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作风怎么看、工作怎么干研讨发言稿(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作风怎么看、工作怎么干研讨发言稿4篇
作风怎么看、工作怎么干研讨发言稿篇1
“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大讨论
心得体会
最近,按照局上的统一安排,我局组织了一系列围绕党的群众路线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大家围绕“怎么看”学习讨论,形成共识;
围绕“怎么办”,破解问题,形成思路;
围绕“怎么干”,奋发有为,形成合力。以下是我的感受和体会。
1、围绕发展主题,立足本职岗位,强化房管工作服务经济发展意识。
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发展战略部署和奋斗目标的指引下,在我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破除束缚思想解放的陈规陋习,主要看我们房管工作是否有利于实现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振奋精神,提高士气,以昂扬斗志投身于经济建设与发展之中。
二、围绕发展主题,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我们房管工作虽然身处于基层,但是必须要有大局意识。只有站在全区全局的高度才能认识到各级领导提出的发展主题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性,我们在具体工作中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紧跟目标安排,协调和推进我们的工作,才能对经济发展服务有利。其次要树立责任意识。实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发展目标,是我们的重要职责,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紧紧围绕发展主题尽职尽责,永不松懈。第三,要树立服务意识。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好,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我们都要扎实跟进,绝不推三阻四。
三、围绕发展主题,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宗旨意识,提高政治理论素质,一切工作目标要与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发展主题保持一致。二是加强政策法规学习,尤其是征收政策法规,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机会,从理论到实地考察借鉴都竭尽全力参加学习,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更好的为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
作风怎么看、工作怎么干研讨发言稿篇2
当前形势任务怎么看、对标先进怎么办、五个结合怎么干发言材料
(2014年6月5日)
结合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自身实际,有如下看法:
一、“当前形势任务怎么看”,我个人认为,就是要认清当前我们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国内面对的各类复杂的形势,保持高度清醒的政治头脑,把思想、工作、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乡党委工作思路上来,切实转变作风,坚定不移地同庙坡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当前庙坡乡的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与全乡人民一道艰苦实干,抓好庙坡乡生态特色新型现代农业,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理清思路,开拓创新,以本次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扎实做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着力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做好本职工作,抓好各类分管工作,埋头苦干,迎难而上,圆满完成组织交给我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对标先进怎么办”,就是要对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摆正位置,深入学习理解先进典型的先进性、代表性究竟体现在哪些地方,把焦裕禄、杨善州、杨帮武、雷锋等当作学习的读本,以榜样为镜,认真找出自身的不足和差距。用榜样的力量不断激励自己,转变工作务实的作风,提升工作方法和能力,积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认真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争做一名好党员、好干部。
特别是要查看“修身严不严、用权严不严、律己严不严”“谋事实不实、创业实不实、做人实不实”的“三严三实”,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和措施。要多“照镜子”,对照先进、八项规定等“镜子”找出总结自已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
要对标准、学先进,学习他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勇于站在时代前列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不搞特殊的基本道德规范,在依法治乡和正风肃纪上立标杆,在踏实工作和为民增收上争先锋,在自身业务能力提高上当典范,在优化服务和严格执法上树榜样,在清正廉洁和无私奉献上当表率,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业务工作和各分管工作。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为建设新型特色庙坡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 “五个结合怎么干”,就是要坚持把“治蜀兴川、深化改革、依法治市、扶贫攻坚、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五个结合”融入庙坡乡的发展和各项工作中去,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认真对照“四风”、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进行自查整改,坚持开门搞活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加大落实走基层“三本台账”活动。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为庙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回头看”,认真落实省委“五个结合”精神,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与中国富强梦、庙坡发展梦、我的贡献梦有机结合,与乡党委的具体要求相结合,深入查找自己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不断完善薄弱环节,确保落实整改到位。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与建设廉洁庙坡紧密结合,用长效机制保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
谢谢大家
作风怎么看、工作怎么干研讨发言稿篇3
中央提三次分配,怎么看?怎么干? 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到三次分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次会议提到三次分配有什么重要意义?释放什么重要信号?又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围绕这些热点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多了多位专家学者。什么是第三次分配?
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这并不是中央首次提到三次分配。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相比,三次分配在概念内涵、分配参与者和分配价值取向等方面有鲜明特点。
早在1994年,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就在《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中提出“三次分配”。他表示,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分配,被称为“第一次分配”;
通过政府调节而进行的分配,被称为“第二次分配”;
个人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可称为“第三次分配”。
学习时报在2020年1月刊载的《第三次分配:内涵、特点及政策体系》一文中指出,“第三次”并不是指在时序上一定要发生在初次分配、再分配之后,实践中三者是互相交错并行不悖的;
有的志愿劳动与初次分配同时发生,有的捐赠发生在再分配之前而获得税收减免。
释放什么重要信号?
“第三次分配在以前的政府文件中也提到过,这次会议和以往有所不同,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分量更重。”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对记者说。
那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到三次分配,释放了什么重要信号?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对全社会释放了更加明确的信号,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我国在缩小收入差距、推进共同富裕方面要有一定的进展。
会议强调,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
李迅雷分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表明第三次分配将成为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一种新的补充形式。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强调收入分配问题,下一个十五年,改革的重心是要缩小收入差距。
第三次分配被喻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温柔之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苏京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以财政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环节,虽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兼顾公平的作用,但还是不够,亟需以企业和个人为参与主体的第三次分配来帮助实现缩小收入差距的目标。
如何做好第三次分配?
专家认为,要进一步扩展第三次分配的范围,增加个人捐赠的规模和总量,将潜力发挥出来,还需要制定好相关的制度和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在2017年就提出,加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大力提倡慈善捐赠,搞好一二三次分
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他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需要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确定我国在三次分配中的思路、原则、措施和步骤。
“我国公益事业已经到了快速发展期,慈善事业也进入爆发期,但是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李实说,在如何鼓励第三次分配,特别是在把第三次分配做大方面,还缺少相应的经验,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看看它们如何在政策上,特别税收优惠政策上,鼓励人们更加有愿意参与到第三次分配中来,未来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此前表示,第三次分配是慈善公益事业十分必要且有益的补充,更具有提升公益情怀、润滑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独特功能,从而值得重视。我国需要更加有效的财政税收政策来支持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在慈善法制建设方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思斌认为,在立法上,要整体看待慈善法制规范体系,并与其他法律有机衔接、相互支持;
在执法上,应当把慈善组织的数量、设立便捷程度、执法机关的服务及慈善活动效果等纳入慈善法执法评估中。(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中央财经委提到的第三次分配是什么?
2021年4月2日,上海,南京西路恒隆广场中庭内悬挂着巨大的红色美陈装置,格外引人注目。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财经委员会周二召开第十次会议,主题是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会议特别提到,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
和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相比,“三次分配”受到关注的程度并不高。实际上,早在1994年,著名经学家厉以宁就在《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一书中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包括三次分配。其中,第一次分配是按照市场效率进行分配,第二次分配是政府通过税收调节,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的感召下,通过个人缴纳和捐献等非强制方式再一次进行分配。
中央首次明确第三次分配为收入分配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在厉以宁发表上述观点的25年后。2019年11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去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提出,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对界面新闻表示,第三次分配可理解为不同于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的“第三类分配”,是指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影响下,通过合法合规途径,将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进行捐赠,一般而言这一行为更多与公益慈善事业相关联。
他指出,第三次分配是对第一次、第二次分配的补充,第一次分配的主导者是市场,第二次分配的主导者是政府,第三次分配的主导者则是社会。“当社会总体财富积累到一定水平后,公益和慈善事业发展的空间就被打开,其与第一次和第二次分配的互相补充,是对社会公平和缩小贫富差距努力的必要支撑。”陶金说。
至于为何要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分配的基础上,补上第三次分配这一环,有学者认为,这和“有形之手”——政府与“无形之手”——市场在调节收入方面的能力不完全充分有关。
“市场调节存在差距扩大化和不公,政府调节存在覆盖面不足与力量不够,第三次分配是克服第一次分配的弊端,以及弥补第二次分配不足的重要社会分配方式,是托起社会的‘第三只手’。”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南京大学教授宋林飞在2007年3月表示于《学海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指出。
改革开放四十年后,尽管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有可能在未来十年之内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但抛开华美的外衣,中国经济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始终未得到根本解决。这种不平衡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也反映在行业之间。
例如,2020年,广东、江苏这两个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总量均超过10万亿元,而宁夏、青海和西藏这些地区的经济总量不到4000亿元。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行业薪酬情况来看,202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中,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和金融业,工资分别为17.75万元、13.98万元和13.33万元。而年均工资最少的三个行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分别仅为4.85万元、4.88万元和6.07万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苏京春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以财政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环节,虽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兼顾公平的作用,但还是不够,亟需以企业和个人为参与主体的第三次分配来帮助实现缩小收入差距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次分配的主要载体——慈善事业在中国发展相对滞后,且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中国慈善联合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9年全年,中国内地接收款物捐赠共计1509.44亿元,同比增长4.88%。这仅相当于当年中国GDP的0.15%。而且,从2014-2019年的数据来看,增长也并非“一路向前”,而是存在一定波动。
2015-2019年中国慈善捐赠发展趋势
图片来源:中国慈善联合会
相比之下,美国施惠基金会发布的《2020美国慈善捐赠报告》显示,2019年,美国个人、遗产捐赠、基金会和企业向慈善机构捐赠了约4496.4亿美元,占到美国当年GDP的2.1%。
看完总量再看结构,2019年,中国企业捐赠款物931.47亿元,同比增长4.56%,占捐赠总量的61.7%;
个人捐赠金额398.45亿元,同比增长10.54%,占捐赠总量的26.4%。从美国的情况看,2019年,美国个人捐赠占比约为70%,是捐赠的最大来源,企业捐赠仅占到5%。
也就是说,目前在中国,参与第三次分配的主体仍然以企业为主,但从增速来看,个人的意愿在明显提升,这也意味着未来个人层面的捐赠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从捐赠的投向来看,2019年,中国慈善捐赠投向教育、扶贫和医疗这三个领域的资金最多,分别为440.31亿元、379.02亿元、272.23亿元,占到捐赠总额的72%。而美国近30%的捐赠流向宗教领域,是接收捐赠比例最高的领域,其次为教育,占到14%,再次为社会服务,占到12%。
专家学者认为,未来中国的慈善事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当然这需要从多个方面鼓励支持。
首先是完善法律制度。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去年1月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尽管《慈善法》2016年就已出台,民政部及相关部委还发布了21项公益慈善领域的政策文件促进公益慈善事业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但各地还需要为这些法律法规的落地做出更为细致的制度性安排,把法律规定转变为推动慈善组织发展的动力。
其次,专家学者认为应适时开征资本利得税、遗产税等富人税,部分税收收入可注入公益基金会、慈善机构等组织。“这些机构和组织所带来的第三次分配实际上在社会生活中和收入分配中会起到很强的调节作用,而这些组织具有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基础是这一切形成的前提条件。”苏京春说。
第三,中国需要形成多层次的慈善事业发展模式。杨斌指出,第一个层次是政府主导,慈善组织由政府直接进行管理运营,通过财政支持以及动员社会成员等方式来筹集资金;
二是社会主导,慈善组织由民间私营部门运营,依靠平等竞争机制,通过减税和免税等方式获得政府资助;
三是政府和社会相结合,政府主要承担监管责任,并适当运用财政杠杆和“负向挤出效应”撬动全社会慈善捐赠。
第四个方面和税收有关,要加大个人所得税中对捐赠的扣除额度,从而调动个人参与第三次分配的积极性。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相比之下,美国慈善捐赠在个人所得税中的可抵税比例为50%。
延伸阅读:
中央定调!如何促进共同富裕?如何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日前,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问题。
未来,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如何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针对这些热点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扎实促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到2035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表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促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时期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时期。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列为重点任务。此次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
在吴琦看来,推动共同富裕,关键在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支撑,因此要推动经济发展从发展数量提高向发展质量提升转变,向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绿色低碳、民生保障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强调,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吴琦表示,这需要加快分配制度改革,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这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路径和根本制度保障。初次分配是市场按照效率原则的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的理念;
再分配机制主要是依靠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手段进行的分配,要进一步提高再分配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此外,还要加快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倡导社会通过捐赠、慈善等方式,推动先富带动后富,对再分配进行有益补充,促进社会公平。
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也表示,经济不断发展、物质不断丰富是实现共同富裕、公平分配的前提条件,但要反对过度财富悬殊,也要反对平均主义,允许部分先富带动后富,讲求奉献精神,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会议还明确,要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吴琦认为,财政政策将从三方面发力:一是聚焦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点领域进行发力,加大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保等领域配套改革力度;
二是强化对低收入困难人群的社会救助和兜底保障;
三是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
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会议提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务院金融委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推进工作,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有力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
总的来看,近年来,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需要明确,防范金融风险仍任重而道远。此次会议也提出,要夯实金融稳定的基础,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势头,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止在处置其他领域风险过程中引发次生金融风险。
谈及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周茂华认为,一方面,防范化解风险势必要求强化监管、约束宏观杠杆无序过度攀升,可能对部分传统经济、行业短期扩张构成一定抑制;
另一方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是以最低经济和社会成本、最集约资源方式,确保经济安全发展,并且,从中长期看,有助于倒逼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引导资源流入效率高的部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让经济更加均衡、可持续发展。
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要根据内外部形势变化适时对政策进行预调、微调,加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更紧密结合起来,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周茂华建议,针对我国内外部环境,需要将短期稳内需与中长期促供给改革相结合,短期政策主要抓手还是为少数行业纾困,多部门协同,精准施策,优化资源配置,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中小微企业、制造业等重点和新兴领域,支持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促内需,推动供需平衡发展。
此外,董希淼还表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排雷”,不是“爆雷”,在打赢风险防范攻坚战过程中,要提高认识,统筹兼顾,协调各方面,做好预案,防止在处置其他领域风险过程中引发次生金融风险。金融市场具有脆弱性、敏感性和外部性,因此,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必须充分考虑金融市场的承受能力,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中逐步排除相关金融风险。未
来一段时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既要保持决心和定力,又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坚决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
中央明确:这件事不能整齐划一
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问题。看要点梳理↓
促进共同富裕
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
■ 总体要求
▪ 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
▪ 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
▪ 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同时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
▪ 要坚持循序渐进,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 重点工作
▪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 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 要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
▪ 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兜底救助体系、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
▪ 要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
▪ 要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 要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合法致富,促进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 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 要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
▪ 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实现金融稳定发展
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几年来,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有力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
▪ 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系统观念,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 要夯实金融稳定的基础,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势头,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止在处置其他领域风险过程中引发次生金融风险。
▪ 要落实地方党政同责,压实各方责任,畅通机制、明确职责、分工配合、形成合力。
▪ 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提升金融系统干部队伍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一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做好金融市场舆情引导。
▪ 要加强金融法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信用在金融风险识别、监测、管理、处置等环节的基础作用。
作风怎么看、工作怎么干研讨发言稿篇4
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一、怎么看:
首先应该认清当前形势,理论上坚定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必须正本清源,首先从加强教育入手,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明确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内容和意义,系统、全面、牢固地树立起群众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了认识,端正了态度,就是我们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过程。
二、怎么办:
一是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增进感情、增长群众工作的本领,积极参加教育实践活动,才能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二是对照好干部标准、先进典型,认真查找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学习先进先辈们做得好的地方。三是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是强化群众观点的有效措施。一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
另一方面落实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做到我们的工作对党和人民负责。
三、怎么干:
一是突出政治坚强,在敢于担当上下功夫。二是突出作风建设,在反对“四风”上下功夫。三是突出方法、方式,在环节步骤上下功夫。四是突出结合实际,加强自身修养,拒腐防变,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好务。
word.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word.
推荐访问:发言稿 怎么看 作风 作风怎么看、工作怎么干研讨发言稿 作风怎么看 工作怎么干研讨发言稿 作风怎么看工作怎么干研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