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27.14暇蓉’电令,通知沿江各县悬奖二百元,寻觅此次殉难人员遗体等。因奉此相应函请贵署查照转饬沿江各县查照办理为荷。”
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于1935年,治所为万县市,下辖万县、开县、城口、巫溪、云阳、奉节、忠县、巫山等8县。10月31日,該公署即发出训令,要求沿江的万县、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各县严格督办,务必打捞到殉难飞行员的遗体。
11月4日,万县政府复函,汇报落实情况:“案奉钧署28年(1939年)10月31日发民字第225号训令,为准函悬赏打捞我机坠江殉难人员遗体一案。饬即遵照督属认真打捞,务获具报等因,奉此。查本案前准空军兵站第三转运所迳函过府,当经转饬沿江各区保传锣通知居民船户一体注意打捞,并分函下游各县查照在案。兹奉前因,除俟捞获时,再行具报外,理合具文呈请钧署俯赐鉴核备查,指令祗遵!”
同日,万县防空指挥部也收到四川省防空司令部发来的训令,要求其处理已发现的坠江飞机(飞机后来被打捞了起来)。
从航委会、四川省防空司令部、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万县政府、航委会空军兵站监部第三转运所等机构之间来往的电文、公函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各级政府,对打捞库里申科遗体一事十分重视。虽然他们在当时并不知道殉难的苏联飞行员的名字、职务,但均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务必要找到这位为帮助中国人民抗战而牺牲的苏联飞行员的遗体。
11月6日,万县防空指挥部收到川江航务管理总处水上保安团第一大队大队长王佐的书面报告,称其下属第4中队已于本月3日在猫儿沱捞获苏联飞行员的遗体,以及小手枪一只、子弹4发、军委会服务团成都招待所330号证章1枚、弹夹2件等遗物。
至此,关于库里申科遗体打捞之事结束。库里申科遗体首次下葬情况
1938年5月30日,航委会颁布《空军阵亡烈士埋葬办法》,将航委会所属官兵及外员抗战阵亡或因公殉职,而需要埋葬的,均纳入该《办法》进行统一执行。该《办法》对埋葬空军阵亡烈士的主体有这样的规定:“死亡地点在飞行场附近10公里以内者,由该站场负责办理;死亡地点距离飞行场10公里以外者,由县政府或地方机关派员收殓,通知附近空军站场会同埋葬”。
关于空军阵亡烈士埋葬地点的选择,依据该(《办法》规定,当地有空军烈士公墓者入葬该公墓;当地无空军烈士公墓,而有陆军阵亡将士公墓者入葬陆军阵亡将士公墓;当地无陆军阵亡将士公墓者入葬地方公墓;当地无地方公墓者征用公地埋葬,但埋葬坟墓应加置固定辩认标识。同时规定,凡经办埋葬机关,应将下列各件收缴航空委员会:1.故员佩带胸章符号;2.故员携带武器、地图、文件、照片、日记及足资纪念之饰物等。
1939年11月9日上午9点,万县政府在西教场为库里申科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政军界及社会各界和普通市民均参加追悼大会。但为了保密起见,官方没有公布库里申科的真实姓名,人们只知道这名牺牲的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飞行大队长的名字姓“古”。
同日,航委会批复了空军第三总站第15站根据《空军烈士埋葬办法》制订的关于库里申科就地下葬的方案:“饬就万县安葬,并在安葬地点立碑,连同遗体一并摄影寄会。”旋即,地方政府与空军第三总站第15站、空军兵站第三转运所等共同成立了“古大队长公葬筹备委员会”。
最后,筹备会将库里申科的墓地选在太白岩下的白岩书院旁边,其碑石选用了原存放于西山公园图书馆后走廊处的三峡石,上刻“古大队长之墓”6个大字。同时,征用西山公园内的花草,对库里申科之墓进行了绿化。
11月18日,为库里申科举行的公葬典礼在西较场举行。在灵堂的右侧为军乐队,左侧为妇女服务队,前方分别站立有来自各机关、团体、学校、工商、部队等派出的代表。仪式举行完毕后,送葬队伍开始出发。走在最前面的是冥旌队,然后依次为花圈队、军乐队、部队、放置有库里申科相片的亭子(由4名憲兵护行)、妇女服务队、灵柩、各界代表、学校代表、各民众团体代表等。送葬队伍从西较场出发,经三马路——二马路——果园路——招待所街等,在太白岩牌坊下停柩,然后进入墓地。
这一天,万县城里可谓万人空巷,人们纷纷走上街头,为库里申科的灵柩送行,以表达对这位英雄的敬意。
重建库里申科之墓
1955年,一位名叫朱育理(后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总经理,现离休)的中国年青人来到苏联莫斯科机床工具学院机床设计专业学习。他十分惊讶地发现,班上有一位女同学的名字叫依娜-格里高利耶夫娜-库里申科。朱育理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苏联英雄库里申科的故事,带着好奇心,有一天他叫住了依娜,问她知不知道一个与她同叫“库里申科”的苏联飞行员。依娜回答:“那是我父亲。”3岁之后就再未见到自己父亲的依娜,过去因为国家保密的原因,只知道父亲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这时她才知道,父亲是牺牲在中国。
中央高层获知这一情况后,十分重视,并指示四川省万县市重新整修库里申科之墓。1958年的一天,一纸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民政部的前身)“关于请检查整修苏联飞行员普利生克(即库里申科)等同志墓的函”送达至万县市政府,并要求万县方面作好准备工作,迎接库里申科的家属前来扫墓。
万县市政府立即作出决定:重建库里申科之墓。并于当年6月12日回函内务部。
关于重建苏联空军大队长库里申科同志墓的报告
内务部:
接你部(58)内优密字第269号“关于请检查整修苏联飞行员普利生克等同志墓的函”的指示。查苏联空军大队长格里戈里阿基莫维奇库里申科同志(你部来文译普利生克)系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8月14日(注:应为10月14日)在我国牺牲。遗体原安葬在我市白岩书院侧边,1940年1月修墓。该墓解放后曾于1952年进行了一次整修,但尚比较简陋,兼之地址偏僻狭窄,且自然环境不好,不便于游人瞻仰。经党委研究决定,将库里申科同志遗体移葬在我市风景区——西山公园内,并重新按外交部所译碑文修建墓碑,以资永久纪念。现一切准备就绪,已于6月9日开始施工,计划一个月的时间即可落成。修碑费用拟在优抚费用内开支。
至于其他苏军战士坟墓,据初步了解,在我市尚无发现,待继续调查了解。
关于库里中科同志的家属前来扫墓问题,我们非常欢迎,但考虑到新墓落成后,尚需一段绿化时间,那时更加可观,最好在本年国庆左右前来为宜。
特此报告。
四川省万县市人民委员会
1958年6月12日
次月,库里申科的新墓建成,并扩大成陵园。万县市政府为库里申科的遗骸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当年,曾为库里申科抬棺的刘海田再次抬起烈士的灵柩,并成为库里申科烈士陵园的第一任看墓人。
1958年10月8日,库里申科烈士陵园迎来两位最重要的客人:库里申科的妻子塔玛拉和女儿依娜。她们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大典,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后,专程到万县为库里申科掃墓。
此后,库里申科在中国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
1987年,库里申科烈士陵园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革命纪念建筑物。
2000年,库里申科烈士陵园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库里申科烈士陵园被命名为第五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2014年,库里申科烈士陵园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作者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特邀研究员)
(责任编辑:韩西芹)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