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整体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表于:2022-10-23 09: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COPD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模式。结果:2周后观察组的FVC、FEV1、FEV1/FVC及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整体护理模式;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4-0098-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包括气道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1],亦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多发于老年人[2]。该疾病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气喘和呼吸困难等,病情多呈进行性发展,多在季节变换或寒冷刺激下发病,且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3-4],文献[5]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4位。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尚未有特效的药物或治疗方法[6],只能够缓解症状。笔者所在医院对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了整体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住院2周以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5]中的诊断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气喘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排除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及合并其他影响生活质量疾病者等。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39~76岁,平均(58.6±10.5)岁;病程6个月~13年,平均(6.1±1.3)年;其中慢性支气管炎型39例,肺气肿型21例。对照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0~77岁,平均(59.1±10.2)岁;病程1年~13年,平均(6.2±1.4)年;其中慢性支气管炎型40例,肺气肿型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包括止咳祛痰、解痉平喘、消炎、抗感染及氧疗等。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COPD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模式,整体护理措施如下。(1)入院护理:对患者的住院告知、入院评估,包括对饮食、睡眠、自理能力等的评估、咳嗽,咳痰量、颜色及性质,吸烟史,与吸烟者接触情况,胸闷程度,呼吸特点、频率及节律,是否发生呼吸感染,并评估其胸部和日常生活能力,监测生命体征、营养状况及负性情绪等,制定护理计划。(2)健康教育:疾病的知识宣教;包括发病原因和影响因素、护理治疗措施,安全合理用药等,指导患者掌握疾病预防知识和自我保健知识,告知患者坚持治疗的重要性。(3)心理护理: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从而导致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主动跟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告知患者不良心理及情绪对疾病治疗的影响,以消除不良心理,同时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和顾虑,并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疑惑,指导并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4)恢复期的锻炼: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待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后,指导并教会进行有效咳嗽排痰和进行深而缓慢的缩唇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等呼吸体操[7],以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呼吸功能,提高呼吸效率。同时根据患者的肺功能测定制定康复运动计划,如慢跑、快走、太极拳等运动,要求患者按照计划进行锻炼,锻炼时间为30 min左右,每日进行2~3次锻炼[8],以改善肺泡功能及机体免疫力,告知患者在锻炼中如若出现胸闷、心悸等情况应当立即停止并卧床休息。(5)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饮食,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高蛋白质和易消化的食物[9],做到规律进食和少量多餐,以使其机体抵抗力提高,促进疾病康复[10],每日食用蔬果以保证排便通畅,嘱咐患者及其家属避免进食如马铃薯、豆类等易产气食物和刺激性食物,避免过饱,并戒烟禁酒。(6)氧疗护理:氧疗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11],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氧疗的重要性,使其树立正确的氧疗意识;在氧疗时,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这是纠正患者缺氧的最有效方法,能够使肺动脉压降低,告知患者家属不可擅自对氧流量进行调节和中断吸氧,在吸氧过程中,密切观察吸氧情况,注意用氧安全,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而引起的二氧化碳潴留及氧中毒。另外,由于长时间氧疗会导致患者鼻腔、气道干燥而不利于痰液排出,故可在氧疗时使氧气通过有温水的湿化瓶以保证氧气的温度和湿度。(7)出院前指导:登记好联系方式,告知患者出院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行为、正确规律用药、呼吸技巧、低流量吸氧的重要性,让家属和患者共同安排好生活、工作,定期复诊,以便提供连续性的护理服务。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住院2周后的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肺功能进行评价。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为:咳嗽、咳痰、气喘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基本消失,动脉血气等相关检查结果基本恢复正常为临床控制;咳嗽、咳痰、气喘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及动脉血气等相关检查结果得到明显改善为显效;咳嗽、咳痰、气喘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及动脉血气等相关检查结果有所改善为有效;咳嗽、咳痰、气喘和呼吸困难及动脉血气等相关检查结果均无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FEV1/FVC比值。生活质量采用SGRQ量表[12]进行评定,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4个维度,评分分为1~4分4级,分值越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FVC、FEV1和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组别时间FVC(L)FEV1(L)FEV1/FVC(%)

观察组

(n=60)入院时2.09±0.611.21±0.3059.64±16.84

入院2周后 2.71±0.18*# 1.92±0.14*#88.12±9.43*#

对照组

(n=60)入院时2.11±0.561.20±0.2960.05±17.01

入院2周后2.31±0.41*1.47±0.21* 67.12±12.21*

*与入院时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入院2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临床控制(例)显效

(例)有效

(例)无效

(例)总有效率(%)

观察组(n=60)22269395.0*

对照组(n=60)1115181673.3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SGRQ评分情况比较

2周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GRQ评分情况比较 分

组别时间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焦虑症状抑郁症状

观察组(n=60)入院时3.3±0.72.7±0.83.5±0.83.3±0.4

入院2周后 1.7±0.3*# 1.5±0.4*#1.9±0.4*#1.7±0.3*#

对照组(n=60)入院时3.4±0.62.7±0.73.4±0.93.2±0.5

入院2周后 2.6±0.2* 2.0±0.3*2.7±0.6*2.3±0.4*

*与入院时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一旦发展为肺功能损害则将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另外由于该疾病患者呼吸较为困难,致使其活动不便而同时导致其社会活动亦受到限制,因此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献[13]提示,单纯的药物治疗无法有效阻止病情的进展,而有效的护理干预则能够对患者肺泡通气和换气功能加以改善,使其病情稳定,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整体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最适合的最佳护理措施;本研究针对COPD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可能岀现阶段问题进行预测,并且制订岀相应的护理计划,对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结果显示,在对COPD患者给予相同的治疗情况下,观察组的FVC、FEV1和FEV1/FVC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整体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卢秀叶.整体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1):15-16.

[2]张萍,彭瑛.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1B):244-245.

[3]葛明玉,邱定金.农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住院患者的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5):47.

[4]薛梅.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715-716.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定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6]邓维,陈海红,周美华,等.综合性社区护理于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缓解期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9,7(18):1599-1601.

[7]符岸秋,叶学嫦.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4):706-707.

[8]王亚勤,郑彩娥.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5-27.

[9]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1.

[10]洪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6):69-70.

[11]张永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6例护理干预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9):803-804.

[12]朱圆,余小萍,潘莉倩.看护者认知行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7(6):201-203.

[13]阳凤华.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1,4(7A):120-121.

(收稿日期:2014-01-24) (编辑:陈春梅)

推荐访问:生活质量 护理 患者 疾病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