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我国两成居民存在贫血症状

发表于:2022-10-22 14:00:04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由于营养过剩、饮食不均衡导致的“富贵病”屡见不鲜,高脂血症、肥胖症、糖尿病患者日趋增多。与此同时,常与“营养不良”联系在一起的贫血症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有抽样调查发现,我国约有五分之一的城乡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贫血不是“营养不良”的代名词,导致贫血的原因繁多,老年人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应当警惕慢性疾病和恶性肿瘤。

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是“元凶”

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数低于正常数值时,就会导致贫血。乏力、头晕、失眠、耳鸣、心慌、面色苍白等,都是贫血的常见症状。贫血的诊断其实不难,只要做一下血常规化验即可,诊断老年性贫血的一般标准是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每升110克。

治疗贫血的关键在于找出病因,这往往需要有经验的医生通过一系列的检查来判定。引起贫血的原因种类繁多,除了常见的营养缺乏外,慢性失血、骨髓造血障碍或溶血性疾病等,都有可能导致贫血,其中以营养缺乏性贫血最为常见。

铁、叶酸和维生素B12是造血必需的营养素,缺乏这三种营养素就会造成营养缺乏性贫血。一般来说,缺铁性贫血以女性患者较为多见,这与女性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等生理过程中铁质流失较多有关。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含铁的药物即可治愈。

人体内叶酸的储备仅够使用3~4个月,如果不能及时从食物中获得,就会出现巨幼细胞性贫血。富含叶酸的食品有绿叶蔬菜、豆制品、蛋类、鱼类、柑橘等。治疗这一类型的贫血,只需口服叶酸片剂即可。

食物中的维生素B12,需要在胃所分泌的“内因子”的帮助下才能被肠道吸收。因此,长期患有严重胃病或做过胃大部切除术的老年人很容易贫血,这需要通过注射来补充维生素B12。

老年人营养不良性贫血,还常与食欲不佳、消化功能减弱、肉食摄入不足或慢性失血有关。

由于慢性失血导致的贫血,尤其需要引起警惕。一些妇科疾病,比如月经失调、子宫肌瘤等,以及消化道疾病比如胃溃疡、痔疮等,都会造成体内的慢性失血。胃溃疡患者常有黑便症状,这就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痔疮患者大便出血,这就是下消化道出血的表现。上述疾病都有可能引发贫血,如果忽视了原发病的治疗,就有可能耽误病情。

张女士今年60多岁,因为头晕、面色苍白去医院检查。经血常规检查后被确定为贫血。经过长时间治疗后,症状并没有改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贫血?医生为其做了全面检查,终于发现了导致张女士长期贫血的“元凶”—结肠癌。幸好发现得及时,张女士的病情才得到了控制。

除了常见的营养缺乏导致贫血外,老年人贫血也有可能继发于以下这些疾病:

第一,肝脏疾病,如肝炎或酒精性肝硬化等;

第二,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第三,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贫血常常是这些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少数情况下也可能是这些病的首发症状。

除了上述疾病外,老年人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还需要特别警惕恶性肿瘤。一些恶性肿瘤特别是身体隐秘部位的肿瘤,往往容易导致贫血。有研究发现,大约75%的宫颈癌患者、55%的肺癌患者、44%的大肠癌、结肠癌患者,都有贫血症状,贫血的程度往往都是轻度到中度。尤其是结肠癌、胃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早期可能仅仅表现为贫血。如果忽视了这些疾病的诊断,只从表面上治疗贫血,不但贫血症状无法减轻,还会延误原发病的治疗。

癌症引起的贫血与慢性病引起的贫血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方面,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会消耗很多叶酸,导致体内叶酸缺乏;另一方面,发生肿瘤的脏器可能存在慢性失血,从而导致贫血。

长期贫血,要查查肾脏

刘先生今年退休在家,半年前面色苍白,经常觉得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去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贫血。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仍不见好转。医生建议他再去查查肾功能,结果发现,刘先生不仅有较严重的贫血,而且已到了肾病晚期—尿毒症。

其实,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并发症。像刘先生这样因为没有明确的肾脏病史,又从未做过尿液检查,等脸色苍白才去医院就诊,往往容易被误诊为缺铁性贫血。

肾性贫血会发生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各个阶段。这主要是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引起的。人体内约有90%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产生的,它对红细胞的正常分裂、发育和成熟起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一旦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随着肾单位的破坏,肾脏产生并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就会减少,并逐渐导致肾性贫血。

肾脏病的一大特点就是早期症状很隐蔽,有些症状会表现在人体的其他器官,比如血压高、胃口差、贫血等,很容易被忽视。因此,贫血长期不愈者务必要去查查肾脏。

推荐访问:贫血 两成 症状 居民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