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是由机械技术与信息和控制等技术的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的结果。其对改变整个机械制造业面貌发展的意义重大。本文简述了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智能;技术;应用
1 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结合而成的综合性技术。这一多技术的综合及多个部分的组合,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及产品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其各个组成部分(如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等)在综合成完整的系统中相互配合,这需要取长补短,严格要求,不断向理想化方向发展,使原来各种技术取长补短,更趋于合理性、科学性,在机械制造制造中等到广泛应用。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产品和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体积小,重量轻。由于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技术的提高和液晶技术的发展使得控制装置和测量装置的重量和体积大大减小迅速向轻型化和小型化发展。
速度快,精度高。随着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处理速度和响应速度也迅速提高,使机电一体化装置总的处理速度能够充分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可靠性高。由于激光和电磁应用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和驱动控制器等装置已采用非接触式取代了接触式,避免了原来机械接触存在的注油、磨损、断裂等问题,使可靠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柔性好。机电一体化系统通常可以通过改变计算机软件就可以实现最佳运动并增加新的运动,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
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机械制造业的特色是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和不断创新的绿色制造,而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微机电系统将成为机械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成为实现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提高了运行可靠性、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产品结构调整。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微处理机为核心,把微机、工控机、数据通讯、显示装置、仪表等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组装合并方式,为实现工程系统的综合一体化创造有力条件,增强系统控制精度、质量和可靠性。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智能化控制技术
由于器械制造具有大型化、高速化和连续化的特点,传统的控制技术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采用智能控制技术替代传统的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专家系统、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的产品设计、生产、控制、设备与产品质量诊断等各个方面。
2.2 分布式控制系统
分布式控制系统采用一台中央计算机指挥若干台面向控制的现场测控计算机和智能控制单元。分布式控制系统可以是两级的、三级的或更多级的。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
2.3 开放式控制系统
开放控制系统是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引出的新结构体系概念。“开放”意味着对一种标准的信息交换规程的共识和支持,按此标准设计的系统,可以实现不同厂家产品的兼容和互换,且资源共享。
2.4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机械制造的CIMS是将人与生产经营、生产管理以及过程控制连成一体,用以实现从原料,设计、加工到产品发货的整个生产过程全局和过程一体化控制。目前机械制造已基本实现了过程自动化,但这种“自动化孤岛”式的单机自动化缺乏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生产过程的统一管理,难以适应现代企业产的要求。
2.5 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FiedBusTechnology)是连接设置在现场的仪表与设置在控制室内的控制设备之间的数字式、双向、多站通信链路。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取代现行的信号传输技术,就能使更多的信息在智能化现场仪表装置与更高一级的控制系统之间在共同的通信媒体上进行双向传送。
2.6 交流传动技术
传动技术在机械制造中起作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由于交流传动的优越性,电气传动技术在不久的将来由交流传动全面取代直流传动,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实用化得以实现,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能已达到和超过直流调速水平。
3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3.1 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3.2 智能化
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人一样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3.3 模块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
3.4 网络化
远程控制终端设备作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成为可能,利用家庭网络把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可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
3.5 人性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和人性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享受,如家用机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
3.6 微型化
微型化是精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效率的需要。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nicMechanicalSystems,简称MEMS)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
3.7 集成化
集成化既包含各种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各种产品不同结构的优化,又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处理加工、装配、检测、管理等多种工序。为了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与高效率,应使系统具有更广泛的柔性,使其性能最优、功能最强。
3.8 带源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自身带有能源,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大容量电池。由于在许多场合无法使用电能,因而对于运动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带动力源具有独特的好处。带源化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方向之一。
4 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制造业自动化的重要支撑,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流成为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特色。技术上的改革和与之相配套的技术支持是创新技术的基础,其产品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在性能和功能方面均实现了质的飞跃。在机械技术中恰当地引入电子技术,产品的面貌和行业的面貌就可以迅速发生巨大变化,产品实现机电一体化,便具有很高的功能水平和附加价值,将给开发生产者和用户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余震,曾晓雁.CCD传感器在工业测控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计算与测试技术,2002(3)
[2]张以谟,井文才,葛宝臻.电信息技术的某些发展前沿.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1,12(2)
[3]屈彦呈,王常虹,庄显义.一种通用的视觉机器人体系结构.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8)
[4]张国雄.终身学习把握前沿开拓创新发展机械制造业.制造技术与机床,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