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党性传承与党的先进性

发表于:2022-12-06 17: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苏共执政后没有传承革命时期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最终没有摆脱变质和垮台的命运。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先进性,需要传承革命时期形成的党性原则和革命精神。执政党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要倡导党内讲真话和调查研究的风气,要以党性原则处理党内政治生活中的问题。把革命时期的党性原则融化于执政的主体,应号召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共产党人的先进典范,还要通过打造红色文化营造讲党性的氛围。

[关键词]党性传承;党性要求;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06-0005-04

建党90周年,我们党已经从一个夺取政权、领导计划经济的革命党转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我们党如何把革命时期形成的崇高政治理想和精神风貌传承到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员队伍中去?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考验。

一、党性传承:一个沉重的历史话题

世界政党发展的历史证明,革命时期的政党往往具有崇高的政治理想和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掌握政权后虽然保持着革命的热情并继续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但可能是“惯性”在起作用,因而,政党最终难以摆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防止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出现革命意志衰退和奢侈享乐风气的历史悲剧?重要方法是学习党的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

1.苏共垮台源于革命理想和革命精神的丧失。在列宁的领导下,苏共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新型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原则是由列宁首先提出来的。列宁指出:“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1]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要求共产党人始终从阶级对立的角度看待问题。在列宁看来,党性就是共产党人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观察问题和选择政策。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推行“工厂民主制”,要求共产党领导干部只拿相当于一般工人的工资水平。斯大林成为党的最高领导后,领导干部的特权开始滋长和蔓延,以致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认为苏共形成了一个“红色权贵”。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试图纠正党内的特权现象,结果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团,最后被勃列日涅夫赶下了台。勃列日涅夫上台不久就把苏共干部的特权制度化。据有关资料统计,在苏共垮台前夕,群众认为苏共是代表工人阶级的,只占4%,认为苏共是代表人民的占11%,而认为苏共是代表国家机关干部的,占到了85%。[2]历史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不是永恒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果不能传承固有的党性原则和优良传统,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失去人民的支持。

2.党性传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先进性的重大课题。在革命时期,由于我们党有外在的压力,因而有保持先进性的强大动力。但在长期执政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党所秉承的党性原则和价值体系受到了严峻挑战。首先,各种思潮相互碰撞,党员有丧失理想信念的危险。其次,市场经济追求利润的特性,对党的宗旨产生了冲击。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下,一些党员干部不仅有个人主义的严重倾向,有的还腐化堕落。第三,党长期执政,领导干部存在疏远群众的可能性。面对党性原则在新形势下的挑战,迫切需要我们研究和传承革命党的党性。列宁曾经指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可以说,执政党忘记了革命时期长期形成的党性原则,也就失去了自身特有的品格,也即失去了先进性。

3.革命党的党性与执政党的党性之间的逻辑链接。政党的历史是延续的,不间断的,应当在性质和宗旨等方面有传承的关系,从而保持本党固有的阶级属性。毫无疑问,如果一个政党在变革中丢弃了自身的固有本性,就意味着变质。历史实践证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最容易丢失的是传统精神,甚至会发生执政党对革命党性质的背离。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早期是生气勃勃的,但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变为执政党后就背叛了孙中山的遗训,开始腐败堕落。可以说,执政时期的国民党与革命时期的国民党没有崇高精神的传承。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在大陆的28年统治是专制暴政,最终丢失了政权。我们党是按马克思主义原则建立的,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特有的党性原则和革命精神。如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我们党夺取政权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如何继承革命时期的党性原则和革命精神?这直接关系到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当然,党性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要求,革命时期的党性原则与执政时期的党性要求是不同的。但是,革命党的党性与执政党的党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始终为大多数人谋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传承革命时期的党性原则,才能抵御市场经济的负效应,才能抵御各种政治思潮的侵袭,才能摆脱“历史的周期律”,从而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二、先进与执政:把革命党的党性融化于执政的主体

我们党是人民的主心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因而我国的执政主体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我们党是通过崇高的党性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今天,我们党要获得广泛的民意基础,就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传承老一代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和革命精神。

1.坚定党的崇高理想,完成革命先烈的未竟事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奋斗的最高目标是共产主义。由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因而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是反帝反封建。我们党执政后的崇高政治目标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革命时期,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为了推翻三座大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党要实现执政的目标,需要共产党人坚持崇高的政治理想,完成革命先烈未竟的事业。

理想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共产党人有了信念,就能抵御形形色色的诱惑,就能经受各种严峻的考验。从党的历史经验来看,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既要面对外部的考验,还要面对党内的考验。从外部来说,革命理想使共产党人具有顽强的革命毅力。为了革命理想,毛泽东失去了六个亲人,贺龙家族有2050人牺牲。[3]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共产党人忍受失去亲人的痛苦,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从党内来说,共产党人有坚定的信念,才能在重大挫折面前具有相忍为党的政治品格。在党内,政治生活并不是平静的,有时也会碰到曲折、冤枉和错判。但有信念的共产党人不会因为个人的不幸而放弃党的理想。

我们党的力量在哪里?不依赖金钱的支撑,不仰仗权力的控制,而在于崇高的政治理想。

2.牢记“镰刀与斧头”的党旗符号,坚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镰刀和斧头”作为党旗的符号,昭示着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始终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在党旗的指引下,我们党不仅在纲领政策上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而且广大党员干部也展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风采。首先,不断满足人民最现实最直接的物质利益。我们党在革命时期如何凝聚群众?不是靠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土地革命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分给农民的土地是“死契”,即让农民永远成为土地的主人。由于党成为人民利益的共同体,因而获得了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在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中,直接服务我方前线的民工达940万人,支援大小车辆有82万辆,粮食8亿斤。陈毅元帅当时感叹地说:“我陈毅死在棺材里,也忘不了山东人民对我们的支援。”其次,党员干部真正是人民的公仆。在延安,不仅有一整套民主的制度和机制,而且“官员”没有任何特权,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延安,我们党实行供给制,同时给领导干部一些津贴。1938年,党内的津贴标准为,士兵(班长)1元,排长2元,连长3元,营长4元,团长以上一律为5元。当时,毛泽东、朱德只有5元,而著名文化名人或大学者为5-10元。如艾思奇每月10元。[4]由于领导干部没有任何特权,没有任何政策规定的“好处”,因而人民相信领导干部,真心实意拥护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事实上已经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成为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想往的革命“圣地”。第三,党员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在革命根据地,党员与群众只有分工的差别,而没有尊贵之分。革命家彭湃为联系群众,学说土话,只穿农民衣服,还有意把脸晒黑,以农民的打扮、情感做群众工作。革命根据地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秘诀之一是官民平等,形成了党群之间的鱼水关系。最后,党内没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在革命根据地,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出现腐败,不仅会“群而攻之”,而且会受到法律规定的严厉制裁。1926年8月4日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发出的通告就要求党组织对腐败分子“务须不容情的洗刷出党,不可令留存党中,使党腐化,且败坏党在群众中的威望”[5]。据有关资料统计,在瑞金革命根据地,领导干部贪污264.7元就判死刑[6]。由于我们党从严治党,因而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成为全国政治最清明的地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在革命时期,我们党是靠党的宗旨赢得天下的。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干部应当牢记“镰刀和斧头”符号的政治意蕴,发展好实现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外国政党固然有许多联系民众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但我们党在革命时期赢得群众的方法最科学,也最有效。革命时期党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真做,能让人民在平时的生活中切身感受到。在那里,群众是主人,党是工具。实现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最紧要的是把自己真正作为实现人民利益的工具,而千万不能把人民作为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

3.倡导党内讲真话和相互批评的风气,不断提高党的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讲真话和敢于批评,是检验一个领导干部党性强弱的重要标志。党员干部加入共产党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应当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因而能讲真话,也敢于开展批评。我们党为什么能够从小到大,最终取得了政权?重要原因是党内有一大批革命者对党负责,敢讲真话,不仅及时纠正了错误的决策,而且能制止党内的各种错误倾向。

党在执政的条件下,领导干部在党性上的一个重大考验是讲真话还是讲假话。领导干部讲假话有可能暂时赢得上级的青睐,而讲真话的同志难免会受到上级领导的误解甚至打压。在我们党内,要谨防林彪式的人生哲学。我们党执政后,林彪私心膨胀,专心研究毛泽东的心理,然后投其所好。他在日记中“把大拥,大顺作为总诀”,表示要“跟着转,乃大窍门所在”。林彪的蜕变说明,革命者向执政者转变,容易从革命者变成政客。一旦政客在党内兴风作浪,就会败坏党内的风气,就会危害党的事业。因此,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需要党员干部弘扬战争年代讲真话的品格,对党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向党提建议,保证党的决策的科学性。

4.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和掌握真实信息,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有效性。开展正确的调查,是我们党联系群众、保证决策科学的重要方法。毛泽东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为联系群众,一生重视社会调查。但他早年和晚年的调查因方法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开展调查是深入群众,请农民吃饭,过夜时还请农民盖大被子,启发农民讲真话。他曾经指出:调查“以年龄说,老年人最好,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不但懂得现状,而且明白因果。有斗争经验的年轻人也要,因为他们有进步的思想,有锐利的观察。以职业来说,工人也要、农民也要,商人也要,知识分子也要,有时士兵也要,流氓也要”。毛泽东在湘潭调查32天,所得的材料不少。他感叹地说,许多农民运动的道理,和在汉口、长沙听到的道理,完全相反。毛泽东通过调查了解了群众,因而能科学制定党的土地革命的政策。毛泽东在晚年也开展调查。但由于地位的变化,调查就大打折扣。1955年11月1日到4日毛泽东在天津和上海等地搞社会调查,调查对象都是党政干部,最低级别也是副市长、副专员。当时,毛泽东调查的主题是解决农业合作化问题。农业合作化关系到几亿农民,毛泽东搞大量的调查竟然没有找一个农民谈话,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党的历史告诉我们,科学的决策不能简单地依赖领导干部的英明,主要是取决于深入的调查。只有做到情况明,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前沿性的判断和预测。

5.了解党内政治生活,做一个有崇高人格的共产主义战士。我们党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因而党内政治生活既有政治原则的严肃性,又有心情舒畅的灵活性。然而,党的政治生活并不是平静的,有时候个人也会遇到不公正对待。当在党内遭受挫折的时候,是逃避、忍耐,还是做叛徒?在党的历史上,涌现了成千上万的对党忠诚、忍辱负重,讲人格,为党献身的共产党员。在执政的条件下讲党性,共产党员应当学习老一代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首先,要经得起挫折。其次,要经得起误解。第三,要坚守崇高的人格。在党的历史上,我们党有千千万万的党员面对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情况下坚持真理,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情操。胡耀邦同志在“文革”被打倒时,坚持真理。1975年,他跟随邓小平在科学院搞整顿,雷厉风行。胡启立同志在撰写胡耀邦回忆文章时,评价胡耀邦“在邪恶面前选择正义,在逆流面前选择真理,在得失面前选择良知,在误会面前选择理解。”[8]历史实践证明,一个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党员正确对待挫折和不幸,对保持先进性至关重要。党是先进的,但不意味着每一个党员都先进,因而党员不能把个人的不幸与党联系起来,更不能与党的事业联系起来。在党的历史上,我们党内涌现了无数个正确对待挫折的共产党员。在执政条件下,党员要传承老一代共产党员的政治品格,在复杂的环境中要坚持真理,不怕邪恶,经受各种考验。

三、执政党传承革命党党性的路径思考

党在执政条件下传承革命时期的党性原则,对共产党人来说是一个历史性课题。从历史的经验来说,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保持了坚定的党性;解放后加入党组织的党员因为对党充满了敬仰和期待,加之党内教育较严,因而能较好地传承了革命时期的党性原则。随着执政时间的延长,党的队伍出现了新的变化,传承革命党党性的难度越来越大。执政党传承革命时期的党性原则,需要推进党内教育创新。

1.学习马列经典,让党员确立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革命党与执政党在中心任务、纲领政策以及能力要求等方面是不同的,但两者之间在本质上有传承关系。革命是为了执政,而执政是为了实现革命的理想。如果执政党忘记了革命时期的承诺,那就意味着背叛。因此,加强党性修养,需要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和成果。共产党人的政治修养,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深刻认识,决心为创建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而奋斗;共产党人的理论修养,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决心按社会客观的规律改造世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共产党人的宗旨修养,源于马克思主义为大多数谋利益的本质,决心以个人奋斗实现公共的利益。今天,我们党要传承党性,应当学习老一代共产党人加强党性修养的方法,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要通过学习,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熟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想,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宣传先进人物,为全党提供共产党人的道德典范。在实践党性修养的过程中,我们党涌现出千千万万的优秀共产党员。通过学习党史中的党性典范传承党性,是党员提高党性修养有效而便捷的路径。在革命战争年代,除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本身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典型外,还涌现出诸如张思德等无数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人物。传承革命时期的党性原则,需要我们学习党史中的优秀典型。共产党员的典型是共产党员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党性理论是抽象的,而党史中的人物是具体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通过宣传党史中的优秀典型,可以从优秀人物的言行中了解共产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共产党的典型还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精神面貌。党性原则是共同的,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共产党的党性有不同的时代要求。在革命根据地,我们可以学到共产党员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联系群众的品格。在国民党统治区,我们学到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充满智慧,视死如归的品格。在解放初,我们可以学到共产党员艰苦奋斗,任劳任怨,工作认真,不计报酬和干劲冲天的品格。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我们可以学到共产党员解放思想,追求科学,勇于创新的品格。通过学习党史中的优秀人物,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党性的时代要求,从而更科学地传承党性原则。

3.建好党史遗迹,以红色资源弘扬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党的历史遗址是党的重大事件的遗留物,也是党性教育中的重要资源。目前,延安革命根据地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党史遗址已经成为我们党对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的重要基地。党史遗址具有实感特征。开发和建设党的历史遗址可以打造党的红色文化,烘托党性教育的氛围,让更多的党员接受党性的教育。因此,传承党性传统,党组织应当重视党史遗址的挖掘,开辟更多的渠道让党员参观党史遗迹。要通过参观党史遗迹,使党员认识党的历史,感受党的文化,熟悉党的优秀人物,从而树立党的意识,自觉传承革命时期的党性原则,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63.

[2]转引自王长江主编.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75.

[3]光明日报[J].2010-6-11.

[4]斐毅然.孙晓丹[J].世纪.2010-4.

[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282—283.

[6]祝彦.李红辉.党史纵览[J].2011.3.

[8]胡启立.人生·人格·人心——耀邦诞辰95周年.炎黄春秋[J].2011-1.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袁志平

推荐访问:党性 先进性 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