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都为熔喷无纺布材料,材质多为聚丙烯,通常都称为PP 熔喷布,经高温喷熔制并定型为罩杯状本体,由于PP 丝非常细( 最细可达0.2 微米),约为纱线的一百五十分之一,因此完全可以过滤0.3 微米的微细颗粒,这种口罩防尘性能较好,但是由于材料采用化纤合成材料,容易引起一些过敏体质的人过敏;另外,受到工人在佩戴后出汗及工作环境潮热等影响,口罩内会繁衍大量细菌,并发臭。
“考虑到防尘口罩的抑菌抗菌问题,我们公司开始在防尘口罩的功能性上下功夫,因为潮湿环境中最容易滋生细菌,细菌在潮湿环境中也最容易繁殖,而大部分生态纤维的截面高度中空,因此吸汗排湿、可在瞬间吸收并蒸发大量的水分,因此化工材质纤维的吸附能力、抗菌能力远不如生态纤维。”仟佰盾(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垚鑫说。
提到生态纤维,必然少不了竹纤维、麻纤维和大豆纤维。仟佰盾将这些纤维用到了口罩的生态纤维层,从而完善了防尘口罩的功能性。
2010年,仟佰盾(厦门)科技有限公司对这款具有生态纤维的防尘口罩申请了专利。
防尘口罩的深度解剖
这款具有生态纤维的防尘口罩由化纤合成材料制成的罩杯状本体和至少一层生态纤维层组成。生态纤维层复合在罩杯状本体的球形内壁、外壁或中间层;在本体的球形内壁上具有多个点状或线状焊接头,在罩杯状本体的杯缘具有一圈焊接头。
罩杯杯体展开为大半圆形,其“V”形开口对接在一起。线状焊接头为环绕罩杯状本体球形内壁的长条状或点状凹痕。
周垚鑫说:“口罩的生态纤维层可以是竹纤维层、麻纤维层、竹碳纤维层或大豆纤维层,层数可以是一层,也可以设计成多层,公司最多的是采用竹纤维做原料。”
无论哪种生态纤维,它们在吸湿、抑菌方面的表现都很突出。竹纤维的吸水性是棉的3倍,被业内专家称为会呼吸的纤维。竹纤维中含有天然物质竹琨,它具有防虫抑菌和产生负离子的作用。经全球最权威的检测机构SGS 检测得知:同样数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在棉、木纤维制品中能大量繁衍,而在竹纤维上的细菌在24 小时后被杀死了75%。另外,竹纤维织物对200nm~ 400nm 紫外线透过率几乎为零,它抗紫外线能力是棉的417 倍,纤维中负离子浓度更是高达6000 个/立方厘米。
汉麻纺织品在空气湿度为95%时含水可达30%,手感却不潮湿,竹纤维和麻纤维超细、多孔、无糖、无脂的结构使其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有效吸附空气中的甲醛、苯、甲苯、氨等有害物质、消除异味。
仟佰盾的业务员徐桂燕向记者介绍了一些防尘口罩使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1.每次佩戴防尘口罩后,应立即做佩戴密合性检查,确保口罩佩戴位置正确。2.暴露在污染环境中,应一直佩戴口罩。3.当感觉呼吸阻力明显增大时,或当口罩破损时,应更换口罩。4.此口罩为免保养口罩,不得洗涤后再次使用。5.不用时,将口罩放洁净处保存,若长期不用,应放于干净密封袋保存。6.防尘口罩属于个人卫生用品,应专人专用。7.该防尘口罩为工业包装,一般用于工业渠道。
防尘口罩的使用时间也有限制,理论上可以使用两周左右,但从使用卫生角度出发,建议使用时间为一个工作班。当感觉呼吸阻力明显增加或口罩脏污、破损时,需整体废弃。无论何时,当您闻到或感觉到有害气味时,应立即离开污染区域,并更换口罩。
生产技术为防尘口罩加分
周垚鑫说:“为了克服化纤合成纤维引起的人体过敏和细菌滋生,一般的思路是在罩杯内加一层生态纤维材料,但是由于防尘口罩不是平面的,如只在边缘复合,则人在呼吸时纤维会吸附到鼻子上,影响呼吸。如在本体冲压完成后再通过其他工艺复合,则需将罩杯体与纤维层准确对接,由于无法进行流水线作业,只能人工操作,成品率较低,又较费时。”
为提高生产效率,仟佰盾在成型机上安装了超声波焊接头,在成型的同时进行焊接,该焊接头可设为两种形式,一是只焊接本体的边缘,待裁切完后利用单独的焊接头对杯体部进行焊接,另一种方式是在成型时一次性对边缘和杯体部同时进行焊接。
周垚鑫向记者详细地介绍了防尘口罩的生产流程:(1) 将聚丙烯经高温喷熔制成连续片材。(2) 定型预压:将该片材与生态纤维层叠加后输送到成型机上,在片材上、对应每个产品冲压加热出定位凸点。(3) 落料:成型机切头下落,成型出具有多个半成品的坯料。(4) 焊接成型。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