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1040例的腹痛患儿高频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包括记录肠系膜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回声、形态及长短轴比值(L/S值)。结果:统计发现,90%(940/1040)显示了肿大淋巴结,以脐周及右下腹多见,皆为多发,930例经临床证实为肠系膜淋巴结炎,10例为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可以清晰显示肿大的淋巴结,正确性高,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频彩色多普勒;肠系膜淋巴结;腹痛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83-1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过去由于检查仪器条件限制,肠系膜淋巴结炎所引起的腹痛常常被忽视。高频彩色多普勒是目前所有检查中被认为对淋巴结最为敏感及特异的检查。现将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儿童门诊腹痛小儿的高频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我院1040例以腹痛为主诉高频彩色多普勒检查肠系膜淋巴结的门诊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60例,女480例,年龄2~14岁,7岁以下(包括7岁)860例,7~13岁180例。平均年龄6.9岁。临床诊断标准[1]:(1)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史;(2)发热、腹痛、呕吐伴有腹泻或便秘;(3)反复腹痛,疼痛间隙活动如常,经解痉、驱虫、保护胃粘膜无效者;(4)腹痛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以右下腹及脐周多见,压痛部位不固定;(5)白血病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6)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
1.2仪器与方法采用东芝Powervision-6000-SSA-370A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仪,探头频率根据不同状态为3.5-6mHz或6-9mHz。患儿仰卧位,常规全腹扫查,重点检查脐周及右下腹区域肠系膜有无肿大淋巴结,对肿大淋巴结行纵、横、斜多切面扫查,必要时可稍加压。观察淋巴结大小、形态、数目、内部结结构及血流分布等,测量其纵径、横径,并计算其纵横比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
1.3诊断标准凡在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长轴直径>1.0cm或短轴径>0.5cm、纵横比>2,或淋巴结成集簇状排列、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示淋巴结内血流增加均视为肿大[2]。
2结果
1040例患儿中有940例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呈椭圆形,以低回声为主,皮髓质分界清晰,髓质回声略增强,L/S>2,淋巴结多为成簇存在,彼此无融合现象,CDFI:淋巴结内部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肠系膜淋巴结分布以脐周部、右下腹为主占84%,上腹部及左下腹占16%。经临床证实肿大淋巴结中930例为肠系膜淋巴结炎,10例为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淋巴结肿大。
3讨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Brennemann综合征,好发于少年儿童[3]。小肠系膜含丰富的淋巴结,多沿肠系膜血管走行排列,以回肠末端及回盲部的淋巴结最丰富。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差,所以呼吸道、胃肠道的细菌、病毒等感染常累及肠系膜,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4]。它的发病一般认为因链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也有人认为与肠道炎症和寄生虫感染有关[5]。病理表现为淋巴结增生、水肿、充血,临床症状为脐周、右下腹不同程度的腹痛、可伴有发热、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因无特征性的症状及体征,临床诊断相对困难。若未及时治愈,病情迁延,患儿常导致间断性腹痛、食欲不振,甚至影响小儿日常生活及生长发育。高频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以显示肿大淋巴结的部位、数目、分布、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方便易行,可重复检查,无创伤、无痛苦,小儿容易接受并配合检查[6]。在诊断本病过程中常需与以下病变相鉴别:(1)急性阑尾炎:可见右下腹低回声管状结构,形如手指,横切呈强弱相间的环形回声;有时阑尾炎可合并淋巴结肿大,但肿大淋巴结数量大多少于3枚,因此在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应仔细观察阑尾是否增粗。(2)肠套叠:肠套叠是小儿外科急诊常见病之一,其声像图表现为横断面呈“同心圆”征,纵断面呈“套筒”征或“假肾”征,结合临床患儿有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腹部扪及包块等,较易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相鉴别。(3)肠系膜淋巴结核:亦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但淋巴结核包膜不完整,或有融合,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可见液化区及后方伴声影的强回声光点、光团,可合并腹水、肠管粘连等改变。(4)恶性病变的转移性淋巴结:在超声上表现为肿大淋巴结趋向圆形,淋巴结门部强回声消失或偏移,而良性淋巴结门强回声规则存在[7],纵径/横径<2;恶性淋巴结可有融合,中心坏死,点状钙化[8],CDFI示血流信号多呈不规则的紊乱信号,为小动脉和小静脉组成的杆状血流,与肠系膜淋巴结炎有明显区别。
总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较明显的超声改变,高频彩色多普勒对肿大的淋巴结定性、定位准确,并能对急性阑尾炎、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及恶性淋巴瘤、肠套叠提供鉴别诊断依据,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法,对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62.
[2] 孙斌,陶静,初洪钢,等.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超声像图特征及病理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10(11):679.
[3] 李灿霞,李丽.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8(5):291-293.
[4] 张素桂,盖志敏.小儿胃肠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8.
[5] 姜伟.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J].中华全科医学,2008,6(9):972-973.
[6] 叶长空,吴嗣泽.高频彩超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6):648-649.
[7] 彭季兰,杨通明,唐石初,等.浅淋巴结病变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4):17-18.
[8] 张韬,陈悦.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合并症的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2005,14(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