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慢性荨麻疹困扰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整天浑身瘙痒,皮肤上不断发出红色的疙瘩,但过一会儿又会消失;有人只要挠一下手臂,立马就会出现高出皮面的红色印迹;有人在情绪激动或运动后,皮肤上就会出现一个个小风团;有人被阳光暴晒后,身上会发疹;有人冬天发得厉害,有人夏天发得厉害……
慢性荨麻疹的表现各不相同,唯一的共同点是瘙痒特别厉害,吃药能控制,但停药后又恢复到老样子。长此以往,不少人因无法安睡、进食,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
大家都知道,一旦吃东西过敏,身上就会起“狗风疙瘩”(民间叫法),医学上称之为荨麻疹。它是由外来的过敏原“惹恼”了皮肤中的一个叫肥大细胞的“家伙”,这家伙把细胞的闸门打开,释放组胺和其他介质,如白三烯、细胞因子和蛋白水解酶等,使皮肤上出现风团、红斑,导致瘙痒(皮肤过敏)、腹痛(胃肠道过敏),甚至喉头水肿或过敏性休克。当风团和瘙痒每天或几乎每天出现,持续至少6 周以上时,便是慢性荨麻疹了,包括皮肤划痕症、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等。慢性荨麻疹为什么如此“难缠”呢?问题就在于——病根没找到。
病根1:体内有感染灶
引起慢性荨麻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体内有感染灶,如扁桃体炎、胃炎、结核感染、寄生虫感染等。研究证实,幽门螺杆感染不仅会引起胃部疾患,还与许多皮肤疾病(如过敏性紫癜、慢性荨麻疹、酒渣鼻、扁平苔癣等) 有关。究其原因,可能与幽门螺杆菌使胃黏膜受损,胃黏膜血管渗透性增加,使没完全消化的食物大分子物质进入机体,这种大分子物质就是所谓的食物变应原,它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起机体不断释放炎症介质,导致荨麻疹。
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而言,首先要仔细检查、判断体内是否有感染灶。若有,则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相应治疗。
病根2:过敏原未消除
食物过敏是导致荨麻疹的重要原因。很多人都知道,海鲜、牛奶、牛肉等高蛋白食物比较容易致敏。然而,有的患者把这些食物都禁了,身上仍然在起风团,百思不得其解。实际上,某些人们常吃的食物,如大豆、鸡蛋,甚至大米、蔬菜,都可能成为过敏原,这种情况称为“食物不耐受”。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均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相同的临床表现。但食物不耐受起病较晚,病程较长,致病食物多为人们常吃的食物,较难发现确切病因,检测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为阳性。久治不愈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不妨去医院做一次食物不耐受过敏原检查,以了解哪些东西是自己不能吃、不能碰的。
同时,环境因素在荨麻疹的持续发作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有些家庭新装修不久即入住,人体长期处于化学物质的包围中,也会引起荨麻疹发作或久治不愈。这时候,患者除了要做过敏原检测外,还应与这种环境脱离一段时间,再配合药物治疗,或许就能药到病除。
病根3:心理压力过大
心理因素在荨麻疹的长期发作和反复不愈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学习、工作压力大的学生或白领。有些人一激动或一紧张,身上就奇痒难忍,发出小的风团,这是体内一种副交感神经高度过敏所致,医学上称之为胆碱能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患者会产生焦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这时候,单靠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患者更需要积极调整心态,减轻压力,学会适应环境。必要时,还需结合暗示治疗。
病根4:物理刺激未避免
物理因素也会引起荨麻疹,如冷、热的刺激,光照,压迫等,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人手一接触冷水就痒,起风团,除需检查有无遗传因素外,也可试着用从高温到低温的办法泡手,采取物理脱敏的办法进行治疗;光照过敏通常与进食一些光敏性蔬菜有关,除需做过敏原检测和光斑贴试验外,患者还应注意避光以及避免食用具有光敏作用的蔬菜。
特别提醒:
合并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或肿瘤时,使用一般的抗组胺药治疗往往无法使荨麻疹消退,必须使用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才有效。因此,对常规治疗疗效欠佳的患者而言,最正确的做法是去医院检查,以排除是否存在免疫疾病或肿瘤,而不是盲目换药、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