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实施“三个转变”,强化现代医院人才管理(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实施“三个转变”,强化现代医院人才管理6篇
第1篇: 实施“三个转变”,强化现代医院人才管理
人民警察“三个转变”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最终的落脚点也是体现在为民服务上,提高为民服务质量,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一、在思想认识上,要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
以前,公安机关内部普遍存在着一种“重打严管轻服务”的错误倾向。由于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不高,而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公安机关首先要从认识上实现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必须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宗旨意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公安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提高服务质量,首先要从思想上强化宗旨意识,弄清“谁叫你管理,你为谁管理”的问题;二是增强法制观念。影响执法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解决对执法的认识问题则是前提和基础。执法观念直接影响到执法行为,关系到管理和服务成效。为此,必须把强化法制观念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切入点,引导广大民警牢固树立法律观念;三是具有创新思维。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才能有高质量的服务行为。突破服务群众的表面化、简单化,深化服务群众的内涵,更新服务手段,转变工作方式等等,都有赖于有先进的服务思想作为基础和前提;四是坚持求实精神。提高服务质量,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靠行动做出来的,没有求实的精神,没有真心实意的实践,就不存在高效的服务质量。因此,提高服务质量,归根到底,不在说,而在做。要真正从思想上树立起宗旨意识、执法观念、创新思维和求实精神,我们的服务行为才会更自觉,服务质量才会更高。
二、在工作态度上,要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民警办理,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有的民警,服务周到,办事热情,能办的马上办理,不能办的耐心解释,说明原因,就是办不成,群众也会毫无怨言,甚至会感激他。相反,有的民警,对待群众语言粗暴,动辄训人,恶语伤人,即使为群众办了事,群众也并不领情,甚至意见还很大。究其原因,就是一个态度问题,前者本着“我为你办”的主动服务态度,处处积极主动,而后者却俨然摆出一种“你求我办”的被动服务心态,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当然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过去,民警中服务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待群众“冷、硬、横、推”,要根除这个久治不愈的顽症,就必须进一步规范民警的执法、办案、管理、服务行为。对因态度不好,严重影响警民关系,造成一定后果的民警,要给予必要的批评或处分;极个别思想品质不好,服务态度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民警,要坚决予以辞退或调离公安机关。同时,对服务态度好、群众满意、有一定工作实绩的民警特别是窗口岗位上的民警,要给予奖励,甚至提拔重用。总之,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以点带面,全面促进服务态度从消极被动服务到积极主动服务的转变。
三、在工作要求上,要从完成任务向优质服务转变
服务可分为优质服务、一般服务和劣质服务三大类。高质量的服务应具备主动、及时、周到等几个标准。要达到以上标准,就必须倡导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改变过去以单纯的完成任务为工作目标的传统做法。要实现这个转变,必须时刻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以群众赞成不赞成、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拥护不拥护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处处换位思考,将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违民意,不伤民情,抛弃私欲,秉公办事,能办的事情马上办,能帮的事情尽快帮。要注意工作方法,经常与老百姓沟通,互相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同时要把人民群众与极个别刁民区分开来,正确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总之,只有对群众倾注深厚的感情,彼此之间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服务,才能有群众满意的评价,才能使警民关系更加和谐。
资料来源:>
第2篇: 实施“三个转变”,强化现代医院人才管理
三个转变党校
篇一:如何实现三个转变 做一名合格党校学员 如何实现三个转变 做一名合格党校学员 党校是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神圣殿堂,是党性锻炼的融炉。开学典礼上领导的讲话既对我们寄予了深切期望更对我们提出了严格要求,使我有了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只有以实际行动去做一名合格的党校学员,才能不辜负组织和领导的殷切希望,才让自己不虚此行。那么如何迅速实现从干部到学员的角色转变,从工作到学习的岗位转变,从分散到集中学习生活方式的转变,做一名合格的党校学员,我想,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角色的转变。要做好从单位紧张繁忙的工作向静心努力学习的转变,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所以很难有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认真地、系统地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经常都是临时抱佛脚、就事论事,很难作到主动的去学习、去领会。为期两个月的党校学习,给了我一个难得静下心来学习的机会,在这里我要及时转变角色,从忙碌的工作状态中解脱出来,沉下心来以虔诚的思想和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来增强党性修养,提升理论水平,做一名合格的党校学员。
二、做好意识的转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参加工作三十年来,我又一次进入党校学习,这次学习为我提供了一个领略党校教授丰采的学习平台,一个结识众 多朋友的友谊平台,一个学员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交流平台,一个不断提高自己的平台,众多机遇,实在难得。而作为一名党校学员,我要做的就是抛开自己是领导干部的思想,具备作为一个学员应有的行为和规范。从思想上、认识上保证到位,落实到位。严格要求自己,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学习,专心听讲、认真做好课堂笔记,按时完成作业,加强组织纪律观念。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学员。
三、做好环境的转变。从家庭的小环境来到党校学习这个集体大环境,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既然来参加党校的培训,我们党员干部就要抓住机遇,认真学习,通过不断学习,努力创造自我,重塑自我,完善自我。同时还要积极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里来,严守党纪国法,严守校规校纪,服从组织,听从安排,积极参加班级和小组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和文体活动,踊跃发言,深入交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增进了解,共同提高。
总之,在两个月的学习生活期间,我要认真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政策水平,不断增强党性修养,通过学习所得,紧密联系实际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争取把在党校学到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将来的实际工作中去,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
篇二:如何实现三个转变 做一名合格党校学员 如何实现三个转变 做一名合格党校学员 2010公共管理班 陈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陈校长前天讲,党校姓党。参加党校学习,如何迅速实现从干部到学员的角色转变,从工作到学习的岗位转变,从分散到集中的学习生活方式转变,做一名合格的党校学员,我想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思想认识。党校是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神圣殿堂,是党性锻炼的融炉。选派我们参加党校的学习,是组织对个人的期望和厚爱,是培养干部的重要体现,是增强党性修养,提升理论水平的好平台,是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的好手段,我们必须以虔诚的思想和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增强角色转换意识,端正学习态度,做一名积极乐观向上的学员。
二、珍惜学习机会。工作二十年,脱产学习达2个月之久,还是第一次。这次进党校学习,为我提供了一个领略党校教授丰采的学习平台,一个结识众多朋友的友谊平台,一个学员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交流平台,一个不断提高自己的加油平台。“同船过渡五百年修”,同窗2个月,前身不知修了多少个五百年,因此,众多机遇,实在难得。要与人为善,善待老师,善待同学,善待一切可以善待的人和事,这样,自己也就会受到善待。
三、注重学习效果。既来之则安之,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 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希望、困惑、机遇、挑战,出现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面对“本领恐慌”、“知识恐慌”的危机,我们党员干部抓住机遇、寻求发展、迎接挑战的制胜法宝就是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把终身学习当作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形式,通过不断学习,努力创造自我,重塑自我,完善自我。作为一名党校学员,要增强求知获识意识,认真听讲,带着问题学习,要勤做笔记,搞好总结回顾,要学有所思,勤思考,多调研,要学有所得,促进工作。2个月的时间,可以反思个人多年工作上的得与失,作为一名政协工作者,结合本职,思考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中理论与实践的一些问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等,从而促进工作取得新进步。
四、遵守学员纪律。按照党校学员管理规定和个人签署的学员承诺书,严格遵守学员纪律,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在学习生活中体现党员先进性。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党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争做一名合格的党校学员。
2010年3月18日 篇三:三个转变体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有关精神,按照区直机关工委的要求,有幸参加了区直机关工委党校第41期处级干部培训班。第一堂课,听了区机关工委涂凤英书记的动员讲话及对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的解读,使我对参加党校的培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加明确了在培训期间要努力学习,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为修学、立人、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党校的要求,我就入学期间做好三个转变谈几点认识:
一、做好意识的转变,即从单位紧张繁忙的工作向静心努力学习转变。由于在单位从事的是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所以平时很难有机会静下心来认真地、系统地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经常都是临时抱佛脚、就事论事,很难作到主动的去学习、去领会。但是,为期两个月的党校学习,给了我一个难得的静下心来学习的机会,我应该倍加珍惜这次机会,不断增强求知获识的意识,带着问题学习,努力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勤思考,认真领会每一次授课的精髓,对课程安排的内容进行一次全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及理论知识水平,并将所学的知识转化到将来的工作中去,更好地服务于工作。
二、做好角色的转变,即从单位的处级干部向党校的学员转变。作为学员,就要抛弃自己是处级干部的思想,应该具备作为一个学员应有的行为和规范。从思想上、认识上保证到位,落实到位。严格要求自己,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学习, 专心听讲、认真做好课堂笔记,按时完成作业;
加强组织纪律观念。认真遵守培训班的各项规章制度,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学员。
三、做好环境的转变。即从家庭的小环境向学校集体的大环境的转变。既然来参加党校的培训,就应该积极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里来,严守党纪国法,严格遵守校规校纪,服从组织,听从安排,积极参加班级和小组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和文体活动,踊跃发言,深入交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增进了解,共同提高。
总之,在两个月的学习生活期间,要认真学习,努力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不断增强党性修养,通过学习所得,紧密联系实际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争取把在党校学到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
第3篇: 实施“三个转变”,强化现代医院人才管理
实施三个强化 加强镇、街道人大工作
作者:刘国强
作者机构:无
来源:山东人大工作
年:2010
卷:000
期:001
页码:P.44
页数:1
中图分类:D624.5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人大工作;街道;市人大常委会
摘要:镇、街道人大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以来,青州市人大常委会把推进镇、街道人大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进行了有益探索。
第4篇: 实施“三个转变”,强化现代医院人才管理
审计三个转变内容_当阳投资审计“三个转变”促进政府投资项目规范运行
当阳投资审计“三个转变”
促进政府投资项目规范运行
姚福清
近年来,当阳市审计局审计局结合当地实际,切实改进投资审计监督方式、方法,积极探索政府投资审新路子,实行“三个转变”,有效促进政府投资项目规范、有序、高效运行。
一是由单纯决算审计转变为工程决算审计和管理绩效审计并重。既对具体的建设项目实施竣工决算审计,又着力从宏观管理层面提出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并从以往只注重工程决算结果转变到注重结果与控制效果、行政问责并重,前移审计关口,即工作中不仅要加强对工程资料的审核,也要结合现场和工程实际核实签证记录的真实性,同时,还要深刻揭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是由事后审计转变为过程审计与事后审计并重。注重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进审计。为切实堵塞事后审计发现的工程建设中的漏洞,一方面积极选择具有全局性、影响广泛、群众关注、投资规模大的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源头上防止工程建设中的浪费、违规行为,以及腐败现象的发生,促进建设工程阳光操作;
另一方面对投资建设项目多、且投资总额较大的建设行业或工程领域,积极实施审计调查或重点项目专项审计,及时了解和发现在当前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典型性问题,进而从宏观层面提出审计建议,进一步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建设性和审计监督的预警作用。
三是由全面审计转变为全面审计与重点环节审计并重。具体工作中,着重针对当前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重点加强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管理等环节关键点的监督和检查,进一步增强审计监督的实效。首先,重点是审查招投标栏标价是否经过预算审核,工程量清单是否准确、完整,投标文件的内容是否合法、合规等,从一定程度上控制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其次,重点审查合同签订是否符号投标文件的规定,以及合同条款是否存在不严密、含糊不清等,有效控制恶意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现象和工程决算中的隐患。第三,重点审查工程变更和签证理由是否充分、情况是否属实、计量是否准确、手续是否齐全、资料是否完整、与合同有无冲突等,防止乱签证、假签证等问题导致工程造价不真实等问题。
作者单位:湖北省当阳市审计局
电 话:0717—3225903
第5篇: 实施“三个转变”,强化现代医院人才管理
*全区就业工作典型发言材料
创新就业理念实现三个转变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12月)
近年来,全国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去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社会新增岗位减少和已有岗位缩减,大学生就业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已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之一。面对现实,我校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全力抓"转变"促就业,使我校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升,并保持在广西高校前列。尤其是今年以来,学校在"六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促就业、保就业的工作力度,创新理念,完善体系,力求把工作做得更细、抓得更实,实现2009届毕业生充分就业。9月1日前,我校2325名应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3.12%,研究生、本科生、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5.06%、92.30%、92.60%,总体就业率居全区本科院校第2位,我校被评为全国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就业工作理念,实现就业工作从"推销"向"营销"转变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已步入新的阶段,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模式、内容方法面临新的变革。由于毕业生就业工作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要求就业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贴近市场,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以崭新的姿态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简单的推销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社会需要,为此,我们在"促就业、保就业就是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2009年就业工作会议上,我校韦波书记和黄光武校长就明确提出了确立招生、教育和就业工作"三位一体"的教育观念,确立就业工作必须从"推销"向"营销"转变的工作理念,从"以生产为导向、以销售为导向"向"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导向"转变,针对非常时期、担非常责任、持非常决心,切实把全校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工作中,我们将企业营销模式引入就业工作体系,立足长远,更加注重从前期的市场调研、到产品研发、再到产品销售这一整个营销过程,积极探索从"(售前)市场调研-(售中)教育培养-(售后)就业安置"三个阶段全程落实就业工作,突出服务至上的核心价值观,成功实现了毕业生就业工作从"推销"到"营销"的转变,实现了我校2009届毕业生充分就业。截止2009年8月27日,虽然,我校就业率比去年下降了1.8%,但是,平均为每名毕业生提供的有效就业岗位数,比上年同期人均增加1.16个就业岗位,就业率从全年全区本科院校第4上升为第2位,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
二、构建就业领导体系,实现就业工作从"领导主抓"向"全员参与"转变我校领导历来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在新形势下,韦波书记要求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上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上升为学校"教学、科研、医疗、就业"四大重点工作来抓。全校建立并完善了"领导主抓、部处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学校成立了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主任,各二级学院院长书记为委员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韦波书记、黄光武校长等校领导多次带队到医院和企业实地调研,推荐毕业生,赵劲民副校长先后带队到40多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拓展就业市场。我校坚持"三会制度",逐级落实抓就业:一是我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坚持每年召开了2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会议,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
全面部署,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都及时提交学校办公会讨论解决;
二是分管领导坚持每月定期主持召开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招生就业工作会议,了解工作进展,明确工作任务;
三是招生就业处坚持每周召开部门就业工作会议,及时解决就业工作问题。学校制定了《广西医科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管理办法》、《二级学院就业工作评估体系》,对就业工作的核心指标进行细化考核。学校除了设立常规的"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就业先进工作者"奖项外,还针对学校普通教职员工专门设立了"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奖,即对主动联系用人单位,通过调动个人资源成功推荐我校毕业生者,每成功推荐一名毕业生就业,颁发奖状并给予200元奖励,2009年共奖励5名普通教职员工。同时,还印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致全校教职员工的一封信》,进行广泛动员,整合学生家长、全校教职员工资源抓就业。全校已形成了"人人关心就业、人人支持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良好局面。
三、创新就业工作体系,实现就业工作从"自我循环、简单推销"向"贴近市场、服务社会、互动共赢"转变
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医学教育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平台,努力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构建并完善三大体系,深化"六位一体"的就业工作体系,着力推进就业引导工作从"自我循环、简单推销"向主动"贴近市场、服务社会、互动共赢"转变。一是构建系统调研工作体系,前瞻性地适应市场需求。市场调查是了解市场的有效手段,是营销活动的开端、决策的依据,是明确学校办学发展方向和增强竞争力的基础。为了解医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最新动态,把握用人单位的需求趋势,我校制定了《广西医科大学就业调查制度》,对调查人群、调查地域、调查单位层次、调查内容、调查目的和调查内容的反馈应用进行界定细分,以保持调研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去年6项调查的基础上,先后组织了"新农合对地方医疗单位影响状况调查"、"用人单位对我校专业需求和专业设置意见的调查"、"校友对广西医科大学办学情况意见的调查"、"就业工作人员对我校就业工作状况的调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和就业工作评价的调查问卷"等5项多样化市场调查,并奔赴与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建立了技术协作医院关系的41家基层医院,进行实地调研,同时,还专门组织各二级学院主管就业工作的领导赴贺州、梧州、百色进行专项市场需求状况调研。调研内容涵盖我校办学情况评价、用人单位人才需求预测、新专业设置评价、新农合医院发展状况和我校就业工作评价等5个方面,部分问卷调查范围覆盖了广西100%市级单位、80%县级医院,90%来校招聘用人单位,97%的毕业生,93%就业工作人员,形成了《基于就业视角的我校本专科新增设专业论证报告》、《新农合基层医疗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等5份调研分析报告,重点摸清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趋势,前瞻性掌握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在调研和实践中,今年,我校紧紧围绕就业工作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2009年广西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优秀论文评比中,分别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其中"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的课题成果《构建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09年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为深化就业工作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调研,为我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等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市场需要,制定了《广西医科大学本专科招生三年(2009-2011)计划》,今年,我校招生在新专业、专业批次、学制和类别上进行了重大调整,这是我校11年来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本专科招生改革,使我校的专业设置更加合理,办学层次更加完善,实现了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增强了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是构建就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高等院校所培养的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人力资源产品,他们有自身的认知和主观意愿,因此,我们必然要加强对这一特殊产品引导,使大学生了解形势,调整观念,适应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
置。为此,我校把积极探索医学生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列为重要议程,我校在进行"双语教学班"、"教改试点班"及其开设循证医学课程等教改的基础上,抓好大学生就业教育,在全国首次倡导并初步实施了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细分为课程模块、拓展模块、实训模块、素质模块等4大教育模块的教学改革。在深化传统课程模块教改的基础上,增设3个模块,以提升就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素质教育模块,我们以广西高校唯一的就业杂志《医大就业在线》、及《就业工作简报》、医大就业网站和报纸宣传为媒介,以"百家医院走进医大"系列讲座、"临床技能操作大赛"、"护理技能操作大赛"、"模拟招聘会"、"职业规划大赛"、"简历设计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比赛活动为平台,开展针对性强而又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育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训模块方面,以"感悟明天的需要!"为核心理念,今年要求768名大二的学生在暑假期间,到生源地所在的医疗单位进行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训,并由见习的医疗单位进行工作评定,评定等级纳入学分体制。有96%的学生顺利完成实训教育。在大学生的实训总结、swot分析报告和经验分享主题班会中,大多数大学生表示,这次职业体验感触深,锻炼多,收获大。目前,我们正准备启动拓展模块,计划引用现代企业的培训方式,开设户外拓展训练课程,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意识和责任感等,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是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优质服务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服务的无形性特征,以及医学生相对固定的就业目标市场,要求我们必须为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提供看得到、感觉到甚至能触摸到的服务。为此,我们一直致力于为用人单位提供准确、及时和个性化的服务,提出了"您的选择是我们的荣幸!"的工作口号,建立了用人单位星级信息库;
在名片设计、邀请函的制作、电话彩铃的设置上把握营销细节;
调研过程中多方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并及时反馈整改意见;
制作就业推荐光盘,对不同的用人单位进行对应性地分类推荐;
针对各用人单位招聘时间的不同,我校由一场大型供需见面洽谈会改为两场,各二级学院进行分地域分单位分组接待参会单位,对参会单位赠送纪念品,学校主要领导都出席双选会开幕式和接待晚宴;
双选会后进行追踪调查;
制定严格的毕业生违约审核程序,并要求违约学生必须向用人单位书面致歉;
每年发放《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和问候卡等等,使用人单位切实感受医大师生的真诚和热忱,赢得了用人单位的信任。在我校举行的2009届毕业生第一场双选会上,有179家用人单位参与招聘,共提供了2284个就业岗位,现场签约150人,创造了近年来用人单位参会数、提供岗位数、毕业生参加人数和现场签约人数的"四个最多"。在教育引导的基础上,我们把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有效岗位信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优质就业作为服务的最佳终极体现。一年来,学校共召开了大小双选会91场,为2325名毕业生提供了5857个就业岗位,平均为每名毕业生提供2.52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同时坚持全面营销,充分就业的原则,为困难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帮扶。主要体现为6个帮扶管道:第一,基层就业平台:我校与41家市县级医院建立了协助单位关系,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基层就业机会。第二,就业见习基地:率先在广西高校建立了7个三级甲等医院的就业见习基地,让他们到三级甲等医院学习一年,提高专业技能,考取职业医生执照,增强就业能力。今年有23名未就业的同学进入就业基地学习。第三,就业追踪网络:建立了就业困难毕业生信息库,及时向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现共有46名往届毕业生实现了顺利就业。第四,教育指导平台:召开就业困难毕业生座谈会,深入探求原因和就业意向,帮助其转变择业观和就业观,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岗位。第五,心理辅导平台: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校心理咨询中心对困难毕业生进行心理疏导。第六,社会互助平台:借助社会力量帮扶困难学生就业,通过争取残联的支持,今年共协助推荐4名身体残疾的毕业生就业。一年来,共有48名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
第6篇: 实施“三个转变”,强化现代医院人才管理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三个转变是啥作者:王一鸣
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05期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大命题,其重大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顺应世界发展新潮流的战略选择。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国际分工形态发生新的变化;
新科技革命向纵深推进,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经济形态不断涌现;
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加剧,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增多。这些变化,推动国际社会调整和转变发展理念,促进各国探索和创新发展模式,以适应更加复杂的变化和应对更加严峻的挑战。能否顺应世界发展的新变化,加快以现代发展方式替代传统发展方式,关系到我们能否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竞争和各种挑战,也将从根本上决定我国的发展前景和国家的战略利益。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我国新阶段发展新要求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迅速上升,但为经济高速增长付出的成本很高、代价很大,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要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降低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降低储蓄率和提高消费率;
调整城乡和区域结构,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积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都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适应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关系到我国能否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将从根本上决定我国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
第三,转变发展方式是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与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面临许多特殊的挑战。我国在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的条件下,就面临后工业化国家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经济形态的竞争压力;
在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竞争优势尚未确立的情况下,就面临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减弱的压力;
在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仍然较低的情况下,就要解决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后期才集中解决的资源环境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能否立足中国国情,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关系到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能否有效应对各种挑战,也将从根本上决定我国能否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
二、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主要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1979年~2006年,GDP年均增长9.7%。但过去30年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是依赖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的,这种发展方式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投资增长偏快,投资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十五”时期,投资增长相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高于“九五”时期1倍以上,使投资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01年~2006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2%,远远高于按现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的速度,投资率从2001年的36.5%提高到2006年的42.7%,增加了6.2个百分点,但消费率却从2001年的61.4%下降到2006年的50%,降低11.4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率下降到历史最低点,仅为36.4%。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高,由2001年的50%提高到2006年的61.1%。
第二,经济增长高度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扩张,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国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明显偏快,经济增长对工业的依赖程度提高,而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2001年~2006年,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45.1%提高到48.7%,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9.7%提高到
43.1%,分别提高了3.6和3.4个百分点;
而同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却从40.5%降低到39.5%,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只有32.2%,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1年的46.7%提高到2006年的55.5%,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2.1%提高到49.2%,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8.2%下降到38.6%。
第三,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由于成品油、水、电、矿产资源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偏低,使得资源消耗成倍增长。“十五”时期,我国能源、电力和投资相对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比“九五”时期提高1倍多;
煤炭产量增长1倍多,水泥产量增长79%,钢材产量增长1.87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扭曲,客观上刺激了资源性产业过度发展,不利于节能降耗和自主创新。同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没有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在相当程度上是外源性的,而不是内生性的,技术过度依赖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装备类机械产品进出口逆差不断扩大,技术开发总体上仍处在模仿追赶阶段。
三、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由于过去支撑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有的已经发生变化,有的正在发生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变得越来越迫切。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原来积累的矛盾难以根本解决,而且还会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已经到了“经济转型期”。
第一,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高度依赖,必然引发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不断加大。持续的投资高增长,不断转化为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使资本形成率不断提高,而最终消费率的下降使最终消费能力相对于生产能力不断萎缩,在国内市场难以消化不断扩张的生产和供给能力的情况下,过大的生产和供给能力通过扩大出口来
释放,必然加剧外贸顺差扩大和国际收支不平衡。2001年~2006年,我国外贸顺差由2001年的225.5亿美元提高到2006年的1775亿美元。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不断加剧流动性过剩,在现行体制条件下,又会推动投资高增长和产能过剩。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增长,贷款和货币投放持续增加,通膨的压力必然要持续增大并最终表现出来。
第三,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生产要素过度依赖,必然导致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从发展趋势看,长期以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低成本优势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劳动力供需总量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使劳动力社会成本将趋于上升;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和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土地成本将趋于上升;
对能源和矿产资源需求迅速增加和国际市场能源和矿产资源价格提升,使资源成本将明显上升;
用经济手段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和外部成本“内部化”,也将明显加大环境成本。更重要的是,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带来的污染和排放,将使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逐步走向极限。如果经济发展方式没有变化,就可能突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和边界,付出的代价将难以估量。
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的紧迫要求,集中反映在:一是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过度依赖。二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三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缓解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第一,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和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大政府的社会保障投入和公共服务支出,稳定居民的消费预期和增强消费信心。同时,合理调控投资过快增长,引导
向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的投资,逐步降低投资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统筹协调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关系,逐步形成内需与外需互动型增长机制,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
第三,在要素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着力构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的体制。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在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培育以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当前,尤其要抓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需求扩大和工程实践机会增加的战略机遇,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紧迫需求,调整科技资源战略布局,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配套体系完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群,带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跃升。同时,要大力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环境、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水平,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
五、关键在深化改革和完善体制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条件,主要症结是市场体系还很不健全,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资源要素价格扭曲,市场主体特别是企业行为还不规范;
财税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不到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重大突破,最根本的是要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和增加市场功能,增强市场机制对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的激励和“倒逼”效应。当前,最迫切的任务主要是:
第一,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资源价格偏低,必然造成对资源过度需求和浪费,误导资源性产业过度发展,致使产业结构升级缺乏压力和动力。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就是要使各种资源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引导和激励市场
主体在充分竞争中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逐步矫正价格扭曲;
较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税率,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形成引导和激励市场主体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机制。资源价格改革涉及利益结构的调整,还会遇到低收入者承受能力问题,但不下决心推进这项改革,价格扭曲状况便很难扭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很难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