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在波长335 nm处测定吸光度值,3次重复,取平均值[1-2,5-8]。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硒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2.3 样品的处理。珍珠花生样品用混酸消化,将有机硒转化成无机硒,在酸性条件下,Se(Ⅳ)与邻苯二胺反应,产物在波长335 nm处有最大吸收峰,而邻苯二胺本身在此并无最大吸收。准确称取1.012 0、1.024 0、1.031 1 g花生样品分别置于3个锥形瓶中。用20 mL混酸冷消化(V■∶V■=2∶1)过夜,翌日加热至溶液清澈透明,冷却,转入100 mL容量瓶,定容备用[2,9-11]。
1.2.4 样品的测定。取待测液2.0 mL于分液漏斗中。依次加25.0 mL水、2.0 mL 5% EDTA、用0.1 mol/L HCl溶液和氨水调pH值至2.0加2.0 mL 1%邻苯二胺,振荡,静置120 min,加10.0 mL甲苯并充分振荡,静置20 min,取甲苯层,以不含硒标准品的甲苯溶液作空白对照,在波长335 nm处测定吸光度值[12-16],3次重复,取平均值。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样品中硒的含量[1-2]。
2 结果与分析
2.1 硒含量标准曲线的绘制
由图1可知,吸光度与硒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59 5x-0.051 9(R2=0.982 2)。
2.2 最佳测试条件的选择
2.2.1 混酸用量的选择。准确称取1.024 1、1.024 0、1.021 1、1.012 5、1.011 3 g花生样品于5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0、15.0、20.0、25.0、30.0 mL混酸,结果如表1所示,可见 20.0 mL消化液可彻底消化样品。消化液使用过量,则硒Se(Ⅳ)会被氧化为Se(Ⅵ),从而造成测定结果的偏差。消化液使用不足,则样品消化不彻底,不能把花生中的Se(Ⅱ)彻底氧化为Se(Ⅳ)[1-2]。
2.2.2 邻苯二胺用量。准确称取1.024 1 g花生样品经消化后,分别加入1.0、1.5、2.0、2.5、3.0 mL邻苯二胺进行络合,结果如表1所示。可知,加入2.5 mL 1%邻苯二胺盐酸盐溶液反应已经络合完全[1-2]。该物质在紫外区有一个特殊的最大吸收峰,而邻苯二胺本身并没有此特殊最大吸收峰。邻苯二胺过量对吸光度没有太大影响[1-5];邻苯二胺的量不足,会导致Se(Ⅳ)不能完全络合,相应的吸光度小。
2.2.3 EDTA用量的影响。准确称取1 g花生样品经消化后,分别加入1.0、1.5、2.0、2.5、3.0 mL EDTA进行络合,结果如表1所示。可知,2.0 mL EDTA已经能够排除其他元素如Fe、Cu、Co的干扰。从标准硒溶液吸光度与EDTA用量的关系可知,随着EDTA用量的增加,吸光度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反应体系为酸性条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EDTA的溶解度,导致出现部分白色沉淀,萃取时白色沉淀悬浮在甲苯和水相之间[1-2],分析结果受到影响。
2.3 样品测定
样品1、样品2、样品3的硒平均含量分别为20.31、20.82、20.48 μg/g,可见花生中Se的平均含量为20.54 μg/g。该试验算出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3%。硒样品中加入标准硒的回收率在96.5%~98.1%之间,平均为97.4%,相对标准偏差为0.75%,回收效果较理想。近年来,杨光圻提出了硒的每人每日安全摄入量为400 μg。也就是说,如果要以铜仁花生补硒,则花生的每日进食量不得超过20 g。
3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花生中Se的平均含量为20.54 μg/g。根据试验所得数据算出相对标准偏差为0.73%。硒样品中加入标准硒的回收率在96.5%~98.1%之间,平均为97.4%,相对标准偏差为0.75%,有较好的回收效果[1]。说明本分析方法可行、准确。
4 参考文献
[1] 刘有芹,王笑研.大米中硒含量的测定[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8(3):41.
[2] 郎海洋,王亚峰,刘亚宁,等.两种北虫草硒含量的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1):2160-2162.
[3] 徐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樱桃番茄中微量元素硒[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356-10397.
[4] 罗海吉,吉雁鸿.硒的生物学作用及意义[J].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2000,17(2):70-72.
[5] 刘庆堂,李锐增,李坚.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龙胆中微量元素硒[J].广东药学,2001,11(6):30-32
[6] 吴凤山,吴涤.光度法测定黑木耳中微量硒[J].光谱实验室,2004,21(4):719-721.
[7] 朱玲,高向阳,王金鹏.微波高压快速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南阳彩色小麦中的微量元素硒[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093-6095.
[8] 卢岚,鲁兵,王春娥.保健食品中有机硒和无机硒的分析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4):767-768.
[9] 大连轻工业学院.食品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10] 王安琪,王新风,洪媛.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市售食用菌中硒含量[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2):143-145.
[11] 郭冬梅,蔺新英,邵丽华,等.硒的生物功能及测定方法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2005,22(1):55-57.
[12] 殷俊,胡育筑,蒋建玲.荧光粉光光度测定药物中痕量硒的络合的研究[J].江苏化工,1995,23(4):37-38.
[13] 夏弈明.硒的研究进展概况[J].中华医学杂志,1993,73(11):694.
[14] 刘兴艳,马建华,朱静平,等.食品中硒的分析进展[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5,22(1):26-28.
[15] 金松子,蔡振华,蒋庆峰.分光光度法测定富硒蛋粉中的硒含量[J].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7(1):37-39.
[16] 魏彩霞,杨静.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丹参中微量元素硒[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4(3):17-18.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