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金融学论文(全文完整)

发表于:2022-10-29 17:1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融学论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金融学论文(全文完整)

金融学论文6篇

金融学论文篇1

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金融学专业

一、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

1.上海自贸区与金融改革

2.自贸区建设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3.自贸区建设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影响

4.自贸区建设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影响

5.上海自贸区与金融创新

6.中国金融改革问题研究

二、证券市场与资本市场

1.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研究

2.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研究

3.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研究

4.中国证券市场融资分析

5.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分析

6.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分析

7.趋势交易的理论与实证

8.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问题研究

9.我国证券监管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10.我国证券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的研究

三、汇率、国际金融

1.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风险分析

2.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路径选择

3.人民币可自由兑换问题研究

4.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现状及前景分析

5.人民币跨境流动问题分析

6.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和路径选择

7.最优货币区理论在亚洲的应用

8.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9.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浅析

10.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11.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

12.论述中国外汇储备

13.浅谈我国外汇市场发展

14.浅谈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要求

15.美国的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的启示

16.论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

17.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发展与模式

18.人民币VS美元,究竟孰强孰弱

19.美元汇率走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澳元、新西兰元的影响

21.欧元的成立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22.日元汇率的变动对日本贸易结构的影响

23.美国次贷危机研究

24.国际金融风险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25.国际货币组织2010年之后的改革是否奏效

26.量化宽松——中央银行的争议之举

27.国际“热线”对我国的冲击及其防范措施

28.中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的问题和对策

29.开放环境下金融资产交易风险与防范

30.本土金融与离岸金融的对接与融合

31.离岸金融对本土金融的冲击与应对

32.美国量化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影响

33.金融开放环境下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对策分析

34.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资产安全

四、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

1.利率期限结构分析

2.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潜在风险分析

3.我国利率市场化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

4.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与货币市场的发展

5.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机制

6.论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

7.浅谈中国银行业利率市场化改革

8.对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

9.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研究

10.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1.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战略的思考

12.金融全球化下提高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3.浅谈“金融脱媒”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

14.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五、货币政策、金融监管

1.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研究

2.浅析我国货币政策

3.浅谈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对策

4.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浅析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与执行

6.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7.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性分析

六、其他金融领域

1.房地产金融分析

2.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3.互联网金融发展分析

4.浅谈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

5.公司战略和资本结构的关系

6.信用评级机构在最近的金融危机中体现的问题以及整改办法

7.投资银行:是全球性的跨国公司还是地区经济参与者?

8.新兴国家是否依然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多样化减少风险(diversification)的好处?

9.中小型科技企业是否应该进行IPO?

10.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分析金融机构监管的重要性

11.金融市场是真正有效的吗?浅析有效市场假说(EMH)的正确性

12.投资者心理与金融市场的关系——行为金融学的重要性

13.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防范

14.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15.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

金融学论文篇2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ZHUHAI CAMPU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课 程 论 文

课程名称 金融学概论

论文题目 从存款创造到商业暴利

—浅谈中国银行业高盈利的背后

学院 会计与金融学院

专业 财管4班

学号 110809041012

姓名 蒋璇

从存款创造到商业暴利 ——浅谈中国银行业高盈利的背后

摘要:自有银行家坦言“银行利润高得不好意思说”开始,银行利润问题备受舆论拷问。最早主要是网民对银行业高利润的质疑,之后蔓延到各个领域的争议。“暴利”一词也来源于网络,虽然不能和化妆品、烟酒类的商品暴利相提并论,但这一词也表明了民众对银行高盈利的不满情绪。为何作为一个只做存款、贷款、结算业务的行业能取得如此高的ROE呢?本文从存款创造、商业银行业务等封面简要分析银行业的高盈利背后的危机与应对方式。

关键词:商业银行,高盈利,利差,危机

一、商业银行的起源与特点

商业银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而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商业银行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居于各国各类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首。

从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看,商业银行的性质可以归纳为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首先,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它具有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和一般的工商企业一样,商业银行也具有业务经营所需的自有资金,也需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也要把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作为自己的经营目标。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是商业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在动力。就此而言,商业银行与工商企业没有区别。

其次,商业银行与一般的工商企业又有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主要表现在:

1、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和内容具有特殊性。

2、商业银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受社会经济的影响特殊。

3、商业银行责任特殊。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能向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特殊的金融企业。盈利是商业银行产生和经营的基本前提,也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动力。

尽管各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名称、经营内容和重点各异,但就其经营的主要业务来说,一般均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以及中间业务。

二、银行盈利与存款的创造

商业银行有权经营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在经营存贷款的过程中还具有创造存款的能力。

在广泛采用非现金结算的情况下,银行将吸收的原始存款中的超额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客户取得借款后,不提取现金,全部转入另一企业的银行存款账户。接受这笔新存款的银行在存款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准备金。它在保留一部分法定存款准备金后,又可将超额准备部分用于发放贷款。这样,又会出现另一笔存款,如此不断延续下去,即可创造出大量的存款。

而银行吸收一笔原始存款究竟能创造多少存款货币,要受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现金流出银行、超额准备金、定期存款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正因为银行有“钱生钱”的能力,它才能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存,贷业务等其他业务不断收取利差与手续费,取得利润。

银行收入包括:
1、存款和贷款的利差。
贷款利率要比存款利率高,中间就有了差。
2、中间业务收入。
如:代售国债的手续费收入、代理保险手续费收入、代收电话费手续费收入、代扣代缴的所有手续费收入等。
3、其他手续费收入。
如:售卖各种支票的手续费收入、电子汇划手续费收入、异地卡存取款手续费等。
4、其他收入。
如:同业拆借(现在只适用于信用合作社向商业银行拆借)利息收益、上存准备金(将本行的钱存到人民银行,利率很高,要比居民存款高出一倍还多)利息收益等。

三、银行业高盈利不断升级

银监会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所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超过113万亿,占全部金融资产的90%以上,净利润超过1万亿,商业银行平均每天“吸金”28.53亿元。近些年,中国实体经济的利润普遍收窄,而商业银行每年利润以20%-70%的增幅高速增长。[1]

继2011年中国银行业利润首破万亿大关被指暴利后,2012年中国银行业继续一路高歌。2013年3月1日,银监会发布的监管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3,747家,资产总额133.6万亿元,同比增长17.9%,负债总额125.0万亿元,同比增长17.8%;
不良贷款余额1.0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34亿元,不良贷款率1.56%,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3.25%,同比上升0.54个百分点;
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1.4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653亿元;
拨备覆盖率295.5%,同比上升17.3个百分点。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24万亿元[2], 这意味着以一年365天计算,银行成为真正“日进斗金”的行业,日均获利34亿元,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

但银监会的数据同时显示,中国银行业的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8.9%,相较于2011年的36.34%大幅回落。这也意味着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4、中国商业银行何来高利润

一位银行工作的网友通俗地解释解答:盈利主要来源就是高利贷(授信业务)、乱收费(中间业务)和拉皮条(资产类业务)[4]

1、高利贷:日赚30亿,利息收入为主要来源。

16家上市银行利润总额达到5453亿元,日赚30亿元。银行业的ROE水平确实明显高于其它行业,中国上市银行的平均ROE2011年21.33%,远高于实体产业的利润率,即使普遍认为高利润的房地产行业2011年净资产利润率也仅12.15%。

2、乱收费:五大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半年就过千亿

据中国银监会和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中国银行业服务项目共计1076项,其中226项免费,占比21%;
收费项目850项,占比79%。上半年中、农、工、建、交五大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共计1881.88亿元。个人业务不合理收费、收费项目不明示、贷款业务收取各种巧立名目的费用等现象,成为消费者投诉最多的问题。

3、拉皮条:资产类业务收入增长迅猛

资产类业务主要是银行与证券公司的合作,一般通过银证转账、基金托管、证券代理业务以及资金为合作内容。结构融资、债券承销和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0.36%、57.6%和52.87%。

五、中国银行业的利差有多高

中国的银行业拥有全球最高的利差,最终利差要达到5%-10%,而国外银行利差通常是0.2%-0.5%。

1、国内存贷差3个点 远高于发达国家

在近两年宏观调控控制通胀过程中,央行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通过控制贷款数量来实现对通胀的控制,而不是采用提高利率的方法。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一边是银行能从储户中取得廉价资金(基本利率3%);
另一边实体经济对有限资金的争夺,抬高实际贷款利率(贷款基准利率是6个点)。一低一高,丰厚的息差就出来了。

2、中国存贷差是3个点,发达国家是1个点,台湾也是1个点。

根据工商银行的调查,去年温州市的平均贷款利率是25%。企业不堪重负,25%的利率赚的钱可能是还银行的。缩小存贷利差也是改革必然要采取的方向。

六、银行资产的高度扩张所带来的隐患

1、银行受企业影响大。银行贷款偏好资信较好的大型企业,如煤炭、钢铁、能源等。但如今,产能过剩、行业问题久久缠绕这些大型企业。全球经济危机已呈长期化趋势,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在加剧,长三角、珠三角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偿债能力下降,区域性和行业性风险特征开始显现,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已直接受到影响。

2、信用风险增加。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总体不良贷款率为0.9%,与一季度持平,但不良贷款余额却从一季度的4382亿元,上升至二季度的4564亿元,增加了182亿元。尽管半年报所显示的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依然维持较低水平,但银行业已普遍出现逾期贷款余额上升和减值的迹象。

3、息差逐步下降。尽管报告期内银行的净息差仍普遍提升。但息差与宏观调控银根松紧关系很大。2012年中的两次降息,使资金市场流动性宽裕,信贷供求关系反转,与此同时,货币市场和债券投资收益率水平开始下降,银行资产端收益整体走低。另外,各家银行贷存比指标均在监管红线的临界点,但存款增长“冲时点”迹象明显。

7、不良贷款上升

银行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后三种属于通常所说的不良贷款,银行业中期贷款正驶入爆棚期,不良率风险使人担忧。

银监会3月1日发布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2012年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4929亿元,较上季度末(下同)增加141亿元;
不良贷款率为0.95%,同上季度持平。
  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9%;
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72%;
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81%;
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6%;
外资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5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中,次级类贷款2176亿元,增加148亿元;
可疑类贷款2122亿元,增加48亿元;损失率贷款630亿元,减少55亿元。[2]

8、中国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

中国银行业虽然相当于实体经济来看,依旧发展迅速。但不良贷款率绝大多数还未实现双降,损失类贷款和关注类贷款仍居高不下。银行业背后的隐患已经显而易见,从这个角度看,我国银行业高增长时代或将不可持续。


这里就谈到一个问题:银行业应该如何正确致富呢?借鉴国外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1、混业经营发展中间业务
在欧美、日本等地,金融市场产品丰富,允许银行分业、混业经营,很多优质的公司并不会过多地增加银行贷款负债,而是会选择发行企业债券、短期票据等方式来获得资金。

2、金融体制改革、综合监管
我国金融体系内对整个资本体系,要达到业务模式真正的多元化,只有建立在深化国有银行体制改革,调整银行股权结构上,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才能更加健全。

3、提高服务能力
温家宝总理撰文强调: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做好“服务”二字,不仅仅是对大企业,银行更应该发挥信用分配的功能,服务好优质高效率的中小微企业以及消费者。

提到银行改革,首先还是得从压低高利差开始,可以先采取一些措施,把银行的利差水平先降低下来。无论是非对称加息,还是采取加存准、降贷款利率。利差降下来了,才能谈金融的服务属性,才能称得上是金融制度改革的开端。

【参考资料】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1年报》, 新华网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报》, 新华网

[4]《漂亮财报背后暗藏危机》, 搜狐财经

【参考文献】

[3]《货币银行学原理(第六版)》, 郑道平;
张贵乐。中国金融出版社

金融学论文篇3

金融学论文选题小范围【金融学概论结课论文】

中国自贸区试点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分析

一、中国自贸区的概念和意义

1.1中国自贸区的概念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Free Trade Zone)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这种方式属一国(或地区)境内关外的贸易行为,即某一国(或地区)在其辖区内划出一块地盘作为市场对外进行贸易,对该地盘的买卖活动不过多地插手干预且对外运入的货物不收或优惠关税。

1.2上海自贸区的意义

上海自贸区设立之后的效应主要体现在上海和全国两个方面:

(一)上海自贸区将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海人均GDP 在xx年已经跨过10000美元的门槛,在xx年更达到了14652.98美元。

表1 xx-xx上海市历年GDP 主要指标

如上表所示,较之xx-xx年上海GDP 的增长率,xx年以来的GDP 增长明显放缓,实际增长率突破10%的压力很大。上海市GDP 总量和人均GDP 在全国的位次也一直下滑,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而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压力。

具体来看,上海自贸区将在不同领域对上海经济带来影响。在贸易与航运领域,自贸区将产业集中起来形成庞大的物流城,且规划紧靠港口和机场,实现海

空联运的无缝对接。同时,物流城能将多种运输方式有机结合,形成高效便利的物流体系,最大幅度地提高了航空货运转口的便利。在投资领域,自贸区可以提供24小时物流服务和国际级的硬件基础设施,为市场正常运行提供全面地服务,增强贸易和投资活动的积极性。

(二)上海自贸区将对全国经济发展带来辐射作用

自贸区试点建设有助于引领中国经济全面转型。短期内主要受益的区域仍然集中在自贸区内部,以外高桥地区为核心,逐步扩展到洋山港临港新城和机场保税区,随后将辐射至全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区域。中长期来看,伴随着试点区域的逐步扩大,东部沿海城市的自贸区将逐步得到批准,这将使得全国受益[1]。

二、中国自贸区试点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

2.1 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主权货币跨越国界,成为国际上被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交易、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过程。货币国际化的关键点,在于此种货币能够被非居民在他们的交易中广泛使用,而无需此种货币发行国的交易对家参与[2]。

人民币国际化将降低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
提高中国金融机构的融资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推动跨境交易;
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非居民将持有人民币,这有助于中国货币当局向外部世界收取铸币税;
另外,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美元贬值导致侵蚀的巨大威胁,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帮助维持我国外汇储备的价值,对于收益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2.2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与国际预期

国际清算银行xx 年9 月发布《全球外汇市场成交量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九大外汇交易货币,日均交易额约为1200 亿美元,占全球外汇交易总额的2.2%。这说明中国货币国际化的努力有积极成效,离岸人民币交易增加。

自从xx年中国在香港成立首个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之后,xx年伦敦成为中国货币离岸交易中心的计划,另外新加坡、多伦多、纽约等都在争取设立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这说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是中国政府一厢情愿的做法,

国际社会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充满,未来在国际社会大力推动人民币贸易结算是十分可行的。

2.3 中国自贸区试点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支持试验区改革创新,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和外汇管理等领域改革,比如:试验区内的居民可通过设立本外币自由贸易账户实现分账核算管理,开展投融资创新业务;
非居民可在试验区内银行开立本外币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
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及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可办理跨境融资、担保等业务,条件成熟时,账户内本外币资金可自由兑换等。该意见虽然在资本账户开放、利率市场化以及汇率形成机制上,未重点展开,但是在金融创新上做出了大量的有益尝试。

上海自贸区的试点将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

第一,上海自贸区突出服务业,引进国际先进的服务业发展理念和经验,致力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上海自贸区选择在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本限制、经营范围等准入限制措施,对外资的准入由原来的“审核制”改成“备案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园区,为内外资创造均等自由的竞争环境,同时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计算份额[4]。

第二,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重心在离岸金融市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实现境外资金循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边境贸易的开展,无论是在我国周边国家还是在中亚、越南均已实现人民币跨境甚至全境流通,并且人民币也开始在全世界发达国家使用。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人民币升值的良好预期都使得人民币需求增加,这就促使了海外人民币离岸业务的繁荣。上海自贸区可以合理借鉴香港离岸业务经验,促进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离岸业务,促进金融产品创新, 增加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启动新的金融业务机会,全面拓展离岸人民币存款、兑换、发债、投资、清算、 资金等各项业务,从而使得人民币在海外逐步沉淀壮大,形成完善的境外循环机制。

第三,自贸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块突破制度性障碍的试验田。包括人

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等方面的先行先试,必然会突破目前限制金融交易、资本市场人民币结算的制度性障碍,刺激人民币金融交易。一直以来,跨境人民币业务呈现出单向的发展趋势,流通渠道不畅、回流机制不健全,严重打击了国际社会持有人民币的意愿。现在自贸区借助于资金池、境外借款等措施,逐步在构建人民币的回流渠道,这也将会极大激发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力。

虽然有关上海自贸区资本账户开放的金融制度创新还在研究当中,但是上海自贸区可以利用自身独到的地理区位和优势,做好区域内的风险控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胆尝试金融创新制度,为全国的金融创新制度积累,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推动力。

三、结论

上海自贸区拥有独到的地理区位和政策优势,种种创新制度都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巨大的优势,作为试验区,在政策方面虽然会有谨慎的地方,但是只要做好区域内的风险控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大胆试验金融创新制度,为全国的金融创新制度积累经验。

上海自贸区作为一处风险可控的试验田,将来一定会在开放中国资本账户、分账核算管理自由贸易账户、建立汇兑便利化双向投融资制度、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领域、建设利率市场化体系和便利的外汇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有价值的金融创新的先行试验。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上海自贸区能构建出一个涵盖离岸和在岸业务、本外币一体化的独立金融运行环境,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有利于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循环和回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因此,有理由相信上海自贸区试点能够成功,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虽然曲折漫长,但是也一定会实现。

文献

[1] 李慧勇, 孟祥娟. 上海自贸区制度设计及其影响[J]. 银行家, xx, 10: 37-40.

[2] 焦武.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资本账户开放——兼论人民币国际化[J].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xx (6): 9-17.

[3] 高海红, 余永定.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与条件[J]. 国际经济评论, xx, 1(10):46-64

[4] 贺小璐. 上海自贸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机制研究[J].商,xx(8):200

内容仅供参考

金融学论文篇4

金融学论文选题小范围【金融学概论结课论文】

中国自贸区试点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分析

一、中国自贸区的概念和意义

1.1中国自贸区的概念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Free Trade Zone)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这种方式属一国(或地区)境内关外的贸易行为,即某一国(或地区)在其辖区内划出一块地盘作为市场对外进行贸易,对该地盘的买卖活动不过多地插手干预且对外运入的货物不收或优惠关税。

1.2上海自贸区的意义

上海自贸区设立之后的效应主要体现在上海和全国两个方面:

(一)上海自贸区将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海人均GDP 在xx年已经跨过10000美元的门槛,在xx年更达到了14652.98美元。

表1 xx-xx上海市历年GDP 主要指标

如上表所示,较之xx-xx年上海GDP 的增长率,xx年以来的GDP 增长明显放缓,实际增长率突破10%的压力很大。上海市GDP 总量和人均GDP 在全国的位次也一直下滑,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而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压力。

具体来看,上海自贸区将在不同领域对上海经济带来影响。在贸易与航运领域,自贸区将产业集中起来形成庞大的物流城,且规划紧靠港口和机场,实现海

空联运的无缝对接。同时,物流城能将多种运输方式有机结合,形成高效便利的物流体系,最大幅度地提高了航空货运转口的便利。在投资领域,自贸区可以提供24小时物流服务和国际级的硬件基础设施,为市场正常运行提供全面地服务,增强贸易和投资活动的积极性。

(二)上海自贸区将对全国经济发展带来辐射作用

自贸区试点建设有助于引领中国经济全面转型。短期内主要受益的区域仍然集中在自贸区内部,以外高桥地区为核心,逐步扩展到洋山港临港新城和机场保税区,随后将辐射至全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区域。中长期来看,伴随着试点区域的逐步扩大,东部沿海城市的自贸区将逐步得到批准,这将使得全国受益[1]。

二、中国自贸区试点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

2.1 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主权货币跨越国界,成为国际上被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交易、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过程。货币国际化的关键点,在于此种货币能够被非居民在他们的交易中广泛使用,而无需此种货币发行国的交易对家参与[2]。

人民币国际化将降低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
提高中国金融机构的融资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推动跨境交易;
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非居民将持有人民币,这有助于中国货币当局向外部世界收取铸币税;
另外,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美元贬值导致侵蚀的巨大威胁,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帮助维持我国外汇储备的价值,对于收益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2.2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与国际预期

国际清算银行xx 年9 月发布《全球外汇市场成交量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九大外汇交易货币,日均交易额约为1200 亿美元,占全球外汇交易总额的2.2%。这说明中国货币国际化的努力有积极成效,离岸人民币交易增加。

自从xx年中国在香港成立首个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之后,xx年伦敦成为中国货币离岸交易中心的计划,另外新加坡、多伦多、纽约等都在争取设立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这说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是中国政府一厢情愿的做法,

国际社会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充满,未来在国际社会大力推动人民币贸易结算是十分可行的。

2.3 中国自贸区试点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支持试验区改革创新,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和外汇管理等领域改革,比如:试验区内的居民可通过设立本外币自由贸易账户实现分账核算管理,开展投融资创新业务;
非居民可在试验区内银行开立本外币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
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及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可办理跨境融资、担保等业务,条件成熟时,账户内本外币资金可自由兑换等。该意见虽然在资本账户开放、利率市场化以及汇率形成机制上,未重点展开,但是在金融创新上做出了大量的有益尝试。

上海自贸区的试点将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

第一,上海自贸区突出服务业,引进国际先进的服务业发展理念和经验,致力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上海自贸区选择在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本限制、经营范围等准入限制措施,对外资的准入由原来的“审核制”改成“备案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园区,为内外资创造均等自由的竞争环境,同时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计算份额[4]。

第二,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重心在离岸金融市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实现境外资金循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边境贸易的开展,无论是在我国周边国家还是在中亚、越南均已实现人民币跨境甚至全境流通,并且人民币也开始在全世界发达国家使用。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人民币升值的良好预期都使得人民币需求增加,这就促使了海外人民币离岸业务的繁荣。上海自贸区可以合理借鉴香港离岸业务经验,促进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离岸业务,促进金融产品创新, 增加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启动新的金融业务机会,全面拓展离岸人民币存款、兑换、发债、投资、清算、 资金等各项业务,从而使得人民币在海外逐步沉淀壮大,形成完善的境外循环机制。

第三,自贸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块突破制度性障碍的试验田。包括人

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等方面的先行先试,必然会突破目前限制金融交易、资本市场人民币结算的制度性障碍,刺激人民币金融交易。一直以来,跨境人民币业务呈现出单向的发展趋势,流通渠道不畅、回流机制不健全,严重打击了国际社会持有人民币的意愿。现在自贸区借助于资金池、境外借款等措施,逐步在构建人民币的回流渠道,这也将会极大激发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力。

虽然有关上海自贸区资本账户开放的金融制度创新还在研究当中,但是上海自贸区可以利用自身独到的地理区位和优势,做好区域内的风险控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胆尝试金融创新制度,为全国的金融创新制度积累,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推动力。

三、结论

上海自贸区拥有独到的地理区位和政策优势,种种创新制度都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巨大的优势,作为试验区,在政策方面虽然会有谨慎的地方,但是只要做好区域内的风险控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大胆试验金融创新制度,为全国的金融创新制度积累经验。

上海自贸区作为一处风险可控的试验田,将来一定会在开放中国资本账户、分账核算管理自由贸易账户、建立汇兑便利化双向投融资制度、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领域、建设利率市场化体系和便利的外汇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有价值的金融创新的先行试验。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上海自贸区能构建出一个涵盖离岸和在岸业务、本外币一体化的独立金融运行环境,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有利于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循环和回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因此,有理由相信上海自贸区试点能够成功,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虽然曲折漫长,但是也一定会实现。

文献

[1] 李慧勇, 孟祥娟. 上海自贸区制度设计及其影响[J]. 银行家, xx, 10: 37-40.

[2] 焦武.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资本账户开放——兼论人民币国际化[J].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xx (6): 9-17.

[3] 高海红, 余永定.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与条件[J]. 国际经济评论, xx, 1(10):46-64

[4] 贺小璐. 上海自贸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机制研究[J].商,xx(8):200

内容仅供参考

金融学论文篇5

摘要

近年来农村金融市场研究是金融行业研究领域一个受到关注的热门话题。我国是一个处在发展中的国家,社会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在对于金融服务体系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存在很多不足,农村金融运行效率关系 到广大农村经济运行状况,也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石。本文就对农村金融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发展提供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发展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on the rural financial market is a hot topic that be concerned research field in financial industry. China is a countr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social market economy is not perfect.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go, especiall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rural areas. Rural financial efficiency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rural economy, but also directly affect the life of rural residents. It is the cornerstone of China"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development and provides a few suggestions.

Keywords: Rural area, Financial system , Development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发展的状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金融经历了多次的重大改革,目前逐步形成了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组成的农村金融体系,金融体制逐步完善,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我国现代农村金融改革的历史可追溯到20 世纪70 年代末期,改革围绕政府要求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这一中心而展开,分别包括农业银行改革与转型、农村信用社改革、农业发展银行建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出现、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建设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等。目前初步建立起一个力图适应‘三农’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雏形,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九类银行业金融机构。

而当前农村金融机构最醒目的变 化,无疑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和扩大。2006 年底,银监会对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实行“资本”和“机构”放开,在四川、吉林等6 省(区)试点允许开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目前,试点范围已扩至全国,至2009 年6 月,已有118 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而且,各地金融机构在提供服务过程中针对农村市场实际开展信贷产品创新,主要是信用贷款创新、担保方式创新、联保贷款创新、保险种类创新等几个方面,是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产品和业务创新。其中的担保方式创新正是国家近年来在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成就,央行和银监部门鼓励金融机构因地制宜探索扩大户和农企抵押品范围。各地相继推出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地和水域滩涂使用权、草原承包经营权、应收账款、股权、仓单、订单、存单等,作为贷款担保抵押物。其中,以林权抵押贷款社会影响较大,在福建、江西、浙江等重要林区发展迅速。二是“三农”贷款持续增长。2009年农村贷款加速增长,年内首次超过各项贷款增速。年末农村贷款余额7.47万亿元,同比增长34.4%,增速比上年末高16.0个百分点,高出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4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农村贷款2.03万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19.3%。农户贷款加快增长,年末农户贷款余额为2.01万亿元,同比增长32.7%,增速比上年末高16.3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农户贷款4972亿元,占同期居民户新增贷款的20.2%。农业贷款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末贷款余额为1.95万亿元,同比增长25.2%,增速比上年末高15.2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农业贷款4246亿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现有城乡金融体系出现了一个严重的症状———城乡金融元,即农村金融单一扭曲的缓慢发展和城市金融现代化的综合高速发展并存。农村金融发展缓慢、对农村经济推动力严重不足,加剧了“三农问题”深层次发展。因此,农村金融的完善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问题。纵观世界各国, 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除政府扩大财政投入外, 还有比较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让农民更便利地得到信贷资金的支持。因此, 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切实改善农村的经济条件为基本出发点, 这需要资金的强力支持, 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资金投入外, 金融系统加大对农村的信贷资金投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必备条件。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着手点。而且, 我国农业的发展必然要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因此, 这就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金融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村金融网点覆盖率低,涉农资金供给不足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变,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将农村机构网点撤离,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大幅下降,农村地区基层机构的贷款逐渐萎缩。目前农村金融的供给主要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以及刚刚成立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为辅,资金的供给难以满足农民和农村经济的需要。另外,这些正规的银行为了避免各种商业风险,手续相对繁琐,要求比较苛刻,很多农民无法从中获得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民间金融惜贷逐渐发展,很多农民也不得不采用农村民间惜贷的方式,但农村民间惜贷的贷款利率非常高,很多农民无法承受,同时农村民间惜贷不受市场政策的调控,具有较大的风险,经常会出现金融诈骗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开始严格控制借贷,这样民间金融就却少了合法的地位,难以生存和发展,给农村金融的规范发展带来了不利。

2.农村金融产品单一,服务方式落后

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需要农村金融在信贷、结算、委托代理、信息咨询、投资理财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引导。目前农村金融在产品和服务方式上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的存、贷、汇业务,信贷产品除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小额存单质押贷款和少量的农户联保贷款外,其余就是担保抵押贷款,而农民本身能做担保的抵押物就稀缺,这样农村中小企业的生产性融资需求,以及农户在住房、就医、求学等方面消费性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和农村担保体系的不完善,致使农户贷款难仍然是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基于现代金融服务的ATM 机、商户POS 机等基础设施缺乏,农村支付结算现代化程度较低,农民不能充分享受到农村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成果。

3.新型农村金融的发展存在较多制约因素

近年来,加速推进农村贷款组织试点工作,积极发展壮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整体来看,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作用还比较微弱,发展速度和规模相对于广大的农村金融需求仍然较小。这主要是因为:首先,出于风险可控性考虑,监管部门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设置的门槛普遍较高;
其次,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融资能力有限,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村镇银行由于刚刚成立不久,规模小、网点少、业务种类有限,社会认同度较低,吸收存款困难;
而小额贷款公司既不能吸收公众存款,也不能从其它金融机构融资超过自有资金的50%,融资渠道严重受堵,制约了其发展壮大;
再次,政府监管不到位, 随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不断增加使得其监管成本上升,监管难度加大。最后,政府配套设施不到位和扶植力度不够,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由于投入不足和条件不具备, 难以加入征信系统、现代化支付系统等,致使在结算、支付、网上银行等业务开展上存在困难;
另外,各级政府财税扶植力度不够,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尤其是小额贷款公司税收负担较重,严重影响了其发展的积极性。

4.民间融资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由于正规金融组织无法满足农民及乡镇企业的需求,导致民间金融大量存在。然而,民间借贷的利率和风险比正规金融机构高,且缺乏必要的监管和规范,高风险使农民面临较高的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 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隐患。

这主要体现在:一是民间融资大多采用借条、便条或者口头协议等不规范方式运作,对借款期限、利率、归还方式等没有符合法律条文要求的形式要件,一旦发生违约现象,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容易引起社会纠纷。二是民间融资存贷利率不对称,贷款利率普遍过高。这样,受到高利率的利益驱使,民间融资易演变为非法社会集资,造成国家利率杠杆失控。三是民间融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自发性,游离于国家监管之外,容易造成国家和个人财产的损失。所以,民间融资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来化解相关风险

5.农村金融环境不佳

农村金融环境不好也是阻碍农村金融发展的一大问题。因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农村金融发展的步伐,好的金融环境能够对农村经济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近年来,我国农民的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来讲,法律意识、金融知识仍然欠缺,意识也相对淡薄,在农村没有形成很好的金融服务文化氛围,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导致了信用环境整体的不完善,支农信贷风险增大,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无法保障。

三、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因此,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金融体系势在必行。

1.营造开放的农村金融市场,进一步增加农村金融供给

当前,农村金融供求仍然失衡。首先,应该统筹农村金融发展规划,在现有的基础上,重点确立乡镇金融服务网点的铺设计划,提高农户贷款覆盖率;
其次,营造宽松、开放的农村金融市场,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进入壁垒,激励和促进更多的商业银行、外资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进入农村市场,推动商业银行在县域以下设立机构网点,切实解决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
再次,继续鼓励和扶植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立足县域,承担服务“三农”主力军的作用;
最后,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对于农村公共基建、重大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农业基础科学研究等,国家和省级政府联合农村发展银行继续整合金融资金加大投入。

2.积极推进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要求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更加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农民。第一,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小额信贷、农户联保、惠农卡综合授信等贷款模式,简化审批手续,推广一站式金融服务。第二,逐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信息化、电子化发展,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POS 机、信用卡等服务手段,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现代化。第三,积极探索多种担保方式,多层面、多渠道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例如,通过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农牧饲料等抵押贷款方式。第四,结合省农村实际,逐步建立起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的农村保险体系和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3.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速较快,在农村金融中的作用不断增强。首先,可以进一步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标准,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微小金融组织,科学设置,合理布局,有序推动;
其次,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搭建资本运作平台,引导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吸收银行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和实体组织等多种途径拓宽融资渠道;
再次,政府应该加大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扶植力度,落实相关的财税优惠政策,尤其是对于小额贷款公司,建议参照农村信用社和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相关财税优惠政策标准执行;
最后,推动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尽快允许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从多方面加强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的指导扶持和服务管理。

4.加强农村金融管理,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

监管部门应该分工明确, 建立起以农村金融自律组织为基础,省银监局和人民银行为主体,各级政府风险处置为保障,社会广泛监督的综合金融监管体系。首次,当前应该重点把握好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关, 确保其法人治理结构、资本充足率符合相关规定;
其次,应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金融稳定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完善部门间金融风险联合检测、预警和处置机制,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风险监管,妥善应对各类金融突发风险;
最后,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规范民间金融的组织形式,在承认民间金融存在基础上,让它们能够以合法的形式存在,并鼓励其金融创新,增加金融供给;
另一方面,对于现有民间金融中的高利贷、地下钱庄、非法合会、非法集资等给予坚决取缔和严厉的打击

5.建立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和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良好农村金融环境的运行,需要从政府到农民来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大金融知识的宣传,农民要不断的培养自身的金融意识,学习更多的金融知识,建立金融体系文化,保障金融的良性发展。另外,国家要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通过对农村金融机构实行利率补贴、减税和贷款担保等政策,激活农村金融部门的创造信用功能,使其能够以降低利率、改善贷款条件、增加信贷额度、扩大贷款范围等方式,把财政对金融的补贴政策传导给农村经济部门。

四、总结

农村金融的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搞好农村的金融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推动下,不断的完善和革新我国农村的金融发展,以此来促进农村金融和新农村建设共同发展。不断的在农村金融发展中总结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构建更加有利于农村发展的金融体系,不断的推进新农村的发展。

在城市化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农村的建设是需求的资金量是巨大的。而要长期有效的对农村提供巨大的资金用于建设,就需要有不断的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行扶持。建立一个长期市场经济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只有从政府政策的合理把握和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才能够不断的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高辰.《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对外经贸》,2013.03.

[2].崔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金融体制的路径分析》. 《时代金融》 2008.01.

[3].廖春萍.《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不同发展方向分析》.《现代商贸工业》 2013.07.

[4].张祎.《商业银行在新兴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研究》[硕士毕业论文],浙江大学, 2012.05.

金融学论文篇6

金融学

学年论文

题 目: 传统农区农户融资现状分析

年级专业:
金融1005

学生姓名:
渠顺奇

学 号:
#########

指导教师:
######

2012年 月 日


摘 要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农业人口占有很大的比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农区呈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趋势,然而,当前的发展状况是,我国传统农区金融主要是国家金融在农村范围内广度上的附属与延伸,根本不能供给农区经济的发展要求,为此建立并完善一个行之有效的传统农区金融体系,已成为重中之重。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发展适应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金融服务,”这不仅为传统农区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出了新的契机,使农村融资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传统农区;
金融;
发展阶段

Titl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area peasant household the

margin present condition is analytical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a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country, the agriculture population occupies a very big proportion.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economy,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area present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ross over type, however, current development condition BE, our country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area the finance is mainly a national finance the wide degree is within the scope of village up of subsidiary can not supply the agriculture area the development request of the economy at all with extension, is this establishment combine a perfect effectiv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area financial system, have become heavy medium of heavy.In the party of 17 three in the plenary meeting definitely put forward, "strongly develop the small sum letter loan, encourage development to adapt to village characteristics and demand of various financial service, " this not only developed to make a new request for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area finance, but also put forward a new chance and made the village margin turn into a brand-new development stage.

Keyword: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area;
Finance;
A stage of development

目 录

1 引言 4

2河南省太康县的简介 4

3太康县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模型:时间序列数据模型 4

3.1 建立模型 5

3.2模型检验 6

3.3预测 6

3.4太康县农村农户融资行为进一步分析 7

3.4.1 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对农户融资的影响 7

3.4.2 农户生产规模对农户融资的影响 8

4 针对农户非正规借贷活跃原因的探讨 8

4.1社会文化传统的渊源 8

4.2资金供求的短缺 8

4.3借贷政策的影响 9

4.4非正规借贷手续的简单驱动 9

5针对当前民间借贷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9

5.1政府要制定完善合理的民间借贷法规,正确引导民间借贷行为 10

5.2金融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提高服务水平 10

6总结 10

1 引言

传统农区农户融资是指传统农村地区的居民个人向集体或者彼此之间提供的信用,一般采取利息面议、直接成交的方式。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农区农户融资的行为特征有所不同,这主要是由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农户耕地面积、农业生产收入、生活性支出等因素所决定的。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利率政策的调整,传统农区农户的融资市场更趋活跃,呈现出融资规模扩张化、融资用途多样化的特点,对金融业的影响日益加深。本文针对河南省太康县农村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进行OLS模型的估计,以期反映出传统农区农户融资现状,进而对其融资现状进行分析。

2河南省太康县的简介

太康县地处黄淮平原腹地,北纬34°东经114°交汇境内,属于暖温带气候,有着近3000年的农耕文明史,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太康县辖23个乡镇,768个行政村,总面积1759平方公里,总人口138万,其中农业人口126万,盛产小麦、棉花,素有“银太康”之称。然而,在农业上,太康正处于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农业文明过度时期,另外,太康工业经济总量小,支柱企业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仅为40.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9.4个百分点,是全市唯一一个没有工业聚集区的县。

3太康县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模型:时间序列数据模型

为考察太康县农村居民2001年至201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关系,下表给出了太康县农村以当年价测算的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x)与人均支出(y)两组数据。由于表中是一批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的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因此也称为时间序列数据。

年份

人均可支配收入

x

消费支出

y

2001

1497.18

1201.10

2002

1548.79

1551.17

2003

1487.82

1528.67

2004

1716.71

1891.57

2005

1913.66

2229.28

2006

2108.26

2064.09

2007

2398.24

2576.41

2008

2910.45

2744.21

2009

3127.14

3098.25

2010

3318.37

3100.89

3.1 建立模型

我们假设拟建立如下一元回归模型:

采用Eviews软件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果为:

一般可写出如下回归分析结果:

^Y=248.0349+0.893460X+0.000003

(1.4155) (11.7299)

R2=0.9451 F=137.5910 DW=1.8900

3.2模型检验

从回归估计的结果来看,模型拟合较好。可决系数R2=0.9451,表明作为传统农区的太康县农户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变化的94.52%可由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来解释。截距项与斜率项的t检验值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自由度为n—2=8的临界值t0.025(8)=2.05,并且斜率项符合经济理论中边际消费倾向在0与1之间的绝对收入假说,斜率项0.893460表明,在2001至2010年间,太康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亿元,居民总量消费支出平均增加0.893460亿元。

3.3预测

针对2010年太康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的情况,可以得出2011、2012年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的情况,进而由上述回归方程,可以预测出2013年人均消费的点估计值。

3.4太康县农村农户融资行为进一步分析

通过对河南省太康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模型的分析,可以发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亿元,居民总量消费支出平均增加0.893460亿元。发展传统农区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有效消费需求是我国拉动经济增长、实现扩大内需政策的关键,因为这里有一个广阔的融资市场,此外,据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0年间,有五年人均消费支出大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是说在这十年中有五年农村居民存在融资行为,这就关系到一个融资现象。下表是选取太康县城一村庄100户居民的融资情况,旨在探讨农户融资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融资方式。

(2008年太康县渠庄行政村渠庄)

农户融资行 没有任何借款 农户借贷行为情况 合计

为影响因素 只有非正规的借款 同时有正规 (户)

和非正规的借款

户数 户数 户数

小学及以下 10 44 11 65 户主文 初中 3 17 7 27

化程度 高中及以上 2 4 2 8

不了解 7 42 8 57

对政策 有点了解 4 16 6 26

认知程度 比较了解 3 5 3 11

了解 1 2 2 5

0—2亩 3 13 5 21

耕地 2—5亩 7 27 12 46

面积 5—10亩 4 22 1 27

10亩以上 1 3 2 6

0—0.5万元13 23 8 44

生产性 0.5—1.5万元2 39 10 51

支出 1.5万元以上 0 3 2 5

0—0.5万元 3 10 6 19

生活性 0.5—1.5万元8 23 10 41

支出 1.5万元以上 4 32 4 40

3.4.1 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对农户融资的影响

从上面的表中,我们可以发现户主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有65人,初中的27人,高中及以上仅有8人。并且通过对比显示,户主文化程度越高,越可能获得正规和非正规的借款,其融资行为发生的概率也相应越高,这是因为文化程度反映了农户的潜在信誉和偿债能力。另外,户主对借贷政策的认知程度对农户同时获得正规和非正规借款有正向的影响,对只有非正规借款有负向的影响。正规金融的借贷政策包括贷款类型、贷款对象、贷款程序等,同时也包括贷款的一些潜在规则。农户对借贷政策越了解,越有利于其获得正规借款,减少对民间融资的需求。

3.4.2 农户生产规模对农户融资的影响

农户生产规模分为生产经营规模和生产投资规模,在上面的表中分别用农户耕地面积和生产性支出来表示。农户耕地面积一方面可以反映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同时也是农户家庭农业收入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耕地面积越大,农户对资金需求的可能性和规模越大,越倾向于融资。生产性支出越大,农户对生产规模的投资越大,所需资金量越大,发生借贷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4.3农户生活性支出对农户融资的影响

生活性支出是传统农区家庭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性支出越大,农户对资金的借贷需求越大,从上表可以看出,农户大多倾向于非正规的借款,这是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借款来满足其生活性支出较难的原因造成的。

4 针对农户非正规借贷活跃原因的探讨

4.1社会文化传统的渊源

传统农区农户的非正规融资作为一种民间借贷,是最早出现的信用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传统社会是典型的“乡土社会”,由此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有很强的家族血缘意识,加上亲朋好友之间互相了解,交易成本低,从而为传统农区融资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尽管这种融资方式在我国至今属于一种非正规融资方式,但在许多传统地区仍然呈生生不息的发展之势。

4.2资金供求的短缺

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资金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短缺状态,并且长期以来资金的配置存在不合理之处,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呆账、坏账比例居高不下,导致农村正规金融不能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银行不断出现,老的银行不断进行改革,但从获利的角度出发,它们基本上把提供金融服务的眼光投向了城市中的优质客户,而面向农村和乡镇的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而且网点不断撤并。农业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系统中唯一一家面向农村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却发挥不了大作用,主要由于门槛太高,农民贷款太难。即便是农村信用社,其贷款的90%左右也集中在乡镇企业,“垒大户现象”普遍存在,而绝大部分农户却告贷无门。农户旺盛的资金需求既然得不到满足,民间信贷市场应运而生也就成为必然。这种严重的资金不平衡导致了非正规借贷的快速膨胀。

4.3借贷政策的影响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县域金融机构存贷差在增大,一些国有商业银行甚至出现了贷款负增长,进而造成了一方面有不少资金在银行沉淀,另一方面急需用钱的农民、中小企业却得不到贷款的局面。这是由于:一是金融机构信贷门槛过高,表现在贷款手续复杂,一笔贷款需要经过调查、担保、审批等多个环节,所需时间较长,不能及时满足农户和个体工商户的资金需求。二是贷款条件高,由于个体户、农户资信程度不够高,又没有足够的财产作为抵押,同时也难以找到有实力的担保人作担保,所以很难达到银行的贷款条件。所以,那些无抵押而又急需贷款的农户很难从金融部门获得贷款,无奈只好求助于非正规借贷。

4.4非正规借贷手续的简单驱动

为了规避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大都严格贷款的发放,使许多人难以取得充足、及时的贷款。在我国农户的生产经营投资中,有相当大的比重由借贷资金承担,大多数农户遇到如婚丧嫁娶、子女升学、建房治病等大的生活支出时,也需要举债。由于农民的土地、住房、果树等都难以变现和用于抵押担保,贷款数额不大,且季节性强,农户对小额贷款的利率并不太敏感。而我国民间非正规借贷手续简便、操作灵活、方便快捷的固有优势适合农户之间的资金调剂,与银行信贷相比,是一种更为有效地融资方式。

5针对当前民间借贷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5.1政府要制定完善合理的民间借贷法规,正确引导民间借贷行为

鉴于目前民间借贷普遍存在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国家或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关于民间借贷的法规或者管理办法,以规范、保护正常的民间借贷行为,引导民间借贷走上正常的运行轨道。同时,对一些乘人之危而攫取高额利润的高利贷者坚决予以打击、取缔,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5.2金融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提高服务水平

金融部门要积极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筹备资金,努力改善服务水平,利用现代技术为居民提供简单、快捷的存款服务。此外,各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在向大中型企业或者大项目倾斜的同时,也应该适当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以缓解资金供求矛盾。与此同时,人民银行应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引导,要设立支农贷款比例、农户贷款发放量、发放户数和资金回收率等若干指标,加大信用社支农服务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力度。

6总结

鉴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我国民间金融仍是今后相当长时期传统农区农户借贷资金的主要来源。随着我国推行新农村建设、实行惠农政策、农村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着力发展农村经济,这一趋势将以挽回。

参考文献:

1、主丽娜:浅谈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增长【J】 经营管理

者 2011.4.19

2、陈亮:撬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金融支点—关于农村金融服务体

系的功能演进与改革发展【J】新华文摘 2010.11

3、陈华、丁涣强:基于金融服务理论建立农村金融新体制【J】财经

科学 2010.9

4、黄祖辉、刘西川、程恩江:中国农户的信贷需求:生产性抑或消

费性—方法比较与实证分析 管理世界 2007年第3期

5、朱喜、李子奈:
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配给 数量经

济与技术经济研究 2006年第3期

推荐访问:金融学 论文 金融学论文 金融学论文 金融学论文选题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