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规模化猪场中流行的寄生虫病主要有类圆线虫、猪蛔虫、猪毛首线虫、猪食道口线虫、猪疥螨、弓形虫和球虫,对其治疗常用抗生素类、苯骈咪唑类、四氯嘧啶类、有机磷化合物等药物,综合防治措施主要是有计划地驱虫,与及时杀灭环境中的生虫。
关键词:规模;猪场;寄生虫;防控;措施
规模猪场的不断发展是近年来我国养猪业发展的重要标志。饲料生产的工业化,母猪生产的工厂化以及密集封闭的环境条件,显著提高了养猪的经济效益。在某些重要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后,如何有效控制一些容易在密集饲养条件下发生的猪寄生虫病已经成为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管理内容。
1 主要寄生虫病
规模猪场多是封闭式的饲养管理,对于需要中间宿主的寄生虫,如吸虫、囊尾蚴等基本上很少发生。危害猪场的寄生虫主要有猪类圆线虫、猪蛔虫、猪毛首线虫,猪食道口线虫、猪疥螨、弓形虫和球虫等等,其中以猪疥螨和猪蛔虫最为普遍。另外,规模猪场的温度和湿度等气候环境处在相对恒定的状态,这为猪的生长、发育、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为寄生虫的滋生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1.1 疥螨病
猪疥螨寄生于猪体表真皮层,引起猪只慢性或过敏性皮肤病,是规模养猪业中最为常见的外寄生虫病,感染率达到70%~90%。剧痒、湿疹性皮炎、皮肤结痂、脱毛、患部逐渐向周围扩展和具有高度传染性为本病特征。由于疥螨导致的经济损失,母猪每年每头损失800元,肉猪日增重降低9.2%~12.5%,肉猪屠宰时体重减少5.79千克/头,肉猪饲养天数平均增加8.6天。
疥螨发育包括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雌螨十分活跃,以其咀嚼式口器,在宿主表皮挖隧道,并在隧道内产卵,可以持续4~5星期,虫卵孵化出的幼虫爬到皮肤表面,发育为成虫,雌、雄成螨交配后,雄螨死亡,而雌螨钻人隧道,重复上述发育过程。疥螨的整个发育过程平均为15天时间[1]。
螨病一般发生在冬季和初春,因为这个时期,日光照射不足,猪被毛长而密,特别在南方地区,湿度比较大,很适合疥螨的发育繁殖,但是在管理规范的猪场,环境因素相对比较稳定,因此螨病的发生在这些猪场没有明显的发病季节性。螨病通常起始于猪眼、颊耳部等然后向背部、躯干两侧、后肢及全身蔓延。由于疥螨挖掘隧道及口器分泌毒素,从而刺激神经,引起猪的痒感。患猪就会在各种物体或其他猪只身上不停用力摩擦,引起组织损伤、脱毛,并出现丘疹、水疱,很易继发感染其他病菌。水疱流出渗出液和脱落的上皮细胞、被毛、污垢等混合结成痂皮。严重时导致死亡。
1.2 蛔虫病
蛔虫的侵袭性虫卵被猪吞食数小时后,二龄幼虫就会孵出约两小时左右穿过肠壁随血液(主要是门静脉)到达肝脏。在感染后第三天,幼虫就到达肝脏,并进行第二次蜕皮,变为第三期幼虫,同时,肝脏发生变态反应以抵抗外来物。
首次轻度感染的幼虫会迅速在肝脏造成小病灶,这些病灶会钙化而演变成黄白色的瘢痕,即虫瘢。如果感染严重或再次发生,则幼虫移行通过肝脏的速度较慢,从而产生较大的肝脏虫瘢,肝脏的防御反应强烈,部份幼虫死亡形成结节,存活的三期幼虫经血液到达肺部,这一般在感染后第5~6天。
幼虫穿过肺部血管进入肺泡,再次蜕皮变为四龄幼虫(感染后12~14天),在气管内进一步移行到喉头,被咽下经胃到达小肠终点。
感染后三星期时,四龄幼虫在肠内这一丰富营养环境中迅速生长,最后一次蜕皮成为五龄幼虫。雄虫、雌虫开始性活动,大约在感染后8~9星期就开始产卵,每条雌虫一天可产出10~20万个,一生可产约3 000万个卵,猪蛔虫整个发育期需60~75天。
虫卵具有极强的自我保护能力,其有四层卵膜以抵抗外界不良因素的侵袭。据报道,11种常用的消毒药对虫卵在常规剂量下几乎没有任何作用,若以90%的清除率作为药效标准,则所测药物没有一种符合这个标准[3]。煤酚只有在剂量加倍或作用时间极长时才具有中等杀灭能力,甲醛加水只会加速蛔虫卵的胚胎化。但一些天然的因素如猪尿、干燥、日晒、加热至55℃10分钟可杀死虫卵。
虫卵在体外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氧气,虫卵发育的最佳温度是30~32℃,相对湿度为78%,在这种最适条件下虫卵发育期为10~15天。在自然情况下,冬季产下的虫卵要蛰伏四个半月才发育成侵袭性虫卵,随着气温的升高,蛰伏期就会缩短,到夏季猪场就会有大量的侵袭性虫卵,猪场蛔虫病流行严重,到秋季气湿变冷,发育又受到阻止,冬天可因寒冷而变性。
但在现代养猪条件下这种自然过程完全被打破。肥育猪舍常年气温在18~20℃,产房的温度则保持在24℃左右,这给蛔虫的发育提供了理想的温度环境,给猪蛔虫病的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
1.3 毛首线虫病
猪毛首线虫也称为鞭虫,主要寄生于猪的盲肠,虫体前细后粗,所以称为毛首线虫,整个外形又像鞭子,故又称为鞭虫。调查表明,猪场阳性率为50%~65%。感染该病的猪,每头经济损失在15~30元左右。
猪毛首线虫为土源性寄生虫,生活史简单,猪食入感染性虫卵后,第一期幼虫孵出钻入肠绒毛间发育,1星期以后,移行到盲肠,大约1个月时间发育为成虫,雌虫在盲肠产卵,每天可随粪便排出几千个虫卵,在30~34℃的条件下,可在20天内发育成感染性虫卵。虫卵的形状很特殊,如腰鼓,两端有卵塞,卵壳厚,抵御外界的环境能力强,可以在土壤中存活5年。
该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严重感染会出现贫血、消瘦、腹泻,排出水样血色便。剖解可见盲肠和结肠黏膜有出血坏死,水肿和溃疡等。人的鞭虫和猪的鞭虫为同一种,所以,防治该病有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1.4 弓行虫病
弓形虫病是由刚第弓形虫引起的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宿主范围广泛,有200多种动物可以感染,其中以猪的感染率最高。猪场如果发生此病,死亡率可以高达60%。临床表现主要是体温升高,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胎等,病重猪在1星期左右死亡。
弓形虫的发育过程需要2个宿主,在终末宿主体内类似球虫的发育,在中间宿主体内进行肠外期的发育。猫吞食弓形虫的包囊、卵囊或滋养体后,子孢子或速殖子和慢殖子进入肠上皮细胞,进行球虫型的发育和繁殖。中间宿主(包括人和多种动物)因食入被孢子化卵囊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感染,在其肠腔内子孢子逸出,随着淋巴或血液循环侵入到全身各组织,并在有核细胞内进行二分裂增值,形成假囊(速殖子)或包囊(缓殖子)。包囊多见于脑和骨骼肌中[2]。
在我国大规模的暴发弓形虫病比较少,初期感染猪常没有明显症状。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外,鼻孔有浆液物流出,呼吸困难。体表淋巴结明显肿大,胸、腹等部位有淤血斑或发绀。解剖病变主要在肺部,肺明显的肿大,表面有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
1.5 球虫病
猪场中常见球虫有艾美尔属和等孢属,其中以猪等孢球虫的致病力最强。猪球虫病的感染率在25%~50%左右。猪食入孢子化卵囊后,在猪的肠道(主要在空肠和回肠)经过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两个发育阶段,从感染到排出新一代的卵囊,需要4~6天时间,排卵持续时间为3~13天。刚排出的卵囊没有感染力,在适宜的环境下(25~30℃),1星期左右发育为感染性的孢子化卵囊。仔猪感染导致水样腹泻,脱水,在其他病菌的共同作用下常导致死亡[4]。
1.6 其他寄生虫
规模猪场除以上几种常见寄生虫外,其它一些寄生虫,如寄生于猪结肠的食道口线虫;寄生于猪小肠的类园线虫;还有人猪共患的结肠小袋纤毛虫;吸食猪血为营养的外寄生虫猪血虱等,都影响着规模猪场猪只以及人类的健康。
2 综合防治措施
猪寄生虫病是猪三大类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之一。随着一些重要传染病被控制和被消灭,猪寄生虫病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但由于多数寄生虫病常为慢性疾病,不像传染病那样传染迅速和发病明显,造成的损害不如传染病表现剧烈,常被人们忽视或重视不够,而疏于防治,从而造成较大的损失。如姜片吸虫病、肾虫病、棘头虫病、弓形体病等急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往往引起猪的成批死亡;如蠕虫病等慢性寄生虫病的感染,使猪的正常生长、肥育都受到阻碍,引起生长发育迟缓,肥育率低下,隐性消耗大量饲料,使肉、皮革和被毛等产品质量下降等,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另外,猪寄生虫病对人也产生一定的危害,如猪囊虫病、旋毛虫病等。人的感染往往是因食用患病猪肉引起的,并在人、猪和其它动物之间互相传播。所以各规模猪场应该充分认识猪寄生虫病的危害,及时采取措施治疗猪场中流行的寄生虫病,减少寄生虫病带来的各种损害。现针对几种常见寄生虫病的治疗措施作综合分析
2.1 胃肠道寄生虫病
常用的药物有抗生素类、咪唑骈噻唑类、苯骈咪唑类、四氢嘧啶类、有机磷化合物类等,各举一例。
伊维菌素伊维菌素是阿维菌素族的衍生物,即22,23一双氢阿维菌素。它可以明显增强神经系统突触小体释放r-氨基丁酸(GABA),提高突触后细胞正常休止功能,从而阻断了虫体神经元之问的神经信号的传导,致使虫体麻痹死亡。由于哺乳动物有坚强的血脑屏障,GABA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所以Ivermectin对哺乳动物十分安全。由于吸虫和绦虫不依GABA作为传导模式,所以Ivermectin对吸虫、绦虫无驱杀作用。最近有一个新的C1泵理沦,即伊维菌素能破坏这个离子泵的作用从而达到杀灭虫体的效果。Ivermectin对线虫、蜘蛛昆虫等3纲12目72种均有驱杀作用。对猪疥螨在0.1毫克/千克时就可以减少螨群,0.2毫克/千克时可以减少80%,0.3毫克/千克时可以清除100%,伊维菌素的主要制剂形式有1%注射液、0.6%预混剂和0.5%透皮剂Pour-on)等三种。猪驱虫的剂量透皮剂为0.75毫克/千克,其余为0.3毫克/千克[5]。
左旋咪唑:广谱驱消化道、呼吸道线虫的药物,但是对毛首线虫效果不佳。在盐酸水溶液中稳定,而在碱性条件易分解,所以市场上销售的多为盐酸左旋咪唑片剂或注射液。该药物作用于虫体肌肉中的延胡索酸还原酶,使其失活,从而干扰虫体能量(ATP)的产生,导致虫体的麻痹而致死。内服、肌肉注射、皮下注射一次剂量在7.5毫克/千克,内服休药期5天,注射休药期1星期以上。
芬苯哒唑又叫苯硫苯咪唑、硫苯咪唑。在动物体内代谢为芬苯哒唑亚砜和砜而发挥广谱驱虫作用。对线虫及其移行期的幼虫、绦虫都有较强的驱杀作用,对虫卵的孵化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制剂主要有片剂和预混剂。常用剂量为5~7毫克/千克。在饲料中一次添加100毫克/千克使用1天,或5~10毫克/千克连续使用7~14天,或4毫克/千克连续使用20天以上可以有效控制猪的蠕虫病的危害,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噻吩嘧啶:对蛔虫、食道口线虫有疗效,但是对毛首线虫无效。本品对宿主和虫体都起作用,所以该药不使用于体虚瘦弱的猪只,同时不能和有机磷类混合使用。酒石酸噻嘧啶使用剂量为22毫克/千克,猪的休药期不少于1天。
敌百虫:低毒,安全范围比较窄,但因其价廉,杀虫效果良好,可以用来驱线虫、外寄生虫,所以还在使用。精制敌百虫推荐多用于口服,猪的使用剂量为80毫克/千克,休药期不得少于1星期时间。
2.2 外寄生虫病
除以上介绍的阿维菌素和敌百虫外,常用的还有螨净、双甲脒,伊维菌素等。
螨净(二嗪农、新灭):为有机磷杀虫剂,猪用250毫克/千克进行喷擦。对感染严重的猪,可以间隔7~10天用药,对于血虱可以间隔15~17天用药。屠宰前的休药期为两星期时间。
双甲脒对螨蜱、虱、蝇等外寄生虫都有杀灭作用,但是对鱼类有剧毒。根据不同的产品浓度现配现用。治疗用药为每隔10天涂擦一次。预防用药为每隔2-3个月涂擦一次。猪用药后7天内不得屠宰供人食用。
2.3 原虫病
对于弓形虫和球虫,在发病初期或轻微病情,可单独用磺胺类药物。也可以配合抗菌增效剂,效果将更好。
磺胺-6-甲氧嘧啶:以60~80毫克/千克剂量单独口服或配合甲氧苄氨嘧啶(TMP)14毫克/千克,连续三次使用,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休药期为五天。
磺胺二甲嘧啶(SM2):配合TMP使用,前者70毫克/千克,后者14毫克/千克,每天两次,连用3~4天可以达到疗效。休药期为三天。
3 规模猪场主要寄生虫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猪场寄生虫病的治疗至关重要,但寄生虫病的预防更为关键,各规模猪场对寄生虫病的防治要始终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及早采取各种综合预防措施,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
3.1 有计划地驱虫
根据当地的气温、寄生虫种类及生物特性,对不同饲养条件、不同品种和生产周期的所有猪,针对几种对猪危害严重的寄生虫,采用广谱、高效、廉价、安全的驱虫药物进行定期整体性驱虫。如猪疥螨的发育过程为8~22天,治疗疥螨病时首次用药后隔7~8天再次用药治疗;猪的寄生虫中大多数线虫虫卵发育为成虫约需要60天左右,驱除线虫的程序可制定为:仔猪20~30日龄进行第一次驱虫,60~70日龄进行第二次驱虫,100~110日龄进行第三次驱虫。生长肥育猪经过三次驱虫即可出栏。种公猪每年驱虫2-3次。因驱虫药效并非立即起作用,所以治疗后一周内,应避免治疗猪和已治疗猪接触。
寄生虫病的正确诊断是有效地防治寄生虫病的前提。诊断的方法有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实验室诊断、寄生虫病学剖检、免疫学诊断和药物诊断等。其中实验室诊断可为建立诊断提供最为重要的依据。如抽查猪的粪便,以饱和盐水漂浮法、水洗沉淀法或涂片法在显微镜下检查寄生虫从粪便中排除的病规模化养猪场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原体(虫体、虫卵、卵囊、幼虫、包囊等)。而寄生虫病学剖检是诊断寄生虫病可靠而常用的方法:在猪群中挑选一些消瘦、生长发育迟缓的猪以蠕虫学剖检方法进行剖检,既检查各器官的病理变化又检查各器官的寄生虫,并确定寄生虫的种类和数量以便最后综合判断。
根据寄生在猪的寄生虫种类、寄生虫在猪体内的寄生部位及驱虫药物对寄生虫的作用性质来确定最佳的驱虫时间。一般来说,寄生于消化道内的寄生虫在投服驱虫药后4~8小时开始排出虫体,24小时后达到高峰,因此在傍晚给猪投服驱虫药较为适宜,易于清除排出的虫体,避免猪舔食和污染场地。对体外寄生虫的驱杀应选择晴天、温度较高时,一般应在白天进行。
可分为治疗性驱虫和预防性驱虫。治疗性驱虫在生产上用得最多,是对患猪采取的紧急措施。通过驱虫使患猪恢复健康,减少经济损失,它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只要发现病畜立即进行;预防性驱虫是为防止猪发生寄生虫病而进行的有计划的措施。根据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发育程度,预防性驱虫还可分为成虫期驱虫和成虫期前驱虫。在预防寄生虫病上,成虫期前驱虫更重要。一方面,成虫期前驱虫将虫体消灭于成熟产卵之前,这就防止了虫卵或幼虫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成虫期前驱虫可阻断宿主病程的发展,有利于保护家畜健康。
3.2 及时杀灭环境中的寄生虫
如果只重视对猪体内或身上的驱虫,而忽略对外界环境的除虫,那么猪寄生虫的防治工作只做了一部分。如几乎所有的驱虫药都不能杀灭蠕虫子宫中或已排人消化道或呼吸道中的虫卵。这样,驱虫后含有崩解虫体的排泄物的任意散布,就会构成外界环境的严重污染。外界环境除虫包括粪便除虫、消灭寄生虫的传播者及中间宿主,使猪舍水源等不受寄生虫卵、卵囊、幼虫等的污染。具体措施有:
驱虫后一星期内排出的粪便单独清除堆积,彻底发酵或作为制作沼气的原料,杀灭虫卵,使之无害化,以减少再感染和对环境的污染。因为堆积发酵或制作沼气时所产生的生物热可达60~70℃,足以杀灭粪便中的寄生虫病原体。
这是预防和减少感染寄生虫的重要措施。规模猪场由于饲养密度大,饲养间隔短,感染寄生虫的机会很大,因而更应注意环境卫生,加强整个猪场的卫生管理,制定严格的卫生制度,以减少感染。
搞好猪舍及附近地面的清洁卫生工作。若场地被严重污染,可将表土铲除20厘米后再填以新沙土、煤灰或用消毒药液(如烧碱、石灰乳)泼洒,以消灭虫卵、卵囊和幼虫,可避免再感染。
对饲养工具、饲槽、饮水器等应定期用紫外线和化学消毒剂等消毒并保持清洁。
搞好饮水和饲料卫生。被寄生虫污染的饮水、饲料常是动物感染的重要途径,所以要保护好饮水的水源,禁止将粪便、垃圾或动物尸体抛于水中;禁止将尸坑、粪坑、垃圾点设在水源附近,防止饮水被污染。同时要切实保管好饲料,防止饲料被污染。
消灭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寄生于猪的生物源性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作为中间宿主或传播者,因此,要消灭猪场中的寄生虫病,必须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学及生物工程等各种方法以消灭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
犬与猫的管理。某些寄生虫病的流行,与犬、猫的关系密切,规模猪场严禁饲养猫和犬。
野生动物的驱虫。许多野生动物是某些寄生虫的保虫宿主,在防治寄生虫病时,如果将其忽视,将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应设法进行野生动物的驱虫。
鼠是某些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或带虫者,在自然疫源地中起到感染来源的作用,应搞好灭鼠工作。
动物驱虫后应有一定的间隔时间,直到被驱出的病原物质排完为止,并应在专门的场所进行。
4 体会
由猪体内寄生虫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十分可观,而由此病引起的其它疾病所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更难以用金钱来衡量。其实,用来防治猪体内寄生虫病的费用并不多,据我们统计,1头猪从出生到90千克体重,所花费的计划驱虫费仅2.30元,而挽回的经济损失可达15~25元,甚至更多。因此,仅从养猪经济效益考虑,规模养猪场也不应忽视猪体内寄生虫病的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 赵俊龙,李琼,张培武等; 豫南地区规模化猪场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
查[J];河南畜牧兽医;1999年08:25-26
[2] 黄建华,唐伟,覃开权; 湖南省永州地区规模化猪场肠道寄生虫感染
情况调查 [J];中国兽医杂志; 2007(06):57.
[3] 黄翠琴,陈宁,张新高等; 猪蛔虫感染期幼虫抑制消减cDNA文库的
构建 [J];畜牧兽医学报; 2007(08):51-55.
[4] 杨光友,曾智勇,郭莉等; 四川省仔猪球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
兽医科技; 2004(03):31-32.
[5] 田青芳,孙贤,李卫东等; 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的药物控制措施[J];
畜牧与兽医; 2003(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