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路径探究

发表于:2022-11-27 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路径探究,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路径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路径探究4篇

第1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路径探究

历史论文: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内容提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越来越重视“核心素养”的形成,我们于前不久也发布了关于核心素养的18项规定。就学生而言,学科素养是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学    教师应关注教育的前沿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依托教材发展教材,使教育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智慧”,使学生获得促进人生发展的能力。
关键字:核心素养   学科素养   历史人物评说
一 、立足核心素养,关注学科素养
随着教育的发展,许多国家都越来越重视“核心素养”的形成,并基于此目的,许多国家都研制了一系列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如美国制订了“21世纪素养”,日本在2013年提出了“21世纪能力”,新加坡于2010年颁布“21世纪素养” 。在这些素养中得到国家社会普遍认可的是七大素养: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以及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报告指出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八大曾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核心素养的培养既是对人的树立和培养,是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一方面,核心素养可以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发扬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学科学习能够真正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使“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还依赖于各个学科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魅力的发掘,只有通过更富有活力和思想的学科教学,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这即是顺应了从“知识核心”走向“核心素养”的时代发展的要求。
    根据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这既是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补充,也是对三维教学目标的优化和反思。这五大方面具体如下:时空观念是指能够将所认识的历史事物放在具体的时空条件进行分析和思考,这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前提条件。史料佐证,是强调提取可信史料的能力,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历史理解,要求能够以更加客观的角度全面理解过去发生的事,在理解历史中构建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进而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
历史解释,强调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形成对历史事物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历史价值观,是指在历史研究中形成的求真务实价值取向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要有“传授知识”到“培养素养”的转变。不仅要关注历史事件的发展,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还应该关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进而形成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正确认识。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学科素养。众所周知,历史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几大要素构成的。其中,人的活动毫无疑义地占有最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而且“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就明确告诉我们,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在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既能让我们通过把握历史人物的活动实质更深刻和更准确地提炼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又能使我们从各类历史人物中总结和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提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在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的重要发展时期。初中学生在看待问题时较为单一,很难做到全面和理性。从历史学科的学习,到人的个体发展都需要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初中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具有独立思考的人。
  二、关注历史人物,培养学科素养
从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和过程来看,课堂活动多样,教学过程异彩纷呈,老师们能传递给学生丰富的知识。从应试角度来说,老师对学生要求主要是完成历史知识的背诵,以致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历史知识就是死记硬背,学生不注意关注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联系,不能形成自我的历史观,这种缺失导致历史教学效果的落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发展,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后,依然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结果事倍功半,成绩很难有较大提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华东师范版的初中课本知识涵盖面广泛,涉及到了一些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变迁,尤其是对历史人物的认知和评价,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个历史人物都以当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为背景,而每个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中,都有起主导因素的历史推动力和破坏力,了解历史人物就必须从历史事件中去发现,对历史人物的评论,不管这种评论是成熟还是幼稚,都需要学生从大量的历史事实中去辨别信息提炼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这一过程都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形成了比照和冲突,因此关注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对学生学科素养的综合性考察。从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来看,过去的历史对学生的世界观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初中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的形成,他们需要通过知识的学习积累,更需要通过思维训练和历史观的培养来达到对自我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完善,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学除了授知也要授智,这个过程就是关注学科素养的培养。
关注历史人物评说,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笔者以为因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教师要提高认识。
许多历史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知识,传播知识,还应该注重历史观并培养历史学科基本素养。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由于中考压力,我们在教学中更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播,缺乏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来达到和满足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入学习,什么样的历史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历史观,缺乏对人物的关注,历史课将是一节缺乏灵魂的课堂。目前,国家通过专业研究团队,历时三年的考察,确定了“全面发展人”的核心素养,新的课程改革页在稳步推进,教师必须有教育的前瞻性,提高认知。
2、依托课本,关注初高中衔接。
不论是初中教材,还是高中教材,都提出了解历史人物活动,评价历史人物的要求。初中课本中所出现的历史人物绝大多数与高中课本相重合。学科素养的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漫长的过程,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更应该从小处着眼,克服课时少且学生重视程度不足等困难。在备课中,关注初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对于课本中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结合教学适当渗透学习方法和评价认识人物的方法。
3、关注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变学生的错误认知,不少学生和家长不重视历史学科,也不愿意在历史学科上多花费时间和精力,必要的课外作业难以完成,需要搜集的资料无人去做,应该看的书籍学生不愿意看,家长甚至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作为教师应该明确的告知学生和家长,历史学习对开阔视野和深化思维的重要作用;
2 选择历史人物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兴趣着眼,选择典型的历史人物,这些人物自身经历曲折坎坷,他们的政治行为又对国家历史甚至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些人物通常耳熟能详,在影视作品中时常出现,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国时期的人物,近代史的李鸿章曾国藩,世界史中的拿破仑等,都是学生平时在影视作品中时常遇到的历史人物,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浓厚;
3 学习上三分讲七分论。历史是真实,三分讲,讲知识,是指历史的事件和人物需要教师的讲授和引领;
七分论,即讨论,是指在人物评说课的讲授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在不断讨论中收获知识与教训,经过充分的讨论,最终统一形成一种对历史的认识高度,以及准确把握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关系,形成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第2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路径探究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育
作者:李鸿标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28期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促进个人今后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在初中教学中提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颠覆了传统“唯分数论”的教育模式,真正将学生摆在教育教学的中心位置,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上的内容外,更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迎合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数学课堂 核心素养 基本内涵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8-0149-02

        引言:2016年9月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师大举行,会上明确了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和落实途径,为下一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明确的指导。而怎样将这一要求落实到数学教学中,成为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文章首先对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概述,随后在分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重要性的基础上,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1.文化基础

        掌握扎实的学科文化基础,既是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其他核心素养的前提基础。以初中数学为例,学生首先要通过课堂学习,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包括定理、公式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才能以此为基础,逐步树立起具有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而实现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和进行自主学习。

        2.自主发展

        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代教育对学生提出的又一基本要求,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实现自我知识的拓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发展一方面是表现在能够根据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通过自我约束和有效管理,保质保量的完成课后作业和教学任务;
另一方面,数学与日常生活也有密切联系,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是对以往“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彻底否定,它能够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对于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合作意识、培养数学逻辑起到了积极帮助。

第3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路径探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尝试
作者:杨后娣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20期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要想培养优秀人才,教师就应当重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科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本文就从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四方面出发,对如何在课堂实践中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阶段正是夯实语文积累大厦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全面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而课堂实践则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实施途径。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应以人为本为聚焦中心,既整体重视听、说、读、写、思,又重视课内外一体化的全面教学,让生动的课堂在学生思维中产生共鸣,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那么,如何在课堂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丰富理解,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课堂实践中应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积累、理解、梳理和整合,以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表达上的特点,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言语经验,形成初步的语感。事实上,学生理解文本的过程是语言推敲、感悟、内省的言语实践过程,是学生语感培养的学习活动过程和领悟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计划地把难度适宜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多读、自悟,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表述的图像、情景,从而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由于小兴安岭在祖国的东北方,大部分人没有到过那里,因此,学生对于小兴安岭的美丽难于理解。可在教学时,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再现小兴安岭如诗如画的风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的映象。在学生自读课文阶段,教师利用音像资料,让学生结合画面去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画面。在熟读课文阶段,让学生抓住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进行精读感悟。例如:树木长出新枝绿叶,写出小鹿可爱资态的拟人句,原木像舰队在前进的比喻句……学生在感悟出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美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后,再用自豪的语气去诵读。然后“夏、秋、冬”三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学习、感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训练的重点。对于文质兼美的课文,要挖掘重点词、句的内涵,悟出美妙之处、深邃之意,体会作品的意境,丰富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自身的语言素养。

        二、巧妙运用,提高语言能力

        语言运用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中华民族的语言博大精深,对语言的建构的学习在学生的语言知识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语言的建构,就是地基,地基打得牢不牢,决定了其上层建筑——语言运用的效果。因此,能够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前提是将基础知识的地基打牢,处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就要先使学生将最基本的拼音、生字学好,然后才能逐步地进入到对语言结构的学习,进而学会运用语言。语言建构学习得越好,语言运用的效果越好;
语言运用得越好,反之就更能促进语言建构的更新与进步。两者互为因果,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因此,从培养这项核心素养出发,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夯实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语言的运用训练。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多多运用,比如进行演讲比赛、表演情景剧、开展辩论赛等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给学生以运用和展示的机会,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加强对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人教版二年级《葡萄沟》的教学目标: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学会本课文中12个生字,并学会用生字组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茂密、五光十色、一大串一大串等词语的意义,把握词语的恰当用法;
学习文中描写葡萄干的句子结构和描写葡萄架的句子,感受比喻的用法。在教学中,教师可用手势表演让学生感悟什么是“凉棚”,用简笔画画一个凉棚,让学生读文辨析“一个个”和“一个”的区别。也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秋季的葡萄,引导学生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的区别。(“五光十色”不仅写出颜色之多,而且还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五光十色”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如灯、礼花、雨花石等)请学生用它进行说话练习,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读、说、写等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点亮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中,学习语文,除了达到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应用于学生与人交际的目的以外,我们决不能忽视的是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与品质形成起到的重要作用。语文在诸多学科当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日月潭》教学中,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这种思考的能力和优良的品质才是学生一生发展的核心,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引导学生从一个汉字、一个词语开始逐步去体会、感知语文的深刻内涵,注重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

        四、感受美文,培养审美能力

        教科书内容丰富,集社会美、自然美、人性美、情感美于一身。在课堂实践中,应要充分利用教科书资源,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品味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其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我们学习语言,除了培养学生理解、运用、传承语言文化的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学会鉴赏语言文字的美,并且学会自己去创造美的语言。我想,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涉及到孩子对美文的赏析和学生自己的习作创造。这也是一个吸收、释放,输入、输出的过程。学会鉴赏语言的美,是吸纳,是输入;
学会创造美的语言,是释放,是输出。只有多输入,才能多输出。所以要多开展鉴赏活动,如开展赏诗会、鉴赏美文、读书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绪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作为外在的附加任务。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如教师在讲授《麻雀》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课文中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下来而不是爱的力量?这个学生提的问题有多么深刻,然而教师始终在那儿讲母爱教育,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知如何处理,最后不了了之。这样老师的知识储备和课堂表现,会对学生产生多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进行言传身教,教师应该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提升自身的素质。如刚刚提到的那位老师,应该熟悉屠格涅夫创作的时代背景,把握课文表达的主旨是弱小力量奋起反抗强暴,那么学生的疑问就得到解决。语文审美的创造在于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美的意境的能力,即写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认知、感受美的能力,而且要落实到语文学习实践当中,通过实际的审美实践去学习和锻炼创造美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重要步骤。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在后天教育中进行培养,并且课堂实践是最好的培养途径。小学语文素养的课堂实践会让语文的学习更加富有智慧和灵性,会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小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可以丰富理解并巧妙运用语文知识,进而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初步的有了自己的认知和看法,即发展了思维,也提升了审美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杭冬梅.基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教育.2016(7):00228-00228

        [2] 曹少林.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教育.2016(12):00030-00030

        [3] 刘芹.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7(2):41-41

        [4]杨玲.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A].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世纪之星杂志社,2016:402.

第4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路径探究

讲座:数学核心素养及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1、作者:蒋志华 《市场调查与预测》,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年8月 §11-2市场调查分析书面报告

调研要解决的问题:一、素养与知识,技能,能力有什么关系?

全社会都在讲核心素养,为什么要提核心素养?素养与知识,技能,能力有什么关系?以学驾照为例:理论考试就是知识培养,侧边停车就是技能,上路考试就是能力。但作为驾驶员,仅仅具有驾驶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其实一个真正的驾驶员的应该具备安全驾驶的能力,文明行车的品格,尊重生命的价值观。这就驾驶素养。我们平时考试整天考交通规则,整天考移库,但到后来能力都很强,但驾驶素养存在问题。一般说来,在中国开汽车的许多人不具备驾驶素养,尽管现在都重罚,重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但似乎效果也不灵,到现在还有那么多人酒驾,这就是我们教育问题。怎么去思考这个问题?整天教了那么多交通规则,考出来不会开有何用?反过来,技术很好,能力很好,没有素养那也很危险。这个例子能不能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在21世纪的教育要关注什么?还整天教知识,教解题技能吗?

加拿大beadworks公司就是根据年轻女性要充分展现自己个性的需求,将世界各地的珠类饰品汇集于“碧芝自制饰品店”内,由消费者自选、自组、自制,这样就能在每个消费者亲手制作、充分发挥她们的艺术想像力的基础上,创作出作品,达到展现个性的效果新修订的课程目标响亮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停留在“知识应知”“技能应会”层面的教学已经跟不上形势了,学校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当然,数学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通过数学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具有数学特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PS:消费者分析高中新《课标》修订组提炼了六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

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就是: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以及具备科学精神,应用能力,创新意识。

2、价格“适中化”通俗的说,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或者说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以及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

三、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途径

大学生对手工艺制作兴趣的调研素养的形成,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教,而是需要学生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
不能单纯依赖记忆与模仿,而是需要感悟与思维;
它应该是日积月累的、自己思考的经验的积累.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章建跃教授说“教好数学就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其内涵是:引导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数学抽象获得数学对象,构建研究数学对象的基本路径,发现值得研究的数学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结论,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现实问题。我觉得这就是一节好课的结构过程。也是让我们的学生,不仅在这种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更重要地是提升其学科的核心素养之能力。培养之地在课堂,培养之道在过程!

四、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中要整体把握数学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整体把握数学课堂可以凸显数学知识的脉络,抓住数学本质,弄清数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王尚志教授还提出尝试主题(单元)教学。从一节一节的教学中跳出来,以“主题(单元)”作为进行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考对象。可以以“章”作为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通性通法为单元。

2、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

在数学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这也是关注的重点。学生面对问题化的学习内容,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不仅经历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而且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到数学思想方法,切实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真理的科学精神。

3、在教学中要合理创设情境。

“情境”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提供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探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学生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他们在数学知识与其应用之间建立即时联系。如果教学中的数学知识根植于情境中,将更有利于学生找到知识学习的意义,进而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营销调研课题4、关注“两个过程”的合理性。

一个是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合理性,另一个学生认知过程的合理性。这两个“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交织在一起,知识发展要靠学生认知状况推动。例如数学知识的得出,主要是依据知识逻辑线索,缺少学生心理的发生过程,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将数学知识“无私”地奉献给学生(怎样想到的,怎么证实等不清楚),学生无法得到知识来源的心理依据,数学知识就不能从心理意义上发生、更不能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得以“同化”,就只有通过机械记忆的方式来获得知识,遗忘也快.这就打个比喻:一个是插在花瓶上的花、无论如何令人喜爱,迟早会凋谢;
一个是栽在花盆里的花,无论当下不怎么入眼,只要你持续呵护迟早要能生长!

标题:大学生究竟难在哪?—创业要迈五道坎 2004年3月23日

(五)DIY手工艺品的“价格弹性化”

据介绍,经常光顾“碧芝”的都是些希望得到世界上“独一无二”饰品的年轻人,他们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挑选,然后亲手串连,他们就是偏爱这种DIY的方式,完全自助。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作为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数学素养,特别是数学核心素养,关注数学内容、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实践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有效的给学生提供能够脱颖而出的条件。

推荐访问:素养 探究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路径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路径探究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