格改革,健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生产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等。

  改革在向纵深发展,其风险性和复杂性也随之增加。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各项改革的总体指导、统筹协调和综合配套。对关系全局、涉及面广的重大改革,要充分论证,科学决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并注重把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规范化、制度化。要把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问题,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深化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齐心协力,不畏险阻,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要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七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对于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在扩大开放条件下实现又快又好发展至关重要。

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拓宽了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和发展空间,近年进出口总额、利用外资金额不断迈上新台阶。但是,我们清醒地看到,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加工贸易层次较低、外贸增长方式粗放、进出口不平衡、贸易摩擦和争端明显增加等问题也凸显出来。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外贸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保持出口持续增长是必要的,但要引导企业出口从数量型创汇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通过完善出口退税、金融支持和品牌认证等措施,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支持企业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出口。在进口方面,根据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着重增加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国内短缺能源资源的进口,努力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促进国内产业升级。要注重引导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附加值高的加工制造环节、服务外包业务,建立技术研发机构,鼓励通过组建合资企业、合作生产、联合制造等方式向我国转移先进技术。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加强对外资投向的产业和区域引导,完善企业并购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更加有效地利用外商投资。

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这既是新形势下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不断提高经营水平和投资效益。健全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内协调机制,防止过度竞争,推动有序发展。

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积极改善贸易环境。要健全应对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加强国内各有关方面的协调配合,进一步规范外贸秩序。做好反倾销的对外应诉,用好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提高对外谈判和交涉能力。同时,继续做好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的各项应对工作,促进国内产业健康发展。

当前和今后,我们将在更加开放、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推进现代化建设,可以利用的机遇和制约我们发展的外部因素都在增多。但只要我们更加重视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认真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就一定能实现经济在扩大开放条件下又快又好地发展。

(本报评论员)

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八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这是当前和今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这是现代化加快推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时期,也是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各类社会矛盾会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要求我们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认真解决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突出的问题,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社会保障制度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城乡及地区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我们一定要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要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把更多人纳入到社会保障安全网中。还要注意从整体上调整分配关系,努力缓解分配领域的突出矛盾。

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各级政府一定要切实做好保障义务教育、改进公共医疗服务的工作。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文化产品。

安全是人的第一需要。安全生产不能保证,美好生活也就无从谈起。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尽快扭转事故多发状况。最近一段时期,还要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坚决防止禽流感向人间传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既要满腔热情,又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

各级领导干部要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对经过努力可以办到的事情,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抓紧办好。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也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

  同时也要看到,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都要建立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现实条件和财力可能,既要办实事、重实效,又要加强宣传解释,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不断提高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一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今年的经济工作,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总体要求的精神实质在于,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学习和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增强全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是“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态势,特别是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关键领域的改革有所突破,“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可以顺利实现。这主要表现在: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9%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预计上涨2%左右,既防止了通货膨胀,又避免了通货紧缩;
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全年粮食产量预计在去年大幅增产的基础上又有所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有望保持去年6%左右的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势头得到遏制,一些增长过快行业的投资明显下降,从而避免了投资规模过大引发全局性问题;
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逐步推开,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财政、价格等方面的改革也取得新的进展;
社会发展出现新局面,新增城镇就业人员较多,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宏观调控之所以能不断得到继续加强和改善,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认真落实“五个统筹”,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从而增强了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上来,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
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供重要支撑;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约能源的指标量化,建立有效的责任制和检查制度,广泛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活动;
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尤其要在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收入分配、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等方面抓紧工作,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凝结着我们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也反映了多年来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因此,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我们要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推动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必须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障,切实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首先,要提高认识,从思想上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建议》,是我们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的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做好明年各项工作,必须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要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指导意义;
要紧密联系实际,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二,要加强领导,从组织上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于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现在我们讲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讲政绩,也应当是为实现这样的发展而创造的政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
既要看城市面貌改变了多少,也要看农村的面貌改变了多少;
既要看当前的发展态势,也要看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既要看经济总量的“蛋糕”是否做大,也要看广大群众是否得到实惠,是否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三,要求真务实,从作风上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求真务实是贯穿于一切工作的科学精神,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中的优良作风。它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于各方面的工作,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从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抓起,着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盲目攀比,不搞花架子,不急功近利,使一切工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

第四,要推进改革,从制度上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在现实中存在的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种种现象,往往都与体制机制有关。比如,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虽然与发展阶段有一定联系,但更有深刻的体制原因。现代企业制度不到位,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就不足;
资源价格不合理,就会造成节约资源的动力不足,甚至导致严重浪费;
投资体制不合理,以及政绩考核办法的缺陷,助长了盲目扩大投资规模、片面追求速度而忽视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倾向。因此,只有在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上狠下功夫,尤其是重点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加以推进,才能把企业、政府部门和其他主体的行为,真正转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扎实实做好各方面工作,为开创“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新农村建设要有良好开局 ―――三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年经济工作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狠抓落实,力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明年开好局。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必须始终不渝地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当前农村工作实际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总要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和重大意义,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

今年以来,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粮食产量预计在去年大幅增产的基础上又有所增加;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有望保持去年的水平;
农业优质化、产业化继续发展,畜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各地还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一些地区启动了以乡镇机构、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展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建设稳步推进;
农民工工资兑付、劳动安全等各项政策也得到进一步落实。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都为明年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但也要看到,目前农村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粮食继续增产、农民继续增收难度加大,农业基础仍然比较脆弱。尤其是农业形势稍有好转,有的地方又出现了忽视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倾向。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了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和改革的力度,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年一定要有良好开局,应着重抓好四项工作。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我们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坚持粮食供给基本立足国内的方针。近年来我国粮食连续大幅度增产,供求矛盾有所缓解,但粮食产需仍有缺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不足的矛盾将更为突出,继续增加粮食产量的难度可能加大,长期保持粮食供求平衡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继续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要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粮食直补政策,加大农机具、良种等生产资料的补贴支持力度,通过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依靠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积极促进农民增收。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向区域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充分挖掘出农村内部增收潜力。要积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千方百计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要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要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沼气和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要继续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逐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四是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农业税全面取消后,各地区要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要统筹推进粮食流通、征地制度和农村金融等方面的改革,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要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特别是要在加大“多予”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已经出台的各项支农惠农措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并逐步把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应该强调,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同时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让农民真正受益;
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权益,在实践中推进农村各方面制度的创新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强求一律,不盲目攀比,不搞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
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实行中央、地方分级负责,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

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四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已经到了必须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
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充分反映出,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有着准确的把握,并根据国内经济发展阶段提出了新的重大指导方针。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意义,切实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加快,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空间和海洋技术等不断取得新进展,尤其是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就把握不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对此,我们必须具备清醒的认识。从国内的情况看,我国经济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要加快,对外开放范围要扩大、领域要拓宽,同国际社会的联系也将更加紧密。因此,我们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才能为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和开辟新的科技产业,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才能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供重要支撑;
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才能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要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正确把握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坚定不移地把立足点从过多依赖国外技术逐步转移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上来。要在引进的基础上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对我国具有规模优势和较大市场潜力的产业领域,应坚持以我为主,有效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重点推进集成创新;
对难以引进技术的产业领域,应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力争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们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效调动国内优势科技资源,在一些重要领域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技术创新不仅在于产生成果,更重要的是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和市场开拓。要把大幅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研究开发中心和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研究开发任务,更多地吸纳企业参与实施国家科技计划,努力形成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并能提供系统集成服务的大型企业。

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还必须形成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要强化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着力完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要实行有利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财政、税收、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加大对知识产权特别是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要改善市场条件,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及技术转移。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施展才干,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大力节约能源资源———五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谋划发展、推进工作,都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摆在优先的位置,下大气力抓紧抓好。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能源资源消耗迅速增加,一些地方和行业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更加剧了能源资源供求紧张状况,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并确定了“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的目标。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要求和部署狠抓落实,全社会形成了政府机关带头、企事业单位积极贯彻、广大群众自觉行动的浓厚的厉行节约氛围。有关职能部门抓紧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等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操作性很强的措施;
在重大装备生产、能源开发、重点节能工程领域,国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项目,一批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产品和生产能力得到强制性淘汰。同时,各地在建立和完善节约能源资源的体制和机制上出台了不少积极措施,一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园区及部分城市还积极组织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
全国各地积极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机关、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活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取得良好进展。

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切实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首先,大力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尤其要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依法强制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降低这些行业的资源消耗水平。要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

第二,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在重点行业、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政策引导。要抓紧制定和修订有关促进能源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节能降耗的管理制度,综合运用财税、价格等政策手段,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形成全社会自觉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要加大资源节约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各种浪费资源的行为和现象。要加快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作用,健全矿产资源消耗补偿机制。

第四,积极开发资源节约技术。要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综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替代等先进技术,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

第五,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广泛开展能源资源节约宣传教育,表彰先进典型,大力倡导节约风尚,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与此同时,必须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着力解决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六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当前需要切实抓紧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提出的方针政策和部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措施落实,努力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是党中央从全局高度确定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近年来,各地区认真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出现了新变化,流动和转移的速度加快、领域拓宽、规模扩大、层次提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具有本地优势和竞争力较强的特色经济,形成了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的状况也有所改变。

当前,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各地区都要从自身条件出发,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形成分工合理、重点突出、比较优势得以发挥的区域产业结构;
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协调互动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产业跨区域有序转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进一步扩大区域间经济、技术、人才合作,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加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援助和支持。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要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应当强调,缩小区域差距,不是简单地缩小区域间经济总量上的差距,而是要逐步使居住在不同区域的居民群众都有就业和参与发展等机会,都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都享有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明确不同地区的功能定位,是对区域发展规律认识上的深化,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新思路。我国有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并不适合大规模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我们按照功能区域构建区域发展格局,就是既要有开发,更要有保护,引导经济布局和人口分布适应自然。

与此同时,还须重视发挥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要促进城镇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通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提高其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要加强城市群内部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更好地发挥城市群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及其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工作中,更要注意积极扶持欠发达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帮助那里的人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全国其他地区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加快推进体制改革—七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的改革要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深化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改革是促进经济社会保持又快又好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一些酝酿多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有所突破,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逐步推开,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财税、投资、流通、对外开放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制改革有了新进展,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改革的推进对于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起了重要作用,为我们下一步改革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也要看到,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尚未根本消除,尤其是部分行业和局部地区的投资膨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发的经济波动一再出现,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严重浪费和低效使用等等,很大程度上也都与体制机制不完善有关。随着改革的深化,我们还会触及更加复杂的利益关系,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增强深化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力争在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和社会领域等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

首先,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理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市场中介组织的关系,推进各级政府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度;
同时,尽快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其次,以理顺产权关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加大国有独资企业和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
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同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推动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各个领域。

第三,以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为重点,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完善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
稳步推进税制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科技创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财税制度;
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控机制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金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切实健全内控机制,加强综合性制度建设,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第四,以完善市场功能为重点,积极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要稳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加强土地市场管理,规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办法;
加快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健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第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文化产品。

确保各项改革积极稳妥地进行,还必须加强总体指导、统筹协调和综合配套,努力做到改革方案周密稳妥、工作推进深入细致、风险防范及时有效。对关系全局、涉及面广的重大改革,要充分论证,科学决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并注重把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规范化、制度化。要及时研究和解决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八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这一精神,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在扩大开放的条件下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这些年来,我们坚持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十五”期间,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进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去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已突破1万亿美元,今年以来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更是不断加快。但也要看到,我国外贸出口的结构性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低附加值产品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品牌的产品少。

同时,加工贸易层次较低,一些高耗能商品出口增长过快,加大了国内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因此,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任务艰巨而又紧迫。

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继续发挥对外开放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强化全球战略意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首先,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在保持外贸出口继续增长的同时,要进一步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着力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竞争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一方面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同时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扩大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并增强国内配套能力。要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并且努力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

第二,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要根据发展的需要,继续扩大利用外资,不断优化引进外资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更好地把引进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进一步完善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限制低水平、高消耗、高污染外资项目的进入。

第三,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要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和服务体系,完善鼓励境外投资的配套措施、项目核准制度和国内协调机制,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跨国经营,不断提高经营水平和投资效益。要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实现互利互惠和共同发展,促进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的双向对外开放格局。

第四,着力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要建立健全涉外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妥善处理贸易争端,积极改善贸易环境,完善公平贸易政策,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健全市场信用体系,改进市场监管体系,形成稳定、透明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对外贸易运行监控体系和国际收支预警机制也需进一步完善,以切实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我国对外开放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怎样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推动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是关系我国改革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工作,加强对新形势下对外开放工作特点和规律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做好对外开放工作的本领;
要根据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国际贸易的新发展,抓紧研究和解决一些重大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部署和加强工作,推动我国对外开放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积极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九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明年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并认真加以落实。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把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等问题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新增城镇就业人员较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已有17个省、自治区、市完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更加重视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有所缓解,等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是现代化加快推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时期,也是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各类社会矛盾会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繁重。因此,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首先,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发挥市场引导就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劳动者更多地通过市场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引导和促进多种形式就业;
加强和完善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在市场信息、能力培训、就业渠道、服务手段以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方面,采取实质性措施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促进就业的财税、信贷等优惠政策措施,继续鼓励各类企业多吸纳劳动力就业;
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认真解决他们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要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调整和优化教育投入结构,确保新增教育投入重点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逐步提高义务教育投入占整个教育投入的比重;
加大资助力度,切实解决农村学生和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全面落实以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以及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的政策;
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切实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不足及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各项改革,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和布局,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第三,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要深化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进一步控制药品价格,降低药品费用;
强化公益性医疗服务主体,努力为广大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积极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范围,发展农村公共卫生事业,通过加大各级政府投入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第四,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增加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提高“村村通”的覆盖面和质量,切实使广大群众享受到多层次、广覆盖的文化服务网络和高质量、低成本的文化产品;
进一步转变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加强文化行业组织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和自律功能,提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开拓新兴文化领域,开发高科技文化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先进传媒手段,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务。

第五,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与制度建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安全主体责任,严格安全执法,加大安全设施建设投入,增强安全生产保障;
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领域经济行为的市场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治安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应对各类不安全案件的突发应急能力。

《人民日报》:一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科学发展 人民日报评论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从战略全局出发,制定描绘了我国在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对于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激励斗志,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过去的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十一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立足科学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发展全局,是这次《建议》最鲜明的特点。过去的五年,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对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的和长远的指导作用。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缓解就业的巨大压力和处理好社会的各类矛盾,没有经济持续较快地发展是做不到的。同时,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立足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建议》明确提出,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个必须”,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我们应当准确把握、认真落实。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我们要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领会和把握,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指导实践的本领。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和运用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要总结和运用广大干部群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增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本领。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深入领会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发展重点,制定好本地区本部门“十一五”时期的发展规划,扎扎实实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人民日报》:二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着力自主创新 人民日报评论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刻认识自主创新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这给各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实践证明,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加快科技进步,关键在于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着力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突出重点:一是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要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三是要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四是要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五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

  着力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要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增强科技竞争力。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在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和信息等关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要着眼长远,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在一些前沿高科技战略领域超前部署,培育新兴产业。

  从根本上说,加快科技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动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我们要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教育结构调整,着力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的改善、发展和进步,将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加优秀、更加雄厚的人才基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深信,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坚持不懈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注入巨大活力,保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人民日报》 (2005年10月21日 第一版)

人民日报》:三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完善体制机制 人民日报评论员

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需要把握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同时,也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产生这些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根源,就是经济体制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

改革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决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开的。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天发展的大好局面。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既是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生产力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迫切需要。

应当看到,我国改革仍然处于攻坚阶段。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解决不少难度很大的深层次问题。深化改革,涉及面广,触及深层次利益调整,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明显加大。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攻坚、锐意进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大改革力度,着重推进体制创新,争取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上取得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证。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求我们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实行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能源资源节约的财税制度。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要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改革向纵深推进,改革的成效就愈益充分显现,发展的活力愈能得到增强。把深化改革同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注重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不断取得重大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我们就一定能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人民日报》 (2005年10月22日 第一版)

《人民日报》:四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人民日报评论员

  促进社会和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是要充分认识促进社会和谐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意义,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对于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广泛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发展,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落实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不断扩大社会就业。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重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是维护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我们建立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要加强基层建设,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对全社会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势头。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增强执政意识和政权意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有机统一、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整体。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智力支持和良好的社会氛围,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人民日报》 (2005年10月25日 第一版)

加强改善党的领导——五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

“十一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既面临有利的国内外环境,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既具有“十五”时期奠定的良好基础,也面临不少新的困难和问题;
既具有又快又好发展的有利条件,也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任务相当艰巨。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面对关键时期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努力提高执政能力,才能不负时代的使命、不负人民的重托。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首先必须提高执政党领导发展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才能真正落实好、贯彻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的精神,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我们必须着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指导实践的本领,提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本领,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要进一步增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提高领导发展的水平。

  要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十一五”期间的大局就是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因此,我们要坚持理想信念、坚持根本宗旨、树立大局意识,不断提高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水平,不断提高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的水平,不断提高协调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水平,切实把握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要提高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在改革开放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阶层的利益格局必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和调整。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政治水平、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增强理想信念,忠实地执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掌握政策,联系实际,正确处理好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要提高务实创新的能力。务实和创新在我们事业的发展中,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不务实,既定的蓝图不能实现;
不创新,我们的步伐就不能与时俱进。因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既要有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求实作风,又要有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创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技术,才能圆满完成我们的任务。

  蓝图已经绘就,航向已经指明。我们要振奋精神,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开拓前进,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3篇: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言

学习2020年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发言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不久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19年的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2020年的经济工作做出部署。总体来看,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面当前的经济形势,明确202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整体经济工作部署保持了延续性、针对性和协调性。

  首先,直面经济形势。此次会议认为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会议认为,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从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的相互交织指出了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并且再次提到“三期叠加”,认为其影响持续深化。会议还着重分析国际经济形势,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特别指出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面对当前经济形势,会议认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其次,会议要求保持经济工作的延续性。此次会议延续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要求持续落实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持续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总体来看,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体现了经济工作的辩证法,“稳”为“进”创造条件,“进”为了更好地“行稳致远”。事实证明,尽管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略有下降,但是经济增长质量还是显著提高,突出地体现为经济发展方式显著转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以及增长动力持续转换。

  再次,会议明确提出经济工作要求,体现针对性。此次会议着眼于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要求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会议从六个方面提出了2020年经济工作要求。针对贯彻新发展理念,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抓好政策落实,突出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针对三大攻坚战提出五点工作要求,强调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完善环境治理机制以及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针对保障民生提出七点工作要求,明确基本生活保障、就业保障、养老医疗体制、住房保障以及房地产市场规范发展等方面的要求;
针对宏观调控政策提出五点工作要求,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发力,特别强调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针对高质量发展提出十四点工作要求,强调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对农业、科技创新、减费降税、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区域发展、城镇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部署;
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十点工作要求,对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国资国企改革、产权制度与要素市场建设、土地和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五方面的重点改革部署,以及推进高水平对方开放的五方面重点工作要求。最后,会议提出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部署,以实现上述六个主要方面的工作要求。

第4篇: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言

如何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佚 名

【摘 要】国内外市场高度关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2日-14日在北京举行。14日会议结束之后,安邦研究团队在第一时间跟踪研究了关于此次会议的公报,希望能理出中央对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思路。

【期刊名称】《中国商人》

【年(卷),期】2012(000)001

【总页数】1页(P42-42)

【关键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研究团队;公报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经济财政

Bil~ ! 机J U 观点 us1ness 且’ J 11[IIII,··,..•,• "4…’川.」...,..............4.......I….........‘『 …ι..L 二’ ……~ 本刊战略合作伙伴 北京安邦咨询公司供稿 机构观点国内外市场高度关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 12 月 12 日一 14 日在北京举行。

14 日会议结束之后,安邦研究团队在第一时间跟踪研究了关于 此次会议的公报,希望能理出中央对明年宏观经 济政策的思路。在对当前形势和问题的判断上,对于国际经 济,中央认为情况很不好,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 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形势十分严峻复杂 。

对于中 国经济,中央认为也存在突出问题:经济增长下 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 困难,节能;
或排形势严峻,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 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

可以认为,中央是 带着高度的风险意识在看明年的中国经济和国 际经济环境。在策略重点上,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强调了四点:一是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 二是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并提出努 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 、 实业致富的社 会氛围 。

其他两点是加快改革创新以及加大财政 投入力度办好民生 。

在我们看来,明年经济工作 的重点明显体现了“办好自己的事”的思路,所有 重点都是围绕解决国内问题而安排的 。

在我们看 来,上述政策意味着两点:一是明年的经济资源 和政策资源将大量投向国内经济,而不是对外经 济。二是中央高度关注实业的重要性,投资和政 策都可能会向实业倾斜。

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所指出,“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都要注重加强与 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 扶有控”。在市场关注的宏观政策上,政策基调并未出 现明显变化。

明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 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 稳定性, 2曾强调控的针对性、 灵活性、前瞻性,继 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 调整经济结 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 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明年宏观政策的最大目标就是“稳”,工作总42 1 中国商人 CBMAG 基调是“稳中求进”。

稳,就是妥保持宏观经济政策 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 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进,则是在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 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在我们看 来,维持明年的经济稳健和社会稳定,这是妥为明 年十八大创造环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 的货币政策”的提法没有变,但此政策非彼政策, 明年在政策的具体执行上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化 。

积极财政政策的积极将不再体现在投资严 大项目 上,在资源投向上将会转变,在民生领域 、 经济结 构调整领域将会加大投入,对地方政府的债务管 理则会从严 。

同时 , 财政政策还会在结构性减税政 策上有较大体现。货币政策虽然仍然定调“稳健”,但与 2011 年 名“稳” 实“紧”的政策操作相比, 2012 年的货币政 策将会明显宽松一些 。

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提出, “明年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从今年新 增人民币信贷 7.5 万亿的规模来看,明年新增信贷 极有可能达到或超过 8 万亿。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中央提出要“发挥好资 本市场的积极作用”,这是值得市场高度关注的内 容。

如何才能算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类似 2011年这样经济增迷不慢但股市狂跌的局面,肯 定不是发挥了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而正好相反, 资本市场对国内经济 、 市场信心甚至社会稳定,都 起到了不小的负面冲击 。

如采明年妥使资本市场 的影响变得积极,政策上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办 法。从当前形势来看,我们建议中央应该准备让 “国家队”上场了(详细分析见安邦《每日金融》 简 报)。整体而言,明年中国宏观政策的重点是“经济 维稳’\保持经济增长已成为宏观政策的首要目 标。为此,宏观政策将会适当‘‘放松济与斗土会发展中的一些矛盾,为明年的十八大营造出稳定的环境。@机JU观点us1ness 且’J11 [ I ,··,..• , • "4 … ’川.」...,..........4 .......I .........‘『ι..L二’~ 本刊战略合作伙伴北京安邦咨询公司供稿机构观点于12月日一 14 日在北京举行。

14 日会议结束之后,安邦研究团队在第一时间跟踪研究了关于此次会议的公报,希望能理出中央对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思路。在对当前形势和问题的判断上,对于国际经济,中央认为情况很不好,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形势十分严峻复杂 。

对于中国经济,中央认为也存在突出问题: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
或排形势严峻,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

可以认为,中央是带着高度的风险意识在看明年的中国经济和国际经济环境。在策略重点上,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强调了四点:一是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二是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并提出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 、 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

其他两点是加快改革创新以及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办好民生 。

在我们看来,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明显体现了“办好自己的事”的思路,所有重点都是围绕解决国内问题而安排的 。

在我们看来,上述政策意味着两点:一是明年的经济资源和政策资源将大量投向国内经济,而不是对外经济。二是中央高度关注实业的重要性,投资和政策都可能会向实业倾斜。

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都要注重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在市场关注的宏观政策上,政策基调并未出现明显变化。

明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曾强调控的针对性、 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 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421中国商人 CBMAG 基调是“稳中求进”。

稳,就是妥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进,则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在我们看来,维持明年的经济稳健和社会稳定,这是妥为明年十八大创造环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提法没有变,但此政策非彼政策,明年在政策的具体执行上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化 。积极财政政策的积极将不再体现在投资严 大项目上,在资源投向上将会转变,在民生领域 、 经济结构调整领域将会加大投入,对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则会从严 。

同时 , 财政政策还会在结构性减税政策上有较大体现。货币政策虽然仍然定调“稳健”,但与 2011 年名“稳” 实“紧”的政策操作相比, 2012 年的货币政策将会明显宽松一些 。

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提出,“明年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从今年新增人民币信贷 7.5 万亿的规模来看,明年新增信贷极有可能达到或超过 8 万亿。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中央提出要“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这是值得市场高度关注的内容。

如何才能算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类似2011年这样经济增迷不慢但股市狂跌的局面,肯定不是发挥了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而正好相反,资本市场对国内经济 、 市场信心甚至社会稳定,都起到了不小的负面冲击 。

如采明年妥使资本市场的影响变得积极,政策上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从当前形势来看,我们建议中央应该准备让“国家队”上场了(详细分析见安邦《每日金融》 简报)。整体而言,明年中国宏观政策的重点是“经济维稳’\保持经济增长已成为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

第5篇: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言

作者:徐洪才 作者机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出版物刊名:领导科学论坛 页码:3-21页 年卷期:2018年 第4期 主题词:稳中求进;金融风险;供给侧改革;高质量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摘要: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十八大以来经济工作的历史性成就,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并对2018年经济发展作出全面部署.2018年中国经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按照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总要求推进改革、完善各项政策.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 cla>< cla>< cla>< cla>< cla>< cla>< cla>< cla>.

推荐访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发言 精神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言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