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整体护理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体会

发表于:2022-10-23 09: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

6月-2014年6月收治136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整体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68例。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整体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整体护理; 老年患者;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围手术期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9-0112-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9.055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推进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平均寿命的增加,老年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率也逐步增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以其创伤小、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胆囊切除的金标准[1]。由于老年患者生理机能下降,且常合并多种疾病,手术耐受力下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故做好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2]。现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136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36例,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12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整体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68例。整体护理组中男25例,女43例,年龄62~81岁,平均(72.3±3.4)岁;合并症:高血压12例,糖尿病8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5例。常规护理组中男27例,女41例,年龄63~80岁,平均(72.6±3.7)岁;合并症:高血压14例,糖尿病7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护理,包括详细询问病史,药物过敏史,手术史及吸烟史等;术前常规讲解腹腔镜手术的特点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做好术前护理及皮肤准备,术后予以生活护理、口腔护理、协助翻身等。

1.2.2 整体护理组 (1)心理护理:根据老年患者多存在孤独不安、多疑,加之老年患者听力、记忆力下降,更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给手术和护理带来负面影响。护理人员应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时与老年患者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LC的优点、手术方法及安全性,介绍手术成功病例,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加患者面对手术的信心。争取家属的配合,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理解、配合与支持。(2)术前护理。①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是过敏史,了解患者营养状况。②皮肤护理:由于LC术切口的特殊性,术前常规备皮,清理脐部污垢,可用松节油软化污垢,再用75%酒精擦洗,注意动作轻柔,以免损伤皮肤[3]。③胃肠道准备:入院后注意饮食宣教,清淡饮食,术前12 h禁食,4 h禁饮。(3)术后护理。①生命体征的观察及体位护理:老年患者各系统均有所减退,术中气管插管及气腹的刺激,对患者的心肺功能都是极大的考验。术后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和误吸;6 h患者清醒后,改低半坐卧位,利于患者呼吸和循环的改善。术后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合度1 h/次,对糖尿病患者注意术后血糖的监测。②呼吸道护理:术后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时,注意保护切口,减轻疼痛;如患者痰液粘稠,可予以雾化吸入,便于痰液咳出;术后均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3 L/min)。③腹腔引流管的护理:通常LC术后不置引流管,但如术中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考虑术后有出血及胆漏发生的可能性,应常规置腹腔引流管[4]。术后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颜色等,可及时发现出血、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注意引流管是否通畅。本组9例患者术后置腹腔引流管,术后2~3 d均予以拔除,无并发症发生。④饮食护理。LC术后,对脂肪的消化功能短期减弱,部分患者出现消化不良,故术后肛门排气后予以低脂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低脂普食,宜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少食牛奶,含糖等产气食物;戒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饮食;严格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5-6]。⑤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早期下床可促进肠蠕动和膀胱收缩功能的恢复,减少或避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及尿潴留的发生;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发生;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率[7]。(4)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①呕吐:呕吐是术后常见症状之一,大多因麻醉药物刺激大脑中枢或气腹导致对胃肠道刺激,通常不需特殊处理,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②出血: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脉搏加快、血压下降,或引流管短时间内引流液增多,且为鲜红色,应立即汇报医生。③胆漏:胆漏是LC最严重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术后发生腹部剧烈性疼痛,因老年患者反应较差,故应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及引流管的性状及颜色,发现情况及时汇报医生。④发热:患者术后出现吸收热,T<38.5 ℃,2~3 d恢复正常,通常不需要处理,如发现持续性体温升高,应及时处理。(5)出院指导:嘱患者注意休息,劳逸结合,清淡饮食,注意切口保护,半月后可洗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热T>38.5 ℃、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尿潴留,切口红肿)的发生率。因术后出血、胆漏与护理因素无明显相关性,不记入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为以下3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整体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5%,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整体护理组满意度为95.59%,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LC术以其创伤小、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成为结石性胆囊炎的首选术式。老年患者生理机能退化,且合并其他疾病,心肺功能下降,当遇到手术创伤时,容易发生脏器功能衰竭,增加了LC手术难度和风险。LC术需在二氧化碳气腹下进行,气腹对人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循环,呼吸系统影响较大,故术中、术后容易并发肺不张、尿潴留、腹胀等,严重可导致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老年患者营养情况差,容易引起切口愈合不良甚至切口裂开等。加之老年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大都存在焦虑,恐惧的心理。针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予以整体化护理,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做好术前宣教,完善术前准备,术后认真细致的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翻身,改变体位,做好引流管的护理,适时予以饮食指导,鼓励早期下床活动等护理措施,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护理知识,还要扩大护理范围,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提高常见并发症的预知能力,从而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提高护理满意度。本研究整体护理组通过整体化护理措施,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护理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满意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LC术对老年患者存在一定风险,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采取整体化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马良龙,俞磊.张书民,等.困难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方法讨论[J].中华全科医学,2010,8(3):330-333.

[2]孟宪瑛,王广义,刘亚辉,等.老年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原因与预防[J].天津医药,2007,35(1):66-67.

[3]王翠苹.老年胆囊性疾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6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8):54-55.

[4]宋海莲.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6例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9):703-706.

[5]王小梅,李娟,秦德芳.饮食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40(36):3715-3716.

[6]陈芳,张巧云,马良龙.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干预[J].中华全科医学,2011,9(9):1484-1485.

[7]刘海燕,葛梅,刘丽芳.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广东医学,2011,32(10):1361-1362.

(收稿日期:2015-06-03) (编辑:金燕)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