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论大学办学定位

发表于:2022-10-20 14:3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大学办学定位关系到学校的方向选择、角色定位和办学特色,关系到学校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关系到学校各项功能的发挥,是学校制订发展规划、方针政策,拟定各项制度的理论依据,是学校沿着正确方向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保证。大学办学治校者要为大学办学准确定位,就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与观念为指导,以社会需要和学校实际为依据,切实把握办学定位的科学原则。

[关键词]大学 办学定位 治校

[作者简介3李化树,四川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四川南充 637002)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确立什么样的大学办学定位理念,怎样完成大学的历史使命,是新形势下各级各类高校有效治校的首要环节,是大学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回答的崭新时代命题。

一、大学定位的意义

大学办学定位,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依据,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出发点,它对于优化高教结构,实现大学有效管理,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定位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必然要求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现代生产力多元并存及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格局,决定了高等教育必然是一个多元结构系统,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适应不同区域、不同企业、不同技术岗位和不同生产力需要的多种类型、层次、规格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高等教育结构必然具有多种类型、多种层次,其培养目标也必然存在差异。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推进,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国家办学为主,民有民办、公有民办、社会办学、中外合作办学并举的多元化办学格局,而多元主体间的互动又促进了办学形式、办学层次和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高等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实力,确定自己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既可展现其办学主体地位,避免政府及其主管部门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又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和作用。

(二)科学定位是高等学校实施有效治校的起始条件

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以及校际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加入WTO所带来的冲击,我国各高校都面临着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求生存谋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在高校办学规模扩大、教育结构调整、教育质量监控等方面给予宏观指导,而每一所大学则需要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宏观指导下,确定自己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层次、学科领域、服务面向等涉及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大学准确定位,既能为学校带来更大的发展动力,又能激活高校之间的竞争力,进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科学定位是现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

伴随现代大学功能的拓展,高校要在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一系列问题上努力加以变革,从而不断加强自己的应变性和适切性。而其变革的首要途径,则是在坚持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统一的原则下,科学合理地确定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与服务方向,对大学中、长期发展进行战略思考,整体规划。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大学必须具有强烈的角色定位意识和各自独特的办学理念,既立足于自身实力,又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追求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确立大学的个性和特色,塑造大学良好的公众形象。只有如此,大学才能确保生机勃勃的强劲发展势头,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大学定位的体系

高等教育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中一个完整独立的子系统,这个系统按地域关系可分为地方高等教育系统、区域高等教育系统、国家高等教育系统和国际高等教育系统,按学科性质可分为理工大学系统、农业大学系统、医科大学系统、师范大学系统,按层次可分为专科大学系统、本科大学系统、研究生大学系统等。任何一个大学在这个系统中处于什么位置,属于何种类型,社会形象怎样,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发展战略规划如何制订等等,都要从这些不同角度进行准确定位,这些便构成了一所大学的办学定位体系。

(一)办学目标定位

办学目标是大学的奋斗目标或努力方向。我国全日制普通高校按其目前办学水平、国家要求和支持力度,大体可以分为5个层次: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国家重点建设、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国内一流大学,包括人选“211工程”的100所大学;地方和部门重点支持的高等学校,如教育部与有关省、市联合共建的高校,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学校。大学办学目标定位就是要确定其在所属大学系统中处于或将处于的位置,这是一种纵向的办学定位。

一所高质量的大学必定有一个明确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办学目标,大学治校者必须是一位清醒的、敏锐的观察家,能够准确地洞察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趋势,并能科学地制订学校的发展目标、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大学办学目标定位要能为大学发展确定一个自我超越的努力方向,为大学发展摸清家底,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增强大学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从而促进大学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办学类型定位

大学办学类型定位即是确认自己的“身份”,明确其社会地位和在社会上受尊重的程度。美国是世界上拥有大学最多的国家,它把高等学校分为5个大的层次:第一层次为研究型大学,这类大学很重视科学研究,每年至少授予博士学位50个,有的甚至多达上百个;第二层次为博士授予大学,该层次大学又分为第一类博士授予大学和第二类博士授予大学,第一类每年至少在5个以上学科领域授予40个博士学位,第二类每年至少在3个以上学科领域授予10个博士学位或在1个以上学科领域授予20个以上博士学位;第三层次为综合型大学,这类大学学科比较齐全,一般最高只授予硕士学位;第四层次为普通四年制学院,其最高授予学位一般为学士;第五层次为社区学院及专科学校。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共计1 225所,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社会对人才规格需求的差异性和教育部提出的关于高等学校类型结构的分类,按照高等教育机构的功能,可将我国高等学校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本科院校、专科和高等职业学校4个层次。研究型大学反映了其科研倾向与目标,其明显特征是学科综合性强、学术水平高,每年授予的博士学位数多,培养的人才以本科及以上层次为主,其中研究生要占15—25%,甚至更高,满足社会对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和研究型成果的需求;教学研究型大学,以本科、硕士生培养

为主,个别行业性较强的专业可以招收少量的博士生,但不培养专科生;教学型本科院校,以本科生培养为主体,特殊情况下可培养少量硕士生和专科生,其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要,同时拓宽专业面,大幅度提高规模效益,是这类高校发展的战略选择;专科和高等职业学校,其适应多样化高层次职业岗位需要、满足规模效益是这类高校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学科性质定位

在我国各高校中,大学的名称明确体现了产业服务对象,其学科设置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如师范大学、农业大学、医科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政法大学,等等。大学学科定位要从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层面,学校隶属关系层面,学校所处层次层面,学校的基础与条件的层面上来考虑。既要从地区经济结构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又要从21世纪人才要求和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合理确定学科结构。目前,单一的基础理论或工程技术学科已无法适应一个行业技术进步的需要,因此,大学学科建设既要站在学科的前沿,又要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以基础学科发展为基础,改造提高特色学科,积极发展应用学科,开拓新兴交叉学科,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服务。

(四)服务方向定位

当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新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地方政府办的高等学校其经费由地方财政支付,主要面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教育事业,通常其服务区域比较明确。而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部属院校只强调立足行业,不提面向社会,结果必然导致学科单一,专业狭窄,人才适应性差。因此,我国高校的服务面向,必须既立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又要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向整个社会。

(五)办学特色定位

创造出办学特色,有利于高校树立独特而良好的公众形象,取得“人无我有”、“舍我其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有利于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自己的脚跟,求得生存与发展。办学特色具有独特性、先进性与发展性等特性,其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不能简单地把差异理解为特色,学习和模仿他人的结果也不是特色。特色只是高校的一个或几个点,不能代表高校的整个面,特色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学校厚实的基础之上。所以,大学办学特色定位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强化学校整体建设与发展,在夯实学校发展基础的前提下积极创造特色。其中,办学特色的形成,学科专业建设是核心。就一所大学而言,专业发展应注意选择其优势学科及独特领域,要紧密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与所在地域、区域经济发展相联系和相适应,体现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地方特色。

(六)社会形象定位

大学确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能有效地影响社会公众、政府,求得他们的支持与理解,并能在社会竞争中扩展自己,创造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大学形象主要体现在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上,尤其展现于各自独具魅力的个性特色上,展示于各高校鲜明的识别标志上,如校徽、校歌、校旗、校训、校服、校园建筑等等。大学形象定位就是根据其所处的社会环境,针对社会公众对学校构成要素及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强有力地塑造出本校与众不同、特色鲜明的理想形象。每一所大学由于其历史背景、发展条件、地理方位不同,形象定位的侧重点应有所区别。在大学形象定位过程中,高校首先要进行大学形象调查,了解公众特别是重要群体b目中希望大学有什么样的形象,大学现有的形象究竟怎样,差距有多大,等等。大学形象设计要考虑自身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并能体现公众利益。

三、大学定位的原则

(一)先进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确立的大学办学目标定位,要考虑到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行作用和教育投资具有的周期性长的特点。选择的定位目标应该是积极的,能确保大学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持与知识储备,同时,要考虑实现定位目标所必备的社会物质条件、高校现有的发展基础与可能的发展环境及保障。如果不顾客观环境和自身条件,一味注重学校规模的扩大与层次的提高,在专业及学科上贪多求全,迁就生源质量,降低培养规格标准,这样大学办学目标不但不能实现,反而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大学办学定位既要考虑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特点,又要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既要考虑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在社会中的作用,与社会其他各个门类、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又要考虑具体的学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点,按照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积极主动地找准自己的位置,政府主管部门也应起到宏观调控作用,协助各高校准确定位。

(三)现实性与长远性相结合的原则

大学办学定位首先应当具有源于实际的现实性,并立足现实,服务当前,尽可能地满足现实需要。然而,现实又是未来的基础和起点,长远目标是近期目标的导向与动力,因此大学办学定位不能完全拘泥于现实,停留在眼前,不能过分强调现实条件及短期需要,而应超越现实,方向性地把握现实,把握学校发展变化的趋势。(责任编辑:袁海军)

推荐访问:办学 定位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