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政府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政府提出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适时转型的一系列指导思想,确立了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这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了更好地培养出色的表演应用型人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提出了“163”教学模式,相对于以往的培养模式,“163”教学模式既注重基础性理论知识的传授,更侧重实践知识的要求,强化学生的实际表演工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进而让我专业与社会上广大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关键词:高职职业现状;戏剧影视表演;“163”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1-0145-02
一、高职职业教育现状
(一)艺术类高职院校的生源相对较弱
和艺术类本科高校招生相对应的是艺术高职院校的招生,与本科招生不同的是,藝术高职学生从客观上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本都是省内招生,第四批次录取,大多都是各大本科院校高考筛选之后的学生,所以导致生源条件相对欠佳、文化修养较为薄弱。
(二)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实践为载体,在大量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技术能力。但是现阶段,艺术类高职院校戏剧表演开展的课程缺乏实践平台的展示,忽视了对职业教育注重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三)“双师”教师的能力相对单一
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的根本就是保持高水准的教学质量水平。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但是在现阶段的发展中,艺术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学能力和本科院校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二、浙艺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模式
近些年,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始终从以突出实践为重点,探索出了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163”教学模式。即:一个专业核心模块、六个支撑模块与三个实践平台模块有机组合,即,利用日常教学汇报、剧本朗读、经典国学诗文诵读、采风与专业观摩、微电影与戏剧小品创作、专业赛事教学六个模块形成对表演核心课程的支撑,同时,通过小剧场话剧月、综合展演季、社会服务展演等由院系搭建的实践教学平台来展示表演核心课程的教学成果。
(一)“思·展”双核心教学主体定位
思——舞台表演关键在于学生的艺德培养和思想情操的提升。在“1·6·3”模块中,我们设置“弟子规”、“道德经”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等教学内容。在弘扬传统文化、实现高校教育文化传承的同时,我们深刻认识到,戏剧影视表演教育最大的产品不仅仅是演员,而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人”——一个正直、善良、谦和、豁达,有责任心、使命感、敢于担当的人。
展——抓住各类展演机会,推出作品强化实践。我们指导学生积极组织参加浙江省大学生戏剧周展演活动、浙江省戏剧节及各类应邀庆祝演出活动。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日常化建设,加强管理服务工作。将实践贯穿始末,教学于实践中完成。将日常教学汇报、剧本朗读会、小剧场话剧月、毕业大戏展演等层层递进环节,形成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递进展示平台。
(二)“创·赛”双轨道教学激励机制
创——充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意思维的培养。为强化本专业学生的独立创排能力,设置剧本朗读会的教学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工作,通过排练剧本朗读会使文字变成形象,将作品排练成可供欣赏的艺术作品汇报演出,促动了学习的热情也拓展了专业的认知范畴,这样更进一步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创排的热情,又增加了一次登台实践表演的经验。
另外,在原有的专业课基础上,增设艺术语言、编剧基础、影视创作基础等课程,促使学生独立创作文本,并自由组队拍摄作品,这样一来,不仅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也为新时期的学生多元就业奠定了基础。
赛——坚持推行“以赛促建,以赛促学”。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积极举办校内专业赛事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赛事活动。根据各门专业课程的实践应用,有针对性地设置了原创微电影大赛、原创小品大赛、经典诗文诵读大赛等,通过赛事平台的搭建调动了学习的热情,激发了个人潜能,开拓了专业视野,凝聚了爱业精神,也为参加更高一级专业赛事做好了作品储备。
(三)“引·带”双引擎教学提升方式
引——采取“内培外引”的方式,聘请范益松教授、李学通教授等名师,通过名师引领、督导,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队伍教学和科研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带——以项目带动专业整体发展。由专家工作室引领、师生同台创排剧目,这样不仅能提升双师素质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为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优秀专业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的学习实践平台。
(四)“内·外”双平台教学实践模式
内——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日常化建设,加强日常教学汇报的组织管理工作。我们为实践教学搭建起小剧场话剧月(系级)、综合展演季(院级)、高雅艺术进校园或新春演出季(社会)等三个分层递进的展示平台,为我们实践舞台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外——加大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教育,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校园与社会实践平台的无缝对接。积极寻求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同时持续开展高雅文化进校园、浙江省文化厅新春演出季、文化礼堂等社会品牌活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发挥戏剧影视专业教育的社会功能,拓展培训面,承接和开发社会培训项目。探索与杭州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尝试开展高雅话剧进中小学项目,开展中小学艺术师资培训,扶持中小学话剧社建设。
综上所述,实践平台的多元搭建在高职院校戏剧教育教学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当然,一种模式的产生需要长期探索并付诸大量的实践环节证明,我们也会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争取总结出一套可以供全国戏剧影视表演职业院校参考的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话剧中多媒体影像技术应用背景下的演员训练[J].戏剧艺术,2009,(1).
[2]话剧中多媒体影像技术的舞台功效[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6(1).
[3]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教学方法的改良与艺术实践的拓展[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4(增刊).
[4]小剧场话剧中的微相表演及演员训练[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7(4).
[5]高职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优化——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影视表演专业为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