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卧床老年气道湿化的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老年卧床患者48例从气道湿化目的、湿化方法与技巧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患者均采用不同方法气道湿化,对气道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因此可见气道湿化的重要性,湿化是老年卧床患者气道管理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老年卧床患者;气道湿化;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6.0.02
神经内科老年危重病人、意识障碍患者多、卧床患者多、伴呼吸道疾病患者多,因此气道的管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气道管理是纠正低氧血症,保证老年卧床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环节,是急救的生命线。良好的气道管理是保证痰液引流、防止误吸、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8月我科收治卧床老年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最低69岁,最高96岁,平均年龄82.5岁,卧床时间最短14天,最长358天,其中气管插管8例,气管切开5例,患者从入院就给予认真评估,确定气道湿化的方法,从很大程度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2 气道湿化的目的
湿化气道,保持气道黏膜的正常功能;稀释痰液,使痰液易于咳出、吸出;预防喉鸣、喉炎、喉头水肿等咽喉部疾患;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1.2.1 评估
①根据情况评估患者年龄、咳嗽咳痰能力、有无饮水返呛,评估患者原有疾病,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在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患者气道湿化的方法。
②评估患者皮肤、口唇发绀程度、呼吸频率、节律、血氧饱和度。
③评估患者痰液的性状、粘稠度及患者自我气道清除力度。
④评估患者肺部呼吸音,有无哮鸣音、痰鸣音。
⑤评估患者意识状态、误吸风险。
1.2.2 氧疗
①一般患者给氧3 L/min,通过鼻塞给氧,保证吸入氧浓度30%~40%。
②氧化雾化面罩给氧适用于缺氧明显、气道干燥、肺功能不佳的患者,可迅速提高血氧饱和度,同时也可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以利咳痰,促进痰液引流,保证呼吸道通畅。
1.2.3 湿化
①雾化器:常用超声雾化器湿化,适用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每日2~3次,每次30 min。
②气管内间断滴液: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湿化液直接注入气管内,适用于有创机械通气痰液粘稠,吸痰无阻力者。吸痰前后滴入湿化液3~5 mL,保留15 s吸出,每日注入总量200~500 mL。
③气道内持续湿化给液:运用注射泵或可调节输液器,按照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氨溴索注射液15 mg浓度配制湿化液,将连接好的导管直接插入气管套管内并固定,将气道湿化液以4~6 ml/h的速度持续滴入气道,一般不超过10 ml/h[2]。适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干燥、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患者。
④改良式的联合湿化法:遵医嘱配制合适的湿化液,患者使用面罩雾化器进行氧气吸入,将面罩两侧分别剪切三至五个小孔,改良成多孔面罩,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将湿化液注入雾化杯,随着氧气吸入达到持续气道湿化的目的。优点是避免了湿化液体过多或过少,达到雾化的目的,操作简单也省略使用雾化器,随着氧气匀速湿化,长期湿化的患者及老年人、有心脏病的患者避免了憋气的现象,易于接受。
1.2.4 痰液引流方法
体位引流:利用重力、叩击、振动方法,协助患者排痰,有利于外周分泌物清除,适用于清醒患者、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可有效配合操作的老年患者。
1.2.5 掌握深呼吸及有效咳嗽
清醒患者痰液量少,可自行咳嗽,痰液比较粘稠时在湿化、雾化基础上,间歇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后用力将痰液咳出,护士可协助患者轻叩背部,由下而上,由外至内,但是对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脊髓病变患者禁用。
1.2.6 吸痰法
首先评估患者自我清理气道的能力,根据患者痰液性质、粘稠度,掌握吸痰时机,患者呼吸音变粗,听到痰鸣音,患者咳嗽时给予吸痰,动作轻柔,充分给氧,对于老年卧床患者听不到痰鸣音时,每次叩背后吸痰刺激患者咳嗽反射,从而促进痰液排除。
密闭式吸痰法用于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采取密闭式吸痰管吸痰法,效果更好,即可预防感染,又可保证痰液充分排出,同时起到湿化、吸痰一体化,方便护士操作,又减轻患者痛苦。
2 护理体会
首先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充分认识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疾病好转的重要前提,掌握湿化的目的及意义。
气道湿化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做好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功能的重要环节,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机会,优化了护理程序。
人工气道后,气道自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吸入气体完全由下呼吸道加温与加湿,湿化不足会引起呼吸道纤毛运动频率下降,清除分泌物的能力下降,保持气道通畅[1],持续气道湿化,适时气道吸痰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气道湿化液要保持温度32℃~35℃,湿度在60%~70%,温度过高容易发生喉痉挛、发热、出汗等,严重发生呼吸道烧伤,过低会抑制纤毛活动,降低纤毛的清除能力,达不到湿化效果,尤其是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呼吸机本身具有湿化装置,要注意过度湿化现象。
根据气道湿化效果判定标准调整湿化液量,除根据痰液性状以外,还要结合病人整体情况,如出入量平衡、口腔温湿度、肺部听诊等情况。湿化液量:正常人每天从呼吸道丢失的水份约300~500 mL,建立人工气道后,每天丢失量剧增。成人以每天200 mL为最低量,确切量应根据临床情况而定。
3 湿化效果
湿化满意:痰液稀薄,能顺利吸引出或咳出,导管内无痰栓,听诊气管内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呼吸通畅,患者安静。湿化过度:痰液过度稀薄,需不断吸引,听诊气道内痰鸣音多,患者频繁咳嗽,烦躁不安,人机对抗,可出现缺氧性紫绀、血氧饱和度下降及心率、血压等改变。湿化不足:痰液粘稠,不易吸引出或咳出,聽诊气道内有干鸣音,导管内可形成痰痂,患者出现突然的吸气性呼吸困难、烦躁、紫绀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
3 讨 论
人工气道的湿化对于神经内科卧床老年患者而言,气道湿化是预防喉鸣、喉炎、喉痉挛、下呼吸道感染等各种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尤其是气管切开的患者,正确的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过滤和生理温化湿化作用消失[3],非特异性防御功能削弱,气道开放,使呼吸道水分蒸发增加,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痰液不易咳出或吸出,严重时可能会形成痰栓或痰痂,堵塞气道,导致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危及患者生命,增加肺部感染率,通过一年护理及资料收集,充分体会到卧床老年患者气道湿化的重要性,提高了湿化技巧及方法,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卧床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石水乐,吴小玲,护理学杂志.2016,8(31):15.
[2]刘婵娟,等.《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21).
[3]王 静.《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1(28):1.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