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装饰有一定的美学价值;村落在选址,规划等方面代表了所在区域的民俗以及特定时期的典型特征,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考古的价值,并于周边的环境相一致;村落里要有传统技艺的传承,承载了一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我国國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在不同的时期内密集地公布了五批,共计3768个村落。如表1所示。
在快速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乡村数量呈现快速减少的趋势。我国传统的自然村锐减,“在进入二十一世纪(2000年)时,我国自然村总数为363万个,到了2010年,仅仅过去十年,总数锐减为271万个。十年内减少90万个自然村。在这消失的自然村中包含着大量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古村落,这些古村落也在这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消失着。“现存传统村落的数量仅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9%。据专家估计,全国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现存不到5000个。”2014年6月12日至9月20日,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组织了8个专项田野考察组,对“(长)江(黄)河流域”传统村落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跟踪式田野考察,行经11省、行程18500多公里。调研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4年,短短4年间,尚为活态存在的1033个传统村落锐减461个,总数消失了44.6%,平均每年递减11.1%。也就是说,在此次考察范围之内的传统村落中,约3天就有1个消亡。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传统村落正在经受着巨大的变革,保护情况不容乐观。
1.2 保护难度大
目前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难度较大,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新型城镇化的冲击和乡村旅游商业化的冲击,使得不少村被损毁,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新居和商业街。(2)经历弥久的时间,不少地区的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均被雨水、风力等的侵蚀,加上人为的破坏等,都给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带来很大的困扰和难度。(3)传统村落的风俗习惯、特色文化、破旧的居住条件等被人们视为落后和遗弃的对象,不愿加以保护。(4)保护方式落后,技术陈旧。传统的传统村落保护手段无非就是文字的记录,物理性的修复改造和政府明文规定保护。但效果不好,原因是一方面,传统村落范围广,景观、文化形式多样,文化资源具有典型的民间性和分散性,单纯的物理修复、旅游开发不能达到活态化、全面化保护的目的;另一方面,以传统测绘、纸质记载等技术为主的档案式保护方法不能达到全方位、空间化保护的要求,更不能满足可视化表达、形象化展示的需求。
如此种种,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无论从观念及文化层面上,还是在技术层面上,困难重重,形势不容乐观,必须改变观念,创新保护技术,运用新的手段和方法挽救处于濒危状态的传统村落。
2 影像技术
影像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开拓了一个新途径,为传统村落的长期保存和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首先在信息保存方面就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得益于其具有的高精度、高逼真度等优势,能帮助我们更有效更全面地记录传统村落上传达的各种信息。多样化的拍摄技术的运用使得我们在尊重历史原真性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完成传统村落的复原、重建以及信息资料保存等工作,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村落的保护和展示。此外利用当今较为成熟的影像保存技术,可以对各类信息进行高精度和高保真的保存,还可将各类信息转化为计算机数据提供给不同领域用于研究,同时又不会对原始村落造成破坏。
近年来,学术界对传统村落影像数字化保护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民协正针对这一课题,着手联合影像和数字化方面的专业人士开展古村落的立档调查,按照“一村一档”建立传统村落档案。一是古村落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如反映古村落选址布局、空间格局的图文数据以及反映村落中历史建筑、遗迹遗存、古树名木等相关数据;二是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包括村落中的文字记录、历史文献、民间文学类图文数据、艺术类音像图文数据等。在2017举行的全国古村落工作经验交流会期间,广东省民协和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等合作建设的“基于大数据架构的中国古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云服务平台建设”课题研究正式启动,重点提出了从影像数据视角处理古村落资源的重要一步。据广东省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丽娜介绍,该项目以广东200多个古村落为示范,针对传统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源数字化处理的难题,提出了古村落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模式,对古村落文化大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包括资源整理、标注、检索、分类、构建知识图谱以及资料深度关联分析等。但是,由于宣传推广不到位,技术人员的匮乏,影像技术在传统村落保护的应用只有在极个别地区应用。
3 影像技术的意义
影像技术对村落留存与传播的意义,无论是从村落自身的需求上,还是在效率成本,新技术的支持,节能环保上都显示出一些传统的手段无法超越的优势。
3.1 低成本,高效率
传统的传统村落保护方式只是单纯的地情文献资料记录,收集抄写文字资料,描绘图形,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文字资料不易保存,容易遗失破损,复制成本高,传播速度极慢,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大众,从而导致了关于传统村落的地情文献资料在大众化普及的道路上寸步难行,逐至困地。而更高级的虚拟村落博物馆和数字化辅助设计的技术在目前几乎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大规模应用在传统村落上。例如在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的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这项工程以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敦煌石窟数字化成果为资源,利用现代展示手段建成数字展示与游客接待设施。这项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被视为莫高窟保护史上工程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次综合性保护工程,总投资达2.61亿元人民币。这笔巨额投资的70%是来自中央的投资,30%由地方自筹。至今,我国在数字化,虚拟化技术对文物保护上,只有极少地方得以应用。所以在这过度时期,低成本,高效率,易操作的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3.2 新技术发展的支撑
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应用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影像数字化技术能在传统村落应用,得益于以下几种技术的支撑。(1)数码相机。数码相机操作简单、成像清晰快速,适应性强等强大的优势替代胶片相机。此后色彩还原和色彩范围不再依赖胶卷的质量;感光度也不再因胶卷而固定,光电转换芯片能提供多种感光度选择;储存数量和存储成本相对胶片相机更是体现出强大的功能优势。(2)多媒体。多媒体技术使音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三大信息处理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为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石。多媒体技术发展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到目前为止声音、视频、图像压缩方面的基础技术已逐步成熟,并形成了产品进入市场,热门的技术如模式识别、MPEG压缩技术、虚拟现实技术逐步走向成熟,相信不久也会进入市场。(3)互联网。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日益发展,在互联网+的信息化大背景下,各行各业争先恐后的与信息数字挂钩。人们越发意识到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并展示于大众的必要性。传统村落数据来源丰富、种类多样、专业性强,这对数据管理、分析和共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互联网+”模式为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应用大数据存储可以缓解海量时空数据管理和分析压力,采用分布式计算能够提升数据挖掘和信息提取能力,通过互联网可以提高信息展示的交互性和文化交流的互动性,这些特点使“互联网+传统村落”成为当前的新方向,术界和实务界已在相关方法、框架及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和初步应用。
3.3 绿色环保
传统使用纸质文献来记录传统村落的古建筑的构造、工艺、相关历史等信息资料,这些原始的纸张、书籍等纸质材料笨重又破坏环境,浪费自然资源。而影像数字化对无论是前期的拍摄,还是中期的修图整理,后期的储存,修改,传播都是在节能环保的基础上进行的。
4 结语
影像数字化技术,可对与传统村落相关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提供数字化保存、组织、存储与查询检索等手段,并为更高级的数字化文化遗产博物馆、展览馆,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服务。即利用影像数字技术在传统村落的留存与传播的问题,是从传统纸质化手段到先进的虚拟化技术的过度模式。本文基于我国传统村落的现状,探讨了传统村落保护手段的利弊,提出了现有的影像技术在传统村落保护的优越性,然后从影像数字化对传统村落的留存与传播的意义出发,阐释了影像數字化技术对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新思路,希望能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影像数字化技术是基础手段,要想真正挽救濒临消失传统村落,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小明.传统村落价值认定与整体性保护的实践和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与社会科学版),2013,34(2):156-160.
[2]金澄宇,王琴.数字化技术在乡村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探讨[J].计算机时代,2013,(1):20-22.
[3]福田亚细男.地方生活文化和古村落保护[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4]何惟增.建筑摄影艺术表现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鲁东明,刁常宇,刘德智.文物数字化技术与应用[C].中华文化遗产数字化及保护研讨会论文集,2004.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s of our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difficult to be estim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hang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existing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China are also going to decline and fall irreversible. It is a great project to protect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to effectively retain and disseminate the non-material culture carried by these traditional villages.
Key Words:Traditional villages;Image digitalization;Retention and dissemination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