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谷有荃书法艺术探析

发表于:2022-12-07 12:15:03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饨ky事迹,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谷有荃先生的生平及其书法艺术。

谷有荃先生自幼接受书法启蒙教育,一生从师多人,并且独自钻研我国古代多种书法艺术,可以说是博采众长,独成一体。谷有荃先生最先拜岭南地区著名的书法家麦华三先生为师,深研唐楷及二王书法。后师从著名书法家、金石学家唐醉石先生,从而又对篆书、隶书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在之后,谷有荃先生逐渐对章草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始对章草进行深入的学习钻研。因而,总结谷有荃先生先生对书法的学习研究之路,可以总结为:始于唐楷,鉴于魏晋,吸收二王,章草成宗。随着谷有荃先生书法造诣越来越深厚,其书法作品不断出版面世,并受到国内外书法界的赞颂。除此之外,在谷有荃先生生前,曾多次举办过书法艺术展,并且很多优秀的书法作品被香港媒体《香港商报》《书画艺廊》刊登过。

从谷有荃先生的修艺生平及其艺术活动,可以看出谷有荃先生的书法在界内具有深远的影响,这都得益于其具有独特风格的书法成就。笔者着重对谷有荃先生的书法艺术进行基础性的研究,梳理其不同时期书法作品的风格,并对其书法作品进行解读,从而挖掘谷有荃先生的书法价值,以谷有荃先生的个案研究为支点,促进当代书法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

二、谷有荃对于传统书法的传承

对于书法而言,传统书法是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所形成的具有一定风格可以表现时代人文精神风貌的体风,而并不仅仅是表面所能够看到的墨迹。每一个历史阶段或者朝代,都会有一些人和作品成为那个时代鲜明的标志,如以二王为代表的魏晋时期,重韵重体;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柳公权和颜真卿以书法严谨著称;而宋朝时期苏轼的书法则向往自由,一种按捺不住的放荡不羁从字里行间洋溢出来。书风书体是传统书法的重要构成内容,传统一旦形成,便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这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文化艺术传承发展的规律。

谷有荃先生从小便在私塾当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书法的熏陶。在相继从师麦华三先生和唐醉石先生之后,更加醉心于唐楷、行草、篆书、草书的临摹、钻研和学习。即使在战乱动荡的时期,依然相继完成了《古今书法通汇》等诸多经典作品。谷有荃先生的作品之中,都可以看到传统书法的影子,因为在其学习钻研书法之时,便以临摹入手,所以,那些传统书法的风格便成为谷有荃先生书法风格中的一部分。谷有荃先生认为学习书法,必须要从我国传统优秀书法中汲取营养,而且还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这样才能够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因而,临帖便成为谷有荃先生学习书法的主要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开属于自己的书法天地。

三、谷有荃书法的风格

谷有荃先生自幼便尽可能地遍临名家诸碑诸贴,向前人取法,融多家体风而贯通,鉴古出新,从而为其在书法上取得巨大造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纵观谷有荃先生的书法作品,透露出不同书体的风格,笔者在此进行分類研究,从而从部分中管窥谷有荃先生的书法书风。

(一)篆书的古朴脱俗

篆书相对于现在所使用的汉字来说,属于古文字,无论是在字形、字义,还是读音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但是谷有荃先生凭借着自己早年积淀的书法基础和多年的心血,在篆书书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曾被赞誉为“当代邓石如”。谷有荃先生不仅擅长大篆,对小篆也有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深的造诣。谷有荃先生对大篆的学习主要集中在金文和石鼓。石鼓作为界内公认的秦刻石,历经战争和迁移,导致很多石鼓文残损破败,遗失严重。传统书法在传承中遇到的诸多困难,都被谷有荃先生看在眼里,于是,谷有荃先生投入到石鼓文的完善和研究当中,经过其广泛收集资料,最终完成《石鼓文补墨迹》一作,这部作品的完成对于当代石鼓文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石鼓文补墨迹》将石鼓文增至五百七十七个字,并且有着详细的注解,是近代以来最为严谨、最为全面,同样也是字数最多的石鼓文研究范本。

谷有荃先生沁入心血所完成的《石鼓文补墨迹》这一经典作品不仅具有较大的文字学研究价值,而且其作品中的书法本身也具有很大的艺术审美价值。在该作品中,谷有荃先生以原作为宗,却同时加入了自己对于石鼓文这一古文字在现代语境下的理解。欣赏其作品,在具有古朴质感的石鼓文跃然于眼前时,也可以感受到谷有荃先生的书写情趣,整个作品由三部分组成(图1),左中右错落有致,各部分之间大小不一,字形外圆内方,具有很传统的象征意义。

在行气用笔方面(图2),笔力雄浑苍劲,变化体现在微妙之间,使得作品不仅体现出金石的质感,还洋溢出一种书卷的质朴之气,二者相融合,形成谷有荃先生篆书书法的风格。

除了《石鼓文补墨迹》这一作品,谷有荃先生还有另外一件篆书作品也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那便是由《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组成的《苏轼赤壁二赋》。《前赤壁赋》(图3)这一作品谷有荃先生采用传统的分屏方式进行创作,整个作品共由四条屏组成,每条屏长140cm,宽35cm,是谷有荃先生67岁时所作。同样,《后赤壁赋》(图4)也是由四条屏构成,每条屏长度依然为140cm,宽则为36cm。二赋的每条屏都一气呵成,难能可贵,这也是谷有荃先生书法造诣的体现。作品中的字体依然体现着篆书的风格,以方笔为主,圆体为辅,方圆结合,均匀布白。另外还借鉴邓石如篆书字体修长的特点,整体上端庄、秀雅而古朴。

凡是被称为书法佳作的,无不是不仅在书法技术上让人耳目一新,而且还可以做到文、书相结合,从作品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与书法作品的外在美感相统一,更加显得古朴大气、隽雅脱俗。谷有荃先生的篆书便是如此,做到了字与人的结合,可谓是当代篆书创作的佳作。

(二)楚金文的流动雅致

楚金文在字体造型上极为讲究,其具有修长的线条和形体,线条富有流动感,是谷有荃先生晚年时期偏好的书法字体。因为流传下来的文字较少,在《楚系金文汇编》中仅仅收录了645个汉字,所以使用楚金文进行书法创作是非常困难的。谷有荃先生能够使用楚金文进行书法作品的创作,并且其中的每个字都有明确的出处,可见其作品的创作经过反复的查阅和推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谷有荃先生对待书法艺术的严谨态度和深厚的文学修养。

谷有荃先生一共有楚金文条幅“楚王酓章镈铭文”(图5)和楚金文联“礼之用和为贵,德不孤必有邻”两件作品收录在《谷有荃书法艺术》作品集当中。出于对书法审美的需求,谷有荃先生对两件作品中每个字的直线条或曲线条进行了修改,或减小曲线条的弧度,或将曲线条变成直线条,从而尽可能地展现楚金文线条的流动美。

谷有荃先生另一件楚金文集联作品“礼之用和为贵,德不孤必有鄰”(图6),是融汇儒家思想的精髓而集成的佳作,为了更加突出作品内容的高度,先生选用楚金文这一古老的文字作为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从而使得作品在展现内容美的同时具有美观精致的外在形式。这一作品中的文字圆转遒劲,开合有度,曲直相应,这是借鉴前人书写铭文所具有的流动线条的特征。谷有荃先生取其精华,保留线条的刚劲之美,从而展现出一种别致的刚柔并济之美。在这一作品中,谷有荃先生用笔浑厚沉稳,在章法上均匀布白,落款灵动,使得这一联作品在整体上显得流动清雅、高古率真。

(三)章草的磅礴壮阔

谷有荃先生学习章草,也是从临摹开始,先从《急就章》入手,后来涉猎王世镗、王蘧常等家。受王世镗的影响,谷有荃先生在章草书法方面逐渐形成古雅博大之风。章草对于谷有荃先生来说,是其征服的又一座书法艺术高峰。谷有荃先生在章草上的成就一方面体现在其书法技术层面,另一方面体现在其对书法理论的丰富。谷有荃先生认为章草的基本特点应为“运笔勾连流便,笔势沉着痛快,而往往保留着隶书波法的妙韵”。基于对章草基本特点的阐述,谷有荃先生还进一步对章草演变发展的过程及章草对于整个文字体系发展的意义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他认为章草“上承篆、隶余绪,下开真、草先河。章草承篆隶之变,今草则承章草之变”。这些思想在谷有荃先生主编的《书法教学通论》中都有相应的体现。为了更加详细地体现章草在整个文字发展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谷有荃先生制成了 “汉字形体演变关系表”(图7),从这一关系表中可以清楚地知晓章草在整个汉字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谷有荃先生对章草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因为章草在整个汉字形体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还因为其在书法作品创作中对章草的需要。在研习章草之前,谷有荃先生在作品中的落款主要用行书,但是行书相对于篆书作品来说,显得有些俊秀单薄。而章草本身具有磅礴壮阔之感,与篆书的厚重沉稳相媲美,使二者相互协调。

谷有荃先生的章草是在吸收前人优秀笔法的基础上结合篆书和隶书的笔法而形成的书风,下笔果断厚重,老辣雄浑。经过多年的研习之后,其章草更加注重使转,气韵贯穿于作品之间。如章草联“大海从鱼跃,青云羡鸟飞”(图8)和“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图9)。这两联章草作品,用笔骨力非凡,收放自如,字里行间尽显磅礴壮阔之风。

(四)行书与楷书的形神具备

谷有荃先生的行书取法二王,后来又借鉴苏轼、米芾之风,就其临摹的《兰亭序》(图10),字体娟秀俊美,笔势章法与原帖如出一辙.谷有荃先生在单字的书写上更加精益求精,以其临摹的苏轼《黄州寒食帖》(图11)为例,在运笔和章法上都与原作极度相似。从谷有荃先生的临摹作品可以看出,谷有荃先生在行书上的修为达到了形神具备的境界。对于楷书的学习,谷有荃先生自幼于私塾就开始了对颜、柳、欧、赵的学习,后拜麦华三先生为师后,继续对楷书加以研习,其后又学魏碑,从而使得其楷书的风格也与篆、隶、章草气韵相通。

四、结语

谷有荃先生博采众长,师古法而不拘泥于其中,将各种书法融汇贯通,最终形成自己“朴茂雄深、骨气洞达”的书法风格。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将谷有荃先生书法艺术的艺术风格与内在涵养规整为以下几点:首先谷有荃先生书法作品形式古雅,内容大气;其次字体造型高古,气象出新;最后独具风格,铸就经典。观先生的书法,可以看出其作品中极其注重线条,线条是书法的生命之本。尤其是先生的篆书作品,其线条收放自如,果断沉稳,婉转流畅,又具有雄浑之美,使得《岳阳楼记》《苏轼赤壁二赋》等作品成为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谷有荃.谷有荃篆书苏轼赤壁二赋[M].珠海:珠海美术出版社,1998.

[2]谷有荃.谷有荃书千字文六种[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4.

[3]樊中岳.谷有荃印谱[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

[4]谷有荃,文尚光.书法教学通论[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9.

[5]兰干武.中国书画印[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湖北师范大学

推荐访问:探析 书法艺术 谷有荃