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于学生对水利工程的直观认识和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信息化教学;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效果
《水工建筑物》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和主干课程,也是三峡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一门水电特色鲜明的课程,2003年9月,成为湖北省精品课程。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运行管理及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了解各种水工建筑物在水利枢纽中的相互关系及布置原则,并受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训练,为今后从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但该课程面临着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大班教学及学生工程意识淡薄难于理解等现实困难情况。为此,笔者及所在教学团队在长期教学工作中探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丰富直观的多媒体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和板书这两种典型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各有优势。我校在课程授课方式上,为教师提供了多媒体幕布和黑板并排的教学工具,任课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授课方式。在水工建筑物的课程教学中,对于增强学生工程理念的知识点可以将实际工程的图片及形象化的动画通过多媒体幻灯片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同时多媒体可以将一些概念直接在幻灯片中准备好,节省了教学过程中板书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课程的理解上。而对于逻辑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注重对其过程的讲解,此时采取板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因此,在水工建筑物的教学方式中,应将丰富直观的多媒体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达到最大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建立和使用
网络教育是实现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战略举措之一。网络课程具有学习环境的跨时空性、学习内容呈现方式的多媒体性、学习资源的共享性、学习内容的动态性、学习形式的自主性等特点[1]。我校正是针对这一优势,为师生提供了三峡大学数字化校园平台求索学堂。通过求索学堂,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和完成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由以教师讲课为主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讨、协作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学习过程,并帮助学生发现、探索知识和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兴趣,增长见识,形成个性。网络助学系统既可以供学生远程学习(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使用,还可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时调用。
求索学堂系统有六个模块组成,各模块之间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互联网辅助教学系统的构建。(1)备课栏:备课栏是为教师准备的建立与课程网站相关的各种资料库,便于随时取用,主要有:教学资料、知识点、习题库和试卷库等等。(2)辅助教学:辅助教学栏目主要功能是为教师提供各种同学生建立网络互动教学的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建立论坛、发布作业、网上答疑及学习进度跟踪等等。(3)网络考试:网络考试栏目是为老师建立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网络课程考试而设立的平台工具,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登陆到系统中来进行网络考试。(4)教学效果分析:该平台为教师提供教学数据统计分析,比如:成绩档案、教学调查、学生时间分配情况、教学工作时间分配、课程内容访问量统计等等。(5)课程网站建设:课程网络建设是网站维护和构建的重点,主要包括网站栏目与内容管理、模版设置及参数设置等等,通过网站栏目和内容管理可以对网络课程的显示栏目进行建设和更新,通过模版设计可以选择合适的模版进行设计,参数设置主要为网站的基本属性管理,比如:网站名称、网站描述及链接模式等等。(6)用户管理:该栏目主要包括对网站学生、共建教师及助教和外浏览用户的设定和管理。通过用户管理,该网络课程不仅可以设置共建老师的权限,同时可以对访问人进行设定。
基于我校求索学堂辅助教学系统所建立的水工建筑物的网络课程可以通过三峡大学的求索学堂网站进行访问和学习。
三、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动画仿真的科研成果的融入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往往规模大、投资多、施工难度大,因而在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建设按期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及直观形象管理,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所前后围绕水电工程建设开展了可视化仿真的相关研究工作。三峡大学在水利水电工程可视化仿真技术应用领域已有十多年的科研积累,先后围绕三峡、水布垭、瀑布沟、大岗山、张河湾等工程进行了三维可视化仿真的工作[2]。这些可视化仿真成果将实际工程的情况以视频形式展示出来,并将其链接到水工建筑物的课程网站上,为学生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提供素材,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起到直接而显著的作用。如图2所示为三峡水利枢纽可视化仿真中的截图。
四、结语
考虑到“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大班教学及学生工程意识淡薄难于理解等现实困难,在积极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在大班教学模式下推行丰富直观地多媒体授课和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模式、独具特色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建立和使用以及将计算机施工动画仿真的科研成果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表明:信息化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种重大改革,可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较强吸引力及方便性的优点,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于学生对水利工程的直观认识和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参 考 文 献
[1]周久艳.基于求索学堂网络助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5):137~138
[2]田斌,孟永东.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建模与施工过程模拟技术及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三峡大学教学研究课题项目“水利水电工程核心专业课程互动式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