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雅尔维克用25年时间还原的肉鳍鱼化石,她感到极其震撼,并决心用最短时间迎头“追赶”上去。那时,还没有CT扫描技术,要想从内到外“看清”微小的鱼化石,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一种极为复杂的连续磨片工艺和制作模型方法才行。
张弥曼想要还原云南曲靖的杨氏鱼,耗时多多。这种鱼的颅骨化石只有2.8厘米长,张弥曼需要先磨掉极其微小的一块样本,然后,依靠显微镜来画出切面图,直到整块化石磨完为止。张弥曼倾尽心力,画出540幅图画,有复杂一点的图,画一张就会耗去十四五个小时。有时候,她会一直画到凌晨4点,回去睡两三个小时后,又起身到实验室接着干。时间久了,渐渐地,人们知道这个研究“鱼”的女人,是个“不睡觉”的“铁人”。就这样,她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对“杨氏鱼”的研究工作。
按照瑞典权威学派的观点,“杨氏鱼”应该有一对内鼻孔,鱼的头颅分成前后两半,由一个颅中关节连接。张弥曼在做“杨氏鱼”这个标本时,既没有找到内鼻孔,也没有找到颅中关节。内鼻孔是鱼类“登陆”时学会呼吸的关键构造。为此,通过认真研究后,张弥曼找到了更多证据,从根本上动摇了瑞典学派的权威观点,她认为,杨氏鱼和奇异鱼都是一种原始的肺鱼,这一观点的提出,在国际古生物界引起轩然大波,一直争论不休。直到1995年,世界古生物学界才普遍认同她的观点,肉鳍鱼类起源的中心地区也逐渐转向了中国云南曲靖地区。她的发现,让世界古生物界为之震惊,开启了生物界对四足动物起源新一轮的探索。
40多年的研究,弹指一挥间,张弥曼以扎实的研究功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收获了众多荣誉,但她总会很谦虚地说:“我其实很笨,除了有一双勤劳的手之外,就是靠自己不懈的努力,去发现问题,去探討研究,才获得一点点成功。”她说她没法和别人比,别人讲话头头是道,而自己的嘴却很笨掘。她说她是慢鸟先飞常在后,自己也带不了很多研究生,至今,所带过的学生总共只有十几个人。给学生改论文,还得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去改。就连准备自己的发言和讲座,自己也只能慢慢地去做。
张弥曼全身心投入到这个神秘而枯燥的学科上,数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再苦再累也没有回头。
成就卓著
2004年,张弥曼回到老家,参观了家乡的城市建设,看到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她把看到和听到的故事写成了《回乡偶记》,并顺利出版发行。
张弥曼说自己知道感恩,感恩国家的培养,领导的帮助,同事的关怀。她说她是一个幸运的人,总是能遇到好老师。伍献文当年的一句话,定了她的“终身”,让她在“鱼”的研究上有了成绩,2008年,张弥曼将在柴达木盆地发现的一种奇特鱼化石命名为“伍氏献文鱼”,以其纪念老师伍献文先生。
张弥曼在科研中刻苦钻研,敢于试验,勇于创新。而且高风亮节,她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主动让给别人,上世纪90年代初,她把炙手可热的泥盆纪鱼类研究,移交给了年轻人去研究。她说:“我把我原先的研究方向让给别人,别人可以在我研究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研究,可以省去很多时间,也更容易出成果。
73岁时,张弥曼不肯闲着。她发现用法文看文献吃力,她利用周末时间去上法语班。坐在20岁左右的同学中间,她的一头白发特别显眼。第一堂课,老师让大家用法語介绍自己,张弥曼说:“我今年60+13岁。”话音刚落,整个班级一片哗然。下课时,班里的同学都围了上来,问她这么大岁数学法语做什么用?张弥曼就耐心地说:“我学法语,是为了搞科学研究时用。”学生们听了,一时无语。
张弥曼工作成就天天有发展,月月有突破,年年有贡献。2011年,张弥曼,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被授予美国芝加哥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2015年10月,获得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生院荣誉博士学位。2016年10月,获得古脊椎动物学会的最高荣誉奖项:罗美尔——辛普森终身成就奖。2018年中旬,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也是这个行业中的世界最高荣誉奖项。其代表作有《热河生物群》、《中国古生物志》等。
张弥曼开创性的工作获得了巨大成就,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她这次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乃是实至名归。2018年,在颁奖典礼上,张弥曼开场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古生物学问题。伴随着一段幽默轻松的颁奖话题,张弥曼进入人们视线。在5分钟的演讲中,她那清晰的发音,简短的讲话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她的一举手一投足,大方优雅,倾倒众人。她先用法语开场,表达对东道国法国的尊重。然后,分别用俄语和瑞典语感谢自己早期导师的帮助。更有趣的是,张弥曼还特意感谢了自己的女儿:“在她只有一个月大的时候,我把她交给了她的奶奶,当她再次跟我时,已是10岁了,但是,她对此从未有任何抱怨。”发表完获奖感言后,直接走下讲台,竟然忘记拿走获得的奖杯,这一场面,把全场的人都逗乐了。张弥曼这一瞬间的出现,在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与会的很多人都忙着问:张弥曼是谁?她的研究成果是什么?当人们终于找到了关于她大胆挑战学术权威的诸多论述时,才不得不佩服她取得的令人惊叹的研究成果。
2018年8月,张弥曼被中央宣传部、科技部、中国科协评为“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更令人尊敬的是,张弥曼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而是又投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开始探索新生代鲤科鱼化石研究。她说:“这一块再不做,中国就赶不上了。”为了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她常去青海、新疆野外勘探。她解释说:新生代鱼类化石反映了近年来地球的变化,可能会诞生新的重大发现。
她常说:“出国耽误了不少时间,现在要补上落下的研究进程。”如今,张弥曼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并且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她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她要赶着时间去做研究,永不停息地探索着人类的起源,勘测那些在地球和时间中旅行的“鱼”。也许,张弥曼就是这样一个工作上的“傻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