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浅析中国电视剧产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发表于:2022-12-06 12:3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毋庸置疑,我国电视剧产业现在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在令人骄傲、看似繁荣的数据背后,我们可以发现,从创作方、制作方再到播出方,整个中国电视剧产业在2013年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本文通过浅析这些新挑战、新问题、新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中国电视剧产业进一步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电视剧产业 挑战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电视剧产业已经初步实现了生产规模化、产品商品化与资源配置市场化。据统计,我国2012年电视剧发行总量为506部,共17703集,交易额首次突破100亿元。①作为传媒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电视剧产业正在经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时期。但在高速发展的繁荣背后,我们却依然能看到题材撞车、精品过少等隐忧。可以说,除了极少数国产电视剧能够真正做到叫好又叫座之外,中国电视剧市场似乎进入了一种“量多质低,剧在囧途”的尴尬境地。

一、问题与挑战

1、现有电视剧剧本的责任感缺失

一个电视剧能否成为有口皆碑的精品剧集,起决定作用的就是电视剧的剧本质量。反观近两年的电视剧市场,许多电视剧的剧本尽管噱头十足,却丢失了电视剧应有的责任感。剧本责任感缺失首先便体现在电视剧本的抄袭上。近几年,许多国产电视剧打着“借鉴”的旗帜对一些国外优秀电视剧进行了抄袭与剽窃。由网络平台走红至电视频道的国产情景喜剧《爱情公寓》打着“借鉴”的名义从台词到剧情“改良”了许多经典美剧,被观众戏称为“美剧混合体”,其引发的争议甚至引起了英国《每日邮报》等欧美媒体的关注。而电视剧《回家的诱惑》更是从人物与场景设定、对白设计甚至到剧名都照搬了韩剧《妻子的诱惑》,成为一部实实在在的山寨剧。这些由深陷“剽窃门”、“抄袭门”的剧本所拍出的电视剧不仅体现出我国电视剧剧本原创性亟待提高,更影响了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国际声誉。其次,剧本责任感的缺失还表现在电视剧陷入“戏说怪圈”。尽管电视剧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工具,但仍然具有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与价值观塑造的功能。但现在众多历史类电视剧却缺乏对历史的尊重,以娱乐历史为卖点与爆点。近一年以来,电视荧屏上充斥着众多关于抗日主题的电视剧。这些电视剧不仅虚构了“徒手撕鬼子”、“手榴弹打飞机”等缺乏历史与生活常识的剧情,更将当年抗日英雄奋勇杀敌的英勇事迹戏说为违背历史真相的无稽之谈。随着电视剧观众的年龄下限不断降低与观众对于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喜爱程度日益增长,这种电视剧中存在的历史娱乐化倾向必将对年轻族群的观众造成错误的历史认知。即便是2013年号称投资2.5亿的大制作历史剧《隋唐英雄》也因为剧情狗血、历史观混乱而受到观众批评。事实证明,只有剧本找回“历史正气”,树立正确与理性的历史观,国产历史类电视剧才有机会赢得观众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

2、电视台的“一窝蜂”竞争导致电视剧题材同质化严重

由于电视剧所能够为电视台带来收视率,从而增加电视台的品牌影响力与广告收益。国内各大电视台都将自己的黄金时段让位于电视剧的播放。一旦一个电视台所播出的某个类型的电视剧受到观众的热捧与关注,其他地区的电视台就会马上跟进播放这个类型的电视剧。这种“一窝蜂”竞争结果就是跟播、跟拍成风,同一类型的电视剧几乎垄断某一时期的电视荧屏。以2012年为例,因为抗日谍战题材电视剧受到观众追捧,全国各频道都大量引进相关类型剧集进行播放。根据相关统计,去年中国大陆各地主要频道在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有200余部,其中仅抗战剧及谍战剧就超过70部。有人说在浙江横店影视城,群众演员共计约30万,其中60%演过“鬼子”。最红火时,同时有四五十个剧组都在“打鬼子”。②此外,以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为主题的“家斗”剧与以表现宫廷斗争的“宫斗”剧在去年也是全面抢占了各大频道的收视高地。这种跟风盲动式的批量生产方式导致大量电视剧的题材泛滥与撞车,不仅造成了同类型电视剧集的大量囤积,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电视剧产业的产品创新性非常不足,缺乏特色。

3、电视剧制作水平偏低,“硬件”水平成软肋

随着美剧、韩剧、日剧、英剧等众多外国电视剧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观众有了更多的机会观看到大量国外的优秀电视剧。与国产电视剧相对比,国外电视剧的题材不仅更为多样、剧情更为精彩,而且在道具选择、场景布置、后期制作等硬件方面更为精良。从投资成本来说,尽管国内电视剧因为大量资本涌入造成制作成本逐年增高,但实际投入电视剧硬件制作的资金比例并不高,与海外电视剧的制作成本相比更是小巫见大巫。例如,近期红遍欧美并已经被央视引进的英国时代剧《唐顿庄园》的单集制作成本达到100万英镑,其服装之华美、细节之细腻均创英国电视史的记录。反观中国电视剧市场,尽管所谓的大制作电视剧的单集成本不断上涨,有的早已跃过百万关卡,投资过亿的电视剧也不断涌现。但国内明星不合理的高片酬导致许多电视剧的制作费有大半是需要用来支付演员的巨额片酬,而真正用于电视剧制作的费用并不高。另一方面,与许多国外电视剧的剧集不断缩短的趋势相反,许多国产电视剧却都在不断延长着剧集数,剧集数量增加的背后隐藏的是电视剧“注水”的问题:由于电视剧的成本过高,电视制作机构为了多卖些钱必然要将电视剧多剪辑几集,这也成了业内的潜规则。而电视剧“注水虚胖”则必然导致电视剧的剧情冗长拖沓,最终损失的还是电视剧的品质与观众的利益。

二、建议与对策

1、加大对优秀电视编剧的培养扶持力度,积极创造“倡真实,反抄袭”的大环境

为了扩大优秀电视编剧的队伍,可以透过政府层面加大对高等学校电视编剧专业的教育投入力度,从人才源头上培养一批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优秀编剧人才。在鼓励创新方面,设立国家级的电视剧编剧奖项,并设重金鼓励编剧创作艺术性与故事性兼具的高质量电视剧本。在电视剧生产链中,由于“委托订制”模式对电视剧编剧的束缚太大,所以进一步提高电视剧编剧在行业中的地位,让他们在创作时能够过滤掉一些来自于电视剧产业链下游的投资方和电视台的不当干涉才是鼓励电视剧剧本创新,保证优质剧本的关键。另一方面,要鼓励原创,打击抄袭的大环境。要加强国内影视版权保护意识,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剧本抄袭行为进行界定并相应追责,扼杀剧本抄袭之风。对那些恶搞历史、娱乐历史的剧本要加以曝光、批评与处罚,保证剧本市场健康发展。

2、各播出平台规范电视剧播出秩序,依靠自身优势寻求“网台互动”

各大电视频道常常以收视率马首是瞻,因为特定类型电视剧的短期火爆现象而造成扎堆播剧的恶性竞争态势。而视频网站也通过抢播、盗播等违规手段加剧了电视剧播出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要结束播出平台的竞争乱象,各电视台必须通过缔结行业自律协议,规范电视剧播出秩序,及时交流信息、合理分配播剧类型,在竞争中寻求合作,结成利益共同体,从“零和”走向“双赢”。这样不仅可以丰富电视剧观众的选择,更从产业链的下游避免了电视剧制作的同质化倾向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是促进中国电视剧产业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同时,电视频道可大力发展与视频网站的合作,寻求“网台互动”。可以从联播电视剧等浅层次互动开始,逐渐发展到联合拍摄电视剧等深层次合作,将电视台的品牌影响力与视频网站覆盖面广的资源优势相融合,必然有助于规范电视剧市场播出秩序,合力壮大国产电视剧市场。

3、积极学习国外电视剧制作的优秀经验,走“质量化”与“品牌化”之路,打造中国“高概念”电视剧

如前文所述,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少制片方不惜压缩制作成本。从道具与场景的粗制滥造,到大量置入性行销行为,再到生硬的拉长成品长度为电视剧“灌水”,最后导致许多国产电视剧深陷“质量门”,中国电视剧市场也始终无法形成品牌化发展。而面对国外优秀电视剧的大量涌入,中国的电视剧产业并不能只想着如何去限制其流通,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是更应该学习国外优秀电视剧的制作手段与方式,想方设法的提高自身制剧的水平与质量。首先,规范电视剧演出市场,坚决打击和抵制天价片酬,把制作成本向服装、道具与后期制作等硬件方面倾斜,加强国产电视剧的硬件实力;其次,学习“美剧模式”、“英剧模式”,依托多编剧模式提高剧情细节的质量,增强电视剧的可看性与故事性;最后,加大对电视剧制作的投资力度,打造中国的“高概念”电视剧。“高概念”电视剧是一种高回报、大投入、大制作、大市场、大明星的“四大”商业模式, 从创意到生产再到市场的过程都围绕着“四大”的概念。③通过将这四大元素进行有效集合,依托整合营销传播与后续产品的开发,打造出既具有中国文化与民族特色,又符合普世价值观,能够满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电视剧精品。

结语

应该承认,尽管中国电视剧产业已经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但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除了上述的几个挑战之外,还有许多学者也提出了我国电视剧的海外输出范围过窄,海外传播力不强等观点。笔者十分同意这些观点。但笔者始终认为,增强对外传播力的基础与前提是中国电视剧产业自身实力的壮大与有序的发展。只有处理好自身存在的问题,将中国的电视剧市场规范与发展起来,中国的电视剧产业才能更有实力与自信的向世界进军。

参考文献

①徐佳,《国产电视剧交易额首次突破100亿元》[EB/OL].http://money.163.com/13/0306/02/8P8IPJQ300253B0H.html.2013-3-6

②李博,《四五十个剧组都在“打鬼子”,正常吗?》[N].《中国艺术报》,2013-3-8

③刘贝琳,《我国“高概念”电视剧商业模式初探》[J].《中国电视》,2012(2):61-64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新闻系2012级研究生)

实习编辑:孟丹

责编:姚少宝

推荐访问:浅析 中国 对策 面临 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