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热响应特性研究

发表于:2022-12-06 18: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主要以寒冷气候区下的生土建筑与砖混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实测调查以及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研究寒冷地区不同居住建筑的热响应特性。

关键词:寒冷气候区;砖混建筑;生土建筑;热湿环境

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高能耗建筑逐渐占据了很大比重。采暖,通风,空调,照明是其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任由建筑能耗继续增长,必然给中国的能源供应及环境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降低建筑能耗,推进节能建筑的发展是当今建筑的发展趋势。

传统民居建筑作为气候适应性建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发挥了自然力量,保证了生活质量需求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在当前社会,能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断被提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要求对传统民居的生态经验及气候响应技术进行挖掘与提炼,学习和研究蕴含在传统民居的生态经验,并用于指导现代的可持续建筑实践。

但是,关于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经验的研究较少,并缺乏比较系统的整理和对比。因此,针对传统建筑进行建筑技术经验的科学化提炼,挖掘传统民居中的气候响应型技术,进行传统民居再生设计的深入研究成为传统民居建筑进行现代化研究的当务之急,迫切需要解决。

本文主要以寒冷气候区条件下的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调查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从民居建筑热响应得到提示,探究其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

1 试验概况

1.1实验房屋

实验房屋A为位于开封市杞县付集镇的生土建筑,长8.1m,宽5米;建筑B为开封市杞县付集镇的砖混建筑,长8.7米,宽4米,屋顶为厚5.4cm的活动板;建筑C为位于濮阳市南乐县的砖混建筑,长8m,宽6.5m.

1.2试验时间

试验时间为2017年7月13日——2017年8月19日。是典型的夏季气候。测度时间较长,获得大量的室内外温、湿度数据。根据建筑热工研究的一般规律,本文选取测试期间天气最典型且处稳定情况下的测试数据,进行室内热湿环境对比分析。本组选取2017年7月15日数据为代表进行分析。

1.3仪器布置方案

每栋建筑布置一个GSP—6温湿度自记仪,靠近建筑中心位置,距地高度为1.5m—2.0m.测量数据包括温度和湿度。

2 试验数据

经过实地监测,本组成员取得 3种不同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曲线拟合,最终得数据曲线。

2.1 数据曲线

从此图1来看,在室外温度基本稳定的情况下,A,C建筑室内的温度基本稳定,生土结构A建筑室内温度最低,而砖混结构平屋顶C建筑室内温度高于A建筑;砖混活动板屋顶B建筑室内温度波动最大,且出现温度最大值。

从图2可以看出,在室外湿度基本稳定的情况下,3栋建筑室内的湿度也基本稳定。生土结构建筑A室内湿度最高,砖混结构建筑B.C室内湿度较低。

从图 3可以看出,砖混结构活动板屋顶建筑B随室外温度变化且高于室外温度,生土建筑A室内温度较稳定。

从图 4可以看出,砖混结构活动板屋顶建筑B湿度随室外湿度同幅变化且低于室外温度,生土建筑A室内湿度基本低于室外湿度且较稳定。

2.2 对比分析

由图 1、3 可以看出,试验期间,室外平均气温值27.1℃,波动振幅6.3℃;室外空气相对湿度平均值87.7%,波动振幅17.7%。生土建筑A室内平均气温值 29.2℃,波动振幅2.4℃;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平均值77.0%,波动振幅5.4%。由图1、2可以看出,试验期间,砖混结构活动板屋顶建筑B室内平均气温30.5℃,波动振幅4.1℃;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平均值71.6%,波动振幅10.1%。砖混结构平屋顶建筑C室内平均气温31.0℃,波动振幅2.2℃;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平均值87.7%,波动振幅17.7%。

建筑A、B、C虽然同处于建筑区划的寒冷地区,但A、B與C分处不同地区,当日天气有所差异,但是A、B与上述室外温湿度处于同一地点,因此综合比较建筑A、B与室外的温湿度平均值和波动振幅,生土结构建筑A室内温度较低,低于砖混建筑B,且湿度高于建筑B,但A和B温度均高于室外温度,且湿度均小于室外湿度,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当日当地天气为中雨,以至于产生这种现象。在三栋建筑中,生土建筑A温度与湿度波动较小,适宜夏季居住。

3 结语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建筑来满足自己对生产生活的需要,不断地改变建筑物的外形或材料去适应气候的变化,最终形成了适合不同地区的不同建筑类型。给人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这种改变大都是以不消耗能源和付出环境代价而存在的。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占地面积要求以及城镇规划需要,越来越多的传统建筑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模式化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虽然采用了能源消耗等方式为人们带来了更好的居住体验,但是与之而来的是大量的环境问题。研究民居建筑的目的只是为了大家在民居建筑中吸取经验,并将至应用于将来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将现有建筑不断发展完善。在满足需求要求的同时实现环境友好。

通过对生土建筑、砖混结构活动板屋顶建筑以及砖混结构平屋顶建筑的室内外热湿环境的实地监测,以及调查问卷了解相关数据。分析了三种不同建筑的热湿环境状况及其产生原因。通过对比3种不同建筑的热湿环境数据以及室内外数据,有效地说明生土建筑在维持室内舒适度所具备的优势。将生土建筑应用于未来的建筑材料中,将能够很好的节约建筑能源消耗。至于生土建筑如何与其他材料相结合,使之在保证本身对于热湿环境的良好性能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牢固性,以及对于生土建筑与空调相结合的系列调节方案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兴义,王伟超.豫西北地区生土与砖混结构建筑热湿环境对比分析研究.2009.03/住宅科技

[2]翁文兵,张忠燕,徐小军.上海市夏季卧室热湿环境实测与分析.

[3]吕静,钟 坷,亢燕铭.上海地区冬季建筑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