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家畜发热的病因、热型和特征性疾病

发表于:2022-10-23 15:10:05 来源:网友投稿

1 病因分析

兽医临床上引起发热的病因有两大类。感染性疾病。各种细菌及其毒素、病毒、支原体、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焦虫和锥虫等生物源、性病原体感染,它们可释放外热原物质,并激活大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引起发热。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组织细胞崩解。如手术伤、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引起发热。组织坏死,如肠扭转、子宫扭转、颅脑损伤、创伤等,也可引起发热。肿瘤细胞破坏致非炎性病灶,也可刺激大核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并引起发热。所有这些发热称为真性发热,是因下丘脑体温调节点升高所致。

2 热型

临床上根据发热动物在24小时甚至数天内体温波动情况,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稽留热是指家畜高热持续数天或更长时期,每天昼夜温差变化在1℃以内。这是因为致热原性物质在血中长期存在,并引起内热原性物质长时期小剂量释放,因而下丘脑温度调节点始终处于较高位状态。该类型常见于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染性脑脊髓炎、牛肺疫、胸膜肺炎、流行性感冒、猪瘟、猪丹毒、羊巴氏杆菌病、胸膜炎、犬传染性肝炎、猫细小病毒病等。

弛张热是指家畜体温昼夜间变化幅度为1~2℃。这是因为致热原性物质向血中释放不够均衡,当释放较多时,体温升高,而释放较少时,体温略有下降,但不降至正常范围,这是传染病中常见的热型。

间歇热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体温在1天内波动幅度可达3~4℃以上,退热时,体温可降至正常以下的现象,如某些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另一种是指持续发热数天后,出现无热期,过了一定间隔期后,体温复又升高的现象,这是因为致热原性物质周期性释放入血的原因。兽医临床上常见的有各种动物败血症、血孢子虫病、马传染性贫血等。在两次发热之间间隔较长者,又称为回归热,如胆管炎、钩端螺旋体病。有些疾病在一开始有短暂的低热过程,但体温很快恢复正常,数天之后又出现第二次发热的现象,临床上各种症状陆续呈现,这种现象称为双相热型,如牛的蜱传热、流行性出血热、犬瘟热等。

3 特征性疾病

动物尤其是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的动物,由于单位体积内饲养的动物过多,过度拥挤、践踏、扎堆等恶劣环境,加大了动物患感染性疾病的几率,其中许多疾病可致动物体温升高。据不完全统计,各种家养动物具有发热特征的疾病如下。

牛发热见于牛瘟、口蹄病、巴氏杆菌病、炭疽、恶性水肿、气肿疽、传染性鼻气管炎、恶性卡他热、伪狂犬病、心水病、蜱传热、牛副流感、牛流行热、水泡性口炎、钩端螺旋体病、牛传染性脑膜脑炎、牛散发性脑脊髓炎、蓝舌病、乳房炎、乏浆体病、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块状皮肤病、牛子宫内膜炎、化脓性外阴阴道炎、阴道炎、多发性关节炎等。犊牛出现土拉菌病、牛病毒性腹泻、幼犊肺炎、犊副伤寒、犊大肠杆菌病等。鹿出现流行性出血热。水牛出现类恶性卡他热。

马发热见于马传染性贫血、鼻疽、炭疽、非洲马瘟、马腺疫、恶性水肿、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链球菌病、鼻肺炎、症病、马流感、热射病、马病毒性动脉炎、马脑脊髓炎、传染性脑脊髓炎、波那病、巴氏杆菌病、李氏杆菌病、水泡性口炎、弓形虫病、东方马脑脊髓炎、西方马脑脊髓炎、委内瑞拉马脑脊髓炎、类鼻疽、巴贝斯焦虫病、胸膜炎、水胸、血胸、腹膜炎、肾炎、睾丸炎、附睾炎、肺炎、支气管炎、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马病毒性流产、克雷伯氏肺炎。

羊发热见于巴氏杆菌病、李氏杆菌病、炭疽、蓝舌病、绵羊痘、Q热、羊快疫、山羊传染性胸膜炎、蜱传热、乏浆体病、心水病、黑腿病、恶性水肿、波那病、野兔热、羊地方性流产、慢性地方性肺炎、羊链球菌病、羊梭菌性血红蛋白尿、奶山羊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副流感-3、胸膜炎、急性乳房炎、多发性关节炎。

羔羊发热见于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蕨中毒、虫媒性立克次氏体病、巴贝斯焦虫病、羊内罗毕病、丹毒菌感染多发性关节炎。

猪发热见于猪瘟、非洲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乙型脑炎、副伤寒流感、链球菌病、口蹄疫、猪水泡病、钩端螺旋体病、猪痢疾、附红细胞体病、土拉菌病、炭疽、坏死杆菌病、李氏杆菌病、传染性脑脊髓炎、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染性胃肠炎、弓形虫病、热射病、蓝耳病、乳房炎、血细胞凝集性脑脊髓炎、伪狂犬病、猪水疱疹、脑心病、猪痘、衣原体病、胃肠炎、感冒。

推荐访问:家畜 病因 发热 性疾病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