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面临“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党的先进性建设是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根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最紧迫的任务和现实要求。我们要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科学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
关键词:两大历史性课题: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D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11)04-0017-04
90年前,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的潮流,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重任而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最终夺取了全国革命的胜利,成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党的执政地位,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将长期面临“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要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而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现阶段,党的建设的重点和关键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那么,两大建设和两大历史性课题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呢?笔者认为,加强先进性建设是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根本,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最紧迫的任务和现实要求。两大建设又是内在统一,不可分割的,共同为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服务。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面临两大历史性课题
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革命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历史使命也由“革命——谋解放”到“建设——谋幸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又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同时,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给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能不能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能不能维护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不能继续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能不能解决好“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长久的严峻的考验。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权力的双重性使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既有为人民谋求更多幸福的有利条件,也有脱离人民群众甚至走向腐化的可能。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获得执政地位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使党群关系面临新的问题。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就明确指出:“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必然会脱离人民群众,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因此,能否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党内还存在着一定的腐败现象,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比较严重。腐败是一个毒瘤,严重侵蚀着党和国家的肌体。腐败不除,有可能亡党亡国。党越是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就越艰巨,就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是现阶段党的建设的主线
1 先进性建设是党的一项根本性建设和永恒的主题
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
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的一项根本性建设。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决定了必须加强先进性建设。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除了人民的利益外绝无自己的私利可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要彻底改变中国的贫穷落后面貌,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先进性,决定了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同绕和体现先进性来进行。
先进性的特点也决定了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党的先进性的内容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呼声,体现实践的需要。历史证明,一个执政党,如果不加强先进性建设,不思进取,不能与时俱进,满足于现有的权力和地位,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就难以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就将不可避免地要丧失执政地位。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先后丧失执政地位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这些政党的先进性逐渐淡化褪色、执政能力日渐下降减弱,执政党的建设没有与时俱进,党的组织松散,党的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对党的事业失去了信心,最终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党的生存、发展、壮大也与党的先进性密切相关。只有始终代表了先进、追求了先进、维护了先进、激励了先进、发展了先进、体现了先进和保持了先进,我们党才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先进性建设关系到党自身长久保持生机和活力,关系到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巩同。如果说党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法宝,那么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我们党的护身法宝、克敌制胜的法宝。从这个意义上说,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的根本性建设。
2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要“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
执政能力是执政党最基本的和首要的能力,执政党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履行其执政职责,完成其执政任务,实现其执政的奋斗目标。执政能力也是执政党的一种最基本的职业能力和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开创新局面的能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由我们党的执政使命决定的。在其位,谋其政。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法定的执政党,肩负
着重大的执政责任。21世纪,我们党面临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最终完成祖国的完全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使命,虽有很多有利条件,但困难和挑战也很多。执政使命十分崇高神圣,但也异常艰巨繁重,需要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由我们党执政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我们党的执政环境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机遇和挑战同在。从国际上看,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局部战争和冲突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明显上升,世界并不安宁。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力量进一步分化组合,但围绕多极还是单极的斗争依然十分激烈。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经济可望保持增长态势,但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更加突出。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但西方敌对势力仍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境内外敌对势力总是企图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千方百计对我国进行渗透。我国将长期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长期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从国内看,我国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矛盾的凸显时期,面临着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三重转型,国情独一无二、异常复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艰巨繁重。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关键的阶段。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在这个阶段,既有因为举措得当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的失败教训。现阶段,我们还面临着生产力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收入分配不合理、教育不公、“看病难、就业难、购房难”、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贪污腐败现象比较严重、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社会治安维稳难度加大以及“藏独”、“疆独”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颠覆破坏等各种复杂的问题。从党自身的情况看,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既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也提出了新的课题。总之,无论从国际、国内还是党内看,我们既面临着需要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在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的困难和风险,还有许多难以预料的不确定的因素。这些都需要我们党有高超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和治党治国治军的能力和本领。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是由我们党的执政特点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唯一的执政党,但党的执政地位并非一劳永逸的。政权得而复失,在世界上是屡见不鲜的事。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失去政权,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有十分卓越的执政业绩,才能够得到人民的真正信服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又是需要在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的横向比较中体现其执政优越性的,这也需要炼就比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政党执政更强的执政能力,才能在世界性的不同社会制度的执政横向比较中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党长期执政,显然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三、加强两大建设,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
1 加强先进性建设,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加强先进性建设是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根本。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执政,能不能长期执政,归根结底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善执政使命。
一要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保证党的思想理论的先进性。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要加强作风建设,保证党的纲领宗旨的先进性。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把它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制度与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党的性质和纲领、宗旨决定了党与腐败是水火不容的。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
三要加强组织建设,保证党的组织的先进性。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尤其要注重在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注重党的领导班子建设,切实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让权力受到监督和制约,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要大力提高党员素质,保证党员的先进性。十七大报告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因此要加强党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执政意识,使其具备胜任本职工作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各行各业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五要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党的制度的先进性。制度建设是关键。邓小平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曾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党的高度重视。”现阶段,要完善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制度、党的决策制度、党的选举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党代表制度等,为党的事业的不断前进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2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是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最紧迫的任务和现实要求。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法定的执政党,其执政的合法性毋庸置疑,但能不能执好政,能不能长期执政,又是一个执政能力的问题。不能提高执政能力,执政基础就会受到削弱,执政地位就会受到威胁,甚至有丧失执政地位的可能。为此,必须着重搞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不断完善两大方式。要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党的领导是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这就必须正确处理党和政府及党与人大、政协之间的关系,党的地位应该是
总揽全局、协调八方,而不是以党代政、党政不分。要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党的执政应该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但党自身的活动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并成为遵守、实施宪法和法律的模范。党的执政还必须实施德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二要深入研究三大规律。要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尤其要总结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丢失政权的教训,要善于学习借鉴其他政党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并对自身六十多年的执政历史进行系统的反思和总结。
三要坚决贯彻四种理念。要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执政就是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贯彻依法执政的理念,通过制度设计坚决杜绝权大于法、以权压法甚至是徇私枉法,使党的执政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运行。要贯彻民主执政的理念,大力发展党内民主,确保党员对党内事务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权利的落实。“党是执政党,党内民主生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民主建设,一方面党内民主是我们党能够健康正确决策的基本保证,直接决定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从而对人民民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党内民主的状况必然会产生示范效应,促使全社会学习和仿效,推动人民民主建设的发展。党内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关键。”要贯彻科学执政的理念,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
四要切实提高五种能力。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必须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囚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过去,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期待,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创立了伟大的新中国。现在,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胜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将来,中国共产党一定能以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科学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带领中国人民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