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浅谈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策略,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浅谈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策略4篇
【篇1】浅谈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策略
探索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作者:陈萍
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2018年第07期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命脉,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文章就这个论题,从朗读、赏读和训练等三个方面阐述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论述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有效阅读;
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心。但是,目前普遍存在小学生阅读能力低下、阅读习惯未养成、阅读方法欠缺等问题,使得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倡导素质教育培养的今天,探讨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刻不容缓。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注重朗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教学最为重要的因素。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点燃阅读的热情。朗读是出声的阅读方式,在出声的阅读中,学生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利于形象思维的形成,也促使学生大脑处于积极状态,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感悟、主题的感知等。因此,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第一要务是注重朗读,以朗读激趣。
为了增加朗读的趣味性,为阅读课堂增趣提效,教师可以组织朗读比赛。如教学《师恩难忘》时,教师先范读,然后开展朗读比赛,比一比谁读得最流利、谁读的语音最清晰,谁的字音最准确,谁读得最富有感情,最后评选出“小小朗读家”。竞赛性的朗读、评选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养成出声朗读的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只有走进文本中,才能真正理解内容、把握思想感情、疏通文本大意。
朗读活动的开展,还可以利用分角色朗读、自由读、齐读、个体读等多样化的朗读方式,以阅读方式的“活”“多”激发学生的朗读的兴趣,调动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狐狸和乌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想象乌鸦嘴里含块肉被狐狸看见了的心情以及狐狸为了哄骗这块肉而与乌鸦对话时的心情和情境,于是让学生三人一组,一个朗读旁白,一个扮演乌鸦,一个扮演狐狸,让“狐狸”和“乌鸦”对话,这样的朗读,学生真正融于情境中,真正走进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既激发了学生表演的欲望,也激发了兴趣,提高了阅读理解力。
【篇2】浅谈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策略
教学质量既是教学工作的核心问题,也是学校适应和立足社会的生命线。近年来,必须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呼声越喊越响,但实际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教学质量等于学生考分的质量观仍未根本改变;
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尚未建立起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三是市场经济对师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目前社会上尚未形成新的教学质量观,考分的指挥棒效应仍十分显著,大纲、教材及考纲、考试又高度统一的状况,只能从学校自身着手,通过优化学校的教学环境,转变质量观,深化教学管理和改革,变分数教育为素质教育,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目前在一些领导和教师头脑中存在的学生考分等于教学质量的观念,是阻碍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重要思想原因。它不仅导致课程、教材改革的相对滞后,唯升学率愈演愈烈,学生学业负担越减越重,而且严重挫伤了一大批富有理性,具有较强敬业精神,能自觉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教学和教学改革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思想基矗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己任的中小学教育,目的是为学生打好以下基础:(1)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包括思想品德、智力、体力、文明礼貌等方面的基础;
(2)进一步学习,尤其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3)就业的基础,包括就业的思想准备和技能准备。作为中小学教育主渠道的学科教学,教学大纲对其任务也作了明确的规定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思想教育。这说明评价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只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分是不合理的,是与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相悖的。另外,从教学活动的过程来看,教学质量的形成主要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态度以及有关的教学设施、教学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评价教学质量不仅要看学的怎样,也要看教师会不会教,怎么教。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尽快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而帮助学校领导、教师牢固地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二、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学过程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信息,通过教学媒体把信息传递给教学对象的活动。教学质量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综合体现,不仅表现为学生学的怎样,还应体现教师教的怎样。教学质量的高低,既决定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怎么样,也受教师的素质、工作态度、情感等的影响,还受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在这众多的因素中,教师的作用是第一位的。所以,在抓教学质量时,必须把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和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要在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倡导奉献精神、敬业精神,优化工作、生活环境的同时,着力抓好:1.教师的岗位培训。既要抓教师的学历进修,提高学历达标率,更要抓学科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具备与21世纪中小学教学相适应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2.抓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不断提高教师的微格教学技能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3.教师的教科意识和教研能力。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充分利用教科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正效应,用身边人、身边事强化广大教师把教学与教科研究相结合,以教科研究作为提高教学水平的得力支撑点,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究活动,以教科研究促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向教授型教师的转变。
当前,特别要注重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年教师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教师间不公平的竞争已日益成为导致中青年教师流失或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要原因。对于目前各种教学评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如优质课的评比,变成演戏课;
优秀教案的评比,违反备课的基本原则,不顾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的差异搞新八股;
教坛新秀的评比,偏重上课,轻视科研能力和成果等等,以及把这些评优活动的结果与教师的晋级、职评、分房等相挂钩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应认真加以对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方法,以增强实效。
三、强化教研组功能,落实教学常规
教学工作最直接的是通过各科教学来完成的,教学质量是各学科教学质量的综合体现。教研组作为学校基层教学组织,不仅是研究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的基地,还承担着学科教学管理的职责。强化教研组的功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基本落脚点。首先,要选好带头人。校长必须坚持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选择热爱教育、教学业务水平高、热心于教学科研、有较高理论修养和开拓创新精神、甘为人梯、群众关系好的中青年教师任教研组长。其次,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既强调责任,通过制定有关职责规定和条例,使教研组长和每位成员都知道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同时,又给予教研组相应的权力,如学科教学管理权,教师任课任职的决定权等等。其三,教研组的工作要突出一个实字,做到四有:有工作计划,有活动记录,有定期总结评估,有专人检查;
四定: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对象、定内容;
四抓:抓重点课题的研究,抓集体备课,抓对大纲、考纲的研究,抓学法指导的研究。努力做到三个转变:1.教研组由学科教学教研活动的维持会转变为职能全面的教育教学管理单位;
2.教师由自由的单干兵转变为整体协同作战的集团军;
3.教学活动由一般的常规教学向科研型教学转变。其四,要拓宽思路,优化教研活动,如组织读书(报刊)笔记和读书心得交流会,举行教科研究辅导讲座,开展四个一活动(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书,记一万字的读书笔记,写一篇教学总结或论文,编一份质量评价检测题)。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期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研重点和活动内容与形式。
按教学常规办学,是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又一个落脚点。用教学常规来规范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制约和纠正目前在一些学校中存在的单纯突出智育,片面追求考分,或教师不认真备课上课,对学生放任自流的倾向,使教学质量得到基本保证。要使教学常规得以落实,首先,要提高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对按教学常规办事的内涵及其意义的认识,树立向教学常规要质量的意识。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各层次的教学常规。针对当前中小学的实际状况,应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的教学常规的完善和落实:1.学校教学管理常规,以明确校长室、教导(务)处的工作职责及具体操作规范,使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程表,组织公开课、观摩课,举行全校性的考试,教学质量分析,收集整理教学档案,安排教师的任课任职,主持教学科学研究,评估和推广教改成果等都有据可依。2.教师教学常规。就是对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质量测度与分析等教学流程环节制定出具体的要求与实施细则,以利于对教学活动实行全程管理。3.学生学习常规。使学生明确如何预习、听课、复习、练习、考试等,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其三,要走向常规要质量效益的路,运用教育评价,加强检查督促,使教学常规落到实处。当前,在抓教学常规的落实中,要注意防止只做表面文章,以应付检查及各种评比的现象。其四,要处理好教学常规建设与深化教学改革的关系。要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常规,在依靠和加强常规管理中促进教学改革。与此同时,还要抓各种制度建设,以优化落实教学常规的环境。
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实践活动的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形成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较高的质量效益,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具体策略是:
1.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如果主体意识不强,被动接受,学习兴趣不浓,凭自己的志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则教师教的再好,学的效果也不会理想,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引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弘扬学生学习主体的意识,交给学习思路,指点学习方法,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要有牢固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意识,并把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2.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课堂教学是以某一学科知识为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要完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乃至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等多项任务。课堂教学的多功能性,决定了要取得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就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使影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对学生产生最佳的整体效应。课堂教学整体优化是指:(1)教学目标的整体优化,做到教学目标全面、恰当;
与前后课程的教学目标总体上保持有机的统一;
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设有不同的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即能根据教学目标准确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做到分量适度,深度得当,重点突出,保证学生既能获取足够的有效知识,又能及时消化吸收。(3)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不同学科的课和不同内容的课,其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不尽相同的,不仅要恰当地确定教学的主要环节,还要合理地安排各教学环节的次序,使组成课堂教学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方式得到优化。
3.重视教学反馈的作用。重视和强化教学反馈,是实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关键性措施。教师要乐于和善于接受反馈,要掌握多种获取反馈信息的方法,如观察法、测试法、提问法、交谈法等;
善于根据学生的一些外部表现推断他们的内心世界,捕捉学生中的反馈信息。同时,要对反馈信息进行筛癣归类、比较,及时作出处理,以指导教学节奏、教学进度的调控和教学方法的变换,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始终朝着预定的教学目标运行。
【篇3】浅谈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策略
教学质量提高策略浅谈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课,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功课。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中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该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率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五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他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一分钟后无人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 ,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讲,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逐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
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
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2.思维质量的训练
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解题思路的特点,选择简洁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3.逆向思维的训练
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学生倒过来思考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找出解题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途经。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较高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本文仅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就教于广大教师,以便在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
【篇4】浅谈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策略
浅谈如何加强英语教学质量提升问题
作者:李艳
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01期
摘要:英语指的是对非母语的教学,它在语言的整体基础上将语言的运用和语言的学习结合起来,是一种学习语言内化的过程。笔者在本文中将就怎样提升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问题展开阐述。
关键词:英语教学;
质量;
提升
中学教育的重点在于英语,而且英语科目的教学受到学生、家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三大主体的极度重视。对学生来说,中学英语教学是其以后学习、掌握、应用英语的基础。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对于一名英语教师而言,应定位在大纲的基础上、积极努力探索,不断更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加强对45分钟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
一、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几大重要因素
(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因受传统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教师注重于传授文化知识,逐字逐句地把知识强硬灌输给学生,老师是传播书本知识的传声筒,学生是储备知识的收纳盒。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则学什么,教师跟随着考试的指挥棒,学生紧跟教师的步伐,依赖教师,却缺少了自行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亦没有了探究学习的体验。教师的教发挥作用主要是透过学生的学,若学生丧失了思维的独立性,就无法触及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更无从谈起思维能力了。
(二)教学方式单一
课堂教学的方式相对单一。传统的教学手段一般是板书、讲解、图片。在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这些方式的作用有所欠缺,教师的教学十分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很枯燥,很难准确理解与运用,学习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三)课堂用语不清晰
英语是语言类的学科之一。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使用大量的教学媒介语,运用这些词语的目的是让学生听得懂。在课堂上,教师要规范准确地使用一些短语、词汇,特别是学生相对较为熟悉的那些,来组织语言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的基础上去使用那些教学媒介语时,使用一些常用的正式的交际用语,这样学生不仅有比较好的接受能力,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很好地把握日常口语的表达方式。
(四)只注重知识的灌输
现在的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应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使大多数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在这个阶段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应当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不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学生和老师重视的往往是死记硬背知识点,恰恰忽视了培养语言科学情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重分的现象,学生英语学习的好或坏仅以考试成绩来衡量。
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如下对策
(一)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英语课堂上,讲解、板书、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学的主角是教师。教师为了完成己身的教学任务,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以教定学的课堂,学生是被迫接受者或者说是被灌输对象,环绕着教师和书本学习,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教什么则学什么,这极度压制了学生的智力发挥和学习情感需求,导致了教师教的艰难,学生学的辛苦,但是教学质量却总无法提升。因此,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必然要求。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课堂教学需要再次优化,更好地服务学生。优化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多媒体是一种依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投影仪、幻灯机、录像机、影碟机、多媒体语言室等。多媒体为学生设置了形象的教学情境,为非母语教学提供了方便。多媒体利用图像、声音、文字等效果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英语教材内容,使单调的学习充满多样化,富有鲜活的生命力,直观的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习的兴趣。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既可以营造出温馨、轻松的学习氛围,也是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必然学得轻松愉悦。应当怎样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这要求教师要勇于放下传统师道尊严,主动与学生亲近,用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对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宽容,积极并善于与学生沟通,推己及人,勇于反思,敢于认错,并能够虚心向学生征求建议等,从而推动学生大胆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体会学习中的乐趣,扫除教学程序中的人为障碍。
(三)科学设计课堂提问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难以言喻,不定时的课堂提问将学生放在一种紧张、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使其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合理有效的提问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在教师提问过程中,容易产生如下几大问题,比如提出的问题平庸、提问是为了引出特定的认知结果、形式单一、以自己的期望目标来判定学生的答案等,最终使提问限于形式。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亦是,在“善问”“巧问”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导出疑问、解答疑问,这样才能将提问的教学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具体应当关注以下几点:①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富有趣味性、发人深省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
②多种提问形式灵活运用,包括指定回答、分组讨论、全班讨论等、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开阔思路;
③注重启发性的问题和多元性的答案,问题不能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标准答案,而应当引发学生思考,甚至可以给予一些关键词,让学生自己创新。
(四)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发展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是课外活动,这有利于增长学识、开拓视野、发展特长。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语言实践的深广度为目的的课外活动,提倡重在参与、培养团结合作精神。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演剧、英语角、英语班会、读书会、故事会、影视欣赏、英语板报及知识竞赛等。教师要善于诱导、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培养其自主性和创新性,在活动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总而言之,英语课堂教学是由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几大模块构成的。
总之,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提高并保证教学质量是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必然要求。英语教师必须要将陈旧的教学观念转变过来,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指导教学,结合英语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同时入手,运用先进有效的教学途径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