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发表于:2022-12-07 08: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从中学生道德和法律意识培养的实际出发,着重探讨对中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问题。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一、联系社会实际,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二、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三、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五、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六、实施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关键词:中学生;道德意识;法律意识

道德意识是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论体系的总称,可区分为个体道德意识和群体道德意识,两者的统一,即表现为人们共同承认和遵守的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法律现实的特殊组成部分,是人们对现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中学时代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道德、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道德法制建设工作的成败,决定了社会的稳定。因此,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法制教育刻不容缓。

一、联系社会实际,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政治课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效果。根据政治课的具体特点进行道德教育教学时,可以动员学生联系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实际,认真思考、提出和讨论社会焦点、 热点、疑点问题,发表解决问题的看法。在讨论中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鋒,让学生各抒己见,得出结论。教师对整个讨论过程只进行隐性的控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是非、美丑、善恶、荣辱等道德评价标准,教育学生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提高道德意识,并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习惯,积淀为能量,锤炼为品质,使校园乃至整个社会充满正能量。

二、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

加强政治课的活动性德育内容,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增强思想政治课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应秉持信任学生、锻炼学生的理念,适度开展课堂及课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促进思想政治课课程实践性的实施。教师要革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探索高效、实效的道德教育方法。通过主题班会、辩论赛、演讲比赛、办墙报、举办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寓学于乐,实现认知性德育与活动性德育的有效结合。

3.带领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教师要注重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道德实际,灵活多样地开展适合道德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通过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学生去养老院慰问老人,让学生体验一种健康的、积极的道德生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华的瑰宝,在它的影响下,不仅出现了无数仁人志士和风流人物,而且凝结出爱国的思想和爱国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这些可以成为我们今天社会的价值导向、行为规范。如孔子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表明每个人都要保持高尚的风格, 不做任何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国家的事, 为祖国做贡献, 这是人生最大的价值, 也是高尚的价值;孟子的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还有“一粥一饭, 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的勤俭品德;以及“受人滴水之恩必以涌泉相报”的感恩情怀……将这些名言警句有机地运用到政治课教学中, 渗透到所讲授的政治知识中, 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公民意识是公民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思想保障。在当代,公民意识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启蒙和发展公民意识的黄金时期。政治课作为中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主阵地,在公民意识培育中有其独特的先天性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存在着一些问题:轻视公民意识培育的重要性;缺乏对公民意识培育方法与内容的创新;唯分数至上的评价标准等。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同,养成坚定的国家认同,有益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认同。

五、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当前,我国中学法制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目标定位不准确,消极心理问题突出;家庭教育重知识轻德行;学校教育重应试轻素质;社会教育重形式轻成果;家庭、社会、学校缺乏合作等等。对学生法制意识的培育,必须改变观念和教学方式,以中学政治课为切入点,结合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可以采用主题演讲、讨论以及知识竞赛等方式,实施法制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并对各种形式开展的学生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和评比,对于提供法律素材以及对法律案件剖析细致的学生给予表扬,形成对学生的激励机制,鼓励其他同学在下次的教学中能够有良好的表现。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升法律意识。

六、实施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结合中学政治课程中教师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来看,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是较为适合的做法。尤其是在当前中学阶段学生对于法律的威严以及违法者受到制裁等方面认识不深的情况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扮演执法者、受害人以及违法者,能够更为直观的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对违法者的制裁流程、诉讼进行的流程以及违法者如何从正常的社会活动逐渐产生违法的心理等,容易让学生产生法律观念和意识。比如采取模拟法庭的方式进行普法教育,相对于讲解法制课,更便于广大青少年参与,且易为他们所接受,同时还易于扩大普法教育的受众面。

学生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培养中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对课程兴趣不高的困境,并且在积极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以及法律意识,这是单纯的讲授式教学难以达到的。

参考文献:

[1]莫华伟.试论高校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0(03).

推荐访问:政治课 中学生 法律意识 道德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