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逐步受其影响,悄然改变,在此大形势与环境下,互联网已经演变成重要的党建新环境之一,势必对高校以往长期传统的党建工作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如何站在时代的前沿,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党建新思路、创新新形式、搭建新平台、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经之路与必备阶段。
现今社会,互联网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作为信息化发展的新生力量,“互联网+”应用的领域不断拓宽,以一种新颖的思维方式逐步渗透进各行各业,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而大学生作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文化水平高、思想活跃度高、对社会变化敏感度高、接受新兴事物能力强,在此形势下,互联网已经演变成重要的党建新环境之一,对高校过往传统的党建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如何站在时代的前沿,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党建新思路、创新新形式、搭建新平台、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经阶段。
1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1.1 对高校过往传统党建教育的冲击
互联网具有其显而易见的优势而得以迅猛发展,从而给高校传统的党建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传统的党建教育模式多采用课堂教学、组织谈话、集体学习或活动等方式进行,在传播性、参与度及覆盖面上都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而互联网因其自主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征,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为大学生的求知、生活、探索扩展了无限空间,促进了学生线上交流的方式及频率,也给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探索思路与方式。但是,如何利用好网络,及时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与探究。
1.2 对高校师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
网络作为开放式媒介,其受约束力低,思想文化呈多元化,正确和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碰撞,对高校师生的选择力、判断力及信息接纳能力等均是较大的挑战。尤其是网络上部分鼓吹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等消极思想,极易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产生影响。因此,在高校党建工作中,要提升工作者和大学生的辨别能力,从党和国家的战略发展需要出发,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主动出击,充分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占领网络思想主阵地。
1.3 对党建工作信息化能力的冲击
随着网络日益增长的大数据和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和参与途径的拓宽,大学生也会对各种事务更加的了解,更多地希望能参与其中。相比传统党建教育自上而下灌输信息的模式,当今大学生需求更多掌握信息、反馈和交流的渠道。传统互联网与高校党建和结合存在功能单一、宣传吸引力弱、持久关注度低等情况,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学生党员多样化、个体化的学习和交流需求。这就需求高校打造更完备的信息发布平台及互动交流平台,并及时做好反馈。
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
“互联网+”的应运而生,打破了传统型党建工作的壁垒,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和学习,不仅保留过去个体向群体、个体向个体单向灌输的模式,亦增加了与教育者互动和交流的环节,在单个或群体交流状态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者的思想理念,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党建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首先,“互联网+”的运用有效延伸了高校党建工作的新阵地。互联网是当今社会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面对西方文化对我国政治、文化、价值等方向潜移默化的渗透,我们必须重视起来,积极抢占网络思想的主阵地,提升在互联网上宣传主流思想的强度和高度,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高校师生指导实践的有力武器,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和声音,增强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其次,“互联网+”的运用有效拉近了教育者和受众的距离。高校党建工作的网络化,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改变了受众被动接受的状态,方式更加灵活化和多元化。作为教育者,一方面可以通过其快速抓住当前大学生的真实思想状态,另一方面又可以站在平等的角度与之交流,从而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提升党建工作的成效与影响力。
再者,“互联网+”的运用有效提升了高校党建工作的运行效率。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浪潮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能从中汲取丰富的教育资源,封闭化的壁垒将逐步消失,传统的组织层级关系和信息传递方式将逐步打破,同时借助高效的网络,传统党员教育内容的更新速度将大大提升,各类信息能迅速有效地传递和传播,从而提高了党建工作的运行效率和工作能力。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思路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今后党建工作的发展应借助互联网的东风,不断创新探索互联网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的方式,抢占网络党建思想新高地,把互联网建设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之一。
(1)组建一支具有高信息化素养高水平的党建工作者队伍。“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党建工作信息量巨大,任务繁重,因此,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觉悟、高信息化能力的队伍尤为重要。在现有的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支部书记等学生党建工作者的基础之上,还应逐步向高校其他教师、学生群体中渗透,提升高校教师和学生党员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此外注重提升工作队伍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处理技术,积极将党建工作与互联网相结合,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信息化能力强、工作水平高的党建队伍。
(2)运用“互联网+”技术开拓学生党员教育新模式。进一步加强传统党建教育与网络技术的融合,建立网络教育平台,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微博、微信平台、手机客户端等方式,抢占网络思想教育阵地。教育内容要多从学生党员乐于接受的角度出发,配合使用文字、圖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内容形式,开展多类型党组织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增加网络阵地的影响力,使得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主动接受,主动担当党的簇拥者与传播者,延续正能量,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3)完善网络党建教育的风险防御能力。在网络的开放性、便捷性、传播性和包容能力的背景下,我们一方面享受着信息传播的迅速和便捷,另一方面对网络不良信息的冲击也要有相当的风险防御能力。在建设高校网络党建的过程中,应注重网络的监管能力,完善网络监管体系,同时要提高高校党建工作者网络辨别能力水平,使党员自觉接受党组织及党内外群众的监督。此外,应积极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教育,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规范,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有害的网络信息。
(4)搭建有效的网络信息沟通机制。高校在完善网络党建教育的同时,应注重搭建有效的网络信息沟通机制,搭建思想交流、相互协作的桥梁。在学生网上学习过程中,可以及时互动,参与到感兴趣的话题讨论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党内教育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在协助网络监管体系中,也能起到一定的协管作用,提升高校学生自我监管的能力。再者,加强党建工作网络信息的反馈制度,可以有效的促进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定期丰富和完善,稳固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的主动权、新阵地和引领作用。
总而言之,“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是一场长久的变革和使命,网络不仅给现今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手段。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高校党建工作者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新党建工作新思想,拓展党建工作新方式,以信息化、网络化方法保障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