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能经常分享优质的学习资源和信息,家有“牛娃”更是加分项。这类家长以分享的名义在各类亲子教育群中分享活动信息,容易获取其他群友的支持,进而参与活动并关注公众号。
2.素质教育型家长:抛不开应试教育的魔罩
“象爸”说,“科学教育是奢侈品,只有当精神富裕到足够程度的时候,才会去重视科学素养的提升”。本文接受访谈的10位家长,无一例外地表示自己对于学校应试教育的担忧,对孩子素质教育、科学素养的重视。但是对于“小象科学”对接学校人教版科学课程的态度,只有1人表示无所谓,其余9人都表示赞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某种程度上的收编。
3.儿童:趣味性最大的吸引力
本文在关于儿童科学传播话语亲和力的指标构建体系里,提到了3大类22小类的话语策略,非常详细具体。从用户的视角看,本文尝试用这些指标体系在深度访谈中向孩子发问,结果显示,儿童受众对于趣味性的要求最高,具体来说、包括搞笑、神秘、奇怪、引发思考、可以动手等。
(五)“象爸象妈”微信公众号的环境分析
1.搭上自媒体内容创业的顺风车
“象爸象妈”微信公众号在被称为自媒体内容创业元年的2016年上线。在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自媒体创业”持续成为草根创业者们竞相追捧的热门领域,很多媒体人也纷纷投身于内容创业的大潮中,内容创业蓬勃发展。2015年微信公众号数量超过1 000万,成为内容创业的主要阵地。“象爸象妈”微信公众号于2016年上线,可以说是搭上了自媒体内容创业的顺风车。
2.知识付费意识成型
“象爸象妈”微信公众号上线的2016年,不仅是内容创业的元年,也被业界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大量知识付费类APP及重量级子栏目上线,特别是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语音问答平台“分答”、知识分享社区“知乎live”以及知识订阅产品“得到”,在很短时间内快速吸引了大量人气和关注度。“象爸象妈”微信公众号于2016年4月上线,致力于儿童科学教育,2017年10月22日推出了付费项目“小象科学”并能实现盈利,跟整个社会知识付费意识的增强密不可分。
3.受过高等教育的80后、90后父母登场
“象爸”说“科学是个奢侈品,是父母的精神奢侈品,只有当受教育程度达到富足时,才会意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可喜的是,现在的“80、90后”父母,相当大部分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是儿童接收科学教育的把关者,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视野更加开阔,科学素养相对较高,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意识更强。并且,有研究表明,知识付费人群与大专和本科及以上学历较高的人群有着高度重合。在接受本文访谈的10名家长中有9人获得过大学高等教育,其中有7人表示自己经常关注科普类信息。
4.科学教育与市场的“合谋”——小象科学
“市场意识首先是受众意识,中国社会要由政府办科普转向社会办科普,科普的产业化、市场化可以促进科学向公众的传播。” “象爸象妈”微信公众号于2017年8月开始推出付费项目“小象科学”,做免费公益的科学教育内容近一年之后,才开始做付费课程项目“小象科学”,开始“收费+免费”的两条腿走路模式。“小象科学”不仅包括《探秘植物世界》《人体科学启蒙》等课程,也有与学校人教版科学课程同步的《化学启蒙》《物理启蒙》。并且“象爸”表示,付费项目也是朝着两条腿走路的方向发展,一条是对接学校科学教材,这是在中国开展科学教育的无奈之举,一条就是纯粹自己教学团队研究的课程。虽然“象爸”表示,“同样是一杯咖啡,我们跟学校是不一样的喝法”,但是其中多少透露出自媒体创业者对于市场的妥协,也可以说是素质教育向应试教育的妥协。
四、反思和建议
我国目前基于微信平台的儿童科学传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出于个人兴趣的单打独斗,势单力薄,最后沦为僵尸号;对儿童科学传播缺乏系统的认识,对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重视不够;应试教育环境下,科学传播沦为同语、数、英一样的课外补习班;互动不够,参与不深,导致儿童参与热情不高。总体上,类似“象爸象妈”这样的微信公众平台极少,基于积极提升科学传播效果的目的,本文提出一些建议:可借鉴“凯叔讲故事”的做法,走向机构化、专业化;核心还是以优质内容吸引用户,包括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引导、音频视频制作的精良程度;精确把控订阅用户儿童查看内容的时段,即时互动、更多参与;借鉴“象爸象妈”微信公众号的做法坚持两条腿走路,以公益免费内容吸引新客户,以精品收费课程对忠实客户进行深耕,实现儿童科学传播的公益与市场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Andre Bouvinals, Silvia Prock.Childrens involvement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J].Jcom jouanal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2013(12):17.
[2] M.Merzagora.Dialogue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 for children[J].Jcon journal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2018(2):26.
[3] 百度百科:國际儿童权利公约[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4%BF%E7%AB%A5/1183591?fr=aladdin,2018-12-08.
[4] 刘华杰.科学传播的三种模型与三个阶段[J].科普研究,2009(2):10-18.
[5] 孙静.新媒体环境下“微信”科学传播模式探析[J].科普研究,2016(5):10-16.
[6] 2018年中国微信公众号现状及发展趋势[EB/OL].http:///industry/201807/656197.html,2019-01-20.
[责任编辑:艾涓]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