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针对早期复极综合征与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2例早期复极综合征以及32例急性心包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比其心电图结果,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心包炎组患者在早期表现上主要以P-R段偏移为主,而复极综合征组的患者则无明显特征。此外,两组患者在心电图V6导联ST/T>0.25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电图的对比中,如果患者出现P-R段偏移可考虑为急性心包炎,与此同时,以心电图V6导联ST/T>0.25为依据对两种疾病进行辨别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复极综合征组;急性心包炎;心电图;诊断
【中图分类号】R542.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1..01
急性心包炎主要会设计到患者心外膜下浅层心肌部位,当治疗无效时则会引起心肌炎问题[1],心电图特征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早期复极综合征与心包炎在诊断上一直存在相似性,多有误诊的情况,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2例早期复极综合征以及32例急性心包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心电图结果,进一步分析两种疾病诊断的有效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2例早期复极综合征以及32例急性心包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年龄在16~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5.1)岁,其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12导联心电图的检测观察,并判断P-R段偏移情况,以TP段为基线,观察组ST段的抬高幅度,并测量V6导联st段幅度与T波振幅之间的比值。
1.3 评价标准
在本次实验中,P-R段偏移的标准为:其幅度≥0.05mV,除此之外,将记录ST/T>0.25以及<0.25的具体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心包炎组患者在早期表现上主要以P-R段偏移为主,而复极综合征组的患者则无明显特征。此外,两组患者在心电图V6导联ST/T>0.25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因此,我们认为心包炎患者P-R段偏移更为明显,且从时间距离上分析,患者发病和心电图采集时间间隔在12小时~3天左右,而早期復极综合征组的患者则无特殊反应。
3 讨 论
早期复极综合征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晕、疲惫,属于心电复极异常的主要情况之一,并被归于生理性心电图变异。据相关资料显示,早期该疾病患者多有良性表现,且与急性心包炎有较强的相似性,在临床上多为非特异性改变,因而会造成一些误诊问题。为了更好的推进临床诊断、治疗的发展,加强临床检测的准确性具有关键意义。
急性心包炎主要是指由于患者心包脏层、壁层急性心肌炎所引起的综合征[2],在临床上多表现为胸痛,并导致心电图异常反应。而导致该疾病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全身性疾病、心包类疾病等,且容易造成疾病间的混淆。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两种疾病的心电图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显示为急性心包炎患者P-R段偏移。而P-R段偏移也是心房梗死等基本的主要诊断依据,在相关资料中,我们得知,心外膜下心肌炎损伤更容易引起心室肌的复极异常[3]。V6导联ST/T能够对ST段的抬高幅度以及T波的振幅情况进行双向的说明,也是客观评价疾病的重要依据。而ST段抬高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以其作为参考指标,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价值,且能够作为区别两种疾病的常规临床检测方式。
综上所述,在心电图的对比中,如果患者出现P-R段偏移可考虑为急性心包炎,与此同时,以心电图V6导联ST/T>0.25为依据对两种疾病进行辨别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 恒,黄伟玲.早期复极综合征85例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2,2(25):200-203.
[2]陶长生.早期复极综合征与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对比观察[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12,12(20):144-146.
[3]陈小维,黄周忠.体育锻炼者早期复极综合征30例的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心电杂志.2017,6(5):512-513.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