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资源约束条件下中国制造企业的集成创新战略

发表于:2022-10-21 08:1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一、问题的提出

制造业是各类资源的主要消耗者。然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受土地、淡水、能源、矿产等资源存量、增量、结构的严重制约,已接近资源环境的约束边界。在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下,中国制造企业发展能力受到限制。并引发种种矛盾与冲突:第一,有限的资源供给与无限的资源需求使国内企业资源争夺激烈。并引发战略性资源国际与国内价格双重扭曲(例证:2005年铁矿石国际价格快速上涨);第二,受资源约束,中国制造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压缩。因为,国家政策对资源消耗型、严重污染型企业的态度日趋严厉;扭曲的资源价格使企业经营成本提升。第三。中国制造企业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普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对创新资源利用率有限。因此,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必须加强制造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二、资源约束条件下中国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践

(一)中国制造企业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国内制造企业已经认识到资源约束条件下的两难困境: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企业需求无限增长。为突破资源约束,实现企业绩效提升,国内制造企业在国内外市场获取资源的同时,日益认识到实现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是破解资源约束难题,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事实上,当前制造企业已成为我国创新资源的主要占有者、投入者与受益者。2005年,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机构有科技人员16.9万人,研发投入达1250.3亿元,申请发明专利1816件,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4660.3亿元,新产品出口达到569.6亿元。

(二)中国制造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存在下列不足:

1.创新投入强度不足。按国际通行的标准,研发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的企业是难以生存的。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只有6个行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1%,即医药制造业(1.76%),专用设备制造业(1.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48%),通用设备制造业(1.4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38%)。橡胶制造业(1.1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19%)。

2.创新投入结构不合理。包括制造业在内的中国工业企业重视实验发展,忽视基础研究。统计表明,2005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131,2亿元、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为433.5亿元,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1885.3亿元,三者所占比重分别为5.4%、17.7%和76.9%,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远远超过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经费支出。在国外,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一般将超过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由于创新投入结构不合理,中国制造产品以低端为主,产品增加值率仅为26.23%,与美国、日本及德国相比分别低22.99、22.12及11.69个百分点。

3.重产品创新,忽视工艺创新。依据《全国R&D资源清理工业资料汇编》数据,我国大型企业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能源耗费、节省原材料经费占R&D的比重只有0.9%、2.2%、9.0%,工艺创新投入严重不足。

4.重视技术与关键设备引进,但吸收消化能力弱。在我国,国民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装备严重依赖进口。其中,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的95%依赖进口,轿车制造业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及胶印设备的70%依赖进口;而吸收消化能力普遍较弱。我国工业企业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费用的比例为1:0.06,而韩国和日本企业为1:5、1:8。

5.忽视合作创新。中国企业普遍存在“自主开发”的偏好,忽视合作开发,特别是与外国公司合作开发。根据调查,48.9%的国有企业以“自主开发”方式实现技术创新,35.0%的国有企业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发,21.2%的国有企业与国内其他企业合作开发,16.8%的国有企业选择从国外引进,而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发(9.1%),与外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发(2.3%)的比重极低。2004年,国内企业与高校、境内外研究机构合作项目数只占研究项目总数的9.43%、8.08%、6.32%。

三、中国制造企业创新战略转变:从技术创新到集成创新

(一)创新理论深化:从技术创新到集成创新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原创技术创新能力、引进吸收消化创新能力与集成创新能力之分。与国际同类企业相比,国内制造企业普遍规模小、资金缺乏、知识积累有限,原创技术创新能力与引进吸收消化创新能力受到限制。因此,必须以系统化的制度安排优化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体系、知识体系、技术体系,培育制造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制造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

集成创新就是将集成思想创造性地应用于市场、文化、知识、制度、技术、管理等创新的动态过程。集成创新的内涵包括下列三重意义:第一,创新具有系统性,该创新系统是由众多的要素或子系统有机构成。第二,集成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把各个已有的技术单项有机地组合起来、融会贯通,构成一种新产品或经营管理方式,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一般认为,集成创新分析框架有三:技术集成层面、知识集成层面、组织集成层面。

(二)资源约束条件下中国制造企业的集成创新战略

工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制造企业是最重要的资源耗费者,也是创新资源的主要占有者。培育先进制造业,增强中国制造企业国际竞争优势,要求大中型制造企业应主动成为集成创新的主体。其主要内容包括:

1.集成技术、知识与组织。集成创新是一个集制度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为一体的系统创新过程。其中,技术集成创新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主要指标可以通过技术系统匹配度、技术系统冗余度、技术系统中自有核心技术等评价;知识集成即建立企业知识库,把企业现有的知识分门别类,加工提炼,形成企业有系统、不断发展的知识资产。组织集成要求制造企业彻底打破直线制组织规则,以创新的管理观念、思路、战略、方法、手段、技术等方面的有效组织,强化企业沟通能力。戴尔公司整合其管理方式及销售渠道就是组织集成的鲜活例证。

2.集成创新资源。这是一个极为广义的概念,既包括有形的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又包括无形的知识信息等资源。中国制造企业应集成各种创新资源,特别是大中型制造企业要联合建设一批科研基础设施和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科技环境平台等,全面加强对自主创新的支撑。通过参与国家973、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工程等,聚合创新性人才,培养企业创新领军人才与优秀团队,围绕共同目标在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方向上协同攻关。

3.突出战略重点。中国制造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制造企业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陸的产品或项目,实现关键领域的突破,形成竞争优势。其内容包括:①聚焦国家战略。即聚焦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安全技术、生物芯片、食品安全、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大型石油化工、先进适用运输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控制、集成电路设备和先进动力装置等国家重大专项;②聚焦重大产业,即聚焦于现代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重大产业,进行科技攻关;③聚焦创新基地。制造企业应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或研究开发中心等为依托,组织实施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吸引和凝聚高水平人才,推动项目、基地、人才的有机结合。

4.完善“产、学、研”集成创新联动机制。在我国,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是重要的技术创新主体,每年的专利申请量与专利授予量具有较大规模。中国制造企业应积极参与“产、学、研”集成创新联动机制,充分利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技术开发的物质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开展面向行业的竞争性前沿技术研究。其内容包括:①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共建技术开发实体,实现产学研的直接结合。②以项目或课题为纽带,组织产学研共同攻关,帮助企业解决重大技术难题。③组织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深入经济主战场,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咨询、技术诊断。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推荐访问:条件下 中国 制造企业 约束 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