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响诗歌鉴赏教学的因素有:忽略学生的心理,无形中加深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话教学形同虚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评价的功利色彩,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诗歌鉴赏教学 学生心理 教学方式 对话教学 教学评价
一、忽略学生的心理,无形中加深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在开始复习诗歌鉴赏专项时我就告诫学生:这是你们的弱项,得分率很低,这反映了你们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存在漏洞,而且古典诗歌的语言环境与我们今天的差别很大,鉴赏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有所提高必须多积累古典诗词方面的知识,包括常用诗歌意象的含义,诗歌的表达技巧、语言特色、思想内容,还有著名诗人的生平经历、风格流派等,在此基础上学习掌握规范的答题模式,灵活地运用知识进行有效的答题。这段开场白本来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重视这一专项的复习,但无形中却拉远了学生和这一专项的心理距离,容易使他们产生畏难的心理,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更是视之为畏途。心理学认为,消极的情绪和情感能使人的行为受到削弱,从而妨碍人客观地认识事物,使活动效率降低。实践证明,在答题中的确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或是放弃不答,或是只以应付的态度简单作答,或是文不对题乱答的情况。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只片面地强调教师怎么想,更应关注学生怎么想,多听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根据他们的想法,进行有效地心理疏导,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
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为了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收益,我一厢情愿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管学生有没有兴趣,要把知识点灌下去,把与知识点配套的资料印发下去,强制学生记忆。学生面对诸多的知识点,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资料,只能摇头叹气、被动接受。本来对古典诗词感兴趣的同学也感到被压得透不过气来,兴趣乏乏了。赞可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想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想。”反之,如果在毫无兴趣可言的情形下学习自然收效甚微。这种置学生的兴趣于不顾的粗暴的教学方式,反映了教师在教学中拥有绝对的权威,并利用自己这种权威向学生发号施令,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的书橱,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所以教师应尽快更新教学观念,打破自己的权威地位,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
三、对话教学形同虚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对话已成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但在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虚假对话和无效对话。比如在课堂提问大多是教师预设的一个环节,学生的回答往往无足轻重,只是为教师权威性的结论作铺垫。我曾经的语文课代表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感到很郁闷,语文课上,老师让我报一下南通卷诗歌鉴赏题的答案,因为昨天老师说今天要上公开课,我是很用心地准备的,但当我说完后老师没有给我任何评价就自己公布了答案。我知道我做错了,但老师也不能用这种不置可否的态度对待我。”可见这种流于形式的虚假和无效的对话不仅挫伤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他们的思维发展,还对他们造成了心灵的伤害,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不信任感。所以在教学中要做到真正地对话教师一定要有对话的诚意,充分地尊重学生。这样才能在师生互动的对话中营造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展开有效的对话,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的功利色彩,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以分数论英雄、以分数论成败的评价标准依然不得不植根在广大教师的心中。比如在评价学生的诗歌鉴赏题做得如何时,我通常会严格地参照标准答案,按答案提供的赋分点来量分。这固然迎合了考试的需要,但这评价忽略了许多学生值得肯定的成分,如有的同学由于对诗人思想感情理解的偏差,题目整个答错了方向,仅得一两分,但他答题的态度很认真,答题的格式很规范,答题的语言很丰富,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可见其有一定诗歌鉴赏的功底,有做好这道题的能力。但无情的分数给他的暗示是他不行。常听学生在看完分数后说:“还不如不做呢,反正也拿不到分。”这种完全以分数为中心的功利性的评价不仅容易损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且与新课标的精神是背离的。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不过要消解评价的功利色彩并非易事,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标准来评价学生,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评价标准的转变。
总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应以人为本。所以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不能再以教育的权威者自居,而应该以引导者和对话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努力营造一个充分尊重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民主和谐的氛围,师生共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诗歌鉴赏教学之路越走越宽。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