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有关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

发表于:2022-12-07 10:0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已成为事关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掌握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各专业大学生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信息类课程的基础。因此学好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本人对该课程的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领域在不断地扩大,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21世纪的青年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手段来获取所需的知识。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提高21世纪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分层次教学

各地区学生在入学前计算机水平由于学习条件和家庭条件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传统的统一的教学方法,无疑会造成两种极端。一种是计算机学的较好的学生会觉得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浪费时间,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另一种是计算机学的较差的学生会觉得有些内容跟不上,从此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畏惧,慢慢越拉越远。

(二)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软硬件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非常的快,而我们的教学内容跟不上其发展的速度,导致了不能将最新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也存在着教师大多只教会学生怎么样去操作,而很少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去使用计算机,如何在自己的专业中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因此学生就觉得学了某些知识也没有,渐渐对学习计算机失去了兴趣。

(三)教学的理论脱离实践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很多同学上课的时候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上课听到是讲课都能听懂,但是只要自己操作时就感觉无所适从,或者仅仅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旦题目变换一下就做不出来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传统的教育很难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

二、目前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有限的时间来说,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那些爱好计算机的学生。因此有计划地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组织一些课题小组或者爱好小组,参加一些网页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程序设计大赛等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知识一门工具课程,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目的是学会使用这种工具更好地为专业服务,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精讲多做练习,让学生有充足的上机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真正理解理论知识,把我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能力。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课程案例,通过案例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还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三)教材内容及时更新

在教材体系方面要改变现在教材中陈旧的内容,多引进一些能反映计算机的前沿知识和特色知识的教材,并且尽量缩短教材的使用周期。

(四)建立现代化网络教学平台

实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可以查阅到大量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并且还可有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有选择的学习。基础比较弱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它来进行重复学习。网络教学不仅缩短了教师和学生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突破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深、更广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有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着和积极探索者。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个学科发展的需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把握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对学生的素质提高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甘海琴.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刍议[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6):210.

[2]尹志军.关于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26(6): 52-53.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