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财富纵横谈

发表于:2022-10-23 11:15:04 来源:网友投稿

财富本身并不复杂,其复杂性源于财富是如何被创造的,以及如何被使用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对财富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从而赋予了财富不同的内涵。

什么是财富?我们至今无法找到一个公认的概念。有人认为财富就是金钱或者货币,主要是指物;也有人认为财富还包括知识、创造,主要指精神。有人认为财富是指有用的东西,是使用价值;也有人认为财富是可以创造价值的东西,也是价值。有人认为财富是美的,财富为其拥有者带来了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他们衣食无忧,住豪宅,开豪车,打高尔夫,到处旅游,生活优雅;他们还可以成为慈善家,乐善好施,到处捐款,救助他人,建学校,搞科研,做大量公益事业。因此,财富一直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是美好生活的化身,象征着人世间所有的真善美。但是,也有人认为财富是丑的,财富的背后是贪婪、欺诈、肮脏,财富往往意味着剥削、掠夺、战争,财富是所有假、恶、丑的具体体现。其实,财富本身并不复杂,其复杂性源于财富是如何被创造的,以及如何被使用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对财富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从而赋予了财富不同的内涵。

财富的两种形态

财富从总体上可以分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物质形态的财富又可以分为自然形成的财富,如金、银、石油、矿藏等,以及人类通过劳动创造的各类产品。精神形态的财富又可以分为能够用货币衡量的精神财富,如劳动专利、各类知识产权、肖像权等,以及无法用货币衡量的精神财富,如雷锋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等。

金融眼中的财富

在金融领域,财富管理所讲的财富,是指个人(家庭)或组织机构的可投资资产,特别是金融资产。个人或者家庭的自用住房、汽车、珠宝、收藏品等,通常情况下不会被用来投资,所以不称为财富管理中的财富。只有那些满足了日常所需和长期收藏所需之后的“富余的”可投资资产,即随时准备用来投资的资产才是财富管理中的财富。由此可见,财富管理中的财富,是有特定内涵的特殊概念和具体概念,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概念和抽象概念。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和中国建设银行共同发布的《2011年中国财富报告》指出:可投资资产(Investable Wealth)指家庭存款、国债、基金、股票、理财产品和另类投资产品市值的总和,不包括自住或可投资性房地产、收藏品、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等私人资产、个人企业实体资产或有权单位开发的土地资源等。BCG在其发布的许多研究报告中还采用了“管理资产额”的概念:管理资产额包括现金存款、货币市场基金、因管理投资而直接或间接持有的上市证券以及境内和境外资产,但不包括归于投资者自己所拥有的业务、住宅或奢侈品等财富。

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13》采用如下概念:可投资资产包括个人的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其中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存款、股票(指上市公司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债券、基金、保险、银行理财产品、境外投资和其他境内投资(包括信托、私募股权、阳光私募、黄金和期货等)等,不包括自住房产、非通过私募投资持有的非上市公司股权及耐用消费品等资产。可投资资产是个人投资性财富(具备较好二级市场,有一定流动性的资产)总量的衡量指标。

福布斯中文版与宜信财富联合发布的《2013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中采用了如下概念:私人财富,包含个人持有的现金及存款、公开市场交易的股票、基金、债券、房地产等。私人可投资资产,是将私人财富中流动性较差的收藏品、耐用消费品和自住型房地产剔除后的部分。金融资产,是指私人可投资资产中的现金与存款、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和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商业保险等收益类资产。

财富与财产、资产的关系

财产,是从所有权的角度来看待财富,关注的重点是财富的所有权,即财富归谁所有。资产,是从投资经营的角度来看待财富,关注的重点是财富的价值,即财富的保值增值。一个富裕家庭进行财产分配,特别是老富翁立遗嘱,明确身后的财产继承安排,这就是把财富分割为不同的所有权,从而使其成为不同人的财产。富人把财富当中除去自己日常必需之外剩下的部分拿来经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即进行财富管理。拿来经营的这部分财富,即为可投资资产。也就是说,当财富被用作投资经营的时候,就变成了资产。资产往往与负债相对应,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财富与资产的关系。资产通常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种。有形资产是指所有者所持有的现金、债券、股票、基金、外汇、经济实体以及房产、车辆、贵金属、文物、珠宝等。而无形资产主要是指各种知识产权,如所有者掌握的专利技术、版权等。这里需要明确的是,财富管理所指的财富,并不是指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所有财产,而是可投资的“净资产”。

财富的魔力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所以,我们通常说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通过劳动和对财富的追求,才使人类告别了动物的本性。由此可见,人类历史的整个发展过程,始终是围绕着财富这个充满魔力的主线而一往无前的。

亚当·斯密被称为经济学的鼻祖,其代表作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马克思一生著作丰富,但《资本论》被普遍认为是其最伟大的理论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百科全书,更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也是揭示财富来源的经典作品。马克思在描绘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美好前景时,指出其根本特点就在于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实现按需分配。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学就是财富学,是一门揭示财富的本质以及如何创造财富、如何分配财富等规律的学问。

司马迁在《史记》中引用管仲的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个人如此,国家也是同样道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发展道路,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国家的国际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由此可见,财富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财富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来说,都是富强文明的基础。

正确的财富观

财富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个人和国家财富观的形成,是一个国家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反过来,个人和国家的财富观又对一个国家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重要影响。

从历史上看,儒家文化中“为富不仁”的观念深入人心,重农抑商,重义轻利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但下自普通百姓,上至达官贵人,直至皇帝,财富都是人生的重要意义所在。在观念上表现出对财富的极端蔑视,在实践中表现出对财富的极度渴望,成为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突出现象。

今天,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有几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仇富、炫富、藏富、拜富、崇富等,影响较大,值得关注。从现实看,贫富差距的存在使人们产生了社会不公的心理,而“一夜暴富”后富人们种种不良行为的不时曝光,更加剧了人们对当今财富积累的深深质疑。因此,仇富是当今中国的一个重要社会心理。仇富现象的存在,对创造财富的正常行为造成了极大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实践塑造了中国人今天特有的财富观。这一财富观与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民主法制、和谐社会等理念,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崇尚个人奋斗和成功,优胜劣汰,激励创新。民主法制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创造和维护公平正义的竞争环境,鼓励人们合理合法勤劳致富,使得成功者和失败者都能够心安理得、心安气顺。如果说市场经济、民主法制更多关注的是依法治国,是冰冷的一面,那么,和谐社会则更多关注以德治国,是温情的一面,倡导的是先富帮后富,大富帮小富,强调的是社会责任,要把财富更多地回馈社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法,享之有度”,这应该成为我们正确财富观的主要内容。

(作者系青岛市金融办公室主任

推荐访问:纵横谈 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