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自2006年4月~2007年5月开展无痛肠镜检查及部分镜下介入治疗术132例,并全部采用单人操作法,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纳入统计病例共132例,年龄24~79岁,其中男92例,女34例;结直肠息肉25例,其中高频电凝切11例:溃疡性结肠炎5例,结直肠癌12例,结肠黑病变3例,其余76例。
术前常规:采用Olympus-V70电子肠镜及PSD—30高频电发射系统。肠道准备尽可能保证结肠清洁度,如需息肉电凝切,不宜甘露醇导泻,并查PT、APTT,了解基础疾病。履行麻醉前及肠镜检查术前的告知工作,检查备用抢救药品、氧气、心电监护仪及简易球囊呼吸器等。
方法采用丙泊酚注射液静脉麻醉,根据病人体质状况按体重决定麻醉药剂量,一般平均用药量10~30ml。予以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监护H、R、BP、SpO2等:建立静脉通道,药物缓慢推入,待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后,即可进行检查。
患者左侧卧位,常规术前直肠指检;操作时术者左手持肠镜操作部,右手握住距肛门20~30 cm处的内镜镜身,按照结肠走向协调内镜旋转度与角度调节,循腔进镜,保持内镜与肠壁间的适当距离,适时左右旋镜、旋进、旋退,结合钩拉、抽吸。始终保持镜身拉直,肠管缩短状态,术者左右手密切配合,协调完成进镜全过程,一般不需翻转体位。
术中麻醉师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辅以吸氧,退镜检查时即可停药。
结果132例肠镜检查中,有127例插至回盲部,包括2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1例进入末段回肠,所有病例均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插至回盲部成功率96.21%。未插至回盲部的5例中,因肿瘤致肠腔狭窄不能或未再进镜3例,肠道准备不佳2例,结肠镜单人插入成功率为100%。一般进镜60~75 cm左右即可达回盲部;接受检查者在平均10~25分钟内完成。33例发生不同程度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其中1例69岁的老年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心率减慢,平均40次/分,SpO2在80%左右,给以球囊辅助呼吸并静推阿托品0,5 mg后心率维持在60余次/分,氧饱和恢复正常后,顺利完成检查。23例出现呼吸暂停20~50秒,均能自主或挤压腹部后恢复呼吸。11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在麻醉情况下行高频电凝切,只有1例术后发生急性尿潴留,其余所有病例均无出血、穿孔及电灼伤综合征等并发症。
讨论
受检132例全部采用单人操作法,到达回盲瓣率96.21%,既节约人力,简化操作,又可避免因双人插镜配合不当所致的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检查的安全系数,但操作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还取决于充分的术前评估、完善的术前准备及良好的医患配合。
使用丙泊酚短效静脉麻醉药物,患者在睡眠状态下,进行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医生在安静的环境下进退自如,快捷准确检查,并减轻了病员痛苦:检查结束后及时苏醒,休息15~30分钟即可离院,但需嘱其24小时内不宜进行驾驶、精密计算和高空作业等注意事项。23例出现呼吸暂停和1例病人出现心率减慢、氧饱和下降,可能与丙泊酚对呼吸、循环抑制有关,经处理后很快恢复正常。
单人操作过程中部分病例通过结肠肝曲较为困难,如余下镜身充足,多数情况下可右旋镜身,少量注气直至见到肠腔,然后吸气缓慢退镜,同时辅以旋钮,较易进入回盲部,一般不需体位变换,即可完成。
11例无痛肠镜下的息肉切除,选择指征是对直径<2.0 cm亚蒂或蒂状息肉使用Olympus-PSD-30高频电源进行圈套电凝切,1次最多切除3枚,切除后反复观察,如有出血可予热活检钳止血或镜下注射止血。在住院观察过程中没有1例发生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说明无痛内镜下的息肉电凝切术是安全可行的。
总之,在麻醉睡眠情况下进行结肠镜单人操作,无论是单纯的检查,还是开展镜下治疗,受检病人始终处于放松状态,易于接受,并省时省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